金融 > 東京工業品交易所
目錄
No. 1
  東京工業品交易所(the tokyo commodity exchange,tocom)
  世界上最大的鉑金和橡膠交易所、日本唯一的一傢綜合商品交易所
  東京工業品交易所網址:http://www.tocom.or.jp
東京工業品交易所簡介
  東京工業品交易所,又稱東京商品交易所於1984年11月1日在東京建立。其前身為成立於1951年的東京紡織品交易所、成立於1952年的東京橡膠交易所和成立於1982年的東京黃金交易所,上述三傢交易所於1984年11月1日合併後改為現名。
  該所是日本唯一的一傢綜合商品交易所,主要進行期貨交易,並負責管理在日本進行的所有商品的期貨及期權交易。該所經營的期貨合約的範圍很廣,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交易多種貴金屬的期貨交易所。交易所對棉紗、毛綫和橡膠等商品采用集體拍板定價製進行交易,對貴金屬則采用電腦係統進行交易。該所以貴金屬交易為中心,同時近年來大力發展石油,汽油,氣石油等能源類商品,1985年後,即成立後的第二年就成為日本最大的商品交易所,當年的交易量占日本全國的商品交易所交易總量的45%以上。東京工業品交易所是按照1950年頒布的《日本商品交易所法》建立起來的一個非贏利性會員製組織,或稱為金融機構。
  交易所的最高决策層為會員大會,會員大會負責選舉出董事長和董事組成交易所的董事會,董事會負責領導和管理交易所的各種業務。目前交易所的董事長為tadayoshi nakazawa先生。董事會下設5個獨立的委員會:
  *綜合事務委員會
  *會員資格委員會3)市場管理委員會
  *交割質量監督委員會
  *仲裁委員會
  它們的任務是協助董事會的工作。交易所的上層監管單位:東京工業品交易所受日本經濟,貿易,工業部的直接領導和監管。東京工業品交易所的內部管理體係:東京工業品交易所在成立伊始便成立了理事會,全權負責東京工業品交易所的一切活動。
  交易所通過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卓著的成績,主要表現在交易量逐年升高,交易係統日趨完善,市場也以,驚人的速度成長為一個國際化的市場。交易所的交易量已從1985年的400萬張合約猛增至2001年的5600萬張,在短短的17年間足足翻了14倍。經過短短20多年的發展,東京工業品交易所已成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期貨交易所之一,作為一個品種完善的綜合性商品交易所,東京工業品交易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鉑金和橡膠交易所,且其黃金和汽油的交易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的紐約商品交易所。
  東京工業品交易所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獲得巨大的成功,主要因為它在為其市場參與者提供市場所需的交易品種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開業之初,交易所衹開設了6種商品的交易業務:黃金、白銀、鉑金、橡膠、棉花和羊毛。在1992年8月3日、1997年4月7日、1999年7月5日和2001年9月10日交易所相繼開設了鈀金、鋁、汽油、煤油和原油的期貨交易業務。同時,相對於日本更為依賴的能源類商品來說,棉花和羊毛慢慢失去了它們先前的重要性,於是在 1999年4月和2000年9月雙雙退出了交易所的交易舞臺。
  東京工業品交易所的成功不僅在於其恰如其分地迎合了市場的需求,更在於交易所的管理層擁有敢於開拓,不斷創新的精神。在認識到惟有利用高科技,開發出更先進的交易係統才能使交易市場在變革中更趨穩定,高效和公正,交易所於1991年4月1日引進了電子屏幕交易係統,用於貴金屬交易市場,該係統完全實現了電子操作,遠程控製,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一套交易係統,在世界上其他主要的期貨交易所中,衹有紐約商品交易所和倫敦期貨交易所擁有類似的係統。同年,交易所又在配備了全新係統的基礎上,采用了新的貴金屬交易方式,取代了傳統的itayose交易方式。交易所將新的交易方式命名為itaawase-zaraba,其特點是采用全電子化連續交易技術,這在當時已被許多歐美發達國傢的交易所認為是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
  在貴金屬領域采用了新的交易係統後,鈀金、鋁、汽油、煤油和原油的交易也都在一開始便采用了新型的電子化交易方式,可以說,東京工業品交易所在技術領域從來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由於自身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原先的辦公環境已不能滿足新的發展,交易所於1999年在東京新建了一棟辦公大廈,優越的環境,先進的設施無不體現出交易所在過去取得的成績和面對未來的雄心壯志。由於日本是一個多自然災害的國傢,特別是地震對於日本人來說更是傢常便飯,而從前衹要一遇上地震,交易所內的所有交易活動就不得不終止,為了徹底改變這種情況,新的交易總部配備了目前世界上先進的防震設備,使交易所具備了在突遇緊急情況時仍能繼續交易的能力。
東京工業品交易的交易係統
  東京工業品交易所使用兩種不同的交易係統:itayose交易係統和係統交易係統。
  itayose係統又被稱為集體拍板定價製交易係統,是大多數日本商品交易所采用的一個公開競價拍賣制度。在交易大廳內,由站在平臺上的交易所工作人員以手語和喊價的方式對每種不同合約月的商品宣佈一個臨時參考價格,然後,在交易大廳內的交易者用手語來表示在這個臨時價格水平上願意買進或賣出的數量。在拍賣過程中,如果買進的總數量超過賣出的總數量,工作人員便使價格上揚,以促進賣出,反之,如果賣出的總數量超過了買進的總數量,工作人員便使價格下跌,以促進買進,直至買進數量與賣出數量最終在某一價格水平上達成一致為止,此時,工作人員當即拍響兩塊木製的拍板,宣佈這一價格為正式的合約成交價格,而當時所有的買進和賣出都要按這一價格成交。在交易大廳內的交易者如果不願意按照工作人員宣佈的臨時價格成交的話,他可以在拍賣過程中當工作人員上下調整價格時,用反嚮交易的方式來轉賣或買回(回購),以衝消先前約定的買賣。
  日本的期貨交易所一般進行上下午兩盤交易,每盤交易又分為若幹時段(節),以便進行不同商品的交易。采用這一定價制度確定正式的合約成交價後,該交易節的全部合約均按照此價格成交並結算,所以這一制度又稱為交易盤叫價制度。與公開喊價製一樣,集體拍板定價製對於維護市場公開、平等的自由競爭原則,完善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機製都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
東京工業品交易所的發展戰略
  東京工業品交易所在1999前的石油交易方面還是一片空白,但在99年7月開始涉足石油領域後,迅速將石油交易定位為交易所未來發展戰略中最主要的交易品種,在成功進行了石油期貨交易後,交易所繼續開發新的能源産品,不久後,又接連開設了汽油和煤油的交易業務。現在這兩個新興市場都已成為亞洲最成功的期貨市場。從目前的發展趨勢看,石油市場依然有着良好的發展前景。儘管在亞洲,先前沒有任何一傢交易所,無論是日本國內或是國際上的知名交易所未能在原油期貨領域獲得成功,東京工業品交易所仍然在2001年推出了原油期貨交易,結果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因為交易所給亞洲石油交易者提供了透明的價格基準和套利工具。為了將此市場發展成為一個綜合性的能源市場,交易所正考慮將氣石油期貨交易也盡早列入交易所的交易品種中。
  橡膠方面,為了徹底激發市場參與者對參與橡膠的期貨交易的興趣,交易所重新修改了橡膠期貨交易的部分交易規則,例如從2002年12月後將交易、交割單位從5000公斤提高到10000公斤,同時針對來自於橡膠行業內部的希望交易所開設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tsr型橡膠的要求,所內的研發部門正在加緊各項調研工作。
全新的交易係統
  目前,東京工業品交易所已經開始使用用於貴金屬、鋁和石油期貨交易的自動交易係統。該係統將集中交易係統轉換成分佈式交易係統,能夠為市場參與者提供更為優質和便捷的服務。概括起來說,新係統有以下特點:
  (1)擁有更為先進的備份係統
  (2)擁有更強的市場監控能力
  (3)有能力引入期權交易
  (4)能夠在合約條款修改後做出及時的調整
股票證券
  東京工業品交易所簡介
    東京工業品交易所,又稱東京商品交易所於1984年11月1日在東京建立。其前身為成立於1951年的東京紡織品交易所、成立於1952年的東京橡膠交易所和成立於1982年的東京黃金交易所,上述三傢交易所於1984年11月1日合併後改為現名。
    該所是日本唯一的一傢綜合商品交易所,主要進行期貨交易,並負責管理在日本進行的所有商品的期貨及期權交易。該所經營的期貨合約的範圍很廣,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交易多種貴金屬的期貨交易所。交易所對棉紗、毛綫和橡膠等商品采用集體拍板定價製進行交易,對貴金屬則采用電腦係統進行交易。該所以貴金屬交易為中心,同時近年來大力發展石油,汽油,氣石油等能源類商品,1985年後,即成立後的第二年就成為日本最大的商品交易所,當年的交易量占日本全國的商品交易所交易總量的45%以上。東京工業品交易所是按照1950年頒布的《日本商品交易所法》建立起來的一個非贏利性會員製組織,或稱為金融機構。
    交易所的最高决策層為會員大會,會員大會負責選舉出董事長和董事組成交易所的董事會,董事會負責領導和管理交易所的各種業務。目前交易所的董事長為Tadayoshi Nakazawa先生。董事會下設5個獨立的委員會:
    *綜合事務委員會
    *會員資格委員會3)市場管理委員會
    *交割質量監督委員會
    *仲裁委員會
    它們的任務是協助董事會的工作。交易所的上層監管單位:東京工業品交易所受日本經濟,貿易,工業部的直接領導和監管。東京工業品交易所的內部管理體係:東京工業品交易所在成立伊始便成立了理事會,全權負責東京工業品交易所的一切活動。
    交易所通過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卓著的成績,主要表現在交易量逐年升高,交易係統日趨完善,市場也以,驚人的速度成長為一個國際化的市場。交易所的交易量已從1985年的400萬張合約猛增至2001年的5600萬張,在短短的17年間足足翻了14倍。經過短短20多年的發展,東京工業品交易所已成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期貨交易所之一,作為一個品種完善的綜合性商品交易所,東京工業品交易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鉑金和橡膠交易所,且其黃金和汽油的交易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的紐約商品交易所。
    東京工業品交易所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獲得巨大的成功,主要因為它在為其市場參與者提供市場所需的交易品種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開業之初,交易所衹開設了6種商品的交易業務:黃金、白銀、鉑金、橡膠、棉花和羊毛。在1992年8月3日、1997年4月7日、1999年7月5日和2001年9月10日交易所相繼開設了鈀金、鋁、汽油、煤油和原油的期貨交易業務。同時,相對於日本更為依賴的能源類商品來說,棉花和羊毛慢慢失去了它們先前的重要性,於是在 1999年4月和2000年9月雙雙退出了交易所的交易舞臺。
    東京工業品交易所的成功不僅在於其恰如其分地迎合了市場的需求,更在於交易所的管理層擁有敢於開拓,不斷創新的精神。在認識到惟有利用高科技,開發出更先進的交易係統才能使交易市場在變革中更趨穩定,高效和公正,交易所於1991年4月1日引進了電子屏幕交易係統,用於貴金屬交易市場,該係統完全實現了電子操作,遠程控製,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一套交易係統,在世界上其他主要的期貨交易所中,衹有紐約商品交易所和倫敦期貨交易所擁有類似的係統。同年,交易所又在配備了全新係統的基礎上,采用了新的貴金屬交易方式,取代了傳統的Itayose交易方式。交易所將新的交易方式命名為Itaawase-Zaraba,其特點是采用全電子化連續交易技術,這在當時已被許多歐美發達國傢的交易所認為是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
    在貴金屬領域采用了新的交易係統後,鈀金、鋁、汽油、煤油和原油的交易也都在一開始便采用了新型的電子化交易方式,可以說,東京工業品交易
百科辭典
  東京工業品交易所
    東京工業品交易所日本主要期貨交易所之一。1894年
  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交易曾一度中斷。1984年與東京纖維
  商品交易所和東京橡膠交易所合併後改為現名。上市的品種有黃
  金、白金、銀、棉紗、毛綫,它是日本唯一的綜合性交易所,也是
  世界上少有的經營三種貴金屬的交易所。1985年後居日本商品交
  易所之首,交易額約占全國商品交易所交易額的30寫左右。其中,
  黃金交易量2989年為2 656 654張,1990年為
  6 873 304張;銀交易量1989年為643 891張,1990年為504 332
  張;白銀交易量x989年為3 024 272張,1990年為3 269 222張;
  棉紗交易量1989年為3 35一422張,1990年為1 865 880張;毛綫
  市場實際上處於休止狀態。
    
包含詞
東京工業品交易所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