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 >日本 >東京 > 東京國立博物館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日本博物館位於東京上野公園。1872年創建。原為東京湯島聖堂的文部省博物館,1889年改為帝室博物館,1900年改名東京帝室博物館。1947年博物館由宮內省改屬文部省管理,更名國立博物館。1952年定名為東京國立博物館,隸屬文部省文化廳 。博物館由4個館組成,藏品 10萬餘件,陳列室總面積 1.4 萬餘平方米 ,展出 4000 餘件文物。
  
  本館於1938年開館 ,設 20 個陳列室,按時代展出日本雕刻、染織、金工、武器、刀劍、陶瓷、書畫、建築構件等展品。表慶館是一座明治末年建築,為當時皇太子成婚紀念而建造,1909年開館,設 9 個陳列室,按時代分類展出史前時代至歷史時代的日本考古發掘遺物,有石器、繩紋、彌生式陶器、填輪、漢式鏡,銅鐸、陶瓷器等珍品。
  
  法隆寺寶物館於1964年開館,設 3 個陳列室,專門展出明治初年法隆寺嚮宮廷獻納的各種寶物。東洋館是1968年開放的新館,設10個陳列室,分綜合陳列、埃及藝術、西亞、東南亞藝術、中國藝術、朝鮮藝術和西域藝術等部門,展出日本以外的東方各國各地區的藝術品和考古遺物。露天陳列有遷移來的黑門、校倉等建築,還有石棺、石像、石獸、石柱等。該館設總務部、學藝部和資料部開展管理、科學研究、教育普及工作。出版有《東京國立博物館美術志》月刊。每月舉辦講演會。此外還製作反映該館陳列的電影片、館藏文物幻燈片供學校和社會教育機構利用。該館新建了建築面積6434平方米的資料館,1984年開館。
  東京國立博物館為日本最早也是最大的博物館。東京國立博物館的成立起因於1872年 維也納萬國博覽會,由於當時參予展覽的作品因移師到湯島聖堂大成殿和勸業博覽會展出,因而促成了博物 館的成立。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建築群包含1938年開館的本館、1968年成立的東洋館、慶賀大正天皇結婚而興建的表慶館、以及收藏法隆寺珍品的法隆寺寶物館。另外,館後方為廣阔的日式庭園,也是值得欣賞之處。
  東京國立博物館館藏高達8萬7千多件,館藏種類從書畫、雕塑、器物、織品、書籍、刀劍、金工等,鎮館之 寶有“普賢菩薩像”、“鬆林屏風圖”、狩野派宗師狩野永德的“檜畫”,這件作品展現了桃山時期狩野派豪邁強韌、粗懭大意的風格,另外,法隆寺寶物館所珍藏古飛鳥時期和白鳳時期的古老文物,則極具歷史意義和文物價值。
  東京國立博物館是日本收藏中國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它所設東洋館專門陳列中國文物。在這裏可以看到琳琅滿目的商周青銅器和玉器,春秋戰國以後的各種銅器、漆器、唐三彩、瓷器等,漢晉南北朝的各種石刻造像,歷代書法繪畫等。
東京國立博物館簡介
  世界著名博物館。在東京上野公園。 1872 年創建。原為東京湯島聖堂的文部省博物館,1889年改為帝室博物館,1900年又改名東京帝室博物館。1947年博物館由宮內省改屬文部省管理,更名國立博物館。1952年定名為東京國立博物館,隸屬文部省文化廳。東京國立博物館由一幢日本民族式雙層樓房和左側的東洋館、右側的表慶館以及大門旁的法隆寺寶物館構成,共有43個展廳。
東京國立博物館構成
  博物館東京國立博物館大門由 4個館組成,藏品10萬餘件,陳列室總面積 1.4萬餘平方米,展出4000餘件文物。“本館”於1938年開館,設20個陳列室,按時代展出日本雕刻、染織、金工、武器、刀劍、陶瓷、書畫、建築構件等展品。其中,十大弟子像、藤原佛畫、雪舟潑墨山水圖、狩野永德鬆柏屏風等都是國寶一級文物。“表慶館”是一座明治末年建築,為當時皇太子成婚紀念而建造,已被列為“重要文化財”,1909年開館,設 9個陳列室,按時代分類展出史前時代至歷史時代的日本考古發掘遺物,有石器、繩紋、彌生式陶器、填輪、漢式鏡、銅鐸、陶瓷器等珍品。“法隆寺寶物館”於 1964年開館,設3個陳列室,專門展出明治初年法隆寺嚮宮廷獻納的各種寶物,由於藏品極其珍貴,衹限每周四開放。“東洋館”是1968年開放的新館,設10個陳列室,分綜合陳列、埃及藝術、西亞、東南亞藝術、中國藝術、朝鮮藝術和西域藝術等部門,展出日本以外的東方各國各地區的藝術品和考古遺物。其中,主要展出的是中國藝術品,占 5個陳列室,展品有史前的石器和彩陶,商周的青銅器,漢代的陶器和畫像石,魏晉南北朝的佛像,唐代的金銀器和三彩,宋、 元、 明、清的瓷器和書畫等,有些文物已被列為“國寶”、“重要文化財”級文物。露天陳列有遷移來的黑門、校倉等建築,還有石棺、石像、石獸、石柱等。日本最大的博物館。館內的9萬多件藏品中,包括有上萬件中國文物,上自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的瓷器字畫,可謂無所不包。馬遠的《洞山渡水圖》、《寒江獨釣圖》,梁楷的《雪景山水圖》、《李白行吟圖》、《六祖截竹圖》、李迪的《紅白芙蓉圖》等等都是曠世名作。此外,日本各地上千座博物館收藏有中國文物,珍品也是數不勝數,數量估計在數十萬件。
東京國立博物館組成
  表慶館該館設總務部、學藝部和資料部開展管理、科學研究、教育普及工作。除館內研究人員外,還聘請大學教授擔任客座研究員,深入開展藏品的研究,出版有《東京國立博物館美術志》月刊。該館每月舉辦講演會,內容包括學術講演,專題展覽的紀念講演會,文物、考古或藝術電影放映會等。此外還製作反映該館陳列的電影片、館藏文物幻燈片供學校和社會教育機構利用,並復製發行,以爭取更大的社會效益。每年觀衆約 100萬人次。
  該館新建了建築面積6434平方米的資料館,1984年開館。設綜合索引室、綜合閱覽室研究室、討論室攝影室、書庫,為館內外利用者服務。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品
  館藏國寶小野道風的書法作品東京國立博物館館藏高達8萬7千多件,館藏種類從書畫、雕塑、器物、織品、書籍、刀劍、金工等,鎮館之 寶有“普賢菩薩像”、“鬆林屏風圖”、狩野派宗師狩野永德的“檜畫”,這件作品展現了桃山時期狩野派豪邁強韌、粗懭大意的風格,另外,法隆寺寶物館所珍藏古飛鳥時期和白鳳時期的古老文物,則極具歷史意義和文物價值。
  收藏的11萬多件文物個個都有着珍貴的歷史和藝術價值,但位於這些文物之首的則是日本政府所指定的87件國寶和610件重要文化財産。這些頂級文物中有一批是來自於中國的,主要包括宋元時代的繪畫、中國東京國立博物館藏的中國瓷器的古典(如王勃集)和中國的書法等文物。而僅僅是在宋元時代的繪畫中,就有南宋李生的《瀟湘臥遊圖捲》、南宋李迪的《紅白芙蓉圖》、南宋梁楷的《雪景山水圖》和元代因陀羅的《禪機圖斷簡寒山拾得圖》4幅作品獲得了“日本國寶”的桂冠。東京國立博物館是日本收藏中國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它所設東洋館專門陳列中國文物。在這裏可以看到琳琅滿目的商周青銅器和玉器,春秋戰國以後的各種銅器、漆器、唐三彩、瓷器等,漢晉南北朝的各種石刻造像,歷代書法繪畫等。據《日本侵華對文物的破壞》一書作者孟國翔介紹,戰後日本歸還了一部分戰時掠奪的文物,有158000多車,其中有2000多件是比較珍貴的,但這衹是很少的部分。此後由於多種因素中國沒有再繼續追討。
百科辭典
  Dongjing Guoli Bowuguan
  東京國立博物館
  T□ky□ National Museum
    日本國最大的以藝術為主的綜合性博物館。位於東京都上野公園13番 9號。主要收藏和陳列日本及東方各國的美術及其他文物以供公衆參觀,也收藏有關美術的圖書、拓片和照片等資料供研究人員閱覽,還作各種有關的調查研究,舉辦各種展覽。1968年6月起隸屬於日本文部省文化廳。
    1872年3月,日本政府以文部省博物館的名義舉行博覽會,由此誕生了日本最早的博物館,即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前身。1882年3月,它在上野正式開館,1889年起,先後稱帝國博物館、東京帝室博物館,1952年4月始用今名。它共占地103615平方米,分本館、別館、表慶館(即美術館)、法隆寺寶物館、東方館、資料館、收藏庫等 7個主要部分。東方館中設有中國美術陳列室。館長下轄總務、研究、資料3部。
    該館展出分平常陳列和特別展覽兩種。前者是按國別、分時代陳列文物,後者為舉辦各種臨時展覽。1987年共陳列文物5370件,舉行重要特別展覽7次,參觀者共計638117人次。截至1988年3月31日,館內共藏文物87890件,其中國寶83件,重要文物494 件,另有圖書111320册,拓本和畫帖約3000件,照片底版166200張,還代藏其他團體和私人的文物2700件。該館收藏有許多流傳日本的中國文物,多次舉辦過中國美術及文物展覽。
    參考書目 □京□立博物□:《□京□立博物□便□》,□京,1988。
     (劉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