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郵 > 專題集郵
目錄
No. 1
  專題集郵是集郵的一個類別.收集與所選專題密切相關的集郵品,註重研究郵票的圖案,內容和發行目的.是近半個世紀來,隨着各國(地區)郵票品種和類別的不斷增多,郵票的內容和圖案不斷豐富産生的一種集郵方式.這種以郵票的圖案,內容以及發行目的為研究對象,按既定的主題進行郵品選擇,科學分類來表現對該專題最深刻的認識而組編的郵集為專題郵集
  專題集郵是以與所選專題密切相關的郵票(最好是新票)和其他郵品為收集對象,以郵票(其圖案、內容和發行目的)、郵戳圖案為研究內容,以其專題的闡述和開拓為研究方式的一項集郵活動。
  專題集郵根據組集構思和郵品選擇可分為兩類:
  一、同類主題圖案或同一發行目的的郵品集合。
  二、在上述專題郵集基礎上深化而成,以敘述一個有情節的故事或一段歷史為基礎,並圍繞這一情節選擇相關的、切題的郵品編組。選用票品的原則是衹要與主題開拓有關的郵品均能組編入集。
  隨着郵票印刷手段的進步,選題內容的拓展,五彩繽紛的郵票圖案成為吸引集郵者目光的焦點。再加上傳統集郵耗資較大,個人經濟上不易負擔,不少集郵者捨棄了按國別逐套集全的傳統集法,而改按衹收集自己所喜好內容的郵票為主,於是專題集郵應運而生。在規範化集郵類別中,專題集郵適應性、趣味性最強,因而也是人數最多的一種方式。集郵者在專題集郵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個性表達機會,相同的郵品(甚至衹是近期的新票),可以組合成不同的形式,從不同的角度去開拓專題內容。比如同是新中國花卉郵票,既可以從植物學分類的角度去研究,又可以從花的社會性(省花、市花)方面來介紹,還可以從花卉郵票的色彩美學角度進行排列組合,各取所需,意趣橫生,從而達到寓教於郵,寓樂於郵的精神境界。所以專題集郵也就最具群衆基礎的。
  專題集郵使用的郵票和集郵品應當符合"傳遞郵件或其它郵政通信的"這一定義,並要註意優先選用比較重要的郵品:
  一、從政治、歷史、文化、經濟和其它觀點看出其內涵與發行國有直接關係的票品。避免使用為了在專題集郵中趕時髦而發行的投機性郵票。這些令人懷疑的票品,原則上應完全不用。
  二、正常的郵票。避免使用同時附加發行的票品(如無齒票和小型張郵票),特別是近幾年發行的。
  三、真正的信銷票,避免使用預蓋票。
  四、真正經過郵政部門實寄、郵資正確、蓋有與專題有關郵戳的封片。避免使用紀念郵件和任何類似的為集郵者製作的郵品,如紀念封等。避免使用蓋有"優惠"戳,郵資不足,或者空白銷印(除非是免費公事郵件,另作別論)的,或者為了集郵貼過多郵票的封片等。
  五、寫有收件人的郵件。 避免使用預訂收到的信封和明信片。
  六、也可收入郵資適當的機蓋郵資郵件,但應當避免使用帶"000"號的郵戳郵件。
  切合主題的孤品或其它具有獨特特徵的試模印樣、試印樣票、變體票及類似的郵品,收入郵集,可提高郵集檔次;但不應當使用一般變體票,以免對專題的闡述産生不良效果。
  專題集郵,不應當使用下列郵票:
  一、標志並不存在的臆造票,不辦理郵政業務的流亡政府的郵票(即所謂花紙頭)。
  二、寄件人或供應商在郵件交寄之前預先蓋銷的郵票。
  三、圖畫明信片。
  四、私人裝飾的信封和明信片。
  五、私人性質的以廣告和募集資金為目的的圖畫簽條(廣告簽條)。
  由於專題集郵郵品以郵票、郵資封片簡、郵戳為主,專題表達信息衹能出於郵票(郵政用品上的郵資圖和封片圖)圖案和郵戳圖案文字,所以五花八門的紀念封對組織專題郵集是沒有直接用處的。
  專題集郵采取樹冠狀的層次性拓展研究,註意郵品內在的層次劃分、相互聯繫、相互參照,以係統介紹達到展示效果。
  專題集郵最適宜與職業或業餘愛好緊密結合,這樣可以把自己工作內容或業餘愛好體現到集郵的郵識之中,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青少年及其他年齡層次的初集者最適合選擇專題集郵方式,結合自己特長選題,一則郵品便於收集(不必像傳統集郵那樣依次集齊),二則便於開拓研究(不必像郵政歷史集郵那樣需對郵政有深入的瞭解),出成果也快。收效快又能提高人的集郵興趣。如此良性循環,對求知益知、怡情養性、促進學習工作大有裨益。在新中國郵票中,革命歷史、文物、人物、體育、風光、建築、工農業、動植物都是票源較廣的大專題。
  需要註意的是,由於我國專題集郵隊伍龐大,海外各國,尤其是一些以發行商業化郵票為主的國傢都把嚮中國市場傾銷熱門專題郵票作為增加收入的法寶。如圭亞那、馬裏等究國,一年郵票面值竟達300多美元,坦桑尼亞郵票在國際市場上用1/10面值的價格即可買到。類似國傢在世界和亞洲郵展期間,大發特發所謂"中國題材"的郵票、小型張(以中國古建築、名畫、文物、風光、當代名人等熱門題材為主,委托發達國傢統一設計印刷,票面相當精美),侵占我國郵票題材資源,通過其海外代理機構(有的甚至就是委托我國某些團體直接代理)嚮中國傾銷。這類小型張印量大大超過發行國郵政的政黨使用量,面值偏高,平均零售價15元左右,實際上集郵價值等而下之,更無投資增值價值,集郵者理就慎重對待。
收藏投資
  專題集郵是以與所選專題密切相關的郵票(最好是新票)和其他郵品為收集對象,以郵票(其圖案、內容和發行目的)、郵戳圖案為研究內容,以其專題的闡述和開拓為研究方式的一項集郵活動。
  專題集郵根據組集構思和郵品選擇可分為兩類:
  一、同類主題圖案或同一發行目的的郵品集合。
  二、在上述專題郵集基礎上深化而成,以敘述一個有情節的故事或一段歷史為基礎,並圍繞這一情節選擇相關的、切題的郵品編組。選用票品的原則是衹要與主題開拓有關的郵品均能組編入集。
  隨着郵票印刷手段的進步,選題內容的拓展,五彩繽紛的郵票圖案成為吸引集郵者目光的焦點。再加上傳統集郵耗資較大,個人經濟上不易負擔,不少集郵者捨棄了按國別逐套集全的傳統集法,而改按衹收集自己所喜好內容的郵票為主,於是專題集郵應運而生。在規範化集郵類別中,專題集郵適應性、趣味性最強,因而也是人數最多的一種方式。集郵者在專題集郵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個性表達機會,相同的郵品(甚至衹是近期的新票),可以組合成不同的形式,從不同的角度去開拓專題內容。比如同是新中國花卉郵票,既可以從植物學分類的角度去研究,又可以從花的社會性(省花、市花)方面來介紹,還可以從花卉郵票的色彩美學角度進行排列組合,各取所需,意趣橫生,從而達到寓教於郵,寓樂於郵的精神境界。所以專題集郵也就最具群衆基礎的。
  專題集郵使用的郵票和集郵品應當符合"傳遞郵件或其它郵政通信的"這一定義,並要註意優先選用比較重要的郵品:
  一、從政治、歷史、文化、經濟和其它觀點看出其內涵與發行國有直接關係的票品。避免使用為了在專題集郵中趕時髦而發行的投機性郵票。這些令人懷疑的票品,原則上應完全不用。
  二、正常的郵票。避免使用同時附加發行的票品(如無齒票和小型張郵票),特別是近幾年發行的。
  三、真正的信銷票,避免使用預蓋票。
  四、真正經過郵政部門實寄、郵資正確、蓋有與專題有關郵戳的封片。避免使用紀念郵件和任何類似的為集郵者製作的郵品,如紀念封等。避免使用蓋有"優惠"戳,郵資不足,或者空白銷印(除非是免費公事郵件,另作別論)的,或者為了集郵貼過多郵票的封片等。
  五、寫有收件人的郵件。 避免使用預訂收到的信封和明信片。
  六、也可收入郵資適當的機蓋郵資郵件,但應當避免使用帶"000"號的郵戳郵件。
  切合主題的孤品或其它具有獨特特徵的試模印樣、試印樣票、變體票及類似的郵品,收入郵集,可提高郵集檔次;但不應當使用一般變體票,以免對專題的闡述産生不良效果。
  專題集郵,不應當使用下列郵票:
  一、標志並不存在的臆造票,不辦理郵政業務的流亡政府的郵票(即所謂花紙頭)。
  二、寄件人或供應商在郵件交寄之前預先蓋銷的郵票。
  三、圖畫明信片。
  四、私人裝飾的信封和明信片。
  五、私人性質的以廣告和募集資金為目的的圖畫簽條(廣告簽條)。
  由於專題集郵郵品以郵票、郵資封片簡、郵戳為主,專題表達信息衹能出於郵票(郵政用品上的郵資圖和封片圖)圖案和郵戳圖案文字,所以五花八門的紀念封對組織專題郵集是沒有直接用處的。
  專題集郵采取樹冠狀的層次性拓展研究,註意郵品內在的層次劃分、相互聯繫、相互參照,以係統介紹達到展示效果。
  專題集郵最適宜與職業或業餘愛好緊密結合,這樣可以把自己工作內容或業餘愛好體現到集郵的郵識之中,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青少年及其他年齡層次的初集者最適合選擇專題集郵方式,結合自己特長選題,一則郵品便於收集(不必像傳統集郵那樣依次集齊),二則便於開拓研究(不必像郵政歷史集郵那樣需對郵政有深入的瞭解),出成果也快。收效快又能提高人的集郵興趣。如此良性循環,對求知益知、怡情養性、促進學習工作大有裨益。在新中國郵票中,革命歷史、文物、人物、體育、風光、建築、工農業、動植物
包含詞
什麽叫專題集郵?我國最早的專題集郵者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