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不言而喻 It goes without saying拼音: bù yán ér yù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很明顯解釋: 喻:瞭解,明白。不用說話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資料來源: 戰國·鄒·孟軻《孟子·盡心上》:“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晬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例子: 你想他們這朋友之樂,盡可~了。(清·劉鶚《老殘遊記續集》第一回)謎語: 旗語;打手勢;啞巴打手勢 bù yán ér yù bù yán ér yù 不待釋言已可曉悟 南北省份距離這麽遙遠,風物景觀相差之大就不言而喻 了 意在言外的譬喻,已明白之意 事故發生的原因是不言而喻 的 自明的,無須解釋的 不言而喻的責任 亦作“ 不言而諭 ”。 不用說就可明白。形容事理極其顯明。《孟子·盡心上》:“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 趙岐 註:“雖口不言自曉喻而知也。” 宋 蘇軾 《卻鼠刀銘》:“嗚呼嗟夫,吾苟有之,不言而諭,是亦何勞。” 清 李漁 《奈何天·巧怖》:“新娘不消問得,你是今日的我,我是前日的你,三個合來湊成一個品字,大傢不言而喻 罷了。” 秦牧 《長街燈語·寄北方》:“南北省份距離這麽遙遠,風物景觀相差之大就不言而喻 了。” ( bù yán ér yù )
言:解釋,說明
喻:明白知道
解 釋 :不需解釋就可以明白。形容事理簡單、明了。
出 處 《孟子·盡心上》:“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
用 法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很明顯
示 例 你想他們這朋友之樂,盡可~了。(清·劉鶚《老殘遊記續集》第一回)
近義詞 顯而易見、無庸贅述
反義詞 撲朔迷離、模棱兩可
歇後語 啞巴打手勢 -不言而喻
燈 謎 旗語;打手勢;啞巴打手勢
故事 戰國時期,孟子認為仁義禮智是君子天生的秉性,君子在得志時不妄為,在睏窮失意時不自卑,他敬天知命,將仁義禮智銘記在心,並將它發揚光大,不但能將它們表現在臉上,照到背上,然後傳到四肢,四肢就不言而喻 可以找到其法門了。 成語名稱 不言而喻 漢語拼音 bù yán ér yù 成語釋義 喻:瞭解,明白。不用說話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 成語出處 《孟子·盡心上》:“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 使用例句 你想他們這朋友之樂,盡可不言而喻 了。
★清·劉鶚《老殘遊記續集》第一回 : speak for itself tell its own story tell its own tale went without saying n.: tell its own story [tale],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 speak for itself [themselves], tell its own tale, It goes without saying, it is self-evident, prima facie adj. Cela va sans dire, Cela se comprend 不見天日 , 水落石出 , 真相大白 , 暴露無遺 , 圖窮匕見 , 原形畢露 , 不打自招 , 供認不諱 , 誠心誠意 , 洞燭其姦 , 洞察其姦 , 洞若觀火 , 洞察一切 , 一目瞭然 , 東窗事發 , 洞幽察微 , 明若觀火 , 明如指掌 , 了若指掌 , 旁觀者清 , 忠誠老實 , 仰視觀察 , 真誠以待 , 一覽無遺 , 一覽無餘 , 一覽而盡 , 盡收眼底 , 一望而知 , 真相畢露 大惑不解 , 如坐雲霧 , 如墮煙海 , 不可捉摸 , 不知所以 , 不明真相 , 匿影藏形 , 製造冤案 , 冷箭傷人 , 睏惑 , 矢口否認 , 矢口抵賴 , 玄之又玄 , 真偽莫辨 , 百思不得其解 , 百思莫解 , 隱約可見 , 煢煢孑立 , 若存若亡 , 若隱若現 , 若有若無 , 暗箭中人 , 消聲匿跡 , 深不可測 ,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 明槍暗箭 , 摸頭不着 , 摸門不着 , 找不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