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拼音: bù yuē ér tóng
用法: 緊縮式;作狀語;指行動、動作相同
解釋: 約:相約。事先沒有約定而相互一致。
資料來源: 西漢·司馬遷《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無尺寸之勢,起閭巷,杖棘矜,應時而皆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
例子: 中軍元帥欒書,~,亦至朝門,正遇胥童引兵到來。(明·馮夢竜《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九回)
| bù yuē ér tóng bù yuē ér tóng | 不約,言事前未嘗約好。不約而同,指事先沒有商量而彼此行動相同 | | 她一講完,大傢不約而同都鼓起掌來 | |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無尺寸之勢,起閭巷,杖棘矜,應時而皆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後以“不約而同”謂沒有經過商量或約定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動完全一致。 宋 朱熹 《答汪長孺書》:“其徒有今日悟道而明日醉酒駡人者,嘗舉 賈生 論 鬍亥 語戲之,今乃復見此,蓋不約而同也。”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麯》:“吾知舉世之人,不約而同皆以‘續貂蛇足’四字為新作之定評矣。” 茅盾 《子夜》二:“這一聲不約而同的叫喚,象禁咒似的立刻奏效。” | | 不約而同 ( bù yuē ér tóng )
解 釋 :不: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約:約定;同:相同。沒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見解或行動一致。
英文:without prior consultation,(two persons)do or think the same;happen to coincide.
出 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無尺寸之勢,起閭巷,杖棘矜,應時而皆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
用 法 緊縮式;作狀語;指行動、動作相同.
示 例 茅盾《子夜》二:“這一聲~的叫喚,像禁咒似的立刻奏效. 中軍元帥欒書,~,亦至朝門,正遇胥童引兵到來。 ★明·馮夢竜《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九回.
近義詞 不謀而合、殊途同歸、異口同聲
反義詞 衆說紛紜、言人人殊、見仁見智 | | 成語名稱 不約而同 漢語拼音 bù yuē ér tóng 成語釋義 約:相約。事先沒有約定而相互一致。 成語出處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應對而皆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 使用例句 中軍元帥欒書,不約而同,亦至朝門,正遇胥童引兵到來。
★明·馮夢竜《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九回 | | - n.: take the same action or view without prior consultation
- v.: Happen to coincide
| | - v. faire la même chose sans se donner le mot, tomber d'accord sans s'être donné le mot, se trouver du même avis sans qu'il y ait eu entente préalable
| | 不謀而合, 殊途同歸, 異口同聲, 不謀而同, 口碑載道, 如出一口, 衆口一詞, 千篇一律, 同工異麯, 異麯同工, 異途同歸, 殊塗同歸, 衆口一辭, 衆口如一, 衆口同聲 | | 各抒己見, 各執己見, 各執一詞, 大相徑庭, 交頭接耳, 雲竜井蛙, 雲泥之別, 爭多論少, 爭長論短,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衆說紛紜, 衆說紛揉, 切切私語, 竊竊私議, 竊竊私語, 街談巷議, 見智見仁, 言人人殊, 議論紛紛, 截然不同, 斤斤計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