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詞語】:不孝
【註音】:bù xiào
【釋義】:1.不孝敬父母。 2.父母死,子於喪中自稱不肖子。清初士大夫改稱不孝。亦用作往來書信中的自稱。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十三經註疏》中在“無後為大”下面有註云:“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麯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傢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絶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白話問解釋就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傢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絶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 | | - n.: not to show filial obedience, your son
- v.: not in accordance with filial piety, a term referring to oneself in the obituary announcing the death of one's parent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