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服氣;不平 Unconvinced; uneven |
不服氣;不平。《南齊書·王僧虔傳》:“ 庾徵西 翼 書,少時與 右軍 齊名, 右軍 後進, 庾 猶不分。” 宋 梅堯臣 《竜柏》詩:“苦練不分顔色近,紫荊未甘開謝遲。” 古直 《雜感寄楚傖一廠》詩:“蓴鱸不分因秋起,塊壘生憎藉酒澆。” |
|
不料。 唐 陳陶 《水調詞》之二:“容華不分隨年去,獨有妝樓明鏡知。” 明 湯顯祖 《牡丹亭·移鎮》:“天下事,鬢邊愁,付東流。不分吾傢小 杜 ,清時醉夢 揚州 。” 清 朱彝尊 《詠古》詩之一:“ 漢皇 將將屈群雄,心許 淮陰 國士風。不分後來輸 絳 , 灌 ,名高一十八元功。” |
|
不分散。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麯·結構》:“作傳奇者,能以頭緒忌繁四字,刻刻關心,則思路不分,文情專一。” |
|
不分別,不分辨。 和𠔌岩 《茶花豔》八:“不要一出事就不分青紅皂白的狠抓,那樣難免會出問題的。” |
|
從字面上,可以解釋為「不被分類」或「難以被分類」,這是近年來在女同性戀文化中出現的新名詞。
早些年時外界通常比較主觀地套用男女性愛的模式,依照性愛時的插入方與被插入方將女同性戀分為T、P兩類。其中T為插入方,P為被插入方。
然而隨着學者,大衆以及同性戀群體本身對於這一亞文化表徵及本質的深入瞭解,進一步發現在現實的同性戀生活中(不論男女),大部分的人性愛時插入與被插入兩角色之間經常互換。
於是,女同中便産生了H一說,也就是在性愛中保持中立的,即T、P兩種角色都能夠扮演。十分類似男同中介於1於0之間的0.5。
在女同圈內,一般60,70後的會比較保守或者死板地套用傳統男女模式來堅持自己是T或者是P;而80後的大部分雖然會說自己是T或P,但實際上都是T、P皆可,也就是H;至於90後的大部分當被問及時,一般都很自然地說自己是H。
換言之,在很多人眼裏,H也成為了同性戀的權益維護所獲得成果之一,因為藉此可以讓世人相對來說更加客觀地而非主觀地妄斷同性愛及同性戀行為。
相比之下,0.5(男)的出現比H(女)更具有現實意義。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改變長期以來社會對男性同性戀就是娘娘腔的一種偏見。二,有助於糾正日益壯大的腐女群體往往將小說與現實不加區分地聯繫在一起(小說裏一般插入方於被插入方比較分明,且形成類似模式化小說化的描寫特色)並廣為宣傳,所造成其餘大衆對此類群體的反感情緒。
書名:
2003年作者“天藍若空”在天涯社區連載的女同小說《不分》一度引起很大的反響。此書於2006年在臺灣正式出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