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脊椎動物的下顎骨,又稱下頜。 |
|
多數節肢動物口器的第二對附肢,也稱"小顎"或"下腮"。生在口兩旁的下方,是攝取食物﹑幫助咀嚼的器官。形狀很小,長有很多短毛。 |
|
脊椎動物的下鄂骨,又稱下頜。 洪深 《電影戲劇表演術》第三章三:“下顎不常用的,一動即暗示獸性。” |
|
下顎(maxillae,單數maxilla)是一對位於上顎之後下唇之前協助取食的構造,能相嚮或相背及前後運動。它可分為5部分。
(1)軸節(cardo)是基部支接在頭殼側下方的三角形骨片。
(2)莖節(stipes)為軸節端部的長方形骨片,以膜與軸節相連,可稍折動。
(3)外顎葉(galea)為連接在莖節端部的一個匙狀,較軟的構造,起握持食物之用。
(4)內顎葉(lacinia)為連接在莖節端部,外顎葉內側,較骨化,端部有齒的葉,具協助上顎颳切食物和握持食物的作用。
(5)下顎須(maxillary palpus)是着生在莖節外側負顎須節(palpifer)上的分節構造,一般為5節。該須具有嗅覺與味覺功能。 |
|
- : Lower jaw
- n.: chin, jowl, mandible, maxilla, submaxillary
|
|
- n. mâchoire inférieu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