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上街區地處河南省北部、華北平原、黃河衝積平原扇軸部,為豫東平原和豫西丘陵的相交地帶。東經113°14'45″至113°19'05″,北緯34°35'至34°40'之間。上街區位於鄭州市轄區西部38公裏處,周圍與滎陽市接壤:東鄰滎陽市城關鄉,西、南分別與高陽鎮、劉河鎮毗鄰,北部與王村鎮相連。行政區劃代碼: 410106
隴海電氣化鐵路、萬泉河路由東而西貫穿城區。鄭(州)洛(陽)汴(開封)高速公路傍區而行。上街區是鄭汴洛“黃河之旅”旅遊熱綫上的咽喉重地,自古就有“三秦咽喉”、“東部襟帶”之稱,為歷代兵傢必爭之地。上街區域轄1個鎮和5個街道辦事處,全區總面積64.7平方公裏。上街城區轄5個街道辦事處,轄區總面積17.855平方公裏。
上街區政府在城區設立5個街道辦事處,1個鎮,對所管轄區的行政和社會事務進行管理。
5個街道辦事處:濟源路街道辦事處、新安路街道辦事處、中心路街道辦事處、工業路街道辦事處、礦山街道辦事處。
1個鎮:峽窩鎮。
區名由來:“上街區”名,沿自“上街火車站”名,而“上街火車站”名,又源於“上街村”村名。
上街村屬滎陽市峽窩鎮地域,距今滎陽市汜水鎮東5公裏,位於上街區西北2公裏處。據民國17年(1928年)重修《汜水縣志》記載:武王十有三年己卯(公元前827年),大建公侯於天下,而虢叔封於製,是為東虢。今縣(汜水縣)東上街鎮,傳為東虢城故址。穆王養虎於東虞,名其地曰:‘虎牢’,東鄰虢地”。因此,古代的上街村是周代東虢國的名區,是古成臯縣的名鎮,是汜水鎮虎牢關的唇齒(東大門)。傳說當年虢太子病危,後因扁鵲在這裏使虢太子起死回生,虢太子為報恩德在此建盧醫廟(至今盧醫廟舊址尚存)。從此,始有每年農歷四月、十月為期各半個月的藥材交流大會,久而久之,盧醫廟周圍逐漸形成了熱鬧的街市,成為聞名全國的藥材市場,藥商來自東北的黑竜江、吉林、遼寧,西南的雲南、貴州、四川,北部寧夏、甘肅等地,上街村成為全國名貴藥材的集散地。此會沿至1949年解放以後仍很盛大。1952年後,商界公私合營,私營取消,藥業衰敗。但時至今日,上街村仍有4月18日、10月25日兩個物資交流大會。又據《汜水縣志》記載:“今治城創自隋開皇二年(582年),始命為汜水縣,定其址於錦陽川東畔。後為唐人變置,至宋又復其地,仍其名。金、元因之。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大水淹沒,城郭宮室一空,乃遷置於錦陽川之東十裏,古製邑之墟(今上街村)”。因汜水縣城地處溝窪低下,明武宗時縣治三次被水淹沒,故曾三遷於地勢較高的盧醫廟街市上,這樣人們往返上下,時間長了,約定俗成,便習慣地稱盧醫廟熱鬧的街市為上街,即現在的上街村。1956年在上街村東南設上街火車站。1957年11月,周恩來總理依據河南鋁礦資源豐富和優越的地理位置,親自批準我國最大的鋁工業基地——河南鋁業公司建址在上街區火車站南邊,遂沿上街火車站名,建上街區。 |
|
上街區地處河南省北部、華北平原、黃河衝積平原扇軸部,為豫東平原和豫西丘陵的相交地帶。東經113°14'45″至113°19'05″,北緯34°35'至34°40'之間。上街區位於鄭州市轄區西部38公裏處,周圍與滎陽市接壤:東鄰滎陽市城關鄉,西、南分別與高陽鎮、劉河鎮毗鄰,北部與王村鎮相連。
隴海電氣化鐵路、萬泉河路由東而西貫穿城區。鄭(州)洛(陽)汴(開封)高速公路傍區而行。上街區是鄭汴洛“黃河之旅”旅遊熱綫上的咽喉重地,自古就有“三秦咽喉”、“東部襟帶”之稱,為歷代兵傢必爭之地。上街區域轄1個鎮和5個街道辦事處,全區總面積64.7平方公裏。上街城區轄5個街道辦事處,轄區總面積17.855平方公裏。 |
|
(一)自然條件
1.地質
按大地構造劃分,上街區位於豫西褶皺帶滎鞏復背斜的北翼,溫縣坳陷的南緣,華北地震區的中南部。對上街有影響的構造帶有:①太行山前斷裂帶,②新鄉-商丘斷裂帶,③聊城-蘭考斷裂帶,④封門口-五指嶺斷裂帶,⑤汾渭斷陷盆地構造帶等。構造表現形式以斷裂為主,褶皺次之,斷裂發育有上街斷層、郭小寨斷層、汜水斷層和廣武斷層等隱伏斷層。
上街區及附近地區全被第四紀鬆散沉積物所覆蓋,沉積厚度由南部崗地的120米嚮北增至250米以上,成因類型為風積、衝積、衝洪積、衝湖積、人工填土等。
上街區地質為第四紀衝積堆積次生黃土層,厚度最深可達200米左右。全區大多為Ⅰ-Ⅱ級下沉性大孔土(僅北部靠近隴海鐵路綫為非下沉性土),浸水後具有沉陷性。地基允許耐壓力1.5-2.5千克/平方釐米,地下水的穩定水位深度在13.9-29.5米處,地下水大致嚮北或西北流動。
轄區小關鋁礦區的地層由老到新依次為:奧陶紀馬傢溝灰岩;石炭紀鋁土礦、煤層;石炭紀太原統石灰岩;砂頁岩;二迭紀及三迭紀砂岩、頁岩;最上面為第四紀黃土層。整個地質構造簡單,為單一斜構造,一般岩層走嚮為N70°W,傾嚮N20°E,傾角15°左右。鋁土礦層與岩層産狀基本一致,具有工業價值的鋁土礦層厚度平均2米左右。鋁土礦層上部有一層結構緻密的(石炭紀)石灰岩礦層,厚度約5-6米,CaO含量54%,為良好的氧化鋁熔劑原料。
小關鋁土礦區地質儲量約1億噸,40%可供露天開採,礦石平均含氧化鋁64.75%、二氧化硅14.41%,平均鋁硅比值4.7。頁炭紀的石灰石儲量約0.3億噸,其它個別地段奧陶紀的頁岩頁也可作熔劑用。
2.地貌
上街區轄區屬黃土丘陵地,處於華北平原、黃河衝積平原扇軸部,為豫東平原和豫西丘陵的交接地帶。西、南部承接丘陵山地,地勢起伏不平,大部分位於古黃河一、二、三級階地上,按地貌形態及成因類型,自南而北可劃分為風成黃土崗地,衝洪積傾斜平原和衝積平原三種地貌類型。區內所覆蓋的第四係鬆散堆積物,其淺層黃土崗地區為上更新世風積物;傾斜平原區為上更新世衝洪積物;衝積平原區為全新世衝積物及上更新世衝洪積物。區內發育有較多的衝溝。地面被衝溝割裂成塊,衝溝多為近南北嚮和東西嚮,衝溝寬深均在30-70米局部有70-80米深,100-150米寬,長度一般為500-2000米,個別衝溝長達5000米以上。東、北部地勢開闊,較為平坦。全區整體呈西南高、東北低的自然傾斜之勢,坡度平均0°48′8″,海拔高度在110-160米之間。地面最高點189米,最低點130米以下,高差大於50米,平均縱坡降8-15‰。區域內由於長期的山洪及雨水衝刷,致使衝溝縱橫,地面大部分被切割成條塊段。
區轄的小關礦,位於區西南22公裏處的鞏義市境內,主要有茶店段的紅土坡礦區和竹林溝段的南嶺礦區,均位於嵩山北麓,地勢由東嚮西,由北嚮南逐漸增高,比高200-300米,最高處海拔在550米以上。地面90%以上被黃土覆蓋,地形切割劇烈,溝𠔌發育為復雜的黃土臺階地形。
3.氣候
上街轄區處於中緯度暖溫帶,屬季風型大陸性氣候。由於受南熱北冷高壓氣團進退更迭的控製,具有典型的暖溫帶季風氣候特徵,鼕冷夏熱,四季分明。
四季特徵:春季冷暖無常,多風少雨,氣溫14.8℃;夏季炎熱多雨,水熱同期,氣溫26.7℃;秋季涼爽,日照充足,氣溫14.5℃;鼕季風多雪少,寒冷乾燥,氣溫1.2℃。
溫度:上街區年平均日照時數2337.9小時。年平均氣溫13.5℃-15.3℃之間,年際最大變幅為2℃。歷年極端最高氣溫42.9℃,極端最低氣溫為-16.5℃,一年中月均溫度以七月份為最高27.5℃,以一月份為最低-0.2℃,氣溫年較差為27.7℃。初霜與終霜期間平均日數為52天,全年無霜期平均是225天。
降水:上街區屬大陸性氣候,由於受季風的影響,年降水量一般在500—800毫米,多集中在7、8、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5.8%。歷年平均降水量為622.2毫米。1958年降水量最大,達1048.5毫米,1981年降水量最小,衹有318.4毫米。降水量年際變化大,分佈不均勻,四季降水量相差很大。鼕季(12-2月)降水28.09毫米,占年降水量的4.5%;春季(3-5月)降水116.4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8.7%;夏季(6—8月)降水333.45毫米,占年降水量的53.6%;秋季(9—11月)降水144.52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9.2%。
自然災害:除正常的氣候因子外,上街區災害性天氣發生頻繁,嚴重的影響了土地利用和生産潛力的發揮。這些災害性天氣概括為旱災、暴雨、冰雹、幹熱風等。上街區一年四季都有旱情,衹是輕重程度各不相同。全區春旱與初夏旱出現頻率均在33%以上,伏旱與秋旱出現頻率均在25%以下,有“十年九旱”之稱。全區暴雨一般出現於8-9月,其主要特點是強度大,降雨歷時短,雨量集中。冰雹在轄區歷史上曾多次發生,造成危害較大的是1979年4月12日,時值果樹開花授粉期,致使部分果樹絶收。1957—1996年40年資料統計,發生幹熱風多達30次。發生在5月下旬或6月初,對小麥生産造成嚴重危害,2-3年一遇。幹熱風連續發生時間達6-7,最多的年份是1971年長達14天。
4.水文
上街區多年平均降水653.8毫米,最高達1048.5毫米,最低為400.6 毫米,降水年內分佈不均勻,降雨集中在夏季7、8兩個月。歷年平均日照時數2337.9小時,平均無霜期為225天。轄區沒有長年地表河流湖泊,地下水是唯一的水資源。
由於上街區分佈有較厚的第四係鬆散層,故藴藏有較豐富的地下水,富水性自南而北增強。
地下水分佈以隴海鐵路為界。鐵路以北為淺層水,靜水位5-10米,井深40-65米,單井出水量10-30 m3/h,是目前農業灌溉的主要水資源;鐵路以南為深層水,靜水位35-55米,井深100-160米,主要含水段在60米以內,單井出水量除黃土崗地區小於30 m3/h,其它地區多在30-70 m3/h之間,富水程度為每小時20-50噸。
本區淺層水主要受降水補給,其次為北部地表水補給,中深層水則為南部側嚮逕流補給和淺層越流補給。地下水自西南、南嚮東北、北逕流。
上街區地下水總儲量為2564.97萬方,補給量中深層為617.26萬方/年,淺層為66.67萬方/年。允許開採量中深層為617.26萬方/年,淺層為102.67萬方/年。統計實際開採量中深層為800.4萬方/年,淺層為216.99萬方/年。每年動用儲存量中深層為183.4萬方,淺層為114.32萬方。
地面河流情況,上街區西部有汜水河,常年流量1.0-1.5m3/s,洪水期可達1557m3/s,枯水期僅有0.2-0.3m3/s;東部滎陽市附近有索河(淮河水係),北部還有枯河上遊支流,本區降水大都經地面衝溝匯入這三條河流。
5.土壤
上街區土壤為一個土類即褐土類,包括三個亞類——褐土、潮褐土和褐土性土;三個土屬是立黃土、潮黃土和白土,共有5個土種,分別為立黃土、白立土、潮白土、砂薑底潮白土、白土,面積分別為4930畝、10148畝、4559畝、2129畝、2308畝,分別占轄區土壤總面積的20.5%、42.2%、18.9%、8.8%和9.6%。
其中:立黃土分佈在左照村西南和上街園藝場;白立土分佈在聶寨、左照村周圍、郎中溝西、任莊村北;潮白土分佈在夏侯、廿裏鋪北部和東部;砂薑底潮白土分佈在肖窪、柏社、朱寨村北;白土分佈在郎中溝、任莊村南到聶寨村西南。
轄區土壤以輕壤土(白立土、潮白土)為主,占總面積70%,土質不鬆不粘,保水保肥中等,易於耕作;偏沙壤土(立黃土)占10%,土質疏鬆,保水保肥力差;輕中壤土占20%,土質稍粘,保水保肥力強。總之,轄區土壤均適於種植糧、棉、油、菜等作物。
6.植被
上街區地處中緯度暖溫帶地區,各類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種類繁多。絶大多數具有耐旱、耐瘠、適應性強等特點。
全區種子植物可分為兩門,一是裸子植物門,內有蘇鐵綱的蘇鐵目,鬆柏綱含有銀杏目和鬆柏目——鬆科和柏科。二是被子植物門,可分為單子葉植物綱和雙子葉植物綱,共有30科,約有935個品種。
資料來源:《上街區志》。 |
|
1.生物資源
(1)植物資源
植物:轄區地處中緯度暖溫帶地區,各種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種類繁多。絶大多數具有耐旱、耐瘠、適應性強等特點。
全區種子植物可分為兩門,一是裸子植物門,內有蘇鐵綱的蘇鐵目,鬆柏綱含有銀杏目和鬆柏目——鬆科和柏科。二是被子植物門,可分為單子葉植物綱和雙子葉植物綱,共有30科,約有935個品種。如下述:
糧食作物:有小麥、大麥、豌豆、玉米、𠔌子、大豆、緑豆、高粱、薯類等29種,290個品種。
果品類:蘋果、桃、杏、梨、李、核桃、柿、棗、梅、櫻桃、草莓、石榴、葡萄等65個品種。
蔬菜類:白菜、蘿蔔、黃瓜、南瓜、絲瓜、苦瓜、鼕瓜、西葫蘆、芹菜、西紅柿、茄子、芫荽、小茴香、辣椒、土豆、菠菜、莧菜、甘藍、洋蔥、大蒜、韭菜、豆角等130個品種。
花木類:馬尾鬆、油鬆、雪鬆、側柏、檜柏、竜柏、牡丹、芍藥、月季、薔薇、玫瑰、綉球、菊花、一串紅、百日紅、千日紅、合歡、紫葛藤、楓楊、泡桐、法國梧桐、箭桿楊、毛白楊、垂柳、竜爪柳、女貞、黃楊、中國槐等約有450多個品種。
(2)動物資源
動物:全區已知的動物有爬行綱、兩棲綱、魚綱、鳥綱、哺乳綱和昆蟲綱等六個綱70多個科、376種之多。其種類名稱如下:
草魚、鯽魚、鯉魚、青蛙、蟾蜍、蛇、蜥蜴、麻蜥、壁虎、龜、鱉、喜鵲、麻雀、烏鴉、啄木鳥、翠鳥、鴿、野兔、鬆鼠、地鼠、黃鼬、獾、狗、貓、牛、馬、騾、驢、羊、豬、雞、鴨、瓢蟲、螳螂、青蛉、赤眼蜂、蜜蜂、傢蠶、棉蚜、紅鈴蟲、蚱蜢、蟋蟀、螻蛄、地老虎、棉夜蛾、造橋蟲、金龜子、天牛、避債蛾、椿象、葉蟬、叩頭蟲、灰蝶、粉蝶、菜青蟲、粘蟲、玉米螟、麥蛾、玉米象、紅蜘蛛、果類食心蟲、枯葉蛾、黃刺蛾、蒼蠅、傢蠅、牛牤、虱子、臭蟲、蟑螂等。
2.農漁業資源
區內主要農作物及産品有:小麥、玉米、大豆、棉花,油菜、𠔌子、芝麻、果類等經濟作物,峽窩鎮以農作物為主,主要有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瓜果蔬菜類。
上街區農林牧漁業總産值按現行價格計算為8154萬元,其中農業總産值3100萬元,林業總産值197萬元,畜牧業總産值4699萬元。以畜牧業為主。
近年來,上街區加快農業産業化調整步伐,已逐步形成獨具特色的萬畝花椒基地、優質林果基地、食用菌生産基地和日光蔬菜大棚基地等“四大農業産業基地”,所出産的“五雲山大紅袍花椒”和“柏廟皇梨”,已成為區域現代化農業的知名品牌。
3.礦産資源
上街區礦産資源豐富,主要以鋁土礦為主。鋁土礦是生産氧化鋁的主要原料。區內中鋁河南分公司管轄小關鋁礦、洛陽鋁礦、澠池鋁礦等5座礦山。鋁土礦保有儲量1.9億噸,石灰石12.1億噸。目前已形成開採鋁土礦110萬噸、石灰石85萬噸的生産能力。據統計,河南省已探明鋁土礦産地40處,纍计探明儲量4.7億噸,其中地質保存儲量4.39億噸儲量,A/S﹥7的鋁土礦僅占17%左右。因近十多年來亂采濫挖,大部分礦區被破壞,可開採儲量遠小於儲量,鋁土礦礦床保存比較完整的儲量僅有1.7至1.9億噸。
資料來源:《上街區志》;《上街區總體規劃1999-2010》;《中國(鄭州)鋁工業園區鋁工業發展規劃》。 |
|
(一)區名由來
“上街區”名,沿自“上街火車站”名,而“上街火車站”名,又源於“上街村”村名。
上街村屬滎陽市峽窩鎮地域,距今滎陽市汜水鎮東5公裏,位於上街區西北2公裏處。據民國17年(1928年)重修《汜水縣志》記載:武王十有三年己卯(公元前827年),大建公侯於天下,而虢叔封於製,是為東虢。今縣(汜水縣)東上街鎮,傳為東虢城故址。穆王養虎於東虞,名其地曰:‘虎牢’,東鄰虢地”。因此,古代的上街村是周代東虢國的名區,是古成臯縣的名鎮,是汜水鎮虎牢關的唇齒(東大門)。傳說當年虢太子病危,後因扁鵲在這裏使虢太子起死回生,虢太子為報恩德在此建盧醫廟(至今盧醫廟舊址尚存)。從此,始有每年農歷四月、十月為期各半個月的藥材交流大會,久而久之,盧醫廟周圍逐漸形成了熱鬧的街市,成為聞名全國的藥材市場,藥商來自東北的黑竜江、吉林、遼寧,西南的雲南、貴州、四川,北部寧夏、甘肅等地,上街村成為全國名貴藥材的集散地。此會沿至1949年解放以後仍很盛大。1952年後,商界公私合營,私營取消,藥業衰敗。但時至今日,上街村仍有4月18日、10月25日兩個物資交流大會。又據《汜水縣志》記載:“今治城創自隋開皇二年(582年),始命為汜水縣,定其址於錦陽川東畔。後為唐人變置,至宋又復其地,仍其名。金、元因之。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大水淹沒,城郭宮室一空,乃遷置於錦陽川之東十裏,古製邑之墟(今上街村)”。因汜水縣城地處溝窪低下,明武宗時縣治三次被水淹沒,故曾三遷於地勢較高的盧醫廟街市上,這樣人們往返上下,時間長了,約定俗成,便習慣地稱盧醫廟熱鬧的街市為上街,即現在的上街村。1956年在上街村東南設上街火車站。1957年11月,周恩來總理依據河南鋁礦資源豐富和優越的地理位置,親自批準我國最大的鋁工業基地——河南鋁業公司建址在上街區火車站南邊,遂沿上街火車站名,建上街區。 |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
上街區轄5個街道、1個鎮:濟源路街道、中心路街道、新安路街道、工業路街道、礦山街道、峽窩鎮。區人民政府駐中心路132號。
濟源路街道 代碼:410106001
2006年,轄6個社區、1個村委會:中安街社區、商業街社區、新華街社區、淮北社區、三灣街社區、新興街社區、夏侯村。
中心路街道 代碼:410106002
2006年,轄5個社區、2個村委會:匯纔街社區、如意街社區、吉祥街社區、鴻元街社區、康樂街社區、聶寨村、任莊村。
新安路街道 代碼:410106003
2006年,轄4個社區、1個村委會:朝陽街社區、昌盛街社區、新安西路社區、香園街社區、二十裏鋪村。
工業路街道 代碼:410106004
2006年,轄1個社區、3個村委會:工業路社區、朱寨村、肖窪村、東柏社村。
礦山街道 代碼:410106005
2006年,轄1個社區:工人村社區
峽窩鎮 代碼:410106100
2006年,轄2個社區、23個村委會:振興社區、晨光社區、北峽窩村、西林子村、營坡頂村、東林子村、老寨河村、楊傢溝村、馮溝村、方頂村、柏廟村、魏崗村、東街村、西街村、觀溝村、大坡頂村、西澗溝村、寨溝村、郊段村、左照村、馬固村、石咀村、沙固村、上街村、武莊村。
行政區域變遷:上古為高辛氏祝融和有熊氏黃帝管轄之地。堯、舜、夏朝屬豫州。商代為囂(ao通敖)地。西周屬東虢。春秋屬鄭國。戰國屬韓之成臯。秦設郡縣,屬三川郡成臯縣。漢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改三川郡為河南郡,仍屬成臯縣。三國時期屬魏司州部河南郡成臯縣。北魏時屬北豫州部滎陽郡。東魏時屬北豫州部廣武郡。北齊屬成臯郡。北周屬北豫州部滎州、鄭州。隋時屬滎陽郡汜水縣。隋大業三年(607年)屬孟州汜水縣,唐、五代、宋仍之。金屬南京路鄭州汜水縣。元屬河南江北中書省汴梁路鄭州汜水縣。明、清屬河南布政使司開封府鄭州汜水縣。中華民國初屬豫東道汜水縣,民國16年(1927年)廢豫東道設行政督察專員區,直至解放前歸汜水縣管轄,1948年秋至1954年秋屬成臯縣(汜水、廣武合併為成臯縣),1954年,成臯縣、滎陽縣合併後,屬滎陽縣第五區。1958年8月5日,經河南省人民委員會豫民字(140)號文件批準,從滎陽縣劃出滎陽周村鄉的郎中溝、任莊、左照溝、西郊段、聶寨、東馬固和史村鄉的夏侯、白馬寺、左照、及白楊鄉的廿裏鋪、大園等11個自然村成立鄭州市上街區。當時全區人口為2755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9657人。土地面積11.425平方公裏。同年8月20日,上街區所轄的11個自然村的10個農業合作社合併,建立上街人民公社。同年12月,滎陽的西馬固村劃歸上街區,上街人民公社轄12個自然村。
1959年1月,滎陽市的上街村、東柏社、西柏社、武莊、肖窪、朱寨、沙固、南峽窩、北峽窩、西澗溝、石嘴、鬍寨、四所樓、方頂、馮溝、觀溝、何寨、魏崗、大坡頂、東郊段、南郊段等自然村,土地面積30.462平方公裏劃歸上街區,和上街人民公社合併更名為馬固人民公社。鞏縣的新中、小關、米河等320個自然村,土地70.954平方公裏,人口82822人劃歸上街區,建立新中人民公社。1961年6月,經鄭州市人民委員會批準,將馬固人民公社分為馬固、峽窩兩個人民公社,將新中人民公社分為新中、小關、米河、茶店、小裏河5個人民公社。當時區轄7個人民公社。
1962年1月,將滎陽縣劉河公社的東溝、河東村、柴寨溝、官頂、馮莊、崗寨、徐溝、庵上、後窯、孟溝、申莊、桑樹坡、泉溝、任灣、張青崗、東反坡、西反坡、竜潭、煤窯溝、李莊、徐莊、毛溝、南毛溝、申傢嶺、黃永嶺等26個自然村,土地面積11.8平方公裏劃歸上街區,建立上街區肖寨人民公社。
1962年2月,接收鞏縣大峪溝公社的雪莊、黑竜潭和磨嶺大隊的閻莊生産隊,土地4.127平方公裏,人口5970人,建立上街區大峪溝人民公社。至此,區轄9個人民公社。是年3月建立上街區中心路街道辦事處、上街區礦山街道辦事處。當時全區人口有13萬,土地面積達127.84平方公裏。1963年6月,將馬固公社並入峽窩公社,撤銷馬固公社建製。將茶店公社並入新中公社,是年區轄7個人民公社、2個街道辦事處。
1964年6月,根據國務院關於縮小城市郊區的指示精神,經河南省人民委員會批準,將大峪溝、小關、新中、米河、小裏河5個公社59個大隊、571個生産隊、680個自然村劃歸鞏縣管轄;將肖寨公社全部及峽窩公社大部共23個大隊、95個自然村劃歸滎陽縣管轄,至此區轄範圍固定下來。保留7個大隊、12個自然村,成立上街區農業公社。區轄1個公社、2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近5萬,土地17.85平方公裏。1971年2月中心路街道辦事處分為濟源路街道辦事處和反修路街道辦事處(後改名為新安西路街道辦事處)。
1996年底,區轄3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鄉即濟源路街道辦事處、新安西路街道辦事處、礦山街道辦事處及聶寨鄉。
2001年,撤銷聶寨鄉,新成立了中心路街道辦事處,工業路街道辦事處,當時已有5個街道辦事處,常住人口7.6萬人。
2004年7月,峽窩鎮正式劃歸上街區,至此,上街區轄1個鎮,5個街道辦事處,轄區總面積64.7平方公裏。
資料來源:《鄭州市上街區行政區劃調整規劃說明書》、《上街區志》。
(三)當前形勢分析
⑴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當前人類的生産生活既要滿足當前人民的物質文化需求,又不能對後代的生産生活帶來危害。
⑵生態經濟理論構架的形成。根據河南省城鎮體係規劃和鄭州市二十一世紀地區發展戰略。上街區的城市發展目標為以鋁工業生産為基地的生態工業城市。
⑶社會經濟的發展。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按照馬斯洛的金字塔理論,人們的生活需求正從基本的物質需求上升到文化、娛樂方面的需求。居住模式也同時嚮居住區模式發展。
⑷行政範圍的擴大。峽窩鎮正式劃入上街區行政範圍,其本身給上街區的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⑸鋁工業園區建設項目順利推進。省、市把鋁工業作為上街區優勢支柱産業發展,並批準設立中國(鄭州)鋁工業園區,鄭州市成立了鋁工業園區建設小組,且鄭上快速路業已開工建設,這為上街區在今後充分發揮鋁工業園區的輻射帶動作用,爭取涉鋁企業來園區落戶,形成鋁産業的集聚效應,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機遇。
⑹大項目帶動初見成效。“十五”期間,長鋁公司在上街城區計劃投資45億元建設大鵬電廠、70萬噸氧化鋁擴建工程、10萬噸鋁深加工等大項目將給上街區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提供難得的機遇。
⑺撤鄉建辦的順利完成,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加快,給上街區城市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建設等也提供了大好機會。 |
|
上街區始建於1958年,是國傢根據“二五”計劃建設第二個鋁工業基地的需要而設立的一個工業型城區。“上街區”名,沿自“上街火車站”名,而“上街火車站”名,又源於“上街村”村名。
上街村屬滎陽市峽窩鎮地域,距今滎陽市汜水鎮東5千米,位於上街區西北2千米處。1956年在上街村東南設上街火車站。1957年11月,周恩來總理依據河南鋁礦資源豐富和優越的地理位置,親自批準我國最大的鋁工業基地——河南鋁業公司建址在上街區火車站南邊,遂沿上街火車站名,建上街區。
隋時屬滎陽郡汜水縣。隋大業三年(607年)屬孟州汜水縣,唐、五代、宋仍之。金屬南京路鄭州汜水縣。元屬河南江北中書省汴梁路鄭州汜水縣。明、清屬河南布政使司開封府鄭州汜水縣。中華民國初屬豫東道汜水縣,民國16年(1927年)廢豫東道設行政督察專員區,直至解放前歸汜水縣管轄,1948年秋至 1954年秋屬成臯縣(汜水、廣武合併為成臯縣),1954年,成臯縣、滎陽縣合併後,屬滎陽縣第五區。
1958年8月5日,經河南省人民委員會豫民字(140)號文件批準,從滎陽縣劃出滎陽周村鄉的郎中溝、任莊、左照溝、西郊段、聶寨、東馬固和史村鄉的夏侯、白馬寺、左照、及白楊鄉的廿裏鋪、大園等11個自然村成立鄭州市上街區。當時全區人口為2755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9657人。土地面積11.425平方千米。同年8月20日,上街區所轄的11個自然村的10個農業合作社合併,建立上街公社。同年12月,滎陽的西馬固村劃歸上街區,上街公社轄12個自然村。
1959年 1月,滎陽市的上街村、東柏社、西柏社、武莊、肖窪、朱寨、沙固、南峽窩、北峽窩、西澗溝、石嘴、鬍寨、四所樓、方頂、馮溝、觀溝、何寨、魏崗、大坡頂、東郊段、南郊段等自然村,土地面積30.462平方千米劃歸上街區,和上街公社合併更名為馬固公社。鞏縣的新中、小關、米河等320個自然村,土地 70.954平方千米,人口82822人劃歸上街區,建立新中公社。
1961年6月,經鄭州市人民委員會批準,將馬固公社分為馬固、峽窩兩個公社,將新中公社分為新中、小關、米河、茶店、小裏河5個公社。當時區轄7個公社。
1962年1月,將滎陽縣劉河公社的東溝、河東村、柴寨溝、官頂、馮莊、崗寨、徐溝、庵上、後窯、孟溝、申莊、桑樹坡、泉溝、任灣、張青崗、東反坡、西反坡、竜潭、煤窯溝、李莊、徐莊、毛溝、南毛溝、申傢嶺、黃永嶺等26個自然村,土地面積11.8平方千米劃歸上街區,建立上街區肖寨公社。
1962年2月,接收鞏縣大峪溝公社的雪莊、黑竜潭和磨嶺大隊的閻莊生産隊,土地4.127平方千米,人口5970人,建立上街區大峪溝公社。至此,區轄 9個公社。是年3月建立上街區中心路街道辦事處、上街區礦山街道辦事處。當時全區人口有13萬,土地面積達127.84平方千米。1963年6月,將馬固公社並入峽窩公社,撤銷馬固公社建製。將茶店公社並入新中公社,是年區轄7個公社、2個街道辦事處。
1964年6月,根據國務院關於縮小城市郊區的指示精神,經河南省人民委員會批準,將大峪溝、小關、新中、米河、小裏河5個公社59個大隊、571個生産隊、680個自然村劃歸鞏縣管轄;將肖寨公社全部及峽窩公社大部共23個大隊、95個自然村劃歸滎陽縣管轄,至此區轄範圍固定下來。保留7個大隊、12個自然村,成立上街區農業公社。區轄1個公社、2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近5萬,土地17.85平方千米。1971年2月中心路街道辦事處分為濟源路街道辦事處和反修路街道辦事處(後改名為新安西路街道辦事處)。
1996年底,上街區轄3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鄉即濟源路街道辦事處、新安西路街道辦事處、礦山街道辦事處及聶寨鄉。(以上資料來源:《鄭州市上街區行政區劃調整規劃說明書》、《上街區志》)
1997年,上街區面積17.7平方千米,人口12萬,轄3個街道1個鄉。
2000年,上街區轄3個街道、1個鄉。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區總人口77014人,其中:濟源路街道 50030人、新安西路街道 3469人、礦山街道 2158人、聶寨鄉 21357人。
2001年,撤銷聶寨鄉,新成立了中心路街道辦事處、工業路街道辦事處。區劃調整後,上街區轄5個街道辦事處,常住人口7.6萬人。
2004年7月,將滎陽市峽窩鎮整建製劃歸上街區管轄。按照《河南省民政廳關於調整鄭州市上街區和滎陽市行政區劃的批復》(豫民行批4 號),滎陽市峽窩鎮整建製劃歸上街區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前,上街區有5個街道,轄區面積17.8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5萬;調整後,上街區轄5個街道、1個鎮:濟源路街道、新安西路街道、礦山街道、中心路街道、工業路街道、峽窩鎮,轄區總面積64.7平方千米,總人口10.8萬。(另一說:人口由調整前的8.6萬人增加到12萬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上街區轄5個街道、1個鎮:礦山街道、新安西路街道、濟源路街道、中心路街道、工業路街道;峽窩鎮。 |
|
- n.: Shangjie District
|
|
上街, 上街村 |
|
上街區新 | 上街區聶寨村 | 上街區中醫院 | 上街區新予人 | 上街區人民法院 | 鄭州市上街區人民醫院 | 上街區康華骨科醫院 | 鄭州市上街區工藝花廠 | 鄭州市上街區多文多大酒店 | 鄭州市上街區振華實業有限公司銀河大酒店 | 鄭州市上街區衛生防疫保健中心 | 鄭州市上街區華麗針織印染廠 | 鄭州市上街區紡織品公司紡織品商場 | 鄭州市上街區飲食服務總店紅旗飯店 | |
|
|
工業路街道 | 峽窩鎮 | 濟源路街道 | 新安路街道 | 中心路街道 | 礦山街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