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示地圖 |
|
|
詩人: 洪邁 Hong Mai
振策衝暮雲,攜琴宿仙境。 鬆風生夜涼,蘿月散秋影。 洞遠落猿聲,溪清鳴鶴頂。 中宵夢仙翁,乘車停翠嶺。 獅子身五色,鸞鳳互相引。 上有朱幡幢,金表示可省。 風吹雲璈遍,顧我忽而哂。 遺以丹篆文,再拜豁心領。 明當謝浮榮,飄然從結軫。 |
|
詩人: 文同 Wen Tong
瓊臺橫紫霄,上有縹緲居。 雲霞抱窗戶,日月循庭除。 飛羽下金輦,隱芝吟玉書。 俯首視人間,人間臭如帤。 |
|
詩人: 鄭清之 Zheng Qingzhi
雨餘日腳到天涯,十裏平山戴晚霞。 疑是千虹蟠絳闕,頻移光景入仙傢。 |
|
詩人: 鄭清之 Zheng Qingzhi
上清日腹正便便,剩納風光似輞川。 曉雨洗開新緑岸,晚霞蘸出嫩紅天。 鞭浮野竹數莖筍,葉俯秋荷幾柄蓮。 不是西湖最佳景,更於何處著癯仙。 |
道教正一道著名道觀之一 Taoism is one of a famous Taoist |
| 道教正一道著名道觀之一。在 江西 貴溪縣 上清鎮 。 唐 代名 真仙觀 , 宋 大中祥符 時改 上清觀 , 政和 中改 上清正一宮 , 元 改 正一 萬壽宮 , 清 改稱 大上清宮 ,簡稱 上清宮 。“上清”為道傢所稱的神仙居處,故其他道觀亦多用“上清”命名者。《水滸傳》第七二回:“ 李師師 道:‘其實不敢相留。來日駕幸 上清宮 ,必然不來。卻請諸位到此,少敘三杯。’” |
五代前蜀宮觀名 Five Former Shu Temple name |
| 五代 前蜀 宮觀名。《新五代史·前蜀世傢·王衍》:“五年,起 上清宮 ,塑 王子晉 像,尊以為 聖祖至道 玉宸皇帝 ,又塑 建 及 衍 像,侍立於其左右。” |
|
上清宮投訴電話青島市旅遊投訴電話:0532-85912000
山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531-8296342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上清宮門票價格10元上清宮特別提醒遊覽這個景區主要靠步行,車輛無法進入,從太清宮遊覽區乘坐空中索道可直入景區的北部,遊覽起來就可省力省時。
在嶗山東南部、太清宮西北。此宮原在山上,名嶗山廟,傳漢代鄭康成曾設帳授徒於此。宋初改建,太宗賜名上清,後被山洪衝毀。
元大德年間,華山派道士李志明重建於今址,歷代均有增修。宮觀四周群山環抱,水木清華,環境絶幽。宮前銀杏、牡丹均為數百年古物。
元代道士邱處機居此,亦留有題刻,其中《青玉案》詞一闋、七絶詩10首最為著名。宮前半裏許有邱處機衣冠塚,舊名邱祖墳。另有迎仙、朝真二橋,竹樹蔽蔭,鬆風水響,人行其間,別有佳趣。聖水泉自鱉山石下流出,甘洌清澄,為嶗山名泉之一。 |
|
上清宮投訴電話洛陽旅遊投訴電話:0379-64310882
河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371—6550677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上清宮在洛陽市西北4公裏邙山之巔的翠雲峰上,始建於唐代,初稱老君廟。乾封元年(公元666年),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故又稱玄元皇帝廟。後因避玄宗諱,改稱元元皇帝廟,再改稱上清宮。其時規模宏偉,殿堂巍峨,門外有石獅石馬,內有“畫聖”吳道子所作壁畫,十分輝煌壯觀。歷代文人在上清宮中留下了不少墨寶,比如杜甫有“山河扶綉戶,日月近雕梁”的著名詩句。該廟於金元時被毀,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年)重建,因為山高風大,改殿頂小瓦為大型釉瓦(俗稱琉璃瓦),屋脊置鐵瓦,故稱大殿為鐵瓦琉璃殿,今廟內尚存其時鐵瓦數塊。嘉靖三十四年地震,殿宇震毀,其後歷經康熙、雍正等朝重修。修後廟宇,南北500米,東西300米,有戲樓、山門、一、二、三殿以及配殿廂房等。可惜抗戰時期為日寇飛機炸毀。現存有山門、窯洞(翠雲洞)和配房數間,翠雲洞上有玉皇閣三間。 |
洛陽上清宮 Luoyang Shangqing Palace |
道教名觀,位於河南洛陽城北邙山翠雲峰。相傳為太上老君煉丹之處,始建於唐玄宗開元年間,為一座青磚廟院,緊湊幽靜。位於洛陽市老城西北隅4公裏。坐落在邙山翠雲峰上,為洛陽北郊的製高點。山雖不高但地勢險峻,山上樹木郁郁葱葱,蒼翠若雲,故稱“翠雲峰”。這裏風景秀麗,是消夏勝地。
唐乾封元年(666年)追尊老子(李耳)為玄無皇帝,開元二十九年(741年)詔令兩京諸州置廟祭祀,因而上清宮又叫玄元皇帝廟,後人又追尊老子為太上老君,所以也稱老君廟。
詩人杜甫於公元749年登上玄元皇帝廟,一覽洛陽的山河形勢,寫出“山河扶綉戶,日月近雕梁”的名句,吳道子在此繪了《五聖千官像》,宋代的蘇東坡也曾於此刻石題句。
上清宮,金元已廢,以後多次重修,民國時亦曾整修。抗日戰爭期間慘遭日軍炸彈破壞,僅翠雲洞和洞上平臺、三間五脊歇山頂老君殿幸存。在上清宮南邊和邙山嶺下,有玉清、下清二宮。下清宮規模較小,但十分緊湊幽靜。附近尚有道士墓塔5座。 |
嶗山上清宮 Laoshan Shangqing Palace |
| 道教著名宮觀。在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境內的嶗山東南麓幽𠔌中,簡稱上宮。創建於宋初,後毀於山洪,元代大德年間(1297—1307),道士李志明再次重建,後歷代屢有修繕。該宮分前後兩進庭院;前院門內東西各植古銀杏一棵,枝葉繁茂,蒼翠蔥蘢,為嶗山銀杏之冠,後院為正殿和東西配殿及道捨,正殿祀玉皇大帝像,配殿奉全真七子塑像,院中植有一株白牡丹,高約八尺,每逢春天,白花似玉,清香四溢,滿院生輝,相傳是蒲鬆齡所著《聊齋》中的花仙“香玉”。宮西北岩上刻有丘處機及明陳沂等人詩詞與題字,岩下石間有一清泉,名曰“聖水泉”,其水甘冽澄明,為嶗山一大名泉。宮前石橋名“朝真”,宮西石橋曰“迎仙”。為嶗山著名道教宮觀之一。 |
青城山上清宮 Qingchengshan Shangqing Palace |
| 道教宮觀。在四川省灌縣西南的青城山之巔。始建於晉代,後廢,唐玄宗時又加修建,五代間王衍再建,明末毀於火。現存殿宇建於清代同治年間(1862—1874),主要建築有山門、正殿、配殿、玉皇樓等,正殿內主供太上老君像。山門外西側石壁上刻有黃天鵠所題“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刻石。宮內有傳為麻姑浴丹處的麻姑池以及鴛鴦井等名勝,珍藏有楠木刻板《道德經》、《陰符經》全文及張大千所畫徐太妃、花蕊夫人與絳巾仙女石碑兩通。宮東不遠處有跑馬坪、旗桿石,傳為明末張獻忠起義軍練兵遺址。沿宮後石級而上百餘米即至青城極頂,頂上建有一亭,置身亭中可觀青城日出、雲海及神燈等自然美景,人稱觀日亭。為青城山著名的道教官觀之一。 |
竜虎山上清宮 Lung Fu Shan Shangqing Palace |
| 道教著名宮觀。在江西省鷹潭市南貴溪縣境內的竜虎山中上清鎮東首。初為天師張道陵的草堂,第四代天師張盛在此置傳籙壇,逢三元日升壇傳籙。唐代會昌年間(841--846)始於此處建真仙觀,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名上清觀,仁宗天聖年間(1023一1032),二十五代天師張乾曜曾觀於竜虎山南。哲宗元祐元年(1086),二十八代天師張敦復又重建,但均已不可考。宋徽宗崇寧四年(1105)於上清鎮東再建;政和三年(1113)升觀為“上清正一宮”。南宋高宗建炎年問,寧宗於慶元、嘉定年間均有修建;理宗於端平二年(1235)賜內努,並派太乙宮高士易如剛再次進行較大規模的擴建,時共興建二閣、三館、六殿及東西道院數百楹,不久又創建 門樓,增建紫微閣。元代曾有三建二毀,武宗時敕改上清正一宮為“大上清正一萬壽宮”。明代先後有六次重建與修復及增建。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聖祖曾煬帑金修葺;雍正九年(1731)特賜帑銀十萬兩,遣翰林學士占留保,原直隸臬司浦文焯等督工,又命天師府署理大真人張匿昭麟協同監修,於當年大興土木,開始重修,至雍正十年八月竣工,除將原有殿宇葺修一新外,又新建了碑亭、鬥姆宮、後堂、庫房、廂房、齋堂、廚房、虛靖祠及二十四道院等,整個宮宇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名振江南;後因年久失修與屢遭災毀,至解放初僅存門樓、午朝門、鐘樓、下馬亭、東隱院等建築,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文革”中,上清宮殘存建築全遭毀壞,現唯存有一口元代所鑄大鐘及部分碑刻藏於天師府內。為竜虎山歷史上著名的道教宮觀之一,是道教正一道的祖庭。 |
|
| Shangqinggong上清宮 道教宮觀。在江西貴溪縣竜虎山。相傳張陵於東漢永元至永建年間,曾結廬於此煉丹。西晉永嘉年間,第四代天師張盛從漢中(今屬陝西)遷此建傳壇。唐會昌五年(845)修建道院,賜額真仙觀。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名上清觀。天聖年間重建上清觀於竜虎山南。政和三年(1113)改上清觀為上清正一宮。元至大年間改名太上清正一萬壽宮。元末毀。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重建。清康熙三十六年(1687)改名太上清宮,簡稱上清宮。後因年久失修,僅存門樓、午朝門、鐘樓和下馬亭等。現已逐加修繕,恢復宗教活動。各地尚有以上清命名之宮觀多處,如四川有青城山上清宮等。 錢安靖 |
|
Shangqinggong
上清宮
道教宮觀。在江西貴溪縣竜虎山。相傳張陵於東漢永元至永建年間,曾結廬於此煉丹。西晉永嘉年間,第四代天師張盛從漢中(今屬陝西)遷此建傳□壇。唐會昌五年(845)修建道院,賜額真仙觀。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名上清觀。天聖年間重建上清觀於竜虎山南。政和三年(1113)改上清觀為上清正一宮。元至大年間改名太上清正一萬壽宮。元末毀。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重建。清康熙三十六年(1687)改名太上清宮,簡稱上清宮。後因年久失修,僅存門樓、午朝門、鐘樓和下馬亭等。現已逐加修繕,恢復宗教活動。各地尚有以上清命名之宮觀多處,如四川有青城山上清宮等。
(錢安靖) |
|
| 宿上清宮 | 題上清宮 | | 不去上清宮 | 竜虎山上清宮 | | 上清宮方丈後亭 | 題鶴鳴化上清宮 | | 宣州渾是上清宮 | 同府尹李給事遊上清宮 | | 和呂原晨上清宮落成 | 陪林茂南遊上清宮分韻得落字 | | 姚將軍靖康初以戰敗亡命建炎中下詔求之不可得後五十年乃從呂洞賓劉高尚往來名山有見之者予感其事作詩寄題青城山上清宮壁間將軍儻見之乎 | 閑閑公為上清宮道士寫經並以所養鵝群付之諸公詩某亦同作 | | 八年正月天慶節上清宮行香錫慶院禦筵日揚輝有非煙非霧之雲 | 奉和禦製先天節上清宮道場香合內獲金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