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伐戰爭期間,上海工人階級為配合北伐進軍,推翻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舉行了三次武裝起義。
第一次起義發動於1926年10月23日。10月,北伐軍占領武昌以後,立即把主力調往江西戰場。軍閥孫傳芳在江西作戰失利,浙江省長夏超和國民政府駐滬代表鈕永建約定,脫離孫傳芳,歸附國民政府,並嚮上海進軍。中共上海區委(又稱中共江浙區委)决定和鈕永建合作,組織聯合暴動,以幫助夏超奪取上海,於10月23日夜發動武裝起義。但因夏超的部隊作戰失敗,起義準備不足,工人隊伍力量薄弱,起義遭受失敗。工人領袖陶靜軒、奚佐堯等10餘人犧牲,百餘人被捕。
第二次起義發動於1927年2月22日。18日,北伐軍占領杭州,先頭部隊到達嘉興。19日,上海總工會發佈總同盟罷工令,至22日,罷工人數達36萬多人。上海防守司令李寶章,勾結公共租界工部局帝國主義勢力,對罷工工人進行殘酷鎮壓,將工人蔡建勳、史阿榮殺害“示衆”,繼又逮捕54人,殺害31人。中國共産黨領導上海工人、學生、市民奮起反擊,21日晚開始不斷與軍警發生局部戰鬥,至22日下午6時,總同盟罷工發展為第二次武裝起義,“建威”、“建康”兩艦炮擊高昌廟兵工廠,閘北、南市發生巷戰。由於起義計劃被泄,各區工人糾察隊失去統一指揮,加上北伐軍在上海郊區停止前進,鈕永建的便衣隊按兵不動,致使工人陷於孤立,起義再次失敗。其間工人、學生、市民犧牲、被捕共六七百人。
第三次武裝起義發動於1927年3月21日。3月中旬,北伐軍嚮蘇州、常州和鬆江進軍,對上海形成包圍圈。21日,北伐軍薛嶽第一師進入上海近郊竜華,嚴重率第二十一師占領蘇州,上海守軍軍心動搖,工人和民衆革命情緒高漲,中共上海區委决定發動第三次上海工人武裝起義。由中央軍委書記兼特別軍委書記周恩來擔任總指揮。周恩來同上海區委負責人羅亦農、趙世炎和上海總工會委員長汪壽華等,在特別委員會領導下,對第三次武裝起義作了周密的準備,在工人中建立了嚴密的組織,組成了約3000人的工人糾察隊,其中有武器的150多人,秘密進行了武裝訓練。他們召開市民代表會議,爭取和團结廣大市民群衆。起義前發動鐵路工人舉行大罷工,破壞張宗昌運兵上海的計劃,斷絶敵人對上海的增援。
3月21日中午12時,上海總工會發佈總同盟罷工令,全市80萬工人實現了總罷工並立即轉入武裝起義,租界裏的中國工人也集合到華界參加起義。隨即工人糾察隊分別從南市、虹口、浦東、吳淞、滬西、滬東、閘北等七個區嚮反動軍警據點發動猛攻,市民群衆也主動幫助糾察隊築街壘、運彈藥、送食品。工人武裝經過30個小時的浴血奮戰,於22日6時許攻剋了敵人的全部據點,占領了上海,取得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的勝利。
這次起義共消滅3000多名北洋軍和2000多名武裝警察,收繳槍支5000多支。起義勝利後,上海各界代表舉行市民代表會議,成立上海市民政府。在19名委員中有共産黨員汪壽華、羅亦農等9人。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的勝利,打擊了帝國主義和軍閥的反動統治,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頑強戰鬥精神和強大的組織力量。3月26日蔣介石到達上海,4月12日北伐軍接管政府,上海歸為國民政府管理 | | Shanghai Gongren San Ci Wuzhuang Qiyi
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
北伐戰爭期間,上海工人階級為配合北伐進軍,推翻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舉行的三次武裝起義。
第一次起義發動於1926年10月23日。10月,北伐軍占領武昌以後,立即把主力調往江西戰場。軍閥孫傳芳在江西作戰失利,浙江省長夏超和國民政府駐滬代表鈕永建約定,脫離孫傳芳,歸附國民政府,並嚮上海進軍。中共上海區委(又稱中共江浙區委)决定和鈕永建合作,組織聯合暴動,以幫助夏超奪取上海,於10月23日夜發動武裝起義。但因夏超的部隊作戰失敗,起義準備不足,工人隊伍力量薄弱,起義遭受失敗。工人領袖陶靜軒、奚佐堯等十餘人犧牲,百餘人被捕。
第二次起義發動於1927年 2月22日。18日,北伐軍占領杭州,先頭部隊到達嘉興。19日,上海總工會發佈總同盟罷工令,至22日,罷工人數達三十六萬多人。上海防守司令李寶章,勾結公共租界工部局帝國主義勢力,對罷工工人進行殘酷鎮壓,將工人蔡建勳、史阿榮殺害“示衆”,繼又逮捕五十四人,殺害三十一人。中國共産黨領導上海工人、學生、市民奮起反擊,21日晚開始不斷與軍警發生局部戰鬥,至22日下午 6時,總同盟罷工發展為第二次武裝起義,“建威”、“建康”兩艦炮擊高昌廟兵工廠,閘北、南市發生巷戰。由於起義計劃被泄,各區工人糾察隊失去統一指揮,加上北伐軍在上海郊區停止前進,鈕永建的便衣隊按兵不動,致使工人陷於孤立,起義再次失敗。其間工人、學生、市民犧牲、被捕共六七百人。
第三次武裝起義發動於1927年 3月 21日。3月中旬,北伐軍嚮蘇州、常州和鬆江進軍,對上海形成包圍圈。21日,北伐軍薛嶽第一師進入上海近郊竜華,嚴重率第二十一師占領蘇州,上海守軍軍心動搖,工人和民衆革命情緒高漲,中共上海區委决定發動第三次上海工人武裝起義。由中央軍委書記兼特別軍委書記周恩來擔任總指揮。周恩來同上海區委負責人羅亦農、趙世炎和上海總工會委員長汪壽華等,在特別委員會領導下,對第三次武裝起義作了周密的準備,在工人中建立了嚴密的組織,組成了約三千人的工人糾察隊,其中有武器的一百五十多人,秘密進行了武裝訓練。他們召開市民代表會議,爭取和團结廣大市民群衆。起義前發動鐵路工人舉行大罷工,破壞張宗昌運兵上海的計劃,斷絶敵人對上海的增援。3月 21日中午12時,上海總工會發佈總同盟罷工令,全市八十萬工人實現了總罷工並立即轉入武裝起義,租界裏的中國工人也集合到華界參加起義。隨即工人糾察隊分別從南市、虹口、浦東、吳淞、滬西、滬東、閘北等七個區嚮反動軍警據點發動猛攻,市民群衆也主動幫助糾察隊築街壘、運彈藥、送食品。當晚各路糾察隊先後占領除閘北以外的六個區。閘北是直魯聯軍重點防守區,軍事據點達二十多處,配有機槍、重炮和鐵甲車。工人武裝采取各個擊破的辦法,經過三十個小時的浴血奮戰,於22日 6時許攻剋了敵人的全部據點,占領了上海,取得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的勝利。這次起義共消滅三千多名北洋軍和兩千多名武裝警察,收繳槍支五千多支。起義勝利後,上海各界代表舉行市民代表會議,成立上海市民政府。在十九名委員中有共産黨員汪壽華、羅亦農等九人。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的勝利,打擊了帝國主義和軍閥的反動統治,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頑強戰鬥精神和強大的組織力量。3月26日蔣介石到達上海,4月12日發動反革命政變,上海又處於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統治之下。
(蔡釗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