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337009 代碼:360322 區號:0799
拼音:Shàng Lì Xiàn 英譯:Shangli County
上慄縣位於江西省西部,萍鄉市北部。東臨本省宜春市、蘆溪縣;南與安源經濟開發區、湘東區荷堯鎮山水相連;西與湖南省醴陵市浦口、富裏二鎮接界;北與瀏陽市大瑤、文傢市二鎮相依。全縣南北長45千米,東西寬25千米,總面積721.11平方千米。總人口47.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3萬人。
全縣轄6個鎮、3個鄉:上慄鎮、桐木鎮、金山鎮、福田鎮、彭高鎮、赤山鎮、雞冠山鄉、長平鄉、東源鄉,共有10個居委會、163個行政村。其中,福田鎮、彭高鎮、赤山鎮由安源經濟開發區管理。縣政府駐上慄鎮大地紅廣場,距省會南昌260千米,距長沙124千米。
以丘陵、山地為主,約占總面積70%。東北面多山,西、南及中部多丘陵。平均海撥233.7米;最高點是楊岐山主峰張口嶺,海撥947.4米;最低處為金山鎮麻石,海拔70米。主要河流為萍水河、慄水河及其支流16條,分別註入醴陵、淥水後入湘江。年均氣溫17℃,年降水量1550毫米。
歷為綜合性農業經濟區。有19萬畝耕地,種植業以水稻為主。林業用地約占全縣總面積的6成左右。金山、東源、桐木和赤山的茶油、長平的山羊、生薑、板慄和赤山、福田的柑桔是本縣主要的土特農産品。手工業以鞭炮、煙花為主。有煤、鉛、鐵、金、銅、硫、鋅、磷、瓷土等10餘種礦産,尤以煤、瓷土為主,煤的儲量在 8000萬噸以上,鉛1500萬噸。
319國道、南(昌)長(沙)公路和滬瑞高速公路過境。名勝古跡有楊岐山風景區清溪孽竜洞、楊岐山普通寺、瑤金山寺、萬壽宮、赤山拱辰塔、赤山豐泉石洞口的儺神廟9是中國南方古儺文化的起源地之一)、潭臺古城遺址、上慄南街花園塘佑神觀、桐木震竜塔、上慄慄江橋、長平平基村的牛王宮等。革命紀念地和革命文物有萍、瀏、醴起義的策源地金山麻石竜王廟,班竹山起義的指揮所班竹山慧歷寺,毛澤東率秋起義隊伍途經小梘駐地的瀋華公祠和小梘儺神廟,1930年8月中共湘東特委在桐木成立時的會議舊址——桐木街團山嶺下的李氏宗祠等。 |
|
上慄縣位於江西西部,萍城之北。東臨本省宜春市、蘆溪縣;南與安源經濟開發區、湘東區荷堯鎮山水相連;西與湖南省醴陵市浦口、富裏二鎮接界;北與瀏陽大瑤、文傢市二鎮相依;縣城上慄鎮距省會南昌260千米,距長沙124千米。全縣南北長45千米,東西寬25千米,總面積721.11平方千米。統計到2008年總人口47.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3萬人。
縣人民政府駐上慄鎮。郵編:337009。代碼:360322。區號:0799。拼音:Shangli Xian。
上慄縣境內以丘陵、山地為主,約占總面積70%。東北面多山,西、南及中部多丘陵。平均海拔233.7米;最高點是楊岐山主峰張口嶺,海拔947.4米;最低處為金山鎮麻石,海拔70米。主要河流為萍水河、慄水河及其支流16條,分別註入醴陵、淥水後入湘江。 |
|
上慄位於萍鄉最西邊,在江西被稱為贛西第一縣.上慄縣境內以丘陵、山地為主,約占總面積70%。東北面多山,西、南及中部多丘陵,楊岐山主峰張口嶺是全境最高點,海拔947.4米。金山鎮麻石是全縣最低處,海拔70米,平均海拔233.7米。萍水河、慄水河分別發源於境內楊岐山的東、北二側,自北嚮南和自東嚮西,接納境內大小支流16條,分別註入醴陵淥水入湘江。 上慄歷為綜合性農業經濟區。全縣19萬畝耕地,人均耕地僅0.42畝。種植業以水稻為主,糧食作物産值約占農業總産值的60%左右,林業用地約占全縣總面積的6成左右。森林資源豐富,全縣除一個國營墾殖場外,還有集體股份製林場和私營林場24個,杉、鬆、毛竹和茶尤是全縣主要的用材林和經濟林。金山、東源、桐木和赤山的茶油、長平的山羊、生薑、板慄和赤山、福田的柑桔是本縣主要的土特農産品。 |
|
上慄自古以來人文薈萃,名人輩出。有世居“吳頭楚尾”麻石街北的唐代貞觀年間的爆竹祖師李畋,以研製爆竹而聞名遐邇;有編纂《貞觀新書》30捲且“新書聲價滿皇都”的唐朝進士唐廩;有清乾隆時探花、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和兵部侍郎、太子少保、編註《五代史記》74捲的“江西才子”劉鳳誥;有清同治優貢、編纂《遼史記事本末》、《金史記事本末》的著名歷史學家李有;有遵同盟會旨意,發動和組織萍瀏醴起義的左、右督統蔡紹南和魏宗銓;有西安交通大學校長、教育傢、哲學家彭康,有長春地質學院院長、著名地質學家喻德淵教授,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部隊政委、中共第九、第十、第十一屆候補中央委員、中顧委委員的王六生少將、有任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著名音樂傢的喻宜萱教授;有全國著名的中青年科學家彭曉峰教授。此外,還有曾任中共第一屆中央局組織主任、中央政治局第五屆政治局常委、中央第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陝甘寧邊區政府代主席、後叛變革命的張國燾和原臺灣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臺灣國民黨戰爭學院院長,臺灣國民黨陸軍上將肖而光都是上慄人。
上慄山川秀美,環境幽雅。楊岐山重巒疊嶂,鐘靈險峻,奇石林立,氣象萬千。清溪孽竜洞蜿蜒數裏,洞中有洞,洞洞相通,石乳石筍,千姿百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楊岐山普通寺,為我國佛教五傢七宗之一—楊岐宗發祥地,乘廣、甄叔、方會3位高僧是中國佛教史上的傑出名人,楊岐宗傳入日本後,為日本佛教大宗之一。境內儺文化源遠流長,赤山豐泉石洞口的儺神廟始建於元末明初,其儺廟、儺具、儺舞堪稱中國儺文化的“三寶”聖地,至今保存完好。上慄南街花園塘佑神觀始建於東晉永和九年(354),堪稱贛西寺廟之最。赤山拱辰塔,桐木震竜塔,上慄慄江橋、長平平基村的牛王宮均為境內市級重點保護文物。境內瑤金山寺前的古羅漢鬆,樹齡1400餘年,至今枝繁葉茂,堪稱“國寶奇樹”。楊岐山寺後的“倒栽柏”均為歷經千餘年的古樹名木,楊岐山的方竹、金山鎮白鶴村的紅桎木均屬國傢名貴竹木之珍品。革命紀念地和革命文物較著名的有萍、瀏、醴起義的策源地金山麻石竜王廟,有班竹山起義的指揮所班竹山慧歷寺,有毛澤東率秋起義隊伍途經小梘駐地的瀋華公祠和小梘儺神廟。有1930年8月中共湘東特委在桐木成立時的會議舊址桐木街團山嶺下的李氏宗祠等等。
經濟發展
上慄地區的手工業生産歷史悠久,就地取材,創造了較多的名優特産,其中尤以鞭炮、煙花中外馳名。上慄是爆竹祖師李畋的故鄉。明末清初,上慄的“正邊”、“八扣”爆竹,每年以10萬箱以上的成交額銷往東南亞地區,上慄地區的鞭炮煙花進入國際市場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特別是上世紀70年代以後,應用科技手段,使全縣的邊炮煙花生産跨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上慄鎮生産的“波波係列煙花”、“長手牡丹”和桐木煙花廠生産的“花蝶”煙花多次榮獲國傢農業部、外經部的“優質産品”稱號,1987年上慄鎮出口煙花廠生産的“火箭筒”、“夜景”、“緑林軍”煙花在西班牙聖塞瓦斯蒂安市舉行的第24屆國際煙花節大賽中獲“集體二等奬”。近年來,通過對邊炮煙花實施安全整改之後,上慄地區的邊炮煙花生産上規模、上檔次,邊炮煙花産品已經銷往全國乃至世界的40多個國傢和地區,成為全縣的主要支柱産業,邊炮煙花生産的財政稅收占全縣財政稅收的75%以上。邊炮煙花生産所需的原材料又推動了全縣化工、印刷、運輸及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境內礦産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礦床、礦點達150多處,有煤、鉛、鐵、金、銅、硫、鋅、磷、瓷土等10餘種,尤以煤、瓷土為主,煤的儲量在8000萬噸以上,鉛1500萬噸,另外,石灰石、海泡石、大理石等礦産資源更是儲量大,品位高,分佈廣,極富開採利用價值。
2005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2005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産總值39.87億元,同比增長20.6%。其中一二三産業分別增長8.2 %、25.1%、19.3%,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産業比為16:56:28。 工業經濟提速增效。2005年,全縣纍计完成工業總産值61億元,同比增長20%;工業增加值20.2億元,同比增長23.6%。規模企業達到49傢,實現總産值18.54億元,同比增長100.6%,完成增加值5.6億元,同比增長62.7%,完成銷售收入18.5億元,同比增長95 %,實現利稅2.9億元,同比增長55.4 %。傳統花炮産業總産值突破21億元,同比增長40%。以九一重工、鑫通機械、正大水泥、恆威陶瓷等企業為竜頭的機械製造、建材、陶瓷等新興産業不斷壯大。工業走廊已有7戶企業落戶投産。全縣個私中小企業達到3771傢,民營經濟已占全縣經濟總量的95%以上,工業主導地位凸現。
農村經濟
2005年農業總産值達12.6億元,同比增長22.3%,農業增加值完成6.37億元,同比增長8.2 %。完成糧食播面31.9萬畝,糧食總産13.85萬噸。下撥種糧直補和良種補貼資金508.7萬元,農民戶均直接受益54元。全縣蔬菜播面5.2萬畝,同比增長10.7%;新增果業規模基地面積1200畝;農業産業化經營組織達30個,省市級竜頭企業5傢,農業合作組織12個;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完成7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林業産權制度改革順利實施;爭取到日元造林貸款和長江防護林資金1150萬元、退耕還林項目1萬畝計1000萬元。城鄉居民收入不斷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610元,同比增收727元,獲省委農工部農民增收先進縣。農業、林業、水務、糧食等工作均獲全市或全省先進。
第三産業:2005年,第三産業完成增加值10.98億元,比上年增長19.3%。黃金廣場、農貿市場、蔬菜批發市場等進一步完善,上慄國際大酒店、比一比超市均建成開業。房地産業迅速發展,社會服務領域不斷拓寬延伸。城鄉商貿網絡基本構建,城鄉集貿活躍,超市已進入各鄉鎮集鎮和部分村。農村物流、賓招等服務業多元化發展。2005年商業保險總額2920萬元,比上年增長8.7 %。旅遊業呈現勃勃生機,旅遊收入比上年增長20%。
招商引資
2005年,全縣共引進縣外投資項目107個。其中工業項目79個,簽約總投資24.9億元,實際進資和續進資13.98億元;引進5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15個,簽約總投資7.7億元,實際進資6.66億元。引進外資1846萬美元,同比增長32.3%,完成出口創匯336萬美元,同比增長52 %。外嚮型經濟成績顯著,獲省政府2005年引進省外資金先進縣。
財政:2005年,全縣財政收入實現2.6668億元,同比增長23.9%,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552億元,同比增長23.1%。在確保工資發放和正常運轉的前提下,縣財政對基本建設投入達1080萬元,同比增長73.6%。2005年財政收入超2000萬元的鄉鎮達5個,其中上慄鎮達6000萬元以上。全縣財政收入順利實現三年翻番目標,獲省政府2005年度縣級財政收入三年翻番奬,是全省唯一所有鄉鎮進入全省百強鄉鎮的縣(區)。全縣金融存貸餘額分別為10.82億元和4.4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8%和10.9%。
基礎設施
2005年,全縣完成固定資産投資20.5億元,同比增長57.4 %。總投資16.9億元的萍慄高速公路已完成測量、放綫等前期各項準備工作;發展改革委協調爭取的項目逐步付諸實施,採煤沉陷安置小區完成投資3700萬元。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完成投資400萬元,新爭取農村和城市電網改造投資1600萬元。投資6.7億元的彭高500千伏輸變電站項目已完成選址徵地等前期工作。爭取上級資金300萬元的縣垃圾場建設已拉開序幕。中小學校改造完成投資1710萬元。疾控中心大樓、林業大樓、城西小區開發進展順利。投資6000萬元的慶豐大道和濱河路延伸工程已完成路面硬化。城市亮化、緑化和小街小巷硬化取得長足發展。瀏萬中路人行道和路燈改造工程已經完成。投資1.5億元的老縣政府小區改造項目進入實施階段。城區面積拓展到7平方公裏,城區人口發展到5萬。村鎮規劃不斷完善,大部分鄉鎮都編製了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新修水泥公路122.7公裏,全縣通路總里程達1210.2公裏,農村公路網已形成。農村公路建設獲省政府“全省農村公路建設先進單位”。新增加的移動通信10個基站和聯合通信7個基站建設順利完成,消除了農村通信盲區。新建引水工程18處,集中供水工程5處,解决了5萬多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完善農村改水改厠2萬多戶,農村居住環境不斷改善。
安全生産和民主法製建設
全面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政務公開工作不斷改進。安全生産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花炮、煤炭、非煤礦山、道路交通、食品藥品、危險化學品等各項安全生産工作制度進一步完善,安全投入進一步加大,安全監管更加嚴密。煤炭非法生産得到歷史上最嚴厲、最徹底的打擊。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成效明顯。深入開展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行為,掃除黃賭毒等各類社會醜惡現象。刑事案件中的八類案件發案數比上年下降9%,公安、司法行政、法製等工作分別獲省、市甚至全國先進。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全面落實了中央關於廉政建設的要求,積極開展了政府係統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不斷加大對財政預算執行和政府重點工程審計監察力度,村級班子換屆選舉工作順利完成。
教育、醫療
新建校捨37320平方米。教育教學成績再創新高,2005年高考本科上綫人數達541人,高出全市平均水平5.3個百分點。民辦教育方興未艾,幼兒教育、特殊教育生機勃勃。體育工作獲全國全民健身先進單位。科普網絡不斷完善,科技對工農業貢獻率進一步提高。農村文化廣播電視事業快速發展。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順利開展,投資2000多萬元新建、改建了縣疾控中心和部分鄉鎮衛生院、防保站,紅十字會工作獲全國先進。社會保障體係不斷完善,全縣新增城鎮就業2230人,參加養老、工傷、失業、醫療保險共19986人,同比增長12.7%,社會保障投入1900萬元,同比增長35%,人事勞動工作獲全省先進。民政優撫工作不斷加強,實行了農村大病醫療救助、農村特睏群衆社會救助和二孩純女戶養老保險,弱勢群體救助力度不斷加大。嚴格落實計劃生育目標責任製和各項管理措施,圓滿完成了省、市下達的各項指標,2005年全國人口文化工作先進集體。土地綜合開發取得新成績,保證了土地總量動態平衡。全縣消費需求不斷擴大,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9580元,同比增長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8億元,同比增長18%。 |
|
全縣轄6個鎮、3個鄉:上慄鎮、桐木鎮、金山鎮、福田鎮、彭高鎮、赤山鎮、雞冠山鄉、長平鄉、東源鄉,共有9個居委會、163個村委會。其中,福田鎮、彭高鎮、赤山鎮由安源經濟開發區管理。
上慄鎮 面積:100.5k㎡ 人口:78814人 郵編:337009 代碼:360322101
位於萍鄉北部,全鎮轄濱河、西盛、南北、平安等4個社區,石洋、淥塘、佛嶺、竜合、新群、勝利、鬍傢洲、新民、四海、夭埠、永紅、櫸溪、萬石、斑竹、踏塘、水源、新建、泉塘、楊岐、關上、關下、新壩、南源、保護、金雞、卯田、黃衝、水井、大坪等29個村委會。鎮政府駐上慄市。
桐木鎮 面積:109.5k㎡ 人口:72115人 郵編:337013 代碼:360322102
轄桐木街居委會,蓮臺、桐木、周田、雅溪、楊坊、黃圖、棗木、荊坪、崇德、蕉源、梘衝、楚山、湖塘、丹桂、小埠、城衝、洪東等17個村委會。
金山鎮 面積:97.2k㎡ 人口:69369人 郵編:337011 代碼:360322103
轄鳳亭、竜泉、白鶴、南華、山明、山口、中鶴、豐竜、金山、樟坊、石澗、鳳鳴、簡村、高山、橫水、山田、黎塘、小水、普化、礄塘、新楊等21個村委會。鎮政府駐瑤金山。
福田鎮 面積:49.9k㎡ 人口:44945人 郵編:337006 代碼:360322104
轄福田、硤石等2個居委會,清泉、福田、雙源、明山、長安、長塘、邊塘、戰山、躍星、大宇、清溪、桃文、連陂、田中、硤石、山田等16個村委會。
彭高鎮 面積:35.4k㎡ 人口:27365人 郵編:337005 代碼:360322105
轄彭傢橋居委會,馬棚、壇華、沽塘、東山下、雜下、華源、泉溪、韶陂、彭高、大星、高豐、聯洪等12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彭傢橋。
赤山鎮 面積:93.1k㎡ 人口:54284人 郵編:337004 代碼:360322106
轄黃田居委會,萬新、豐泉、周江、院背、赤山、蘭田、耿塘、大院、麻田、幕衝、灣裏、楓橋、樓霞、泉陂、高南、黃花、新店、樓前、觀泉等19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寶塔嶺。
雞冠山鄉 面積:57.6k㎡ 人口:28687人 郵編:337012 代碼:360322200
轄三竜、蘆下、高田、橫下、雞冠、豆田、廟背、圳上、恢柳、柵上、馹馬、流源、磚嶺等13個村委會。鄉政府駐三竜。
長平鄉 面積:94.2k㎡ 人口:46837人 郵編:337008 代碼:360322201
轄福壽、長平、平基、大塘、新蕉源、黃泥塘、星輝、落星、獅形、塘上、佛溪、石塘、流江、馬良、杉木、菱角、明星、淡塘、石溪等19個村委會。鄉政府駐黃泥塘。
東源鄉 面積:87.3k㎡ 人口:53713人 郵編:337007 代碼:360322202
轄江嶺、新益、東源、桃源、小梘、民主、石嶺、石源、田心、宮江、上埠、樓下、羊子、鏡山、逢源、橋頭、竺塘等17個村委會。鄉政府駐東源衝。
2009年上慄縣行政區劃
上慄鎮(駐地上慄市 郵編337009)
居委會 4:濱河、西盛、南北、平安
村委會29:石洋、淥塘、佛嶺、竜合、新群、勝利、鬍傢洲、新民、四海、夭埠、永紅、櫸溪、萬石、斑竹、踏塘、水源、新建、泉塘、楊岐、關上、關下、新壩、南源、保護、金雞、卯田、黃衝、水井、大坪
桐木鎮(郵編337013)
居委會 1:桐木街
村委會17:蓮臺、桐木、周田、雅溪、楊坊、黃圖、棗木、荊坪、崇德、蕉源、梘衝、楚山、湖塘、丹桂、小埠、城衝、洪東
金山鎮(駐地 瑤金山 郵編337011)
居委會 1:瑤金
村委會21:鳳亭、竜泉、白鶴、南華、山明、山口、中鶴、豐竜、金山、樟坊、石澗、鳳鳴、簡村、高山、橫水、山田、黎塘、小水、普化、礄塘、新楊
福田鎮(郵編337006)
居委會 2:福田、硤石
村委會16:清泉、福田、雙源、明山、長安、長塘、邊塘、戰山、躍星、大宇、清溪、桃文、連陂、田中、硤石、山田
彭高鎮(駐地彭傢橋 郵編337005)
居委會 1:彭傢橋
村委會12:馬棚、壇華、沽塘、東山下、雜下、華源、泉溪、韶陂、彭高、大星、高豐、聯洪
赤山鎮(駐地寶塔嶺 郵編337004)
居委會 1:黃田
村委會19:萬新、豐泉、周江、院背、赤山、蘭田、耿塘、大院、麻田、幕衝、灣裏、楓橋、樓霞、泉陂、高南、黃花、新店、樓前、觀泉
雞冠山鄉(駐地三竜 郵編337012)
村委會13:三竜、蘆下、高田、橫下、雞冠、豆田、廟背、圳上、恢柳、柵上、馹馬、流源、磚嶺
長平鄉(駐地黃泥塘 郵編337008)
村委會19:福壽、長平、平基、大塘、新蕉源、黃泥塘、星輝、落星、獅形、塘上、佛溪、石塘、流江、馬良、杉木、菱角、明星、淡塘、石溪
東源鄉(駐地東源衝 郵編337007)
村委會17:江嶺、新益、東源、桃源、小梘、民主、石嶺、石源、田心、宮江、上埠、樓下、羊子、鏡山、逢源、橋頭、竺塘 |
|
近代名流
劉鳳誥(1760—1830),號金門,上慄縣赤山鎮觀泉村人,出身貧寒,6歲喪父。乾隆五十四年(1789)會試中第三十名進士。後經殿試得中一甲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乾隆五十六年,升任翰林院侍讀學士。以後,歷任朝廷禮部、兵部、戶部侍郎,直至太子少保。劉鳳誥能言善對,隨機應變,民間稱其為“江西才子”,乾隆稱他為“江西大器”。
李良發(1840—1896),上慄縣桐木鎮楊坊村人。清鹹豐六年(1856),16歲的李良發從煙,先後擢授河州(今甘肅臨夏)右營遊擊,署理都閑府。因他作戰勇敢,屢建戰功,後留陝西任總兵,授提督銜,皇封振威將軍,誥封三代世襲。光緒二十一年(1896)病逝於蘭州。
李有棠(1873—1905),字芾生,上慄縣赤山鎮周江村人。他天資聰慧,博聞徭證,幼時便領悟到“有用之學,無不自經史醖釀而出”。威豐八年,他以第三名考取袁州府學為附貢生,三年以後以超等第一名補授廩膳生。同治三年(1864)考取辛酉科第一名優貳。次年,入京朝考,考取八旗官學議教習,國子監學政銜,選授峽江縣訓導,謙理教諭。他畢生的最大成就是根據二十四史的金、遼部分因成書倉促,缺漏甚多,他搜集各種正史、野史、筆記、雜說等百餘種資料,對史實詳加質證,寫成《遼史紀事本末》四捲、《金史紀事本末》五十二捲。兩書皆分“正文”和“考異”兩部分,被朝廷授內閣中書銜,以示嘉奬。兩書出版後,頗受社會和學術界推崇重視,被先後收入《七種紀事本末》和《九種紀事本末》,中華書局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點校出版,成為學者研究遼、金二史的重要參考書。
李有棻(1842—1907),字薌垣,上慄縣赤山鎮周江村,與李有棠同胞兄弟。他於同治十三年(1873)癸酉科試考取拔貢,入國子監學習。次年,通過朝考授內閣中書,任玉牒館譽錄。光緒三年後,以知府分發湖南候補,先後管理過督審局、釐金局、試署沅州府。6年後調湖北襄陽府,後去安陸府,又升任武昌府。光緒二十一年,任廣東高廉欽兵備道,後又擢升陝西按察使、布政使、護理巡撫。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李有棻被任為江西省團練大臣。光緒二十八年(1902)任江寧布政使。光緒三十年,任江西鐵路大臣,着手創辦江西鐵路,後不幸在任上殉難。
蔡紹南(1865—1910),字秉章,雞冠山鄉高田村人,幼時天資聰慧。青年時期的蔡紹南曾赴湘求學,後東渡日本留學。光緒三十一年,在日本參加同盟會。同年夏天,受黃興指派,蔡紹南與劉道一、彭邦棟等人回國策動萍、瀏、醴起義,後起義失敗。為逃避追捕,蔡化名潛往廣西。1910年7月13日病逝於廣西昭平縣富羅鄉。
魏宗銓( —1907),字月輝,上慄鎮櫸溪村人。少年即有大志,常與蔡紹南、鄧坤等人探討時務,議論國事。甲辰年秋,魏宗銓赴湘求學,入長沙明德學堂,結識了黃興、寧調元、禹之謨等同盟會要人,更加堅定了反清革命信念。1906年10月18日,魏宗銓等領導並參加的萍、瀏、醴起義爆發,因準備倉促,起義失敗。起義失敗後,在沿山路嚮醴陵出走途中不幸被湘軍抓獲,後解送萍鄉,於1907年正月二十三日就義於小西門外。
喻兆藩(1862—1920),字庶三,上慄縣福田鎮清溪村人。20歲時在萍鄉縣參加童試,被補為縣學生員。光緒十一年(1885)選為拔貢,接着參加鄉試,考取舉人。光緒十五年中進士,被欽點為翰林院庶吉士。
光緒十八年,在為父奔喪守孝期間,恰逢哥老會在大安裏起義,喻在當地招募鄉勇500餘名協助萍鄉知縣守城,受到朝廷奬勵。光緒二十一年(1895),萍鄉遭遇大旱,赤地百裏,慘不忍睹。適逢在傢的喻兆藩挺身而出為民解睏,衹身赴金陵(南京)見兩江總督劉坤一,面陳災情。總督即發庫銀數萬兩,萍鄉數十萬災民因此得救。
光緒二十九年,喻春天補寧波知府,因圍海造田和發展海運等政績顯赫,清廷授喻以道員在任,候補加????運使銜,二品頂戴。
光緒三十一年(1905),喻挑頭籌資3萬兩白銀,成立萍鄉瓷業有限公司,他自任總辦。
光緒三十二年(1906),喻補為杭州知府,而後又升任寧紹臺海防兵備道。光緒三十四年,喻母親病故回傢守孝至辛亥革命爆發。此後喻回歸故裏潛心著作。民國9年(1920)卒於原籍清溪。
喻增高(1803—1840),字清一,上慄縣福田鎮清溪村人。喻增高生而聰穎,悟性極高。17歲參加縣試入邑庠(秀纔),19歲參加省試取為廩生,歲科試獲一甲第三名,丙戌(1826)朝考第二名,被錄任教諭。丁亥年(1827)藉補豐城訓導。道光十五年(1835)欽取進士。以後任翰林院編修及國史館協修。其主要著作有《大道不器論》、《州縣官有勤恤民隱者責成督撫嚴查參疏》、《澹香齋》等。道光二十年(1840)病故於京都。
彭涵霖(1808—1851),字迪修,上慄縣福田鎮泉塘下人。他出身書香世傢,諸子百傢、《四書》、《五經》無所不讀,尤其對儒傢學說造詣頗深。道光十七年,他從萍鄉步行至南昌參加鄉試,考取五十五名舉人。道光二十一年會試中一百四十九名貢士,殿試取為二甲八十七名進士,並欽點翰林院庶吉士。道光二十四年授職翰林院編修,參與國史編纂。道光二十五年授儒林郎。道光二十六年任山西鄉試副考官。道光二十九年任奉天鄉試國考官。道光三十年授任奉直大夫、奉政大夫。鹹豐六年(1856)補福建道監察御史。
彭涵霖在福建道監察御史任上時興修水利,破除陋習,體恤民情,終於積勞成疾,於1851年病死故鄉。
千秋英烈
張國庶,上慄縣金山鎮山明村人。張國庶的父親張劼莊,係清末拔貢,民國初年做過浙江象山知縣。1923考入萍鄉縣立中學。1924年鼕,他加入了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成為萍鄉最早的青年團員之一。1925年秋,萍鄉縣成立共産黨小組,他被選為黨小組長,是萍鄉支部的發起人之一。1929年秋,張國庶回到上海被中央任命為中共江西省委書記。1930年6月23日,由於叛徒告密,不幸在九江被捕。在遭受各種酷刑以後,張國庶被敵人殘酷殺害,時年僅26歲。
應益都(1903-1937),上慄縣楊岐鄉關上村人,父輩為清末秀纔。第一批加入共産主義先鋒隊,中共共産黨員,隨毛澤東同志參加過秋收起義暴動,曾任遊擊隊隊長、新四軍新編團團長。1937年從事秘密工作不幸被害身亡。現予以撫恤。
葉新甫(1891—1927),吳莘夫,上慄縣金山鎮南華村人。曾任排長、連長至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五軍二師四團六營營長,後因討伐北洋軍閥吳佩孚有功被晉升為第四團團長。1927年北伐武漢會戰時,不幸中彈殉難。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追認葉新甫為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以陸軍中將銜予以撫恤。
羅運磷(1896—1927),號鬆岩,上慄縣上慄鎮新建人。1917年進入北大預理科,為較早的萍鄉籍北大學生之一。當時,正值蘇俄十月革命不久,,積極參加了“五四”運動。1923年,羅運磷北大畢業回到老傢創辦一所女子學校,校址設在上慄市回竜庵。不久,他擔任了官辦的萍鄉中學校長職務。1926年北伐軍來到萍鄉後,經過鬥爭的鍛煉,他加入了中國共産黨,積極參加和組織工會、農會、教師聯合會等群衆團體的組建工作。擔任萍鄉縣縣長。“馬日事變”以後,壯烈犧牲,時年僅31歲。
楊士傑(1892—1927),出生於上慄縣彭高鎮壇華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4歲喪父,母親改嫁以後,參加安源工人運動後,加入了中國共産黨。1926年9月,帶領部分礦警隊員,參加了北伐戰爭。後擔任了礦警隊一分隊隊長。1927年“馬日事變”後,參加了圍攻長沙的戰鬥。1927年6月初,擔任中國工農革命第一軍第一師第二團五連連長。1927年9月9日,秋收起義爆發,楊士傑率五連隨二團從安源出發,攻打萍鄉,轉戰醴陵,攻剋瀏陽。起義失敗後,楊士傑和部分失散戰士堅持在湘贛邊界一帶繼續從事革命活動。 1928年1月,由於叛徒的出賣,楊士傑不幸被捕。敵人殘酷地用鐵釘將他釘在門板上,楊士傑寧死不屈。不久,被敵人殺害。
鄧貞謙(1907—1928),又名鄧中堅,於1907年出生於上慄縣彭高鎮茶源頭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在萍鄉中學讀書的時候,他就與孔原、張國庶、劉型等進步青年學生一起,積極組織並參加愛國學生運動。當時安源的工人運動搞得如火如荼,鄧貞謙經常組織學生聽安源工人的演講,把人命校一大批進步學生團结到學校的進步組織“策群社”的周圍。1926年秋,鄧貞謙考入北京師範大學。1927年暑期,鄧中謙放棄繼續讀書的機會,全身心投入革命洪流。按照黨組織的指示,他從北京回到南昌進江西農民運動學習班學習。結業後,以特派員的身份回萍鄉從事農民運動。當時萍鄉正經歷了血腥的“六五”事變,反動軍閥殺害了大批共産黨員和革命群衆。 1927年12月5日,被推選為中共安源市委委員。年底,又被安源市委派往萍鄉湘東地區擔任湘關(湘東、老關)區委書記。同時,他還擔負着安源市委與井岡山根據的聯絡任務。
1928年4月,鄧貞謙來到井岡山茨坪不幸被靖衛團抓獲。1928年6月8日犧牲。 肖保璜(1904—1937),出生於上慄縣彭高鎮尚鶴嶺一個世香家庭,自幼父母雙亡,兄妹五人均由叔父撫養。由於家庭環境的影響,肖保璜讀書刻苦,1919年考取萍鄉縣立中學。後投入“五四”運動,1924年,他如願考取北大預科語文係。
1926年,在萍鄉縣立中學擔任國文教師。1926年7月,放棄了教書職業,全身心投入革命中。1927年2月,萍鄉召開第一次工農代表大會,成立了縣總工會和縣農民協會,肖保璜被選為縣農協委員。1927年4月,肖保璜當選為江西省國民黨第三次代表大會代表。1931年,肖保璜調中共中央擔任《紅旗報》主編。1937年7月27日,由於叛徒告密,肖保璜在上海租界被捕,堅貞不屈而敵人殺害,時年27歲。 |
|
明清時期,萍鄉縣以下設鄉、裏、保、圖。明洪武二年(1369),袁州兵備道在慄江鎮(上慄鎮)設上慄巡檢署,為袁州兵備道派出機構。清康熙二十三年(1638),萍鄉縣下設7鄉31130圖,上慄地區為安樂鄉(下轄同唐裏、萍實裏、金山裏、長平裏)和遵化鄉(轄清都裏、積善裏、宣化裏)共2鄉7 裏。光緒三年(1898),改為鄉鎮建製。萍鄉縣設40鄉2鎮。上慄地區下轄積善鄉、三善鄉、明峰鄉、進化鄉、清善鄉、金唐鄉、安金鄉、清平鄉、善化鄉、唐公鄉和慄江鎮等10鄉1鎮。宣統二年改上慄巡檢署為上慄同知,為袁州府直屬派出機構。
民國初襲清製,縣設鄉(鎮)、保、圖。民國元年(1912),萍鄉縣設40鄉2鎮、5偶、28裏、104圖。上慄地區設桐木、宣德、和平、樓霞、山湖、三善、長樂、積善、崇德、清明、安唐等11個鄉和進化鄉的一部分。民國二十年一度將上慄地區的桐木、上慄、金山、長平一帶劃歸宜萍縣蘇维埃管轄至1934年。
民國二十九年(1930),萍鄉縣改為6區、53鄉、626保、7602甲。上慄地區設3區17鄉1鎮:即第一區的明峰鄉、宣德鄉、樓下鄉、進化鄉、三善鄉、清善鄉、積善鄉;第五區的唐公鄉、安化鄉;第六區的慄江鎮、長樂鄉、德化鄉、山口鄉、湖塘鄉、桐木鄉、秋江鄉、橫下鄉、樂從鄉。
民國38年(1949),萍鄉設32鄉、321保、3188甲。上慄地區設清明鄉、宣德鄉、積善鄉、三善鄉、樓霞鄉、慄江鎮、崇德鄉、和平鄉、桐木鄉、長樂鄉、山湖鄉、安塘鄉等11鄉1鎮。
1949年8月,萍鄉縣設7區、31鄉、5個街。年底,全縣增至11個區、328鄉。1950年8月,全縣設17區、190鄉、14個街,其中上慄地區設7個區、82個鄉、2個街。
1953年,萍鄉縣調整部分機構,第一區(赤山區)的赤山街、樓下鄉、黃田鄉合併為赤山鄉。第十二區(長樂區)撤銷楓樹、新塘2個鄉。第十三區(積善區)撤銷高洪、對傢2個鄉。第十四區(桐木區)撤銷湖市、東源、駟馬、楚山4個鄉。第十五區(宣德區)撤銷耍塘、水關2個鄉。上慄區撤銷洋田、橫下2鄉和上慄2街並為上慄鎮。
1956年擴區並鄉,萍鄉縣將原赤山、積善、宣德3區和萍礦礦區並為赤山區,原長樂、桐木和上慄3區合併為上慄區。上慄地區下轄赤山、上慄2個區。
1958年成立公社。上慄地區設有桐木、上慄、長平、金山、赤山、宣德、福田7個公社。1960年,上慄地區增設雞冠山國營綜合墾殖場。
1962年縮小社隊規模,萍鄉設71個公社、場、鎮。上慄地區轄上慄、福田2個區,上慄、南源、金山、白合、桐木、福田、清溪、赤山、樓下、東源、勝天、長平、流江、彭高、城北等15個公社和上慄鎮、雞冠山墾殖場。
1964年調整社隊規模,上慄地區撤白合公社並入金山公社,撤清溪公社並入福田公社,撤勝天公社並入東源公社,撤樓下公社並入赤山公社。
1966年,撤銷城北公社並入彭高公社。上慄地區設上慄鎮、桐木、金山、長平、福田、彭高、赤山、東源和雞冠山墾殖場等9個公社、場、鎮。
1971年元月,經江西省革命委員會批準,萍鄉市設立城關、湘東、蘆溪、上慄4個縣級區。
1980年,萍鄉市設立城關區、上慄區、湘東區、蘆溪區(贛府字85號)。
1985年11月3日,上慄區設置楊歧鄉(贛府廳字598號)。1989年11月23日,撤銷桐木鄉,設立桐木鎮(贛民字148號批復)。
1991年10月25日,撤銷福田鄉,設立福田鎮 (贛民字177號批復)。994年8月26日,撤銷彭高鄉,設立彭高鎮(贛民字136號批復)。
1995年12月12日,撤銷赤山鄉、金山鄉,設立赤山鎮、金山鎮(贛民字251號批復)。
1997年11月13日,國務院(國函100號)批復同意撤銷萍鄉市上慄區,設立上慄縣。1997年12月15日,上慄正式撤區設縣。
2000年,全縣轄6個鎮、4個鄉:上慄鎮、桐木鎮、赤山鎮、彭高鎮、福田鎮、金山鎮、雞冠山鄉、楊岐鄉、長平鄉、東源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53437人;其中:上粟鎮 57850人、桐木鎮 69978人、金山鎮 67889人、福田鎮 34996人、彭高鎮 27237人、赤山鎮 53842人、長平鄉 46351人、東源鄉 51715人、雞冠山鄉 26723人、楊岐鄉 16856人。
2002年底,上慄縣面積712平方千米,人口45.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8萬人。轄6個鎮、4個鄉,16個居委會、202個行政村。縣政府駐上慄鎮。
2003年9月4日撤銷上慄縣楊岐鄉,成建製劃歸上慄鎮管轄(贛民字213號批復)。2003年底,全縣總人口45.4萬人。
2004年,全縣轄6鎮3鄉:上慄鎮、金山鎮、桐木鎮、赤山鎮、福田鎮、彭高鎮,雞冠山鄉、東源鄉、長平鄉。
上慄鎮 2004年轄:濱河居委會、西盛居委會、南北居委會、平安居委會、勝利村(鎮政府所在地)、石洋村、淥塘村、佛嶺村、竜閤村、新群村、鬍傢洲村、新民村、四海村、夭埠村、永紅村、櫸溪村、萬石村、斑竹村、踏塘村、水源村、新建村、泉塘村、 楊岐村、關上村、關下村、新壩村、南源村、保護村、金雞村、卯田村、黃衝村、水井村、大坪村。
桐木鎮 2004年轄:桐木居委會、桐木村(鎮政府所在地)、蓮臺村、周田村、雅溪村、楊坊村、黃圖村、棗木村、荊坪村、崇德村、蕉源村、梘衝村、楚山村、湖塘村、丹桂村、小埠村、城衝村、洪東村。
金山鎮 2004年轄:金山村、鳳亭村、竜泉村、白鶴村、南華村、山明村、山口村、中鶴村、豐竜村、樟坊村、石澗村、鳳鳴村、簡村、高山村、橫水村、山田村、黎塘村、小水村、普化村、礄塘村、新楊村。
福田鎮 2004年轄:福田居委會、硤石居委會、清泉村、福田村、雙源村、明山村、長安村、長塘村、邊塘村、戰山村、躍星村、大宇村、清溪村、桃文村、連陂村、田中村、硤石村、山田村。(其中硤石居委會、田中村、硤石村、山田村由安源經濟開發區管轄)
彭高鎮 2004年轄:彭傢橋居委會、彭高村(鎮政府所在地)、馬棚村、壇華村、沽塘村、東山下村、雜下村、華源村、泉溪村、韶陂村、大星村、高豐村、聯洪村。(其中大星村、高豐村、聯洪村由安源經濟開發區管轄)
赤山鎮 轄:赤山居委會、院背村(鎮政府所在地)、豐泉村、赤山村、蘭田村、耿塘村、大院村、麻田村、幕衝村、灣裏村、楓橋村、樓霞村、泉陂村、高南村、黃花村、新店村、樓前村、觀泉村、萬新村、周江村。(其中萬新村、周江村由安源經濟開發區管轄)
雞冠山鄉 轄:三竜村、蘆下村、高田村、橫下村、雞冠村、豆田村、廟背村、圳上村、恢柳村、柵上村、驛馬村、流源村、磚嶺村。
長平鄉 轄:星輝村、福壽村、長平村、平基村、大塘村、新蕉源村、黃泥塘村、落星村、獅形村、塘上村、佛溪村、石塘村、流江村、馬良村、杉木村、菱角村、明星村、淡塘村、石溪村。
東源鄉 轄:東源村、江嶺村、新益村、桃源村、小梘村、民主村、石嶺村、石源村、田心村、宮江村、上埠村、樓下村、羊子村、鏡山村、逢源村、橋頭村、竺塘村。
全縣轄6鎮3鄉1場,155個行政村、8個社區,總人口462217人,其中農業人口約40萬,占總人口的88%,人口密度630人/平方千米。(具體統計時間不祥,可能是2005年) |
|
- n.: Shangli County
|
|
上慄 |
|
|
|
上慄縣水利 | 上慄縣????務局 | 上慄縣防疫站 | 上慄縣水利工程 | 上慄縣長平衛生院 | 上慄縣衛生防疫站 | 上慄縣雞冠山鄉防保站 | 上慄縣金山鎮防保站 | 上慄縣楊岐鄉防保站 | 江西省上慄縣婦幼保健院 | 上慄縣長平鄉防保站 | 上慄縣赤山鎮防保站 | 上慄縣福田鎮防保站 | 上慄縣桐木鎮防保站 | 上慄縣東源鄉防保站 | 上慄縣彭高鎮防保站 | |
|
|
福田鎮 | 雞冠山鄉 | 金山鎮 | 上慄鎮 | 桐木鎮 | 彭高鎮 | 赤山鎮 | 長平鄉 | 東源鄉 | 楊岐鄉 | 雞冠山墾殖場 | 清溪林場 | 黃土開水庫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