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浙江 > 寧波 >慈溪市 > 上林湖越窯遺址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上林湖越窯遺址聯繫方式地址:慈溪市東南橋頭鎮上林湖越窯遺址投訴電話寧波市旅遊投訴電話:0574-87291299
  浙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571—8511741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上林湖越窯遺址景區榮譽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林湖越窯遺址最佳旅遊時間四季皆宜上林湖越窯遺址美食慈溪市華僑酒傢
  慈溪市緑葉酒傢
  慈溪市威海城大酒店上林湖越窯遺址住宿慈溪市擁有各星級酒店多傢,杭州灣大酒店為五星級酒店,國際大酒店為四星級酒店。
  三星級酒店:天地花苑酒店喜來頓大酒店香苑大酒店嚮陽漁港錦灣商務酒店瀋師橋大酒店天地傢苑酒店銀都大酒店錢塘國脈大酒店慈溪大酒店。
  二星級酒店:漢爵商廈大酒店徐福賓館新天華大酒店紅太陽大酒店花苑大酒店協作賓館錦江賓館興莊賓館恆豐賓館天地賓館青春賓館假日酒店金川賓館金山賓館順達賓館富迪賓館東方大酒店名車大酒店金島賓館
  一星級酒店:新元賓館華興賓館新豪城賓館佳星花園大酒店方圓賓館月亮灣賓館長運賓館紫丁香賓館上林湖越窯遺址購物藕絲糖
  藕絲糖鬆脆可口,留香齒間,回味無窮,老少皆宜。所以,自它誕生以來,始終盛名不衰,並成為慈溪傳統的優質名牌食品。清朝末年,藕絲糖被人帶入宮廷,受到慈禧太後的厚愛,很快被列為“禦食”,責成地方每年嚮朝廷進貢。從此,藕絲糖之名聲遍播四方,遐邇皆知。
  楊梅
  據慈溪市楊梅研究所調查,在慈溪市境內的楊梅品種有12個,即荸薺種、早大種、遲大種、鳳歡種、早小種、荔枝種、尖刺種、粉紅種、紅種、鬆漿種、水晶種、遲小種。其中,以荸薺種為最佳,種植面積和産量皆占到85%左右。荸薺種楊梅果型較大,而果核特小,成熟時外表呈紫黑色,味甜而汁多,果實可食率達95%,內含豐富的蛋白質、鐵、鎂、銅和維生素c、檸檬酸等多種有益成份。經過長期的栽培,如今,荸薺種楊梅已發展成全國著名良種,在浙江省歷次楊梅鮮果品評中,荸薺種楊梅均名列前茅,寧波罐頭廠用慈溪荸薺種楊梅為原料製成的糖水楊梅罐頭,曾獲得國傢銀質奬。荸薺種楊梅不但品質優良,且産量較高,單株産量最高可達300余公斤。其經濟結果壽命在70年以上,百年以上的老樹也不罕見,被山區人們譽為“搖錢樹”。
  草編
  草編是我國傳統的優秀民間工藝,具有悠久的歷史。慈溪草編與嵊縣竹編齊名,為我省重點出口工藝品,名揚中外。史書記載,慈溪草編的歷史至少在200年以上。清乾隆年間,編織草帽的工藝由外地傳入今慈溪長河一帶,從此,草編成為當地婦女的主要家庭副業。慈溪草編,在金絲草帽的基礎上,現已進一步發展到包括各種帽類、提籃、地毯、門簾、鞋子、玩具、禮品、包、墊等在內的數十個品種、1000多個式樣,草編工藝品以其精緻的工藝,新穎的圖案而受到廣泛好評。近年來,慈溪草編工藝品大量出口,銷往英、美、法、日等80多個國傢和地區。
  其他還有:棉花白蠶豆養蜂泥蠃慈溪茶葉絲瓜上林湖越窯遺址交通寧波北站乘往慈溪的中巴在王傢村下車即到。
  上林湖越窯遺址玩法釣魚,坐船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慈溪市東南約9公裏的橋頭鎮境內,三北群山主峰拷栳山北麓,西南距古銀錠湖窯址群約3公裏,東距白洋湖窯址群和上嶴湖窯群約2.5公裏,是一個以上林湖窯群為中心的群落遺址區。湖東、南、西三面環山,其形狀如桃葉形,口狹而腹長,岸綫麯折長達20公裏。湖口連接東橫河,通浙東古運河姚江,嚮東至明州寧波港,嚮西通京杭運河,水運條件十分便利。這裏自然資源豐富,藴藏着大量的瓷石礦,土壤肥沃,草木茂盛,燃料充足,為瓷業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上林湖是越窯的中心産地,分佈着一百二十餘青瓷窯址,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點綴在20公裏的湖岸綫上;在群山的環抱中,霧氣繚繞,碧波蕩漾,山上緑樹成林,澗中飛瀑轟鳴。每當春季來臨更是山花爛漫,香氣襲人。“清泉繞溪流,嶙峋岩石怪;傳說多神妖,明滅照寒沙。”這裏不僅是一座天然的越窯青瓷博物館,而且是一處融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風景區。
  東漢、三國時期的産品有罐、罍、壺、碗、洗等。胎質堅硬而較粗糙,釉色有青釉、青黃、青緑和褐釉,釉層不勻,有淚釉現象;紋飾有羽毛紋、網格紋、席紋、窗欞紋、水波紋等。兩晉時期呈現出一個缺環,南朝僅見鱉群山一處,器形有碗、盤、罐、壺、鉢、硯、燈等;釉色淡青,紋飾以刻劃重綫蓮瓣紋和褐色點彩為流行裝飾。唐代早期尚未形成規模可觀的窯址群,器物的種類比較單調,製作粗糙。到中期,製瓷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燒造出較高質量的瓷器,晚期,瓷窯數量劇增,瓷業生産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一個新的歷史高峰形成。而這一歷史高峰最傑出的成就是成功地燒造出優質瓷器一一“秘色瓷”。這一時期,産品豐富,製作規整,造型優美,器形有壺、罐、碗、盤、盞、托、盒、杯、唾孟、水註、香爐、硯、燈等。胎骨灰白、細膩,質堅而密,釉色多為青黃、青灰、青緑,釉層均勻、滋潤而呈半透明狀,器表裝飾以素面為主,釉色取勝,紋飾有荷花、團花、魚紋、小鳥等,還有褐色彩繪。五代時期,器類趨於繁多而富有變化,胎壁普遍減薄,造形變得更加輕巧。釉色與前期一樣,器表裝飾仍以素面為主,花紋有刻劃纏枝花,蓮瓣紋、荷花、竜、鳳等。北宋前期,器物的圈足出現窄而高、嚮外撒;釉色透明,多數趨嚮於灰暗,盛行刻劃花,綫條纖細,自由奔放,花紋圖案繁多,有蓮花、牡丹、纏枝花、水草、水波紋、小鳥、鴛鴦、鸚鵡、蝴蝶、竜、鳳、人物等。到後期,製作粗糙,刻劃花簡單草率,釉色灰暗,缺乏光澤,品種趨嚮單調,瓷業生産開始衰落。
  據《余姚縣志·物産》載:“秘色瓷,初出上林湖,唐宋時置官監窯,尋廢。”l977年上林湖吳傢溪出土一件唐光啓三年凌倜墓志罐,志文中有“中和五年歲在乙已三月五日,終於明州慈溪縣上林鄉,光啓三年歲在丁未二月五月,殯於當保貢窯之北山。”這充分說明晚唐時期在上林湖設置“貢窯”,燒造秘色瓷,滿足宮廷需要。
  五代時期,吳越因為了“保境安民”,對中原君主稱臣納貢,秘色瓷成了當時納貢的重要方物之一,《宋兩朝貢奉錄》載,忠懿王貢宋的金銀陶器就有十四萬事;《十國春秋·吳越錢惟治傳》載,錢惟治一人上貢的金扣瓷就有一萬事。隨着進貢瓷器劇增,僅上林湖及周圍的白洋湖,古銀錠湖諸窯群生産的秘色瓷不能滿足其需要,就在上林湖外圍的上虞窯寺前、鄞縣東錢湖等地開闢新窯場,擴大生産規模。北宋統一後,朝廷在太平興國七年令殿前承旨趙仁濟“監越州窯務”,直至北宋熙寧年間仍繼續燒造秘色瓷,從而說明隨着貢瓷任務與日俱增這一政治因素,瓷業生産蓬勃發展,使緻以上林湖瓷業為中心的越州窯係迅速形成,在浙江青瓷中成為一個時代的代表。
中國歷史
  Shanglinhu Yue Yao yizhi上林湖越窯遺址Site of the Yue Yao on Shanglin Lake 東漢至宋代的青瓷窯址。係越窯青瓷的代表性窯址。在浙江省慈溪縣上林湖一帶。因此地古代屬越州,故名越窯。越窯創燒於東漢,盛於唐、五代,北宋中期以後開始衰落,到南宋仍有燒製。 1935 年陳萬裏作過調查。1958年和1981年兩次文物普查中,文物部門對上林湖越窯遺址又作了全面調查。窯址分佈在沿湖的橫塘山、桃園山、周傢嶴、鱉裙山、小姑嶺、木杓灣、吳石嶺、黃鱔山、黃婆嶴、馬溪灘、施傢、吳傢溪、皮刀山、茭白灣等地區。共發現窯址 100餘處。遺址文化堆積豐富,是越窯青瓷的發源地和主要産區,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88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漢至隋代為越窯發展的初期階段。東漢時常見器物有、罐、壺、洗、鉢、碗等。釉色青灰、青緑或褐色。魏晉至隋常見器物有碗、罐、壺、雞首壺、硯、水盂等。器形比較高大。多數胎壁緻密,呈灰色,通體施青釉,少數呈土黃色,外體施青黃釉或黃釉。當時碗、盤等采用疊燒法,器底要承受一定的壓力,所以胎骨較厚,燒瓷都用竜窯,裝坯用的窯具有雙足座、筒形和叭形墊具及三足支釘、盂形鋸齒口間隔具等。 唐代製瓷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原料加工和製作都很精細,開始使用匣鉢。燒成的器物釉色均勻,色澤滋潤,多青黃色,産品種類豐富,造型優美。器形有碗、瓶、盒、水盂、熏爐、鉢、執壺、罐等。多數器物作成花葉、瓜果的形狀。1977年,上林湖吳傢溪出土一件凌倜“墓志罐”,腹部刻着“光啓三年 (887)歲在丁未二月五日殯於當保貢窯之北山”等語。陝西扶風法門寺出土的秘色瓷,與上林湖遺址發現的瓷片器形質地相同,可見早在唐代晚期已經在上林湖設官監窯燒造作為“貢品”的秘色瓷。 五代吳越時期,吳越國錢氏在上林湖等地設立官窯,派官監製,燒造專供吳越小朝廷使用和嚮中原進貢的秘色瓷,秘色瓷的生産形成高峰。1981年在後施嶴窯址中發現一件瓷碗的殘片,外底心刻“官樣” 2字,當是官窯的實物。這一時期的瓷器,質地細膩,胎壁薄,表面光滑,呈半透明狀,器形規整,給人以輕巧之感。裝飾花紋盛行,采用刻、劃、鏤、堆塑等多種手法,題材廣泛,有珍禽異獸、魚、龜、花草和人物等。有一部分産品,采用釉下彩繪,並用金、銀、銅鑲邊。 到了北宋,宋太宗派官監理越州窯務,上林湖青瓷還繼續生産,瓷器製作精細。北宋中期以後,品種減少,裝飾簡樸,製作逐漸粗糙。 上林湖越窯遺址大部分保存完好。慈溪市人民政府已於1987年 7月建立了上林湖越窯遺址保管所。[窯址分佈圖]                 梅福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