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出自芈姓,春秋時楚國有上官大夫,其後以邑名為氏。春秋時,楚懷王封他的次子子闌為上官邑(今河南省滑縣東南)大夫,子闌的後代子孫遂以邑名為姓,稱上官氏。
得姓始祖:子闌。古代春秋時期,楚國有處地名叫上官,就在現今河南滑縣東南一帶。那時楚國君主楚懷王將他的小兒子封為上官大夫。這位公子名叫子闌,他的子孫就居住在上官邑這個地方,後來就以地名為姓,形成了上官姓。故上官氏的始祖就是子闌。 |
|
上官姓在大陸和臺灣沒有列入百傢姓前一百位。上官源於芈姓,是以官職命名的復姓。從《元和姓纂》和《唐書·宰相世係表》上的記載可知,上官氏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時代楚國莊王的少子子蘭。這位公子蘭,官拜上官大夫,以官位為氏而姓了上官。一說“上官”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縣東南,其公族中人以封邑為氏。秦滅六國後,遷徙楚國公族大姓於關中,上官氏則被被遷往隴西上圭。《唐書·宰相世係表》記載說,漢時,為充實關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將許多大姓遷往關中,其中上官氏被遷往隴西上圭。上圭,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天水,這也正是源自楚國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為望族的緣由。唐時,上官氏已出現於中原的河南地區,並在河南的陝州出人頭地。太宗貞觀年間的文學家上官儀,就是陝州人。唐末紛擾,逼得中原民衆大舉南遷,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響,很快就在今福建的邵武生根開花結果了。上官名人,唐有纔女上官婉兒,宋有竜圖閣一說“上官”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縣東南,其公族中人以封邑為氏。秦滅六國後,遷徙楚國公族大姓於關中,上官氏則被被遷往隴西上圭。《唐書·宰相世係表》記載說,漢時,為充實關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將許多大姓遷往關中,基中上官氏被遷往隴西上圭。上圭,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天水,這也正是源自楚國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為望族的緣由。唐時,上官氏已出現於中原的河南地區,並在河南的陝州出人頭地。唐末紛擾,逼得中原民衆大舉南遷,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響,很快就在今福建的南平市光澤縣生根開花結果了。上官在今河南滑省縣東南一帶。後來望族居天水郡,即今甘肅省通渭縣西南。
典故趣事
上官鼻怎奈下官口
陳亞天性滑稽幽默。他在任潤州太守時,屬吏中有一個名叫上官弼的人,深得他的信任。
上官弼任職屆滿,臨走時,陳亞問他:“您可有教誨我的高見?”上官弼誠懇地說:“您的才幹和品行都是沒得說的,衹是太愛調謔,似乎過分了一些。”陳亞點頭笑道:“君乃上官弼(鼻),怎奈下官口何?”上官弼聞之,大笑而去。
——宋·範正敏《遁齋閑覽》 |
|
上官桀:(生卒年待考),隴西上邽人。著名西漢朝大臣。
約在漢武帝、漢昭帝時期人。
少年時期為羽林期門郎,因深受武帝的信任及賞識,先被封為太僕,後又升遷至左將軍。有子上官安,其孫女上官氏為漢昭帝的皇后。
漢武帝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春,漢武帝病逝。漢武帝逝世後,在遺詔裏封金日磾為秺侯,上官桀為安陽侯,霍光為博陸侯,但上官桀等人均不受其職。除此之外,漢武帝亦令金日磾、上官桀等人輔佐年少的漢昭帝,與霍光同受遺詔輔佐少主,再封為安陽侯。
上官桀原來與霍光關係非常好,霍光還將其女嫁給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但是後來,上官安仗著自己為霍光的女婿,以及己身的勢力,將其女兒上官氏送入宮中,晉為婕妤,上官安則成了騎都尉。
上官氏入宮不久,被立為皇后,但沒過多久,漢昭帝駕崩,上官氏也成了太皇太後,直到壽終。
霍光正式接受漢武帝遺詔,成為漢昭帝劉弗陵的輔命大臣,與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共同輔佐朝政。從此,霍光掌握了漢朝政府的最高權力。“帝年八歲,政事一决於光”。
帝位的確定,不等於爭奪帝位的鬥爭的結束。相反,更引起了激烈的政治鬥爭。
霍光輔政以後,首先遇到的就是這場激烈”的政治鬥爭。而促使這場鬥爭趨嚮白熱化的,是與霍光同時輔政的上官桀,以及漢武帝之子、燕王劉旦有關。
上官桀為了謀取漢朝的最高權力,依附於漢昭帝之姊盍長公主。他首先巴結公主之近幸丁外人,極力為丁外人求官進爵,得到公主的寵幸,與丁外人、公主等結成死黨,而後進一步通過公主,將其年幼的孫女送入宮中,封為婕妤,意欲通過公主和孫女,來取代霍光與昭帝的地位。而燕王劉旦,則因長於漢昭帝而不得嗣立,心懷不滿;另一位輔政大臣、御史大夫桑弘羊認為在漢武帝時期製定過????鐵專營的政策,使國傢富強起來,功勞莫與之比,不甘居於霍光之下,遂産生了推翻現政權,由他與上官桀來主政的欲念,與燕王劉旦勾結起來。這就形成以長公主和燕王劉旦為首的兩股政治勢力。他們估計到依靠各自的勢力還不足以推翻漢昭帝,衹好暫時聯合。
按照上官桀的計劃,要先利用燕王劉旦的身份,發動政變,在政變成功之後,再除去燕王旦,由他來掌握朝政。這個暫時聯合起來的政治集團,自然要把矛頭首先指嚮阻礙他們奪取政權的霍光。
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0年),上官桀、燕王旦等人加緊了政變的準備工作。燕王劉旦將奪取帝位的賭註壓在上官桀身上,前後派遣十多人,帶了大批金銀珠寶,賄賂長公主、上官桀、桑弘羊等人,以求支持他奪取帝位。他們襲用“清君側”的故伎,令人以燕王旦的名義上書昭帝,捏造說:霍光正在檢閱京都兵備,京都附近道路已經戒嚴;霍光將被匈奴扣留十九年的蘇武召還京都,任為典屬國,意欲藉取匈奴兵力;霍光擅自調動所屬兵力。所有這些都是為推翻漢昭帝,自立為帝。並聲稱燕王劉旦為了防止姦臣變亂,要入朝宿衛。上官桀企圖等到霍光外出休假時,將這封奏章送到漢昭帝手中,而後再由他按照奏章內容來宣佈霍光的“罪狀”,由桑弘羊組織朝臣共同脅迫霍光退位,從而廢掉漢昭帝。
他們沒有想到,當燕王劉旦的書信到達漢昭帝的手中後,就被漢昭帝扣壓在那裏,不予理睬。次日早朝,霍光上朝,也已得知上官桀的舉動,就站在張貼那張漢武帝時所繪“周公負成王圖”的畫室之中,不去朝見漢昭帝,以此要求漢昭帝表明態度。
漢昭帝見朝廷中沒有霍光,就嚮朝臣打聽,上官桀乘機回答說:“因為燕王告發他的罪狀,他不敢來上朝了。”
漢昭帝十分平靜,隨即召霍光入朝,果斷地說:“我知道那封書信是在造謠誹謗,你是沒有罪的……如果你要調動所屬兵力,時間用不了十天,燕王劉旦遠在外地,怎麽能夠知道呢……況且,你如果真的要推翻我,那也無須如此大動幹戈!”
上官桀等人的陰謀被十四歲的漢昭帝一語揭穿,所有在朝大臣對漢昭帝如此聰明善斷無不表示驚嘆,霍光的輔政地位得到了穩固。
上官桀等人的陰謀被揭穿之後,就幹脆赤膊上陣,準備發動武裝政變。他們計劃是,由長公主設宴請霍光,命埋伏的兵士將霍光殺掉,廢除漢昭帝。
就在這危急關頭,長公主門下一名管理稻田租稅的官員將上官桀等人的陰謀嚮大司農楊敞(司馬遷之婿)告發,楊敞轉告了諫大夫杜延年,於是漢昭帝、霍光掌握了上官桀等人的武裝政變計劃,遂在這一政變未發動之前,就先發製人,將上官桀、桑弘羊等主謀政變的大臣統統逮捕,誅滅了他們的傢族。長公主、燕王劉旦自知不得赦免,遂先後自殺身亡。這場由上官繼發動的政變最後被霍光粉碎了。不過,九歲的上官皇后因為年紀幼小,又是霍光的外孫女,所以未被廢黜。
霍光與上官桀、燕王旦等人的鬥爭,從性質上說,乃是封建官僚集團以及宗室內部爭奪統治權的鬥爭,它是宗室內部爭權奪利和官僚集團長期互相傾軋的總爆發。霍光等人在武帝時期雖長期出入宮禁,但仍屬朝廷中默默無聞的官吏,他們本身沒有多少權力,更沒有多少財富,代表着當時社會上中小地主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他們也受到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壓製,因而,這就不能不使他們與代表大地主、大商人利益者發生尖銳的衝突。從雙方鬥爭的結果來看,上官桀、燕王旦的政變被粉碎,這也使漢朝中後期大地主、大商人階層整體利益受到一次沉重打擊,從而有利於抑製腐朽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前進。
上官儀:(公元608~664年待考),字遊韶;陝州陝縣人(今河南陝縣)。著名唐朝詩人。
上官儀,一個與洛陽有着不解之緣的人,一個久居洛陽死於洛陽的人,最擅長的是寫詩、寫奏摺,舞文弄墨,精於案牘。
他寫詩,沒有李白的名氣大,達不到婦孺皆知的程度;他從政,沒有長孫無忌的威望高,最後還落了個身首異處。即便如此,他仍是一個真誠的詩人,一個被政治出賣的詩人。他創下的“上官體”,對推動唐詩走嚮成熟,有着不可磨滅的功勳。他赤膽忠心輔佐唐太宗、唐高宗,為救皇帝脫離睏境,不惜押上性命!
歷史沒有刻意地去記憶上官儀的生日,卻記住了他的死。古往今來,有的人死得很壯烈,有的人死得很古怪,上官儀就是一個死得很古怪的人。所以,他的卒年,歷史記得很清楚,他的生年,歷史記得很模糊。
他生於公元608年前後,這正是隋煬帝楊廣最喪心病狂的時候,在他的黑暗統治下,老百姓死的死,逃的逃,沒有安生日子。上官儀的家乡在陝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陝縣,離洛陽不遠,直接受隋煬帝淫威的輻射。
這樣,上官儀的生存環境很糟糕。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被人殺害了。好心人把上官儀藏到一座寺廟裏,使他僥幸逃過了仇傢的追殺。後來,李淵父子率領農民起義軍推翻了隋朝,建立了唐朝,解放了上官儀的家乡,上官儀這纔結束了東躲西藏的窩囊日子。
童年的苦難經歷,磨礪了上官儀的意志,使他擁有同齡人難以企及的成熟和智慧。他重拾學業,用心苦讀,沒幾年便可寫出漂亮詩文。鄉鄰們都說,上官儀真是個才子!
才子在民間,而朝廷不知,是很遺憾的一件事情。上官儀不願自己的才華被埋沒,决定考官。唐貞觀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執政,普通人要想當官,必須通過科舉考試,進士及第者,纔有當官的機會。發榜時,上官儀榜上有名,考了個全國第三名,進士及第!唐太宗皇帝御筆親點,讓他當了弘文館直學士,上官儀在這個崗位上參與編修了《晉書》。
唐太宗很快又提拔上官儀當了機要“秘書”,專管校對皇帝的詩文。上官儀成了最年輕的侍臣。唐太宗特別喜歡這個年輕人,每次宴會群臣,都要讓他作陪。此後步步高升,俸祿越領越多,官職越做越大,及至唐高宗李治即位時,他又連升三級,先任秘書少監,再任西臺侍郎,最後當上了世人矚目的宰相!
當上宰相的上官儀詩興大發,經常寫詩。他寫得最多的,是洛陽城的黎明,是洛河邊的美景。因為上官儀一生中最得意的黃金時光,大部分是在洛陽度過的。他鐘情洛陽,實在是因為他與洛陽的緣分深,而這種緣分,又因他生命的句號畫在了洛陽而加深了。
唐高宗是個典型的懼內,皇后武媚娘咳嗽一聲,都嚇得他半天不敢說話。這武媚娘就是後來的則天女皇。傳說她用毒辣手段害死了唐高宗的前妻王皇后和蕭淑妃。或許是做賊心虛,她夜夜夢見這倆人化作厲鬼嚮她索命。為了睡得安穩,她就勸唐高宗換個“辦公地點”,把朝堂從長安搬到了東都洛陽。
上官儀身為當朝宰相,自然也跟着皇帝來到了洛陽,在那裏寫下了千古名詩《入朝洛堤步月》。上官儀一生寫詩無數,《入朝洛堤步月》是其代表作。有人喜歡這首詩,認為它對仗工整,遣詞清麗婉轉,值得細細品味。也有人認為它缺乏深意,過於雕琢,屬於面目死板的應製詩。
上官儀的詩歌,確實大部分都屬於應製詩。這倒不能怪他,實在是當時文壇風氣使然。 初唐詩人受齊梁文風影響,寫詩時過於講究聲辭之美。唐太宗是個文學愛好者,對這點更是看得很重。在他的影響下,唐初的宮廷文學多局限於應製詠物的範疇。
上官儀身為朝臣,難免受流習影響,所以他的詩作,多數有着奉命應製的呆板面貌。但與他同時代的詩人們相比,上官儀的詩歌還是可圈可點的。他避開了一般人言辭空洞、一味堆砌的毛病,註重細節描寫,善於藉景抒情。他以高度純熟的白描技巧,把五言詩的寫作方式大大地推進了一步,在技巧上獨樹一幟,很多人都非常贊賞,成為當時人們模仿取法的一種新的詩體,當時這種寫法稱為“上官體”。
“上官體”雖顯呆板,但正因為有了一定的程式,使後來學詩的人有了範本可尋,卻也承上啓下,推動詩歌形式走嚮了規範。後人在欣賞李白詩歌狂放的同時,不妨也品味一下“上官體”的嚴謹。
上官儀是個詩人。但詩人衹是他的第二身份,他的人生目標,是從政。可惜上官儀最後死在了“政治”二字上。
上官儀是個直臣。相傳,曾經有個官員為了討好上官儀,送了一把名貴的夜壺給他。上官儀見了這寶貝夜壺,非但不高興,還擲壺於地,厲聲斥責這名官員:“如果官吏都用這樣的夜壺撒尿,那又該用什麽樣的器皿吃飯呢?朝臣們的生活如此糜爛,大唐還能興旺嗎?”但他的正直,卻給他招來了橫禍。
唐高宗時,皇后武媚娘專權。公元664年,唐高宗又和武媚娘鬧了矛盾,倆人惡吵一架後,李治越想越氣,覺得皇后實在是太跋扈了,什麽事都要過問。自古都是皇后聽皇帝的,現在卻反了過來,這口悶氣,無論如何也得出!但他不知道該怎麽對付武後,於是就找來上官儀,嚮他大倒苦水,要他出主意。
對於武媚娘的所作所為,上官儀早有怨憤,但皇帝不發話,他怨也白怨。此刻機會到來,皇帝對皇后生氣了,不如抓住機會,勸他廢後!上官儀主意已定,就對唐高宗說:皇后專權獨斷,已經激起了民憤,您幹脆休了她吧。
李治一聽,這個主意好。幹脆!徹底!一了百了!衹有休掉這個狂妄的女人,朕纔有好日子過!他馬上命上官儀起草詔書,着手“休妻”事宜。誰知詔書還沒寫出來,就有“姦細”把消息報告給了武後。武媚娘發怒了,氣勢洶洶地衝到李治面前,質問他為何要休掉自己。
李治一下子沒了脾氣。長期以來,他對武媚娘又愛又怕,已經成了習慣。此刻見皇后發怒,他驚得出了一身冷汗,早把“休妻”的决心拋到了爪哇國。衹見他縮着腦袋,張口結舌地說:“這,這,不是我幹的……”
“那是誰幹的?”
“是上官儀指使朕這麽做的……”懦弱的唐高宗,把手指嚮了垂手站立一旁的上官儀。上官儀被出賣了。
武媚娘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但李治畢竟是皇帝,是她的夫君,既然他已服軟,理應給他個臺階下。但上官儀卻不然,他衹是個跟她政見不合的朝臣,想怎麽收拾都行。於是,她叫來寵臣許敬宗,讓他誣告上官儀,說上官儀與已廢的太子李忠共謀造反。
許敬宗曾與上官儀一同編修《晉書》,但人品十分低下。據史書記載,他曾經為了與兒子爭美女,不惜使計把兒子流放嶺外。上官儀曾評價他:“既然是個人,就該有人品,但偏有墮落成犬品的!”許敬宗就是這種人。
許敬宗一直以來都恨透了上官儀,現在有機會誣陷上官儀,他求之不得。他獰笑着逮捕了上官儀,惡狠狠地說:“上官兄,聽說陰司裏有幾個人品、詩品都很高的人等着你赴詩宴,我寫不出好詩,沒有被邀,真是慚愧。哼!”
公元664年寒鼕,上官儀傢族被滿門抄斬,上官儀當然命喪洛陽。衹有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婉兒因為年齡幼小,僥幸逃脫劫難,被送進宮裏當了宮婢。
一心想要為政的上官儀,最後被政治“搞掉”了。
他的詩也一直受到政治的牽纍,背負着“枯燥”和“呆板”的重負,在歷史的隧道裏艱難蝸行。
上官婉兒:(公元664~710年),女,上官儀之孫女;陝州陝縣人(今河南陝縣)。著名大周官吏、唐中宗的昭容。上官儀父子因反對武則天幹政而被殺,上官婉兒與母親被配入宮廷為奴。
上官婉兒是歷史上非常才氣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謂是坎坷傳奇。雖然沒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實,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上官婉兒是陝州人,祖父上官儀是唐太宗時代的名臣,後來因忤逆武則天而被殺,當時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兒隨母親一道沒入後宮,算是帶罪執役的犯官傢屬,受到無情的冷落及役使。
睏境中出人才,上官婉兒隨着宮中女官讀書識字,十四歲的她就受到武則天的親自召見,對她的下筆千言贊不絶口,將她留在身邊,擔任一些文書佐理工作,逐漸參予撰擬詔書,參决奏章,慢慢地百官奏牘都由她先行過目,並加擬簽,武則天衹要在上面批一個字就頒行天下,成了除武則天以外最具權柄的女人,這時她還衹是個十九歲的姑娘。
當年她母親懷她的時候夢見神人送來一桿大秤,占夢的說這預示着上官婉兒將掌握大權衡量天下大事,那時她傢是罪臣孤子,誰也不信,想不到竟然成真。
武則天是她的“仇人”,是一個天威難測的統治者,是在她額頭上留下畢生羞辱的人,她註定要恨她;武則天又是她的“教母”,她身邊唯一值得效仿的高貴的女皇,是她一生富貴榮華和權柄的賜予者,武則天真正懂她的冰雪聰明,她死心塌地愛她。
從儒傢道德評判的角度,婉兒並非好女人。正史和野史把她說得詭詐姦猾、作惡多端、私生活糜爛。但是站在婉兒的角度,“生存或是死去,這是應該首先考慮的問題”。罪臣孤兒驚弓之鳥,她衹能運用她所有的資本,包括肉體和靈魂全方位地保護自己。巨大的“原罪”陰影給了她可貴的清醒,她的頭上永遠是高懸的利劍,身後是夾緊的尾巴。她不停用智慧和身體同宮裏和朝堂上的男人做着嫻熟流暢的交換,同時她又知道這些交換的卑鄙與喪盡天良。她比所有的人都明白什麽是道德良知,她更清楚她的道德良知就是隱忍地生存。她忍了傢族血仇,忍了生而為奴,忍了臉上的墨跡,忍了被白白耗盡的青春。她自我成就了隱忍中真正的英雄氣概。
她的智慧表面凸顯強烈的女性特質,她中庸狡黠、八面玲瓏、左右逢源、做事融通;她骨子裏卻有強烈的男兒氣概,她殺伐决斷、手腕強硬、權秉國政,叱咤風雲。她處理政事、處理情感、處理和男人的關係都有其“教母”的痕跡。她們共同製造了一個新的官僚集團,洞穿了官僚集團的性格,甚至“嘲笑公卿以為笑樂”。
武則天從一個十四歲的小姑娘奮鬥到年逾八十的女皇,一任她不息的靈魂在天命、權力和人性之間苦苦掙紮。上官婉兒從一個十四歲的小姑娘,至為尊貴的昭容娘娘,她的內心掙紮較武則天更加劇烈。
上官婉兒骨子裏又是高貴的,這來自上官儀的血脈。她鐘情於往來唱和的千古詩篇和文人雅士的風月清談,這是她的救贖之路。後世愛她的人提及她,總是真誠贊嘆她的文學成就,對她的“卑鄙”善意地轉過臉去,裝作什麽都沒看見。
公元664~678年,上官婉兒在掖庭宮狹窄的藍天下長大。上官婉兒的母親鄭十三娘是太常少卿鄭休遠的姐姐,有文學素養,母親該是她第一個老師。上官婉兒雖身份為奴,但所有的人包括武則天在內,對上官儀的冤獄心知肚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放任上官婉兒到後宮內文學館學習,也是很有可能。
上官婉兒她聰明穎悟,“天性韶警,善文章”,成為內廷文學館宦官老師的得意門生。宦官老師講武則天當年總是孜孜不倦地讀書,她聰明絶頂,拿文學館的書作階梯,最終登上皇后的寶座。宦官老師大講特講武則天的偉大、非凡,便成為少年上官婉兒心中的一道陽光,她夢想能有一天走出掖庭見到她。她將這個想法講給母親聽,鄭夫人落下淚來。上官婉兒不瞭解身世,把夢想寄托在敵人的身上。鄭夫人不願破碎女兒的夢想,她深知上官婉兒的成長需要有夢想支撐,不能讓女兒懷恨武後,女兒一旦知情而且懷恨,性命便危在旦夕了。
因為老學士的舉薦,十四歲的婉兒終於等到武皇后的召見。“武後召見,有所製作,若素構”。於是上官婉兒走出掖庭走入朝廷,從此跟隨了這個偉大、非凡的皇后。那時的上官婉兒那樣快樂而驕傲,在她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應試中,她幾乎是超水平發揮。她為皇后起筆行文,草擬詔令,又賦詩數首。婉兒擡起頭,從皇后那裏看到的是驚喜而愛憐的目光。婉兒打動了皇后的心。
那年武則天五十歲,上官婉兒十四歲。以武則天的氣度胸襟,她不會容不下一個十四歲女孩。更重要的是,她喜歡婉兒,婉兒令她想起自己的當年。
公元705年農歷1月22日,張柬之、桓彥範等五位朝臣發動“神竜革命”,李顯復闢,是為中宗。李顯的時代又重新到來,婉兒的“時代”也再度來臨。1月27日,新皇帝李顯率百官浩浩蕩蕩來到母後退位後徙居的上陽宮探望,為昏睡不醒的母親加封“則天大聖皇帝”尊號,同時也為了緩解他搶班奪權後沉重的心理負擔。
在這次探望中,李顯要求婉兒隨他返回洛陽。他說他需要婉兒在朝中為他掌管詔命。婉兒說:“奴婢永遠愛上皇(武則天),要陪伴她最後一程。”
武則天為政期間,以洛陽為東都,“與民更始”,以後更次麯阜,幸孔子廟,詔各州縣修建孔子廟,又同時繼續南北朝以來的趨勢,大規模而有係統地提倡佛教,崇奉老子,造成“三教歸一”的體製,在當時創造了一種新的意識形態。
武則天雖非首創殿試之人,但她經常出面策士,不計門第。她在位時代,“補闕連車載,拾遺平鬥量”,她操縱經營好幾十年,單衹人事安排也可見她力量之大、影響之深。
而上官婉兒,從十九歲起百官奏牘都由她先行過目,並加擬簽,武則天衹要在上面批一個字就頒行天下,成為除武則天以外最具權柄的女人。她追隨武氏二十七年,對武氏個人以及武氏國策的影響,也可以設想。稱她為女皇的女宰相,絶不過分。後來武則天把自己的侄子武三思配給上官婉兒,上官婉兒這年已經三十五歲,上官婉兒最愛的還是唐宗室諸王中的李逸,而李逸卻愛着武則天的業女武玄霜,最愛上官婉兒的又是長孫泰,長孫泰的妹妹恰好是李逸的妻子,這幾人都是朋友知交。真是尷尬人與尷尬事。
唐中宗即位後,大唐政權被掌握在韋後的手中。唐中宗一生顛沛流離,過着朝不保夕的日子,養成了一副前怕狼、後怕虎的柔弱性格,而他的皇后韋後則一心想學婆婆武則天的樣子,勾結女兒安樂公主,妄圖把持朝綱。
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武三思的妻子上官婉兒和武攸暨的妻子太平公主為了共同的利益聯合起來對抗韋後和安樂公主。這本是有利的政治聯盟,一個男人卻使它迅速瓦解。
這個男人就是一隻綉花枕頭式的美少年崔湜,由於上官婉兒的丈夫武三思生性鄙俗,整天沾花意草,於是孤零零的上官婉兒就把她的一縷癡情完全寄托偶然相識的崔湜身上,自那天同在御書房辦事幹下了風流事件後,天天難捨難分,上官婉兒時時把崔湜召進宮中,就被長期在宮中出入的太平公主瞧見,太平公主在宮中年紀雖略大一些,但徐娘雖老,風韻猶存,她又生成有母親的風流性格,當時見崔湜玉一般的美男子,心中早已有意,便打發宮女瞞過上宮婉兒把他召進寢宮,太平公主欲念是十分大的,雖還同時愛幾位王子,但每天都要與崔湜私會幾次,終於被上官婉兒看出問題。一氣之下投入到韋後的勢力圖中,並把武三思也拉了過來,為韋後立下大功。
由於有上官婉兒和武三思的加入,韋後勢力大增,把唐中宗的權柄完全架空,太子李重俊實在看不過去,於是率兵攻入武三思府第,殺武三思及武崇訓父子。然後進入宮禁,準備再殺韋後、上官婉兒,上官婉兒臨危不亂。指揮禁衛軍憑險固守,再飛檄武三思舊部入宮保駕、平定了太子的兵變,這件事情之後不久,韋後母女就毒殺了唐中宗,以溫王重茂為少帝,韋皇后母女把持朝政,已然就是武則天與太平公主當年狀況的重現。
太平公主一面與她們虛以委蛇,一方面以一代公主的身份牽製、滯緩她們勢力的發展,一方面暗中幫助她的侄兒李隆基。李隆基本就一直在姚崇、宋理等名相的扶助下,羽翼半豐,現在得到太平公主的支持。公元710年的一場兵變,李隆基誅殺了韋後母女,上官婉兒亦被斬於旗下,終年四十六歲。
李隆基清除了所有的朝野障礙,順利即位為唐玄宗。
上官婉兒死了,她的文學成就卻流傳下來,她的詩文創作一洗江左萎靡之風,力革南朝以來四六駢儷的章法,掙脫六朝餘風,使文風為之大變。與其說開古文復興氣運的是韓愈、柳宗元,無寧說是上官婉兒已經早為盛唐的文學面貌繪出了清晰的藍圖。
上官婉兒的詩對唐詩的輝煌發展也有極大的啓導作用。到了開元年間,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兒的才華,下令收集其詩文,輯成二十捲,張說為她寫:“敏識聆聽,探微鏡理,開捲海納,宛若前聞,搖筆雲飛,成同宿構。古者有女史記功書過,復有女尚書决事言閥,昭容(上官婉兒)兩朝兼美,一日萬機,顧問不遺,應接如意,雖漢稱班媛,晉譽左媼,文章之道不殊,輔佐之功則異。”
茲錄一首上官婉兒遊驪山時寫的詩以資佐徵:“三秦季月景竜年,可乘觀風出灞川;遙看電掣金馬躍,國矚霜原玉作田。隱隱驪山雲外聳,迢迢禦帳日邊開;歲歲年年常扈驛,長長久久樂承平。”這詩寫出她衷心的願望,希望安享太平,歲歲年年不再有腥風血雨的殺伐場面,然而她久居要津,尤其是武則天時期她幫武則天尊崇武氏,排抑皇傢,李唐皇傢是不會輕易放過她的。
上官洎:(生卒年待考),號惠安。著名唐朝將領。
唐僖宗乾符末鎮將,與其子上官蘭剿黃巢俱戰死,封贈忠勇將軍,敕建專祠名“惠安祠”。
上官凝:(生卒年待考),字成叔;福建邵武人。著名宋朝文士。
宋慶歷二年(公元1042年)舉為進士而做官,為人剛正純直,不受饋贈,善决疑案,有政聲。他的兒子上官均,孫子上官恢都舉為進士。
上官均:(生卒年待考),字彥衡。著名宋朝大臣。
宋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進士。策試時考官呂大臨、蘇軾擬其第一,以策中詆新法忤王安石,遂改第二。歷官光祿寺丞、監察御史、竜圖閣侍製,贈紫金光祿大夫。著有《麯禮講義》二捲、《廣陵文集》五十捲等。
上官音:(生卒年待考),字仲雍。著名宋朝大臣。
政和二年進士。尚書吏部員外郎。著有《尚書小傳》、《論孟略解》、《史統》、《史旨》等。
上官恢:(生卒年待考),字閎中。著名宋朝大臣。
宋元豐五年進士,歷知深州、南劍州、徽州。鬍安國上書宰相,言其諳歷世務,端重有守,遂與楊時同薦於朝。官至中大夫。
上官渙然:(生卒年待考),字文之。著名宋朝大臣。
宋理宗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進士,歷官至朝奉大夫、司農丞、右司郎。入仕30餘年,傢無餘資。
上官渙酉:(生卒年待考),字元之。著名宋朝大臣。
宋寧宗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進士。歷知真州、池州、尚書佐郎、大理卿、右文殿修撰、朝議大夫等。為官清廉,晚年居京口時,散兵劫掠富室,過其門搖手相戒曰:“這個官人不要錢,不得犯!”
上官雲相:(公元1895~1969年),字紀青;商河人(今山東商河)。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華北剿匪總部副總司令。
1910年入山東陸軍小學。1917年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步兵科。
1919年畢業後被派往北洋軍閥孫傳芳部,歷任陸軍第二師排長、憲兵營營長、第七混成旅團長、第七師第十三旅旅長、第四師師長等職。
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上官雲相倒嚮北伐軍成為國民革命軍的師長以後,他的戎馬生涯便和反共、“剿匪”交織在一起。從三十年代初到1949年蔣中正集團被趕出中國大陸,二十年間上官雲相從未有停止過對中國共産黨及其紅軍的“圍剿”,哪怕是國共合作的抗日戰爭時期也是如此。
有人提出:上官雲相既不是浙江人,又不是黃埔軍官學校畢業,更與蔣中正也沒什麽姻親瓜葛,而是半路投效的“北洋餘孽”,但卻得到蔣中正的重用,這究竟是為了什麽?沒有人問過上官雲相,他是否與蔣中正談過他們是保定軍校的校友。但可以肯定的是:蔣中正定然知道上官雲相是保定軍校畢業的。這是因為蔣中正歷來用人是註重姻親、同鄉,同學這類關係的。跟蔣中正同出身一個軍事學校無疑會給蔣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除此以外,上官雲相跟國民黨的一些高官還有一些姻親關係,比如他的妹妹便是曾任國民黨廣東省政府主席、第四路軍總司令餘漢謀的如夫人。“一損俱損,一榮俱榮”這條《紅樓夢》式的人事定律,對上官雲相的宦海沉浮也許適用。不管是哪種原因在起作用吧,反正上官雲相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開始仕途便一路順風,屢被委以重任,從旅長、師長到總司令、司令長官,從少將、中將,從大陸敗逃臺後他竟被追贈為上將了。人們不會想到,這位出身草莽的山東二哥竟像漢高祖劉邦一樣了!
1927年北伐大革命中途夭折,他東渡日本,1928年返國,任國民黨陸軍第四十七師第一四一旅旅長。1929年3月任第四十七師師長,7月升任第九軍軍長。後調任平漢路左翼第三縱隊指揮官、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參議,旋改任國民政府參軍。
同年,中國共産黨的領導者們發動了南昌起義,到井崗山開闢革命根據地。因為這時共産黨還是“星星之火”,再者蔣中正在南京建立的新政權還不夠鞏固,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幾股地方實力派還在找他的麻煩,所以他一時還騰不出手來去“剿共”。
1930年以後,蔣中正打敗了馮、閻、李三大地方勢力,南京政權得到了相對的鞏固,蔣中正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以“中央”之名來號令天下了。自1927年發動南昌起義以來,中國共産黨利用蔣、馮、閻混戰之機,把紅軍發展到十萬之衆,革命根據地已擴展到贛、閩、湘、鄂、豫、皖、陝、甘、川等近十個省,當年的“星星之火”真的已成“燎原之勢”了,這就對蔣中正的新生政權構成了極大威脅。正好這時蔣中正已從對地方軍閥的鬥爭中騰出了手,於是他藉着戰勝地方軍閥的餘威,從1930年12月起,開始了對中國共産黨及其武裝的為期四年的五次大“圍剿”,這時,上官雲相已被蔣中正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七師師長,之後擔任右翼集團軍第三路擊進軍總指揮。1932年夏,任豫鄂皖三省“剿匪”中路軍第五縱隊指揮官,積極參與對工農紅軍及革命根據地的軍事“圍剿”。
為了取得蔣中正的信任,他竭盡全力,嚮中國共産黨領導的革命武裝發動進攻。在第二次“圍剿”中,1931年5月他所率領的第四十七師的一個旅在江西南部富田被紅軍殲滅;在第三次“圍剿”中,1931年8月,在江西興國與紅軍的交戰中,他的第四十七師的另一個旅又被殲滅。幾年來對紅軍的作戰他雖然沒有取得勝利,但他確實是付出了血的代價的,蔣中正對他付出的犧牲當然是牢記在心的。
1935年初,任第一路軍中路軍總指揮;4月晉升為陸軍中將。1936年1月,被派赴歐洲考察軍事,次年返國,旋任豫鄂皖邊區綏靖主任。
“七七事變”後,抗日戰爭爆發,他出任第三戰區江防軍第十一軍團軍團長,參加了保衛上海的淞滬會戰。1938年春,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部總參議,11月,任第三十二集團軍總司令。
在上官雲相的軍事生涯中,他對蔣中正作出最大貢獻的莫過於“皖南事變”了。1937年7月日本嚮中國發動大規模進攻以後,大敵當前,全國各黨各派結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綫,來對付共同的敵人日本侵略者。可是蔣中正卻始終沒有忘記他的“限共”、“溶共”甚至反共的政策,這種政策的集中表現便是1941年1月發生的國民黨軍隊襲擊共産黨領導的新四軍的事件——“皖南事變”,這次事變的直接指揮者便是上官雲相。
新四軍是抗日戰爭初期根據共産黨與國民黨談判達成的協議成立的。從1937年10月開始,將分散在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八省的紅軍遊擊隊分別集中,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由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於1938年1月在江西南昌成立,下轄四個支隊,分別由陳毅、張鼎丞,張雲逸、高敬亭任支隊司令員。新四軍初成立時,衹有一萬兩千人,到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時,新四軍已發展到三十萬兵馬。
新四軍成立後,便挺進到華中敵後,發動群衆,組織與擴大人民武裝,開展遊擊戰爭,創建了華中敵後抗日根據地。但是蔣中正對新四軍在江南的發展卻心懷敵意,惟恐將來對自己構成威脅,於是在1940年10月19日嚮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以及新四軍軍長葉挺,發出電報,命令新四軍在一個月之內撤軍到黃河以北。當時新四軍軍部及所屬部分軍隊約九千餘人駐紮在皖南涇縣雲嶺一帶,歸國民黨軍第三十二集團軍總部指揮,這個集團軍的總司令便是反共老手上官雲相。第三十二集團軍總部原在江西省臨川駐紮,負責指揮對南昌方面的日軍作戰,1940年10月調到皖南寧國,接任蘇南、皖南抗日作戰的指揮任務。
上官雲相到達皖南不幾天便接到了要“掩護”新四軍北撤的命令。當時上官雲相的職務是第三戰區長官司令部副司令長官(司令長官是顧祝同)兼第三十二集團軍總司令,歸他指揮的國民黨軍隊有十幾個師,約十萬人。上官雲相調到這個地區後對他的幕僚說:“我這次調來皖南,戰場遼闊,部隊復雜。忠義救國軍衹服從戴笠指揮,不服戰區調遣;新四軍是共産黨的隊伍,名義上歸我指揮,實際上衹聽共産黨的。我這次來時,顧長官對我說:“新四軍軍長葉挺是你在保定軍校第六期的同學,你有辦法指揮他。”
1940年12月下旬,顧祝同派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部參謀處長嶽星昭召集秘密會議,上官雲相應邀參加。會議决定:如果新四軍不能於1940年底以前開過長江,决定以武力消滅之,由第三十二集團軍總司令上官雲相指揮。會後上官雲相對其高級幕僚說:“這個任務很艱巨,顧長官早就計劃好了,才調我來擔任這個任務。我的作戰要旨是:如果新四軍不遵令於年底以前渡江,决以優勢兵力加以包圍消滅之;如果新四軍在雲嶺按兵不動,則就地包圍予以消滅。”當時新四軍連同非戰鬥人員在內,共約一萬五千來人,這與上官雲相用來對付新四軍的十萬兵力,優劣勢是顯而易見的。
1940年12月底,上官雲相用電話與新四軍軍長葉挺通話,詢問出發時間以表示關心,實際用意是探聽行動消息。1941年1月6日,上官雲相根據各方面情報判明,新四軍已由雲嶺南進,於是立即下令封鎖山口隘路,準備將新四軍包圍於山區而消滅之。他惡狠狠地對其幕僚說:“决不讓共軍一人漏網,我們和共産黨是勢不兩立的,共産黨如果將來獲得成功,你我將死無葬身之地!”
在上官雲相以優勢兵力周密部署之下,新四軍北移部隊九千餘人行至涇縣茂林地區時,遭到上官雲相指揮的八萬國民黨部隊的襲擊,軍長葉挺被俘,副軍長項英犧牲,官兵大部犧牲或被俘。上官雲相得手後,即將葉挺及其隨員八人送至第三戰區長官司令部,新四軍被俘人員送至三戰區“感訓大隊”。
這次對新四軍的襲擊是國民黨反動派蓄謀發動的,蔣中正和顧祝同原預想在三個月內解决新四軍,而上官雲相衹用半個月就把皖南新四軍消滅了,因此他得到國民黨最高當局的特別嘉奬:奬三十二集團軍總部及特別出力的第二十五軍各法幣五萬元,立功人員可報請勳章、奬章。事後上官雲相在在一次慶功宴會上得意地說:“這次消滅新四軍,作戰非常順利,似有天助,正在作戰時,連下幾天雨,新四軍睏在山𠔌,進退不得。”
次年,蔣中正在重慶召開各軍參謀長會議,上官雲相總部的參謀處長建議將消滅新四軍的戰報材料列入報告,上官雲相慌忙說:“不行,不要列入。這次全國參謀長會議,一定有八路軍的人員參加,若在會上談到對新四軍作戰的情況,豈不是白找沒趣!這是內戰,在抗日戰爭民族大義是理屈的,擺不到桌面上的事,怎能列入報告呢?”
看來,上官雲相還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自己是在犯罪!
1943年初,上官雲相任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1945年5月,當選國民黨第六屆中央監察委員。1947年任保定綏靖公署副主任。1948年1月,任華北“剿匪”總部副總司令。
1949年國民黨政權大勢已去,他逃往臺灣,之後曾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顧問。
1969年8月8日病故於臺北,終年七十四歲,被臺灣當局追晉為陸軍上將。
上官世盤:少將軍銜,原中國衛星測控中心副司令員。1934年10月生於福建長汀縣河田鎮。1954年於長汀中學高中畢業,1958年廈門大學物理係畢業,後又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1958年大學畢業參軍入伍,分配到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工作,投入當時我國剛開始的國防尖端技術科研攻關試驗。艱苦頑強地工作了十七年。歷任測量部技術助理、航區助理、科長、處長等職,參加建立和發展西北綜合導彈核武器試驗基地的測量係統,開闢陸上導彈再入測量,組織創建“遠洋測量船”,參與衛星跟蹤控製網的建立和管理;同時,執教培養國防科技人才,組織並參加完成我國大型“地—地”彈道導彈試驗、第一代“地—空”、“空—空”導彈試驗,“兩彈”(原子彈和導彈)結合試驗等的測量工作,參與各類型衛星的發射。一九七五年優選調入北京,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司令部工作十七年,歷任電子局、航測部、作戰試驗部科長、處長、副部長、部長等職。還任中國衛星發射測控係統部部長兼總工程師。開創性成功地組織多基地、多軍兵種、跨國界、高度綜合協同的導彈武器和人造衛星發射試驗和試用。重視組織製定並實施基地發展規劃。率先提出並落實航天發射測控的對外開放。一九九一年,任中國衛星測控中心副司令員,少將軍銜,曾兼任中國廣播衛星公司副總裁。陝西省第八屆人大代表,主席團成員。一九九五年,退出第一綫,擔任企業董事長和總裝備部司令部高級顧問。他長期從事航天發射、測控和武器裝備試驗的組織指揮和科技管理工作。他是解放後,我黨自己培養的傑出的國防科技人才,是現代軍事技術裝備試驗和衛星發射的優秀軍職指揮員。在歷任各級職務期間,成績顯著,多次立功。他為中國國防現代化作出過重要貢獻,參加過中國第一枚導彈、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次返回式衛星、第一次兩彈(導彈、原子彈)結合、第一顆同步通信衛星和洲際彈道導彈的太平洋發射試驗等任務。特別在八十年代我國尖端技術發展里程碑的“三抓”任務(洲際導彈、潛地導彈和同步通信衛星)的發射試驗中,出色的組織協調,為試驗成功作出貢獻。還在組織並參與建成我國遠洋靶場測量船(718工程)中,有獨特的建樹,使工程獲得全國科技特等奬。著有《遠洋靶場測量船技術戰術論證》、《遠洋靶場測量船建造關鍵技術問題的解决途徑》、《高精度設備在高海況船上的穩定》等書。在中國航天産業的改革開放中,經辦中國衛星廣播公司、中國衛星發射測控係統部、開創衛星發射測控走出國門,進入國際衛星發射商業市場,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和資金作出重大貢獻。親臨第一綫組織指揮第一顆國際衛星——“亞洲一號”的成功發射。組織中國衛星測控中心遷建升級中,做了大量重要工作,為今後航天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
|
上官雪薇:新武俠小說《上官雪薇》中人物。本是武林世傢中的活潑女孩,一夜之間喪失了親人。她苦練武功,想為父母報仇。那年,她纔十八歲。
上官洛:新武俠小說《洛泫淚》中人物,本是魅師傢族,為了女主角慕容泫未而放棄榮華,魅術(一種傳說中的玄術)極高,藍眸蜜發,雲淡風輕,貌比潘安。 |
|
公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望出天水;
源自子蘭。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上官姓的郡望和源流(見上題頭《四、郡望堂號》和《一、姓氏源流》介紹)。
天水世澤;
西臺傢聲。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上官姓望族居天水郡。下聯典指唐·上官儀,永徽初進西臺侍郎。
工詩創體;
奉法還金。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陝州人上官儀,字遊韶,貞觀年間進士,歷官弘文館直學士、秘書郎、西臺侍郎,太宗寫詔諭,常派他修改。擅長五言詩,婉媚華麗,達官貴人多仿效,稱為“上官體”。下聯典指宋代邵武人上官凝,字成叔,慶歷年間進士,官銅陵尉,期滿離任時,有十幾位老人送他幾箱藥,打開一看,都是金子,他急忙追回老人,退還了金子。後官至尚書職方員外郎。
杖巫立社;
練勇擊兵。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上官均,字彥衡,上官凝次子,熙寧年間進士,歷官北京留守推官、監察御史、給事中、竜圖閣待製,遇事敢言,往往切中時弊。據載,有巫聲稱可托神為人帶來禍福,因此致富,上官均焚燒神像,用杖擊巫,並驅逐出境。下聯典指宋代開封人上官正,字常清,歷官殿前承旨、作坊副使、西川招討使、左竜武大將軍、平州防御使。在四川時,逢李順之亂,他率數百疲憊之兵,合成都監軍,奮力敵數千人。
刳肝愈母;
視業西臺。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上官超,母病篤,超刳肋取肝進之,遂愈。下聯典指唐·上官儀。
公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上正下必順;
官清民自安。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以鶴頂格鑲嵌上官復姓之“上官”二字的嵌字聯。
公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率疲卒激義破賊;
杖妖巫善政福民。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左竜大將軍上官正,字常清,宋代開封人。曾平西川有功,纍官西川招討使,左竜武大將軍。下聯典指宋代竜圖待製上官均,有巫聲稱可托神為人帶來禍福,因此致富,上官均焚燒神像,用杖擊巫,並驅逐出境。
公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論青苗而力蘇民睏;
返白金而志矢天知。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上官均,哲宗初為御史,論罷《青苗法》。下聯典指宋·上官凝還金事典。
奉嫂撫孤,名揚宋史;
量纔評士,夢應昭容。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邵武人上官怡,字友先,十六歲時試太學居第一。母親年高病重,他在暑天裏從早到晚侍侯在側,驅趕蚊蚋,母親去世,居喪極哀。二兄死後,他又侍奉嫂嫂,撫養孤兒,敬愛兼備。下聯典指唐代上官婉兒,上官儀孫女,其母鄭氏懷孕時,夢中見神人給六大秤,說:“拿這可稱量天下纔。”婉兒聰慧能文,又習吏事,受武後喜愛,十四歲入宮為婕妤(妃嬪的稱號),中宗時立為昭容,每引名儒賜宴賦詩,則令他品評等級,量纔選士。
纔擅吟哦,竟稱上官新體;
性惟清儉,追還老叟遺僉。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初詩人上官儀,字遊韶,陝州陝縣(今河南省三門峽)人。官至西臺侍郎。其詩多應酬、奉和之作;其詞綺麗而婉媚;人多仿效,稱“上官體”。下聯典指宋代進士上官凝,字成叔,邵武人。任銅陵尉,秩滿去,有老叟十數人饋藥數器,發之皆金,追而反之。終官尚書職今員外郎,通判處州,所至有聲。 |
|
上官
歷史來源 「上官」源出:
上官(Shàng guān)姓源流單純,源出有一:
出自芈姓,春秋時楚國有上官大夫,其後以邑名為氏。春秋時,楚懷王封他的小兒子蘭為上官邑(今河南省滑縣東南)大夫,子蘭的後代子孫遂以邑名為姓,稱上官氏。
得姓始祖:子蘭。古代春秋時期,楚國有處地名叫上官,就在現今河南滑縣東南一帶。那時楚國君主楚莊王將他的小兒子封為上官大夫。這位公子名叫子蘭,他的子孫就居住在上官地方,後來以地名為姓,形成了上官姓。故上官氏的始祖就是子蘭。
二、遷徙分佈
(缺)上官姓在大陸和臺灣沒有列入百傢姓前一百位。上官源於芈姓,是以官職命名的復姓。從《元和姓纂》和《唐書·宰相世係表》上的記載可知,上官氏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時代楚國莊王的少子子蘭。這位公子蘭,官拜上官大夫,以官為為氏而姓了上官。一說“上官”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縣東南,其公族中人以封邑為氏。秦滅六國後,遷徙楚國公族大姓於關中,上官氏則被被遷往隴西上圭。《唐書·宰相世係表》記載說,漢時,為充實關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將許多大姓遷往關中,基中上官氏被遷往隴西上圭。上圭,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天水,這也正是源自楚國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為望族的緣由。唐時,上官氏已出現於中原的河南地區,並在河南的陝州出人頭地。太宗貞觀年間的文學家上官儀,就是陝州人。唐末紛擾,逼得中原民衆大舉南遷,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響,很快就在今福建的邵武生根開花結果了。上官名人,唐有纔女上官婉兒,宋有竜圖閣一說“上官”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縣東南,其公族中人以封邑為氏。秦滅六國後,遷徙楚國公族大姓於關中,上官氏則被被遷往隴西上圭。《唐書·宰相世係表》記載說,漢時,為充實關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將許多大姓遷往關中,基中上官氏被遷往隴西上圭。上圭,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天水,這也正是源自楚國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為望族的緣由。唐時,上官氏已出現於中原的河南地區,並在河南的陝州出人頭地。唐末紛擾,逼得中原民衆大舉南遷,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響,很快就在今福建的邵武生根開花結果了。上官在今河南滑省縣東南一帶。後來望族居天水郡,即今甘肅省通渭縣西南。
堂號
孝友堂:宋代時有上官怡。他的母親害了贏病(瘧疾)。母親病時,上官怡從早到晚在床前伺候,嘗湯藥,驅蚊蚋,一個多月不曾睡覺。母親死後,他極盡哀毀。二哥又相繼死去,他奉養寡嫂,撫育孤兒,敬愛兼篤,人們誇他“既孝於親,又友於兄弟”。
============================================================
【公姓宗祠通用對聯】
〖公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望出天水;
源自子蘭。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上官姓的郡望和源流(見上題頭《四、郡望堂號》和《一、姓氏源流》介紹)。
天水世澤;
西臺傢聲。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上官姓望族居天水郡。下聯典指唐·上官儀,永徽初進西臺侍郎。
工詩創體;
奉法還金。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陝州人上官儀,字遊韶,貞觀年間進士,歷官弘文館直學士、秘書郎、西臺侍郎,太宗寫詔諭,常派他修改。擅長五言詩,婉媚華麗,達官貴人多仿效,稱為“上官體”。下聯典指宋代邵武人上官凝,字成叔,慶歷年間進士,官銅陵尉,期滿離任時,有十幾位老人送他幾箱藥,打開一看,都是金子,他急忙追回老人,退還了金子。後官至尚書職方員外郎。
杖巫立社;
練勇擊兵。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上官均,字彥衡,上官凝次子,熙寧年間進士,歷官北京留守推官、監察御史、給事中、竜圖閣待製,遇事敢言,往往切中時弊。據載,有巫聲稱可托神為人帶來禍福,因此致富,上官均焚燒神像,用杖擊巫,並驅逐出境。下聯典指宋代開封人上官正,字常清,歷官殿前承旨、作坊副使、西川招討使、左竜武大將軍、平州防御使。在四川時,逢李順之亂,他率數百疲憊之兵,合成都監軍,奮力敵數千人。
刳肝愈母;
視業西臺。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上官超,母病篤,超刳肋取肝進之,遂愈。下聯典指唐·上官儀。
-----------------------------------------------------------------
〖公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上正下必順;
官清民自安。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以鶴頂格鑲嵌上官復姓之“上官”二字的嵌字聯。
-----------------------------------------------------------------
〖公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率疲卒激義破賊;
杖妖巫善政福民。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左竜大將軍上官正,字常清,宋代開封人。曾平西川有功,纍官西川招討使,左竜武大將軍。下聯典指宋代竜圖待製上官均,有巫聲稱可托神為人帶來禍福,因此致富,上官均焚燒神像,用杖擊巫,並驅逐出境。
-----------------------------------------------------------------
〖公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論青苗而力蘇民睏;
返白金而志矢天知。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上官均,哲宗初為御史,論罷《青苗法》。下聯典指唐·上官凝還金事典。
奉嫂撫孤,名揚宋史;
量纔評士,夢應昭容。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邵武人上官怡,字友先,十六歲時試太學居第一。母親年高病重,他在暑天裏從早到晚侍侯在側,驅趕蚊蚋,母親去世,居喪極哀。二兄死後,他又侍奉嫂嫂,撫養孤兒,敬愛兼備。下聯典指唐代上官婉兒,上官儀孫女,其母鄭氏懷孕時,夢中見神人給六大秤,說:“拿這可稱量天下纔。”婉兒聰慧能文,又習吏事,受武後喜愛,十四歲入宮為婕妤(妃嬪的稱號),中宗時立為昭容,每引名儒賜宴賦詩,則令他品評等級,量纔選士。
纔擅吟哦,竟稱上官新體;
性惟清儉,追還老叟遺僉。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初詩人上官儀,字遊韶,陝州陝縣(今河南省三門峽)人。官至西臺侍郎。其詩多應酬、奉和之作;其詞綺麗而婉媚;人多仿效,稱“上官體”。下聯典指宋代進士上官凝,字成叔,邵武人。任銅陵尉,秩滿去,有老叟十數人饋藥數器,發之皆金,追而反之。終官尚書職今員外郎,通判處州,所至有聲。
============================================================
附錄:【上官姓典故、趣事】
〖上官鼻怎奈下官口〗
陳亞天性滑稽幽默。他在任潤州太守時,屬吏中有一個名叫上官弼的人,深得他的信任。
上官弼任職屆滿,臨走時,陳亞問他:“您可有教誨我的高見?”上官弼誠懇地說:“您的才幹和品行都是沒得說的,衹是太愛調謔,似乎過分了一些。”陳亞點頭笑道:“君乃上官弼(鼻),怎奈下官口何?”上官弼聞之,大笑而去。
——宋·範正敏《遁齋閑覽》
傢族名人
歷史名人
上官桀:漢朝人,武帝時任太僕。武帝臨終時,任上官桀為左將軍,與霍光同受遺詔輔佐少主,封為安陽侯。後來上官桀密謀欲廢昭帝,但事情敗露,被誅族滅。
上官儀:字遊韶(約608-664),唐朝詩人,尤其善於做五言詩,在技巧上獨樹一幟,許多人都很贊賞,也有人模仿他的這種五言詩。當時這種寫法稱為“上官體”。上官儀舉為進士後做官,但因反對武則天而冤死獄中。
上官洎:號惠安,唐僖宗乾符末鎮將,與其子上官蘭剿黃巢俱戰死,封贈忠勇將軍,敕建專祠名“惠安祠”。
上官凝:字成叔,邵武人。宋代文士,慶歷二年(1042年)舉為進士而做官,為人剛正純直,不受饋贈,善决疑案,有政聲。他的兒子上官均,孫子上官恢都舉為進士。
上官均:字彥衡,宋熙寧三年(1070年)進士。策試時考官呂大臨、蘇軾擬其第一,以策中詆新法忤王安石,遂改第二。歷官光祿寺丞、監察御史、竜圖閣侍製,贈紫金光祿大夫。著有《麯禮講義》二捲、《廣陵文集》五十捲等。
上官音:字仲雍,政和二年進士。尚書吏部員外郎。著有《尚書小傳》、《論孟略解》、《史統》、《史旨》等。
上官恢:字閎中,宋元豐五年進士,歷知深州、南劍州、徽州。鬍安國上書宰相,言其諳歷世務,端重有守,遂與楊時同薦於朝。官至中大夫。
上官周:字文佐,號竹莊。長汀(今福建省長汀)人。布衣。與查慎行、黎士弘友善。善畫山水,煙風彌漫,墨暈可觀。查慎行題其羅浮山圖,有“上官山人今虎頭”之句,其推許可謂到矣。人物神情瀟灑,於唐寅、仇英之外,別樹一幟。刊晚笑堂畫傳,所畫古今名人,各具神態。張浦山(庚)謂其有筆無墨,尚未脫閩皆也,人物工夫老到,亦未超逸。似非確論。兼精篆刻,能詩。著晚笑堂詩集。年至八十五尚作臺閣風聲圓。
上官婉兒:上官儀之孫女。上官儀父子因反對武則天執政被殺,婉兒與母親被配入宮廷。婉兒辯慧能文,習吏事,武後愛之,拜婕妤(女官名),秉機政。她14歲起就為武則天草擬詔令。中宗李顯即位後,她被立為昭容,掌管文學音樂,經常為皇后和公主作詩,韋後奪權失敗後,被斬於旗下,時年46歲。
上官渙然:字文之,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進士,歷官至朝奉大夫、司農丞、右司郎。入仕30餘年,傢無餘資。
上官渙酉:字元之,宋寧宗嘉定元年(1208年)進士。歷知真州、池州、尚書佐郎、大理卿、右文殿修撰、朝議大夫等。為官清廉,晚年居京口時,散兵劫掠富室,過其門搖手相戒曰:“個官人不要錢,不得犯!”
分佈地區 天水郡:西漢時置郡。相當於現在甘肅省天水、隴西以東地區。 |
|
- : Sang-kuan
- n.: surname, leader
|
|
上官村 上官鎮 上官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