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棱草
是多年生莎草科雜草的統稱,通常指扁稈藨草、日本藨草和三棱藨草,因其以根莖及球莖繁殖體的危害為重,用除草劑衹能殺死三棱草的地上部分,地下根莖及球莖不受影響,所以,三棱草的危害不但沒有減輕,反而有加重的趨勢。
高可達1.5米,莖三棱型,輪生長矛狀葉,頂端生棕色花,結果後逐漸變黃;生長於各地的水地帶。剝皮後沸煮其堅硬的塊根,或者將塊根幹碾成粉,可替代咖啡。 |
|
三棱草
(《貴州民間藥》)
【別名】大三方草、三棱馬尾、仙鶴草(《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為莎草科植物有喙紅苞薹的帶根全草。
【植物形態】有喙紅苞薹
多年生草本。根莖短,橫生。稈簇生,高20~60釐米,三棱形。葉片綫形,常與稈等長,寬約6毫米;有葉鞘。花單性,雌雄同株;花序通常長10~15釐米;小穗3~10,雄性小穗頂生,稍纖弱,長2~5釐米;雌性小穗側生,圓柱形,長2.5~5釐米;鱗片覆瓦狀排列,雌花的鱗片卵形,淡褐色,有脈3條,脊延伸成一長尖頭;雄蕊3;花柱2裂;囊苞卵形,有短喙,褐色。小堅果淡褐色,三棱形。抽穗期夏秋。
生於山坡草叢中。分佈華東、華南、西南各地。
【採集】7~8月采。
【性味】性平,味辛,無毒。
【功用主治】催生,解表。治婦人難産,小兒痧疹不出。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5錢(鮮者1~2兩)。
【選方】治小兒痧疹不出:三棱草二錢,三春柳二錢,魚鰍串二錢,香樟皮一錢,芫荽一錢。煎水服,每次一湯匙,日服三次。 |
|
三棱草
學名:Cyperus rotundus
科 屬:莎草科 莎草屬
是多年生莎草科雜草的統稱,通常指扁稈藨草、日本藨草和三棱藨草,因其以根莖及球莖繁殖體的危害為重,用除草劑衹能殺死三棱草的地上部分,地下根莖及球莖不受影響,所以,三棱草的危害不但沒有減輕,反而有加重的趨勢。
高可達1.5米,莖三棱型,輪生長矛狀葉,頂端生棕色花,結果後逐漸變黃;生長於各地的水地帶。剝皮後沸煮其堅硬的塊根,或者將塊根幹碾成粉,可替代咖啡。
【藥 材 名】三棱草
【拉 丁 名】Carex phacota Spr. (原植物有喙紅苞薹)
【別名】大三方草,三棱馬尾,仙鶴草
【名稱考證】大三方草、三棱馬尾、仙鶴草(《貴州民間藥物》)
【科目來源】雙子葉植物藥莎草科植物
【藥用部位】有喙紅苞薹的帶根全草。
【性味歸經】性平,味辛,無毒。入肝、腎二經。
【功效主治】舒筋活血、催生、解表。治婦人難産,小兒痧疹不出。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錢(鮮者1~2兩)。
【資源分佈】分佈華東、華南、西南各地。
【古籍考證】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相關選方】治小兒痧疹不出:三棱草二錢,三春柳二錢,魚鰍串二錢,香樟皮一錢,芫荽一錢。煎水服,每次一湯匙,日服三次。
【原生形態】有喙紅苞薹多年生草本。根莖短,橫生。稈簇生,高20~60釐米,三棱形。葉片綫形,常與稈等長,寬約6毫米;有葉鞘。花單性,雌雄同株;花序通常長10~15釐米;小穗3~10,雄性小穗頂生,稍纖弱,長2~5釐米;雌性小穗側生,圓柱形,長2.5~5釐米;鱗片覆瓦狀排列,雌花的鱗片卵形,淡褐色,有脈3條,脊延伸成一長尖頭;雄蕊3;花柱2裂;囊苞卵形,有短喙,褐色。小堅果淡褐色,三棱形。抽穗期夏秋。生於山坡草叢中。
【參考出處】《貴州民間藥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