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院校 : 中國 >福建 >三明 > 三明學院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三明學院聯繫方式 學校電話:0594-8399217
  三明學院投訴電話 三明市旅遊投訴電話: 0598-8266416 8225868
  福建省旅遊投訴電話:0591-8753564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三明學院是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的多科性本科普通高等學校,於2004年6月成立。前身為三明高等專科學校,於1999年9月由三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三明職業大學、三明師範學校、三明市教師進修學院合併組建。三明師範學校具有百年歷史淵源,被譽為“閩師之源”。
  三明學院位於福建省中部發達工業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三明市,占地面積1012畝,校園景色優美,環境宜人。近年來,被評為省高校文明校園、省級花園式學校和三明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三明學院以全日製本專科教育為主,培養各類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和基礎教育師資。現設11個係,即中文係、政治法律係、外語係、化學與生物工程係、物理與機電工程係、數學與計算機科學係、土木建築工程係、經濟管理係、藝術係、體育係、教師教育係。目前有15個本科專業和39個專科專業,專業涵蓋工學、理學、文學、管理學、教育學、法學等學科門類。全日製在校生6625人。學院設有繼續教育學院,開展各類成人教育、中小學師資培訓等。
  三明學院現有教職工617人,專任教師395人,其中教授28人,副高職稱教師128人,中級職稱136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80人。有博士生導師2人、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傢級人選”1人、“國傢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傢”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傢2人。還聘請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等9位高級人才為客座教授。
  三明學院擁有各類建築面積20.9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4200萬元,藏書65.5萬册。建有計算機實驗中心、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文獻資源信息中心,配置滿足需要的專業實驗室、多媒體教室,計算機1800多臺,田徑場2個,遊泳池1個,室內體育館1個。信息化建設具有較高水平,校園網絡覆蓋整個校園,為辦公、教學、管理、生活服務搭建了現代化的信息平臺。
  三明學院重視開展科學研究,積極為社會經濟建設服務,設有客傢文化、林産化學與塗料、計算機應用技術、應用生物技術等研究所。目前在研的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科技廳重點高新科技項目和省社科聯科研項目共10項,省教育廳科研項目25項、三明市科技項目9項。
  三明學院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以人才培養為根本目標,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註重內涵發展,進一步深化改革,着力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在高等教育發展的新的歷史機遇面前,三明學院將立足三明,面嚮全省,努力辦成一所以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高級人才為主的,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校園文化方面具有明顯特色的,工學、理學、文學、管理學、法學和教育學等多學科和諧發展的教學型本科院校。
三明學院的前身 Sanming College, the predecessor
  學校的前身是於2000年10月由原三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三明職業大學、三明師範學校、三明教師進修學院合併組建的三明高等專科學校,辦學歷史還可以追溯到1903年陳寶琛創辦、被譽為“閩師之源”的全閩師範學堂。
  校史沿革:
  三明學院於2003年2月經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同意開始籌建。2004年5月18日,教育部批復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三明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三明學院。2004年6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
  三明學院的前身三明高等專科學校於1999年9月由三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三明職業大學、三明師範學校、三明市教師進修學院合併組建,2000年10月15日正式挂牌成立,是福建省辦學規模最大、學科門類最多的高等專科學校。
  “三校一院”簡況:
  三明師範學校
  前身是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由陳寶琛倡辦的全閩師範學堂。原址位於福州烏石山,是福建省最早創辦的師範學校,也是當時全國最早創辦的一所師範學校,素有“閩師之源”的美譽。民國25年7月,合併福州、建甌等師範學校為福建省立師範學校。民國27年3月,省立師範學校內遷至永安,民國31年改稱為省立永安師範。新中國成立後由人民政府接管。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永安師範學校一度停止招生。1971年11月,福建省革命委員會决定在原永安師範學校的基礎上復辦三明地區師範學校。
  三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前身是三明師範大專班,創辦於1977 年秋,首屆招生500人。1981年開始逐步獨立辦學。1983年12月,經省政府批準,正式設立三明師範專科學校。先後開設中文、政教、英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體育、音樂、美術等12個專業。其學製先為2年製,1982年改為3年製,1985 年始又恢復為2年製。
  三明職業大學
  創辦於1983年7月。該校設在三明荊東原省農學院北區校捨,占地面積16154平方米。為職業專科學校,面嚮全市,為企事業單位,農村培養急需的、合格的高等專業人才。實行自費、走讀、不包分配、擇優推薦錄用的辦學原則,具有地方性、職業性、綜合性的特點。先後開設水泥、化學工程、工業與民用建築、電子工程、中文秘書、英語、企業管理、幹部專修科、紡織、醫療等91科,
  三明市教師進修學院
  於1979年1月在原三明地區教師進修學校的基礎上,經省政府批準成立。學校主要任務是承擔對中學行政幹部和教師的培訓,以及中小學教學研究工作。院內下設教務處、培訓處、中學教研室、初級教研室、職教科研處、總務處、黨團組織、工會等。處室下設有11個學科和小學、幼兒等教研組以及1個電教室。2000年10月,該院中學教師培訓職能劃歸三明高專,部分人員隨同並入;在原址另成立三明市教科所,直屬三明市教育局管理。
三明學院概述 Sanming Overview
  英文名:SANMING UNIVERSITY
  學校主頁:http://218.5.241.16/
  http://218.5.241.16/cgi-bin/smcv4/index.cgi
  三明學院坐落在福建省中部新興工業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三明市,占地面積1012畝,校園景色優美,環境宜人。學校被評為省文明學校、全國緑化模範單位。現有教職工667人,全日製在校生近8000人。
  學校以全日製本、專科教育為主體,立足三明,面嚮全省,輻射全國,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各類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現設11個係,即中文係、政治法律係、外語係、化學與生物工程係、物理與機電工程係、數學與計算機科學係、土木建築工程係、經濟管理係、藝術係、體育係、教師教育係。目前有28個本科專業(方向)和25個專科專業(方向),專業涵蓋工學、理學、文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等學科門類。
  近年來,師資隊伍結構不斷改善。現有教授31人,研究員2人,副高職稱教師153人,碩士以上學位教師164人。有博士生導師2人、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傢級人選”1人、“國傢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傢”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傢2人,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高校教學名師1人,三明市拔尖人才3人。教師愛崗敬業蔚為風氣,已故曹雲露教授光榮入選 “感動福建”2008年度十大人物。
  現有教學儀器設備總值5090萬元。圖書館藏書近70萬册。擁有計算機實驗中心、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文獻資源信息中心,配置滿足教學需要的實驗室、電子閱覽室、多媒體教室、田徑場、遊泳池、室內體育館等。校園網覆蓋教學、辦公場所以及學生公寓。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馬國防
  黨委副書記、院長:鄭建嵐
  黨委副書記:趙峰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陳若燦
  黨委委員、副院長:梁一池
  黨委委員、副院長:江芳俊
  黨委委員、副院長:葉良茂
  歷任領導:
  李長生
  學科建設:
  辦學定位:
  立足三明,面嚮全省,輻射全國,努力把三明學院辦成一所以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高級人才為主的,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校園文化方面具有明顯特色的,工學、理學、文學、管理學、法學和教育學等多學科和諧發展的教學型本科高校。
  學科建設思路:
  該院學科建設的基本思路是:根據學院已有的學科優勢,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特別是三明市區域經濟特徵,通過優化學科佈局、強強扶弱、突出重點、和諧發展,努力構建三明學院的特色學科、品牌學科。
  根據我院的定位和所屬學校類型,創建我院的特色學科、品牌學科,其內涵與基本要素應包括學科專業、學科研究和學科梯隊三個方面。
  學科專業方面,要通過專業調整與創建,使我院的專業佈局設置更趨合理,使我們培養的專業人才更加符合社會的需求,尤其是符合地方經濟建設的需要。
  學科研究方面,要做好教學改革方面的研究,包括精品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實踐等方面的工作,通過努力,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並擁有一批水平較高的教學成果;同時,要積極做好科學研究工作,在以知識創新、技術創新服務社會方面形成我院的特色。
  學科梯隊方面,要通過內培外引,形成一支較強的師資隊伍,包括學科帶頭人及其團隊,包括教學名師或較高水平的科研人才,促進學科建設創特色、上水平。
  我們要緊緊抓住學科專業、學科研究和學科梯隊三個方面,努力建設特色學科、品牌學科。
  按照我院學科建設的基本思路,經過五年的努力,到2009年,要把我院建設成為工學、理學、文學、管理學、法學和教育學等學科門類和諧發展的新格局,在二級學科層次上,形成7個優勢學科、4~5個特色學科與品牌學科,努力爭取1~2個學科成為省級重點學科。
  學科建設的分年度目標是:
  2005年,進行我院第一次學科結構的整合,對部分係(部)進行結構調整。數學係與計算機科學係合併,組建數學與計算機係;公共基礎部中的公共外語教研室並入英語係,“兩課”教研室並入政治法律係,“兩學”教研室並入初等教育係,並擴大原初等教育係的功能,更名為教師教育係。學院在本年度開始對學科建設進行專項投入。
  2006~2007年,進一步調整和優化學科結構,進行重點學科和各學科和諧發展的建設。選出共10個左右的二級學科作為院級重點學科,加大投入,進行規範的建設。把原有較強的學科做得更強,同時扶持社會需求量大而目前還較弱的學科。積極爭取組建機械工程係,爭取創辦電機電氣工程類專業,形成土建、機械、電機電氣所組成的工程技術學科群。
  2008~2009年,在10個院級重點學科建設的基礎上,進行分層次的建設,通過考核驗收遴選前7個優勢學科,作為特色學科、品牌學科培育對象,進行重點投入、重點建設。通過努力,爭取1~2個學科的條件符合省級重點學科的要求。
校園文化 Campus Culture
  校訓:校訓
  “厚德”出自《易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博學”出自《論語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要求三明學院學生努力在品德、學識等方面錘煉自己,弘揚民族優良傳統,緊跟時代前進步伐,胸襟開闊,志存高遠,學而不厭,自強不息,成為品德高尚、學有所成,有所作為的人。
  校標:
  標志由“三明學院”的“三”字變化而成,形似船帆,展現“風正帆懸”的美好形象,預示“一帆風順”的錦綉前程。象徵三明學院飽蘸歷史營養,沐浴世紀陽光,繼往開來,敢於爭先,勇往直前。激勵師生積極進取,奮發圖強,開創事業新的輝煌。
  校歌:
  歌詞
  起 航
  萬壽岩高,沙溪河長,
  閩師源頭活水流淌。
  年輕的我們揚起風帆,
  讓青春閃耀光芒。
  我們站在新的起點上,
  面嚮世界懷抱理想,
  厚德博學,自強不息,
  搏擊時代的風浪!
  菁菁校園,桃李芬芳,
  莘莘學子志在四方。
  美好的前程我們開創,
  讓事業更加輝煌!
  我們站在新的起點上,
  面嚮未來充滿希望,
  為了民族的騰飛富強,
  迎接明天的挑戰!
  校園文化集錦:http://218.5.241.16/cgi-bin/smcv4/thr.cgi?gethtml=xywhs&b=0&nid=710
  校園風景:http://218.5.241.16/cgi-bin/smcv4/thr.cgi?gethtml=xywhs&b=0&nid=784
  校園貼吧:http://tieba.baidu.com/f?kw=%C8%FD%C3%F7%D1%A7%D4%BA
  百年師範:http://218.5.241.16/xq100/index.htm
三明學院成就 Sanming achievements
  學校始終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根本目標,以辦學質量為生命綫,不斷深化改革,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顯著提高。擁有3個省級新建本科院校重點建設學科、1個省特色專業項目、2個省高校創新平臺建設項目、1個省高校教學實驗示範中心建設項目、1個省高校工科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示範區建設項目。科研發展勢頭良好,2007年共有42個科研項目獲國傢、省市科技部門立項,其中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1項、省自然科學基金3項、省青年科技人才創新項目3項、省社科基金1項,教師發表學術論文279篇,其中SCI、EI收錄22篇,創歷史新高。學校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與復旦大學、福州大學以及烏剋蘭哈爾科夫國立農業大學等高校建立了教學、科研合作關係,合作成立了“復旦大學-三明學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閩臺林業研究所”、“福建三明汽車工程技術研究所”等科研機構。
  在高等教育發展的新的歷史機遇面前,三明學院正以創建全國文明學校、開展教育部本科教學評建工作和實施教育部教學“質量工程”為契機,加強軟硬件建設,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中求得發展,努力辦成一所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校園文化方面具有明顯特色的具有省內先進水平的地方本科高校。
  三明學院也於2008年被省教育廳批準確定為新增承擔“專升本”任務的高校。這使普通高職高專應屆優秀畢業生通過選拔進入本科高校繼續學習,接受更高層次的專業教育和訓練,在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上得到進一步加強,成為具有創業精神、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本科專門人才。
相關詞
優秀畢業生濯田中學福建三明歷史大學職業
包含詞
福建三明學院三明學院附屬中學三明學院附屬小學
三明學院海峽動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