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三塔中國鳥
目錄
No. 1
  三塔中國鳥(sinornis santensis)
  分類
  綱:鳥綱(aves)
  亞綱:反鳥亞綱(enantiornithes)
  目:華夏鳥目(cathayornithiformes)
  科:中國鳥科(sinornithidae)
  屬:中國鳥(sinornis)
  三塔中國鳥的特點
  三塔中國鳥的骨骼構造已經有了明顯的鳥類的特徵,最突出的就是它有比較大的胸骨,便於胸大肌的附着。
  再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骨骼也開始變薄,體重開始變輕,這是鳥類飛行所要求的,但是它還保持着一些獸類的特徵,它的嘴裏有牙,翅膀上有爪子,它的骨骼特徵還保留了爬行動物的特徵,特別是它的骨盆構造顯示了仍未脫離爬行動物的大家庭,我們推測它的羽毛的構造和現代鳥的羽毛構造也不會相同,還應該主要用於保溫,還是皮膚上的衍生物。而不像現代鳥,羽毛主要是源於空氣動力學的原理而飛翔所需要的。據此,三塔中國鳥的鳥類特徵已經非常明顯,已經脫離了恐竜傢族。
  但還必須說明的是:三塔中國鳥雖然在身體構造上已經明顯的具有了鳥類的特徵,但它並不是成熟的鳥類,它與此前在德國索倫霍芬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鳥類始祖鳥相比,而這種鳥已有很強的飛行能力,能在樹上做窩,而始祖鳥衹能在地上跑。
  如果說始祖鳥是鳥的話,則三塔中國鳥是更進化的鳥類,再說它是恐竜就會比較牽強附會了,所以認為三塔中國鳥是從恐竜到鳥類的過渡形態,是沒有完全脫離爬行動物特徵的原始鳥。
  三塔中國鳥的發現
  中國遼西鳥類化石大發現的第一聲春雷是三塔中國鳥的發現。
  遼寧省朝陽縣有一位與衆不同的農民,對科學有一種獨特的愛好,並且因此學習和掌握了相當的古生物化石知識。在農閑時節,他跑遍了家乡周圍的山山水水,採集了不少古生物化石。1987年的一天,他意外地發現了一塊保存相當完整的鳥類化石。化石發現於白堊紀早期的地層中,根據産出層位的植物孢粉分析,時代為大約距今1億3千多萬年。這件標本除了胸部等個別骨骼缺失之外,頭後骨骼保存十分完整。這一標本經過北京自然博物館年輕的古生物學家饒成剛和美國芝加哥大學另一名年輕的恐竜專傢塞雷諾的共同仔細的研究,最後定名為三塔中國鳥。“中國鳥”的意思,顯而易見是代表中國發現的;“三塔”則是對化石出土地區的一種紀念,因為在化石點附近,三座遼金時代的古塔在那裏已經聳立了1千多年。研究者當時宣佈,三塔中國鳥是已知的世界上最早會飛的鳥類。
三塔中國鳥的特點
  三塔中國鳥的骨骼構造已經有了明顯的鳥類的特徵,最突出的就是它有比較大的胸骨,便於胸大肌的附着。
  再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骨骼也開始變薄,體重開始變輕,這是鳥類飛行所要求的,但是它還保持着一些獸類的特徵,它的嘴裏有牙,翅膀上有爪子,它的骨骼特徵還保留了爬行動物的特徵,特別是它的骨盆構造顯示了仍未脫離爬行動物的大家庭,我們推測它的羽毛的構造和現代鳥的羽毛構造也不會相同,還應該主要用於保溫,還是皮膚上的衍生物。而不像現代鳥,羽毛主要是源於空氣動力學的原理而飛翔所需要的。據此,三塔中國鳥的鳥類特徵已經非常明顯,已經脫離了恐竜傢族。
  但還必須說明的是:三塔中國鳥雖然在身體構造上已經明顯的具有了鳥類的特徵,但它並不是成熟的鳥類,它與此前在德國索倫霍芬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鳥類始祖鳥相比,而這種鳥已有很強的飛行能力,能在樹上做窩,而始祖鳥衹能在地上跑。
  如果說始祖鳥是鳥的話,則三塔中國鳥是更進化的鳥類,再說它是恐竜就會比較牽強附會了,所以認為三塔中國鳥是從恐竜到鳥類的過渡形態,是沒有完全脫離爬行動物特徵的原始鳥。
三塔中國鳥的發現
  中國遼西鳥類化石大發現的第一聲春雷是三塔中國鳥的發現。
  遼寧省朝陽縣有一位與衆不同的農民,對科學有一種獨特的愛好,並且因此學習和掌握了相當的古生物化石知識。在農閑時節,他跑遍了家乡周圍的山山水水,採集了不少古生物化石。1987年的一天,他意外地發現了一塊保存相當完整的鳥類化石。化石發現於白堊紀早期的地層中,根據産出層位的植物孢粉分析,時代為大約距今1億3千多萬年。這件標本除了胸部等個別骨骼缺失之外,頭後骨骼保存十分完整。這一標本經過北京自然博物館年輕的古生物學家饒成剛和美國芝加哥大學另一名年輕的恐竜專傢塞雷諾的共同仔細的研究,最後定名為三塔中國鳥。“中國鳥”的意思,顯而易見是代表中國發現的;“三塔”則是對化石出土地區的一種紀念,因為在化石點附近,三座遼金時代的古塔在那裏已經聳立了1千多年。研究者當時宣佈,三塔中國鳥是已知的世界上最早會飛的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