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安徽 >馬鞍山市 >馬鞍山市區 > 三元洞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三元洞投訴電話馬鞍山市旅遊投訴電話:0555-2360101
  安徽省旅遊投訴電話:0551-28217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三元洞又名三官洞是采石硯五座天然石洞中最大的一座,素為江南天然勝景之一。
  三元洞得名有二:一據史料記載清康熙年間,僧人定如雲遊,悅此清幽絶俗,遂率衆僧供奉天、地、水三元神位於此而得名三元洞
  另有民間傳說,湖南三秀纔乘船赴京會考,途經采石忽遇狂風驟雨,幸得神仙保佑,方纔化險為夷。後三人皆金榜提名,為官一方,為報神仙救命之恩,捐資就洞築樓,改名三官洞。
No. 2
  三元洞
  一、安徽省馬鞍山三元洞
  三元洞是采石風景區五座天然石洞中最大的一座。
  這座依山傍水的石洞,亦名“中元水府”、“定江神祠”,習稱“妙遠閣”或“三官洞”。從三元洞名稱的演變中,我們大致可以看到它所經歷的一個悠久的歷史過程。
  探尋三元洞的本意,我們發現,三元洞又稱三官洞、三觀殿。“三官”傳說為道教供奉的神,即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道教以三官配三元,即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三元、三官為一義,是道教所奉祀的神靈。據乾隆十五年《當塗縣志》中記載:此洞係康熙年間僧人定如在原來基礎上稍加整理,並在洞中置石床、石竈、石幾、石凳和石龕,並供奉天、地、水三元神位以祀之。三元洞由此得名。此後,又有一些僧人陸續來此面壁修行,並在“洞外鋤熹地插棘種蔬”,三元洞逐漸有了生機。
  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池陽太守喻成竜自金陵東下,路過采石磯,當時天色已晚,“入夜而江聲四起,奔雷挾雨交至,淅瀝蓬窗”,喻成竜便“剪燭危坐”。第二天風雨依舊,他登岸遊太白樓,到了晚上雨依舊沒有止意,喻成竜便係了小艇在風雨交加中探三元洞。久坐之後見到了僧人道開,發現道開有仙風道骨之氣,便聽了道開的建議,於當年八月,在三元洞右邊的空隙處建了“妙遠閣”,半架江水之上。此閣上依千仞之壁,下臨不測之淵,並供大士像一座。後來又有僧人不斷到三元洞鑿山開道,鋪以石磴,並募捐建起了石欄桿,這時的三元洞已呈現出“俾登臨者拾級而下,履險若幹,羊腸九坂,盡成練舞”的人文景觀。
  關於三元洞,民間還有另一個傳說,說湖南有三個秀纔赴京會考,經過采石忽然碰到了狂風暴雨,恰遇此洞避難,大難不死的三個秀纔在隨後的殿試中包攬三甲,做了高官。為了感謝神靈護佑之恩,特在此營建廟宇奉祀,故名“三元洞”,又叫“三官洞”。於是三元洞的這個民間傳說不脛而走,並成為學子必遊之處。
  如今三元洞整個建築風貌依舊,飛檐峭壁,雕梁畫棟,琉璃屋頂,光彩熠熠。三元洞於崖壁之間,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探身俯視,仿佛浮在水面,令人目眩。三元洞洞中有洞,別有洞天,石壁東側有一小洞,下通長江,俯身就可以觸到江水,水聲可聞。憑欄遠眺,江天一色,偶有鷗鳥飛過,也有漁舟漸近漸遠,更有浪擊水面的驚濤聲,凝眸定睛,有細碎的陽光金霞般鋪灑在江面。三元洞不愧為江南美景勝地。
  二、雲南省文山縣三元洞
  三元洞位于云南省文山縣城西約2公裏的西華山懸崖絶壁上,是一座天然秀麗而險峻的溶洞,有並列的三個洞口,因而得名。
  相傳清道光年間有道士在此隱居,後經光緒年間,開始修建亭臺樓閣。從山腳沿石級而上,過山門抵中亭,有一寬闊庭院,登樓可遙見山川平疇,一覽無遺。
包含詞
文山三元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