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污染(firstpollutant)又稱“原發性污染”。是由人類活動直接産生的污染物質。一次污染物從污染源排出後直接造成環境污染。工廠排出的煙塵、二氧化硫、氧化氮等各種氣體以及廢水、廢渣、汽車排氣、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都是一次污染物。
一次性餐具污染如何治理
自從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於1986年在火車上開始使用至今,雖然衹有十多年歷史,但因其衛生、方便、價廉等優勢而在全國範圍內大量使用,由於未及時加強管理,因而造成了全國範圍內景觀及環境的嚴重污染,從鐵路、船運、航運到各旅遊景區及各大中城市,隨處可見的白色發泡餐盒污染已到了非治不可的程度。
有人強調應加強回收管理,可是沒有充分考慮如何回收這些體積大、比重小,又特別髒的廢棄餐具,並且如何對其進行合理利用等問題;
有人建議應禁止使用這些難於環境消納的塑料餐具,代之於易於降解的紙類餐具,可是卻沒有充分考慮中國的飲食結構、生活水平以及造紙過程對環境的污染等問題;
有人認為目前大量使用的發泡快餐餐具具有質優、價廉等優點,唯一缺點是其難於環境消納,如果能將其研製成可環境消納的降解塑料豈不解决了問題,可是卻沒有考慮降解對資源的一次性消耗、對環境的整體效益以及技術的難度等問題。
那麽,一次性餐具污染究竟該如何治理?新型環保餐盒又有誰來擔剛?替代工作又該如何開展?根據本人多年來對餐具污染治理的經驗提出如下一些看法,供有關部門參考。
一. 塑料餐具污染及其治理的歷史
隨着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生活節奏的加快,食用快餐的人越來越多, 因而快餐餐具如一次性使用的塑料餐盒、碗、盤等的用量也越來越大,年使用量高達100億衹以上。而製作這些餐具的主要原料是聚苯乙烯(ps)樹脂等,這些高分子材料隨着塑料工業的發展以及防老化技術的不斷提高,其強度越來越大,這給生産和應用帶來了巨大的好處。然而, 這些經一次性使用後的餐具因不能再作餐具使用,而回收利用又有許多睏難, 如回收産生的經濟效益問題, 回收技術問題等, 因而回收率很低,特別是發泡聚苯乙烯類餐具。這樣致使大量的塑料餐具漂落在各個角落, 特別是鐵路沿綫、旅遊景點和垃圾場。而這些高分子聚合物因光、熱及自然力對其不敏感, 同時目前還無一種微生物或酶可以直接將其分解, 因此, 在自然界分解消失相當睏難, 這樣,環境中廢棄的塑料餐具將與日俱增, 給人類的生存環境,特別是對動植物、水土及自然景觀造成一定的影響。有些發達國傢和地區已紛紛立法或製訂政策禁止或限製非降解難回收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我國政府早在“八五”重點科技攻關規劃中就把光·生物雙降解塑料地膜列入了專題攻關研究,而鐵道部也於1991年將《客運列車新型快餐飯盒的可行性研究》項目列入鐵道部科技發展計劃(合同號為91—y10 <f>),由鐵道部勞衛所負責攻關研究。
近幾年來, 特別是自1994年10月13~15日鐵道部於銀川召開“ 鐵路沿綫白色污染治理對策研討會 ”以來, 對塑料餐盒的環境污染與治理問題成了新聞媒介的一個熱門話題, 餐盒大戰拉開了序幕,在報紙上進行大量報導的同時, 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上海電視臺及杭州、深圳等地的電視臺對塑料餐盒的污染與防治也進行了大量的報導, 引起了全社會強烈的反響。
塑料餐盒污染如何治理? 中國快餐盒走嚮何方? 新老快餐盒企業怎樣發展? 等等的問題一時成了新聞界、學術界以及政府部門的熱門話題和研究關註的焦點, 各種會議接踵而來。
1995年4 月7~8日, 在中國工程塑料學會降解塑料研究會的主持下,在北京召開了“ 降解塑料餐具應用研討匯報會 ”, 全國人大、國傢環保局、輕工總會以及鐵道部等部門的領導及有關專傢和餐盒生産廠參加了這次會議,並且成立了在中工程塑料學會降解塑料研究會領導下的降解餐具技術協作組, 對“白色垃圾”如何治理及快餐盒的發展起到了正確的引導作用。
1995年4月18日, 在鐵道部的主持下, 於北京召開了“鐵路快餐盒更新換代工作會議” , 新老餐盒研究生産廠及鐵路有關主管部門140餘人參加了這次會議, 首次將鐵路餐盒更新換代的要求和計劃公佈於衆, 並提出從95年6月5日( 世界環境日 )起對符合鐵路有關要求的快餐盒進行試用,並根據試用情況選擇適合鐵路使用的新型可降解快餐盒作為非降解塑料餐盒的換代産品。
在鐵道部有關領導提出“ 以紙代塑 ” 口號的影響下, 許多企業瞄準了紙製餐盒這塊市場, 特別是鐵路這塊大市場,紛紛投資上馬。
1995年8月1~4日,由中國包裝報發起並主持召開了“ 紙杯、紙盤、紙板及紙漿模塑技術展示及研討會 ”, 180多位來自國內外與紙製餐具有關的企業參加了這次會議, 將紙製餐具的發展推嚮了高潮。
一時間, 紙塑之爭爭昏了許多人的頭腦,紙製餐盒生産綫如雨後春筍,泡沫餐盒生産廠荒了手腳, 降解塑料餐盒研究單位和生産廠在奮力拼博, 與紙製餐盒爭奪未來市場。
1995年9月19日,輕工總會塑料行業主管部門及時召開了“泡沫塑料餐具與環保 ” 為主題的研討會, 招集有關專傢共同研討如何治理“白色污染”。與會者認為,“白色污染”的罪愧禍首不是餐盒本身, 而是沒能將其管理好的人。
在報紙、電視和各種會議熱烈研究和討論“白色污染”,特別是塑料快餐盒如何治理的同時,中工程塑料學會降解塑料研究會主辦的《降解塑料通訊》則從科學的角度冷靜的分析、正確的引導。對紙塑之利弊從資源、原料和製品生産過程中的各種污染、加工工藝、生産能力、産品性能以及産品價格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紙塑將長期共存,各得其所;紙餐盒不適合中國國情,不宜大力發展;降解塑料餐盒是治理目前 “ 白色污染 ” 的有效途徑之一……
爭論可以永無休止,辯論可以持續進行, 研究將不斷的深入,可企業該何去何從? 路在何方?
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首次以國傢法律的形式規定了“ 産品應當采用易回收、易處置或者在環境中易消納的包裝物 ” , 為企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1995年12月11日,國傢環境保護局司發文(環科標[1995] 069號) “關於下達環境標志産品技術要求製訂項目計劃的通知” ,將可降解塑料包裝材料和可降解快餐盒類産品列入環境標志産品的發展計劃, 為可環境降解産品的推廣和應用奠定了強有力的技術基礎。
之後許多城市紛紛禁止銷售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代之於紙板、紙漿或降解塑料餐具,但由於政策製定不嚴密,或執法力度不夠,或新産品存在太多問題,因而大都禁而不止或死灰復燃。根據這一現象,北京、天津兩市環保部門經多方考察論證後認為,在新産品尚不成熟情況下采取回收治理方法是解决發泡餐具環境污染的最佳選擇。因此,從97年9月份起開始了發泡餐具回收工作的試點。
試點證明,發泡餐具的污染不是不能治理,而是治理難度太大。為了治理白色污染,國傢有關部門已采取了很多辦法,比如國傢環保局[1997]527號文件“關於印發‘白色污染’的現狀及治理對策研究”中曾明確提出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法應采取“以教育宣傳為先導,強化管理為核心,回收利用為手段,産品替代為補充措施”的防治原則,而且國傢環保局[1997]590號文件也同意由北京和天津作為治理白色污染的試點城市,並要求在1998年6月5日前進行驗收。為此,京津兩城市發起了由發泡餐盒製造商出資進行回收利用的工作,回收率達50%左右,散落的餐盒大大減少,應該說對白色污染的蔓延起到了一定的遏治作用。
但是,由於發泡餐具體積大(全國約合10萬噸,體積約200萬立方),自身污染嚴重,給處理帶來了很大難度。由於用廢餐盒煉油技術尚不成熟,因而造成回收餐具的大量堆積,加之再生造粒中存在的嚴重水污染以及其他諸多問題未能及時有效的解决,使得有關領導和部門對發泡餐具的治理失去了信心。
全國目前有發泡餐具生産綫130餘條,發泡餐具的用量在一百億衹以上(僅北京就高達7億衹左右),而這麽多的東西在全國除北京和天津從97年開始回收外,其它地方都沒有很好的進行回收治理,全國的回收率僅3%-5%,造成了極為嚴重的景觀污染和環境污染,加上近10年來的堆積,已到了非治不可的程度。為此,國務院下定决心在2000年年底前全面禁止發泡餐具的生産、銷售和使用,並且污染嚴重的大城市、運輸係統以及旅遊區等應提前和加快步伐,積極選擇合適的替代品並使産品質量産量盡快適應市場需求。
二. 發泡餐具被淘汰,什麽産品來替代?
一次性聚苯乙烯發泡餐具難以降解,全面回收處理尚有一定的難度。為此,國傢經貿委6號令已明確規定到2000年底全面禁止一次性發泡餐具,並提出了換代産品的基本要求,即具有易回收性和易降解性,新的降解餐具國傢標準已在加緊製定之中,年內有望出臺。那麽替代産品選什麽合適呢?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對以下問題有充分的瞭解後方能得出科學的結論。
(一)原料問題
快餐餐具是一次性消費用品, 使用周期短, 用量大, 因此原料來源應立足於國內,盡量減少原料進口,避免對外匯的依賴性和對國際市場變化的不可控性。像紙板餐具, 由於其原料以木漿為主, 而我國木材資源嚴重匱乏, 所以大量製作紙板餐具就不大符合我國國情。另外,對一些原料組成復雜,質量難於保證的産品也應加強監督管理。
(二)生産現狀
近幾年我國快餐業發展較快, 全國快餐具的用量已超過100億衹, 每年以 6%以上的速度遞增。從目前市場使用情況看, 發泡ps餐具在近期內仍是快餐餐具的主流, 現有拉片機130多臺, 每年ps原料用量在10萬噸左右, 産能在120億衹以上。聚丙烯(pp)類餐具的生産量目前並不大, 衹在鐵路係統部分使用光/生物降解pp餐盒, 用量在3億衹左右,但因在鐵路使用效果較好,已有不少企業在新上該類産品 。紙板餐具和紙漿模塑餐具已有三十多傢, 但是由於這些餐具無論從價格還是性能都不敵ps餐具, 所以大部分廠傢處於停機狀態, 其産能估計在30億衹左右。其它類型餐具如草纖維類、全澱粉類雖有少量的生産能力,但還未正式進入市場,處於完善階段,估計産能在5億衹左右。因此, 從目前生産能力看已大大過剩, 如目前進行投資建廠必須考慮快餐具的發展方向和市場競爭問題, 否則肯定會對企業造成巨大損失。
(三)生産工藝
要想使快餐包裝産品占領市場, 餐具生産企業必須考慮以下生産工藝問題。
1連續自動化生産
快餐餐具用量大, 就必須使設備的産能提高, 因此設備必須具備連續自動化生産的功能纔可占領較大的市場, 同時也纔可能使成本降低。
2邊角料的利用
快餐具的生産過程必定會有廢品或邊角料, 如不對這些材料進行回收利用, 就會對産量和成本産生重大影響。回收的成本越高, 則産品成本愈高, 市場競爭能力也就越弱。像降解塑料和紙質餐具目前這些問題還未很好解决。
(四)産品貯存運輸
快餐餐具用量大, 流通快, 因此對貯存運輸要求比較高。一般要求在運輸中輕裝輕卸, 避免劇烈振動、擠壓和風吹雨淋; 貯存期內應放置在5~40℃、相對濕度低於80%、通風良好並能防鼠防潮條件的倉庫內, 並應離地面15cm以上, 未經啓封的批量産品, 其存放保質期應不低於一年。因此, 對降解塑料餐具、紙漿模塑餐具以及其它完全生物降解類餐具必須充分考慮上述因素, 纔不致使産品變為廢品。
(五)産品質量
任何産品都有其質量要求標準, 快餐具也不例外, 瞭解産品質量要求對於研究開發新産品的企業尤為重要。以下從四個方面加以論述。
1安全問題
食品包裝與人的身體健康密切相關, 因此, 一種新的産品在獲得使用前應進行嚴格的評價試驗, 對於高分子聚合物食品包裝材料和食具容器, 應對個別成份(單體)和成品(聚合物)分別評價。對成品則根據其成型品在4%醋酸溶出試驗中所得殘渣的多少來决定需要進行的試驗(與原料是天然還是合成無關)。具體規定如下:
a. 如係我國新開發的産品, 其蒸發殘渣量 ≥30ppm, 不合格, 不進行毒理學試驗;
b. 20ppm~<30ppm, 進行急性毒性, 蓄積毒性和緻突變, 亞慢性和代謝以及慢性(包括緻癌)四個階段試驗;
c. 10ppm~<20ppm,進行b項前三個階段試驗;
d. 5ppm~<10ppm, 進行c項中前兩個階段試驗;
e. <5ppm, 進行急性毒性試驗和一項緻突變試驗。
如係兩個或兩個以上經濟比較發達國傢已經允許使用的産品, 其蒸發殘渣是:
≥30ppm, 不合格, 不進行毒理學試驗;
10ppm~30ppm, 進行b項前兩個階段試驗;
<10ppm, 進行急性毒性試驗和一項緻突變試驗。
由以上要求可以看出, 對食品包裝容器的安全要求是非常嚴格的。但是目前新型餐具的檢測都未按上述要求執行, 特別是有些行業標準本身就有問題。比如, 鐵道部行業標準tb/t2611--94《鐵路快餐飯盒供貨通用技術條件》規定蒸發殘渣≤30ppm時衹做急性毒性實驗和緻突變試驗, 其它實驗不做, 這樣其安全性就難保證, 建議對新型餐具的安全檢驗嚴格按照國傢有關要求執行, 以確保對人體的安全。
2衛生問題
快餐餐具是否滿足衛生要求, 與消費者的健康密切相關, 一般要求用發酵法(個/100cm 2 )大腸菌群<3個, 紙片法(每50cm 2 )大腸菌群不得檢出, 以杜絶常規傳染病菌的傳播。
3理化指標
對於快餐餐具應根據材料進行不同的理化指標測試, 一般要求如下:
蒸發殘渣(mg/l): 4%醋酸, 60℃, 2h, ≤30
65%乙醇,20℃, 2h, ≤30
正己烷: 20℃, 2h, ≤30ppm
高錳酸鉀消耗量: 蒸餾水, 60℃, 2h, ≤10ppm
重金屬(以ph計)(mg/l): 4%醋酸,60℃,2h,≤1
脫色: 冷餐油或無色油脂, 陰性; 乙醇, 陰性; 浸泡液, 陰性
對紙板、紙漿以及草纖維類餐具還需做黃麯黴、農藥殘留以及螢光性物質等試驗, 以確保對人體的安全。
4使用性能
一個時期以來, 開發新型餐具的企業越來越多, 但好多單位並不瞭解一次性餐具的特殊使用要求, 因而難於進入市場。一次性餐具一般要求滿足如下基本條件:
a. 正常色澤, 無異味, 表面平整光潔, 質地均勻, 無條紋、劃痕, 無皺折、剝離, 無破裂及穿孔;
b. 清潔, 無油污, 無塵土及其它異物;
c. 合蓋、扣蓋方便, 整齊無偏離;
d. 保溫性能好, 60℃以上30分鐘後無變形、滲漏;
e. 負重3kg, 高度變化≤5%;
f. 盒蓋對折20次以上無斷裂;
g.造型美觀,拿、放方便,有適應不同需求的品種
(六)環保問題
近幾年來塑料包裝物---特別是發泡ps餐具對環境的污染日益嚴重。目前,我國生活垃圾中塑料包裝廢棄物的年産生總量已超過200萬噸,占垃圾體積近1/3。由於人們環境意識的增強以及對資源的合理利用要求的提高, 生産一次性使用的商品就不得不考慮其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問題。就此産生的新型環保産品不斷涌現, 特別是快餐餐具。
為此,國傢經貿委六號令要求在2000年年底前全面禁止發泡餐具的生産、銷售和使用,並且污染嚴重的大城市、運輸係統以及旅遊區等應提前和加快步伐,積極選擇合適的替代品並使産品質量産量盡快適應市場需求。根據規定,發泡餐具生産綫一律不得新上和轉移,對外商投資企業將由國傢經貿委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及當地人民政府處理。對拒不執行的企業將由工商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各有關部門要取消生産許可證,各商業銀行要停止貸款,對情節嚴重者要依法追究主管人員和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國傢環保總局將“白色污染”的治理作為重點工作來抓,計劃到2000年控製住主要交通幹綫和大城市“白色污染”增長的勢頭,全面禁止發泡餐具的生産、銷售和使用,禁止生産使用超薄塑料袋,建立生産商負責的包裝物強製回收制度,到2005年基本消除“白色污染”。
(七)發展方向
1987年世界環境和發展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for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正式提出建議: 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生産方式應該調整為對環境更為友善和無害。即把控製環境污染的措施要放在生活方式和生産過程的調整上而不能衹是在污染物産生以後。根據這個原則, 在八十年代後期, 人類社會開始註意對産品的生産製造、使用、回收利用到丟棄的全過程中對環境的種種影響, 即把産品的整個生命過程從搖籃到墳墓的全過程綜合分析每個環節對環境的影響。 一種新型産品要獲得長久的市場占有, 除了産品生産過程本身對環境的影響外, 還需對其原料來源及産品去嚮對環境的各種影響進行分析評估, 並進行定量分析, 方可得出哪種産品更具生命力的正確結論。
如對廢塑料對環境影響, 技術現狀和經濟效益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 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首先應選用回收利用途徑; 在回收利用價值太低情況下, 可以選用焚燒處理; 最後選用填埋處理。對於那些回收係統難以達到, 回收太睏難或經濟上不合算的情況則可推廣使用易於被環境消納的産品,如發泡餐具用降解塑料或紙製餐具等所取代將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快餐業的發展及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 新型餐具的不斷出現將勢不可擋, 快餐具的種類和使用也將會不斷地增加, 國內外快餐容器生産企業和快餐業本身的競爭將更為激烈, 發展方向將朝着更加易於回收利用或更易被環境消納的方向發展。
作為新型餐具的研究開發生産單位應在環境保護的大旗下全面考慮一種新産品的原料來源, 生産工藝及規模, 産品質量(安全、衛生、理化指標、使用性能)、價格以及使用後如何處理等諸多因素, 作到餐具的重量和體積盡量的小,有毒有害物質盡量的少,回收和循環利用的價值盡可能的大,降解速度可控,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之路。
(八)目前較為理想的替代品選什麽好
根據以上要求以及鐵道部近幾年來對新型餐盒的大量測試和使用證明,生産工藝及安全衛生環保性能最穩定,價格也較占優勢的是光/生物降解聚丙稀製品,其次是紙板塗膜型,其成本可用在餐盒上印廣告降下來,紙漿模塑型由於當前生産工藝造成的前期環境污染較重,食品衛生達標代價較高,合格産品的成本難以降下來,加之其回收利用和降解速度都不占優勢,不宜作主型産品大面積推廣應用。稻麥殼內施膠模塑型,隨着衛生環保指標性能的達標,工藝日趨穩定,加之原材料價低,生産前期對外環境不造成重大污染,生物降解性能也好,其前景還是可以的(但需對農藥、黃麯黴毒素殘留量加強監督檢驗,完全達標難度很大)。復合澱粉模塑塗膜型,目前正在鐵路上車少量試用,尚未形成大批量生産,性能尚需進一步驗證。還有一些具有光降解或生物降解性能的發泡塑料製品,如“光/生物降解聚苯乙烯發泡餐盒”、“生物降解復方澱粉添加型聚苯乙烯發泡餐盒”、由於脫層降解速度慢,生物降解的機理不肯定,自然幹擾因素多,加之苯乙稀低聚體的存在,因而在國傢標準中未予考慮。關於紙板塗pe膜餐盒(也稱“紙塑餐盒”),由於當前回收打漿過濾技術的提高,打成小塊的pe膜可集中收集處理,對環境無大影響,也可包括在紙板塗膜類型中。目前還出現了稻麥殼發泡型,由於強度較差,食品衛生性能不清楚,也暫在國傢標準中未予考慮。
全國一次性發泡餐具的替代工作已經開始,北京市政府已下令從九九年“五 一”開始將在火車站、長途汽車站、機場、首都文明景區(點)和各賓館飯店禁止銷售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同時要求做好新型替代品的回收利用工作,並要求99年回收率達到60%。目前還尚無一種新産品能在使用性能和價格上與將要被淘汰的發泡ps餐具相競爭,但是,隨着換代工作的不斷深入,性能價格合適的産品將不斷出現,望各級部門在選擇替代産品的時候應奔着“宣傳教育為先導,強化管理為核心,産品替代和回收管理相結合的思想”,實事求是,因地製宜,嚴格按照國傢有關標準要求及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對待一次性餐具的換代工作,選擇原料穩定,性能可靠,價格適中,易回收和易降解的替代品,使“白色污染”的治理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