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俗語 > 一個巴掌拍不響
目錄
一個巴掌拍不響 One takes two to tango
拼音: yī gè bā zhǎng pāi bù xiǎng

解釋: 比喻事情不會是單方面引起的。

資料來源: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八回襲人道‘一個巴掌拍不響’,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太可惡些。”

俗諺 Proverbs
  俗諺。比喻引起爭吵衝突,雙方面都有錯。《紅樓夢》第五八回:“‘一個巴掌拍不響’,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太可惡些。” 劉賓雁 《在橋梁工地上》:“早先勸架的常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可是這一件跟吵嘴打架是兩碼事。”
釋意 Paraphrase
  拼音:yī gè bā zhǎng pāi bù xiǎng
  解釋:比喻矛盾和糾紛不是單方面引起的。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八回:“襲人道:‘一個巴掌拍不響’,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太可惡些。”
  示例:~,兩個巴掌就拍得響.(姚雪垠《李自成》第一捲第18章 )
  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指雙方都有責任
寓意 Meaning
  一個巴掌拍不響,意思是比喻事情不會是單方面引起的。從寓意解釋來看,這句話的適用範圍過大,忽視時間的作用(有些事情並非是在同時發生,而是有先後順序的,)比較絶對化,是一個在事情結果並未瞭解透徹和清楚(對事實的調查和研究)之前的個人主觀猜測和判斷。因為是個人主觀的東西,所以猜測判斷所依據的衡量標準跟個人情感好惡,經驗儲備,知識層次,思維方式等等很多因素都有關聯。現在可以舉例說明,比如上述例子裏的二人打架現象,在作出正確合理的處理之前需要充分瞭解打架事件的來竜去脈和二人平時的行為表現等從事實出發纔可以。簡單說來就是要從事實的本來面目出發,而不是個人的想當然,一般犯有這種思維錯誤的人主要是一些工作經驗豐富,喜歡依靠經驗判斷和一些比較感情化或者思想中庸化,和一些簡單草率的喜歡使用所謂"辨證法"(這些人對辨證法的瞭解和理解比較膚淺,辨證法的核心是發展運動變化所産生的矛盾,講究不對稱,不均衡,而這些人卻認為辨證法是對半開,五五分,機械對稱,所以喜歡各打50大版)的人。
網絡註解 Network Notes
  “一個巴掌拍不響”是中庸之道的産物,主張各打50大板,誰都不能說吃虧,誰都不能說占便宜。我在南京讀大學那其間,學院規定:衹要打架鬥毆,一經核實,立即嚴肅處理,不管雙方是哪一方的責任,都要受到處分。這樣的校規製定者,就是受到大俗話“一個巴掌拍不響”的嚴重影響。實際上,有些時候,一個巴掌是能拍響的,例如用這巴掌拍墻,拍桌子——不一定非要拍另外那衹巴掌。“一個巴掌拍不響”是仲裁方無能的表現,無法做到賞罰分明,衹能和稀泥,做老好人,主張各退一步。例如上述那個校規,如果某同學打你,是否就被動等着挨打?打你還是輕的,例如媒體多次報道:某某在街上行走遭受到搶劫,你還能用“一個巴掌拍不響”的方式來處理問題嗎?“一個巴掌拍不響”實際上就是保護“強盜”,打擊“弱者”,嚮“惡勢力”妥協。
成語詞典 Idioms
  成語名稱
  一個巴掌拍不響
  漢語拼音
  yī gè bā zhǎng pāi bù xiǎng
  成語釋義
  比喻事情不會是單方面引起的。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八回:“襲人道:‘一個巴掌拍不響’,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太可惡些。”
  使用例句
  無
英文解釋
  1. :  It takes two to tango.,  Both sides must be blamed.,  They are the same.,  They are both responsible.,  They are both wrong.,  Both of them should be bla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