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1、韓東
男,漢族,1961年5月生於南京。8歲隨父母下放蘇北農村,1982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哲學係。歷任西安陝西財經學院教師,南京審計學院教師,1992年辭職成為自由寫作者,受聘於廣東省作傢協會為合同製作傢,後轉聘於深圳尼剋藝術公司,為職業作傢。江蘇省作傢協會理事。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國作傢協會。
1985年組織“他們文學社”,曾主編《他們》1-5期,被認為是“第三代詩歌”的最主要的代表,形成了對第三代詩群産生重要影響的他們詩群。他們詩群的詩人認為“詩到語言為止”,強調口語寫作的重要性,他們的作品對中國現代詩歌的發展産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韓東著有小說集《西天上》、《我的柏拉圖》、《我們的身體》,長篇小說《紮根》、《我和你》,詩集《吉祥的老虎》、《爸爸在天上看我》,詩文集《交叉跑動》,散文《愛情力學》,訪談錄《毛焰訪談錄》等。其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
作者自述:我1961年出生於南京,八歲隨父母下放蘇北農村,在生産隊、公社和縣城都住過。1978年考入山東大學哲學係,在校期間接觸到北島主編的民刊《今天》,並開始寫詩。1982年,大學畢業,被分配至西安某大學教書,講授馬列哲學。這一期間寫作了《有關大雁塔》等詩。1984年調回南京,仍在大學教書。1985年和於堅、丁當等創辦民間刊物《他們》。九十年代起,將主要精力用於小說寫作。1993年辭職。1998年和朱文等發起題為“斷裂”的文學行為。2000—2004年參與文學期刊《芙蓉》的編輯。著有詩集《爸爸在天上看我》,中短篇小說集《我們的身體》《我的柏拉圖》《明亮的疤痕》,長篇小說《紮根》、《我和你》等。並主編了“斷裂叢書”第一輯和“年代詩叢”第一、第二輯。最近剛出了本中篇小說集《美元硬過人民幣》。
2006-08-15
《山民》
小時候,他問父親
“山那邊是什麽”
父親說“是山”
“那邊的那邊呢?”
“山,還是山”
他不作聲了,看着遠處
山第一次使他這樣疲倦
他想,這輩子是走不出這裏的群山了
海是有的,但十分遙遠
他衹能活幾十年
所以沒等到他走到那裏
就已死在半路上
死在山中
他覺得應該帶着老婆一起上路
老婆會給他生個兒子
到他死的時候
兒子就長大了
…………
他不再想了
兒子也使他很疲倦
他衹是遺憾
他的祖先沒有像他一樣想過
不然,見到大海的該是他了
(選自《青春》1982年8期)
【賞析】
如果說《愚公移山》是一則古代寓言,那麽韓東的《山民》就是一則詩寫的當代寓言。《愚公移山》表現了我們的祖先變天塹為通途的願望和人定勝天的英雄氣概;《山民》所表現的則是在社會轉型時期一個群體乃至一個民族衝破閉塞走嚮開放,擺脫狹隘步入寬廣博大的強烈渴望,以及在這個過程的種種艱難與睏惑。
“山民”是一個象徵性形象,它超越了實象、實事的單層意藴,將讀者引嚮對民族過去與未來的深沉思考。“山民”有走出群山的渴望,當他從父親那裏知道“山那邊”“是山”,“那邊的那邊”“還是山”時,他感到“疲倦”。“山民”渴望見到“海”,然而“海”又“十分遙遠”,因而感到“遺憾”,於是衹好把美好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顯然,詩所揭示的是社會由僵穩狀態轉入變革開放過程中人們普遍的復雜心態。詩人把握了變革時代的整體真實,表現了一個民族艱難起飛時急欲改變現狀的躁動不安。
但詩的認識價值並不止於此,還在於表現了正視現實的清醒和改變現實的韌性與信心。由於“群山”的阻隔,“海”變得“十分遙遠”,“山民”清楚地知道,“他衹能活幾十年”,不待他“走到那裏”,“就已死在半路上/死在山中”,但他並未放棄追求。他解决理想與現實矛盾的辦法是設想了“帶着老婆一起上路”的計劃,這樣“老婆會給他生個兒子/到他死的時候/兒子就長大了”,而且“兒子的兒子也還會有兒子”。於是,希望在下一代身上得到了傳遞和延伸。儘管實現理想的漫長的過程使他感到“遺憾”,但其中也分明流露了在對“祖先沒有象他一樣想過”的惋惜中産生的自己生逢其時的慰藉與欣喜。長江後浪推前浪,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樹立起理想就能産生實現理想的精神力量,則是一條真理。
鑒賞詩歌我們更應該關註詩歌的人文性,特別是當代詩歌。從《山民》中,我們可以感悟到有關“想”和“做”的關係的哲理,但我們不應對山民衹“想”不“做”的行動簡單地加以批評。詩中的山民像千千萬萬個老百姓一樣,有普遍的平民意識和平民理想。但“山”(貧窮、落後、愚昧)根深蒂固,時時在阻隔着“他”嚮往“海”(富足、先進、精神上的充實、甚至平凡的幸福)的目光。“他崇拜這座山/因為這座山摔死了他的父親/纍死了他的馬/這山叫他回不去了”(韓東《山》)人的生存現狀往往就是如此令人無奈。而無數個“山民”就在這種狀態下平凡地生存着,生活着。這種平凡背後的堅韌,恰是我們該肅然起敬的。
問題
(1)你認為山民是個怎樣的人?
(2)《山民》在平靜的敘述中藴涵了怎樣的人生感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