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黑翅贾丁氏鹦鹉 黑翅贾丁氏鹦鹉
黑翅贾丁氏鹦鹉:(又名:渣甸鹦鹉)
拉丁文名称:poicephalus gulielmi gulielmi
英文名称:black-winged jardine parrot
是贾丁氏鹦鹉的亚种。是此属中数量最多的鹦鹉。 原产于中非洲。身体为绿色, 背翼羽毛深绿色(近乎黑色), 头顶成年後长有橙红色羽毛。
身长:约20-28cm
身重:平均300gram
平均寿命 约 25年
分布:分布地分散不集中,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及西非部分地区,在西非包括利比里亚东部到象牙海岸及加纳南部,在非洲中西部从喀麦隆南部到安哥拉西北部,萨伊北部、中非共和国东部到乌干达西南方及卢旺达,肯尼亚、坦桑尼亚北部也有其族群。
概述:
栖息地及野外习性,许多族群栖息在保护区内,包括了喀麦隆的柯鲁国家公园与加纳的比亚国家公园,在肯尼亚与坦桑尼亚贾丁氏鹦鹉主要栖息于海拔1800-3250m的高山森林中,剩馀的族群多栖息在低地雨林中,栖息或觅食时通常在离地3-12m高的树洞中,繁殖期外时,多10只左右一起活动,食物充足时或在栖息的树上时聚集数量则较多,在肯尼亚的族群每日都会飞行60km的长距离寻觅食物。
它们与大多数的非洲鹦鹉一样是安静的种类,刚饲养时易不安与害羞,适应过程较慢,适应环境後会变得好动、体力充沛,啃咬力犟劲 ; 而且不易生病。冬天可抵受5度以上气温。但若所提供的笼子过小有可能因压力与无聊而有拔羽的行为。
野外饮食是各种种子、水果、花、昆虫、橄栏、棕榈核果等。
说话能力 贾丁氏鹦鹉被认为非洲亚马逊鹦鹉,亦有人称之为 "完美宠物鹦鹉"。基於它们温驯、不嘈杂、不会只认一个主人。在繁殖期亦不会像亚玛逊般有攻击性。学话能力相当高,有部份专家认为这类鹦鹉跟灰鹦鹉有同等智慧。
繁殖方法:
居住用标准的2尺半(长75cm)金属鸟笼。一般来说贾丁氏鹦鹉约在5岁左右才开始有繁殖的徵兆出现,但也有可能再3、4岁多时就繁殖,无特定的繁殖季节,整年都可能繁殖。繁殖地点需挑选一安静和隐秘处,繁殖期间尽量避免经常翻动巢箱,有时会发生蛋无受精或亲鸟杀死雏鸟的情况。繁殖笼选择市售标准3尺笼搭配直立式的草科巢箱是不错的选择;正常情况下它们一胎都是产下3~4颗蛋,孵化期为26~28天,雏鸟从孵化至睁开眼睛约3~4周时间,幼鸟约84天後能独自进食。 |
|
黑翅贾丁氏鹦鹉 名称类别
【物种名称】黑翅贾丁氏鹦鹉
【中文别名】 渣甸鹦鹉
【拉丁学名】 Poicephalus gulielmi gulielmi
【英文名称】 Black-winged Jardine Parrot
【科属分类】 鸟纲(Aves)、鹦形目、鹦鹉科、非洲鹦鹉族 |
|
黑翅贾丁氏鹦鹉 外形特征
是贾丁氏鹦鹉的亚种。是此属中数量最多的鹦鹉。 原产于中非洲。身体为绿色, 背翼羽毛深绿色(近乎黑色), 头顶成年後长有橙红色羽毛。身长约20-28cm,身重平均300gram,平均寿命约25年。 |
|
分布地分散不集中,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及西非部分地区,在西非包括利比里亚东部到象牙海岸及加纳南部,在非洲中西部从喀麦隆南部到安哥拉西北部,萨伊北部、中非共和国东部到乌干达西南方及卢旺达,肯尼亚、坦桑尼亚北部也有其族群。 |
|
黑翅贾丁氏鹦鹉 生活环境
栖息地及野外习性,许多族群栖息在保护区内,包括了喀麦隆的柯鲁国家公园与加纳的比亚国家公园,在肯尼亚与坦桑尼亚贾丁氏鹦鹉主要栖息于海拔1800-3250m的高山森林中,剩馀的族群多栖息在低地雨林中,栖息或觅食时通常在离地3-12m高的树洞中,繁殖期外时,多10只左右一起活动,食物充足时或在栖息的树上时聚集数量则较多,在肯尼亚的族群每日都会飞行60km的长距离寻觅食物。 |
|
它们与大多数的非洲鹦鹉一样是安静的种类,刚饲养时易不安与害羞,适应过程较慢,适应环境後会变得好动、体力充沛,啃咬力犟劲 ; 而且不易生病。冬天可抵受5度以上气温。但若所提供的笼子过小有可能因压力与无聊而有拔羽的行为。野外饮食是各种种子、水果、花、昆虫、橄栏、棕榈核果等。
说话能力,贾丁氏鹦鹉被认为非洲亚马逊鹦鹉,亦有人称之为 "完美宠物鹦鹉"。基於它们温驯、不嘈杂、不会只认一个主人。在繁殖期亦不会像亚玛逊般有攻击性。学话能力相当高,有部份专家认为这类鹦鹉跟灰鹦鹉有同等智慧。 |
|
居住用标准的2尺半(长75cm)金属鸟笼。一般来说贾丁氏鹦鹉约在5岁左右才开始有繁殖的徵兆出现,但也有可能再3、4岁多时就繁殖,无特定的繁殖季节,整年都可能繁殖。繁殖地点需挑选一安静和隐秘处,繁殖期间尽量避免经常翻动巢箱,有时会发生蛋无受精或亲鸟杀死雏鸟的情况。繁殖笼选择市售标准3尺笼搭配直立式的草科巢箱是不错的选择;正常情况下它们一胎都是产下3~4颗蛋,孵化期为26~28天,雏鸟从孵化至睁开眼睛约3~4周时间,幼鸟约84天後能独自进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