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类 : 魚字部 > 
目录

繁异体: 拼音: shí部首: 总笔画: 15部外笔画: 7
 
UTF-8: E9B2A5UTF-16: 9CA5UTF-32: 00009CA5一字全码: shi2yushi一字双码: siyusi
 
一字单码: sys汉字结构: 左(中)右汉字层次: 7笔画: 丿乛丨????一丨一一丨????一一一亅丶笔顺编号: 352512112511124
 
笔顺读写: 撇折竖折横竖横横竖折横横横竖捺他人笔顺: 352512112511124
 
部件组构: 鱼((⺈(丿乛)田(冂(丨????)土(十(一丨)一)))一)时(日(冂(丨????)二(一一))寸((一亅)丶))
简单解释
  
  (鰣)
  shí
  〔鱼〕背黑绿色,鳞下多脂肪,是名贵的食用鱼。
  (鰣)
  
  笔画数:15;
  部首:鱼;
  笔顺编号:352512112511124


  Shad (shad) shí 〔〕 shad back dark green, under the more fat scales, is a valuable food fish. (Shad) stroke: 15; radicals: fish; stroke order number: 352512112511124
详细解释
  
  鰣
  shí
  【名】
  魚〖hilsaherring;reevesshad〗。鲱科鱼,体侧扁,长70厘米,银白色,分布于中国、朝鲜、菲律宾沿海,是一种名贵食用鱼


  Shad
  Shad
  shí
  【Name】
  Shad 〖hilsaherring; reevesshad〗. Branch herring fish, flat side of the body, length 70 cm, silver-white, located in China, North Korea, the Philippines coast, is a valuable food fish
更多简解
  (鰣)shí鱼名。鱼,体侧扁,银白色,生活在海里,春夏之交溯江河产卵。鳞下多脂肪,肉嫩美是名贵的食用鱼。


  Shad (shad) shí fish names. Shad, flat side of the body, silver-white, live in the sea, dating back spring and summer spawning rivers. Multi fat scales, tender beauty is valuable food fish.
更多详解
  1.「鰣」的簡化字。
康熙字典
亥集中 Hai focus  【廣韻】【集韻】【韻會】市之切【正韻】辰之切,????音時。魚名。似魴肥美,江東四月有之。或作????。【爾雅·釋魚】一名當魱。【韻會】通作時。


  Guangyun 【】 【】 【Ji Yun Yun City of the cut will】 【】 Chen Yun is the cut, ???? tone. Fish Names. Plump like bream, Koto April with them. Or for ????. A fish】 【Mailyard when Hu. 】 【Yun will make the time pass.
No. 7
   拼音:shí 繁体字:
  部首:鱼,部外笔画:7,总笔画:15 ; 繁体部首:鱼,部外笔画:7,总笔画:18
  五笔86&98:qgjf仓颉:nmadi
  笔顺编号:352512112511124四角号码:24100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ca5
  基本字义
  --------------------------------------------------------------------------------
  ●
  (
  shíㄕˊ
  ◎ 〔~鱼〕背黑绿色,鳞下多脂肪,是名贵的食用鱼。
  ◎ (
  english
  --------------------------------------------------------------------------------
  ◎ reeves' shad; hilsa herring
  (macrura reevesi)属鲱形目,鲱科,亚科,属。俗名:时鱼、三来鱼、三黎鱼。英文名:hilsa herring , seasonal shad , reeves’ shad 。
  濒危等级:濒危。
  体甚侧扁,呈长椭圆形,头中等大,吻尖。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下颌稍长;上颌正中有一缺刻,与下颌骨正中的突起相吻合。上颌后端达眼后缘下方,眼有发达的脂眼睑。鳃耙细长且密。鳃孔大。假鳃发达。鳃盖膜不与鳃峡相连。鳞片大而薄,上具细纹;尾鳍基部有小鳞片覆盖;胸鳍、腹鳍基部有大而成长形的腋鳞;腹面有大形、锐利的稜鳞,排列呈锯齿的边缘。无侧线,体背和头部呈灰黑色,中上侧略带蓝绿色光泽,下侧及腹部银白色;腹鳍、臀鳍灰白色,其它各鳍暗蓝色。
  为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因每年定时入江而得名。平时生活于海中,每年2月下旬至3月初,生殖群体由海洋溯河作生殖洄游,在5-7月,当水温达28℃左右时,即在江河的支流或湖泊中有洄水缓流、沙质底的江段繁殖。产卵时间多在傍晚或清晨,生殖后亲鱼仍游归海中。幼鱼则进入支流或湖泊中觅食,至9-10月才降河入海。鱼在长江的产卵场,比较集中在鄱阳湖及赣江一带,少数逆水而上到洞庭湖入湘江,极少数上溯到宜昌附近。在珠江,则主要在西江下游江段产卵,上溯可达广西桂平。鱼为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食,有时亦食硅藻及其它有机物的碎屑;但在生殖洄游期间,亲鱼很少进食。性成熟年龄一般为3+龄。
  我国近海分布极广,黄海、东海、南海都有分布;淡水中分布于长江、珠江、钱塘江、闽江等水系。
  鱼个体较大,常见个体为1-1.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8+龄,体长达616毫米,体重3.5-4公斤。它肉细脂厚,味极腴美,其内脏含脂量为18-21.7%,鳞片与皮肤间满含油脂,鲜味浓重,营养丰富。鱼蛋白质含量为11.4-16.9%,脂肪为11.1-17.0%;还富含钙、铁、磷等,故在烹制时特别强调“清蒸鱼不刮鳞”。鱼历来就是长江、钱塘江、珠江等水系下游的名贵鱼类,在古代就被作为纳贡之物,清蒸鱼,驰名古今中外。沿江各地鱼到达的时间各各不同,渔泛也有迟早,如江苏江阴是“谷雨见鱼”;安徽是“清明早,芒种迟,立夏、小满正当时”;江西峡江是“端午吃鱼”;而在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为农历3月吃鱼。钱塘江则从立夏至端午节之间。江苏、上海视鱼为长江淡水四大名鱼之首。
  鱼肉性味甘、温,有滋体强身之功效,蒸食能补虚劳。将鱼蒸出之鱼油,涂于水火烫伤处,疗效甚佳。
  鱼在溯河产卵过程中,常结成大群。长江下游在1970年以前常年产量为500吨左右,1974年高达1500吨。由于过度捕捞繁殖亲鱼和索饵肥育的幼鱼,造成补充群体急剧减少。此外,鱼的主要产卵场赣江的平流梯级枢纽工程的兴建,阻断了鱼的产卵洄游路线,破坏了产卵场。由于数种原因,鱼的资源急剧下降,从20世纪80年代始,鱼的种群数量已处于濒危状态。
汉字 Chinese character
  基本解释
  繁体字:
  拼音:shí 注音:ㄕˊ
  简体部首:鱼,部外笔画:7,总笔画:15
  繁体部首:鱼,部外笔画:7,总笔画:15
  五笔86&98:QGJF 仓颉:NMADI
  笔顺编号:352512112511124 四角号码:2410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CA5
  基本字义
  ●
  (
  shíㄕˊ
  ◎ 〔~鱼〕背黑绿色,鳞下多脂肪,是名贵的食用鱼。
  ◎ (
  English
  reeves' shad; hilsa herring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shí
  〈名〉
  鱼 [hilsa herring; reeves shad]。鲱科鱼,体侧扁,长70厘米,银白色,分布于中国、朝鲜、菲律宾沿海,是一种名贵食用鱼
  康熙字典
  字源字形【亥集中】【鱼字部】
  《广韵》《集韵》《韵会》市之切《正韵》辰之切,𠀤音时。鱼名。似鲂肥美,江东四月有之。或作𩶬。《尔雅·释鱼》一名当魱。《韵会》通作时。
鱼 Fish
  (Macrura reevesi)属鲱形目,鲱科,亚科,属。俗名:时鱼、三来鱼、三黎鱼。英文名:Hilsa herring , Seasonal shad , Reeves’ shad 。
  濒危等级:濒危。
  体甚侧扁,呈长椭圆形,头中等大,吻尖。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下颌稍长;上颌正中有一缺刻,与下颌骨正中的突起相吻合。上颌后端达眼后缘下方,眼有发达的脂眼睑。鳃耙细长且密。鳃孔大。假鳃发达。鳃盖膜不与鳃峡相连。鳞片大而薄,上具细纹;尾鳍基部有小鳞片覆盖;胸鳍、腹鳍基部有大而成长形的腋鳞;腹面有大形、锐利的稜鳞,排列呈锯齿的边缘。无侧线,体背和头部呈灰黑色,中上侧略带蓝绿色光泽,下侧及腹部银白色;腹鳍、臀鳍灰白色,其它各鳍暗蓝色。
  为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因每年定时入江而得名。平时生活于海中,每年2月下旬至3月初,生殖群体由海洋溯河作生殖洄游,在5-7月,当水温达28℃左右时,即在江河的支流或湖泊中有洄水缓流、沙质底的江段繁殖。产卵时间多在傍晚或清晨,生殖后亲鱼仍游归海中。幼鱼则进入支流或湖泊中觅食,至9-10月才降河入海。鱼在长江的产卵场,比较集中在鄱阳湖及赣江一带,少数逆水而上到洞庭湖入湘江,极少数上溯到宜昌附近。在珠江,则主要在西江下游江段产卵,上溯可达广西桂平。鱼为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食,有时亦食硅藻及其它有机物的碎屑;但在生殖洄游期间,亲鱼很少进食。性成熟年龄一般为3+龄。
  我国近海分布极广,黄海、东海、南海都有分布;淡水中分布于长江、珠江、钱塘江、闽江等水系。
  鱼个体较大,常见个体为1-1.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8+龄,体长达616毫米,体重3.5-4公斤。它肉细脂厚,味极腴美,其内脏含脂量为18-21.7%,鳞片与皮肤间满含油脂,鲜味浓重,营养丰富。鱼蛋白质含量为11.4-16.9%,脂肪为11.1-17.0%;还富含钙、铁、磷等,故在烹制时特别强调“清蒸鱼不刮鳞”。鱼历来就是长江、钱塘江、珠江等水系下游的名贵鱼类,在古代就被作为纳贡之物,清蒸鱼,驰名古今中外。沿江各地鱼到达的时间各各不同,渔泛也有迟早,如江苏江阴是“谷雨见鱼”;安徽是“清明早,芒种迟,立夏、小满正当时”;江西峡江是“端午吃鱼”;而在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为农历3月吃鱼。钱塘江则从立夏至端午节之间。江苏、上海视鱼为长江淡水四大名鱼之首。
  鱼肉性味甘、温,有滋体强身之功效,蒸食能补虚劳。将鱼蒸出之鱼油,涂于水火烫伤处,疗效甚佳。
  鱼在溯河产卵过程中,常结成大群。长江下游在1970年以前常年产量为500吨左右,1974年高达1500吨。由于过度捕捞繁殖亲鱼和索饵肥育的幼鱼,造成补充群体急剧减少。此外,鱼的主要产卵场赣江的平流梯级枢纽工程的兴建,阻断了鱼的产卵洄游路线,破坏了产卵场。由于数种原因,鱼的资源急剧下降,从20世纪80年代始,鱼的种群数量已处于濒危状态。
英文解释
  1. n.:  Shad,  Ilisha elongata
相关词
鱼类
包含词
鲥橙鲥鱼鲥雨鲥属
云鲥鲥鱼鳞鲥霉素食鲥鱼
花点鲥托氏鲥长尾鲥彩石鲥
鲥鱼港田镇鲥鱼炉烤鲥鱼清蒸鲥鱼
红烧鲥鱼网油鲥鱼峡江鲥鱼砂锅鲥鱼
豉汁鲥鱼缅甸鲥鱼江阴鲥鱼鲥的异名
鲥鱼港小网油蒸鲥鱼毛峰熏鲥鱼富春江鲥鱼
鲥鱼港小吃云鲥的异名缅甸小鳞鲥印度小鳞鲥
网油清蒸鲥鱼鲜美清蒸鲥鱼赋鲥鱼得真字花点鲥的异名
长江珍馐数鲥鱼密鳃鲥东南亚鲥鲥鱼出网蔽洲渚留学生涯:在美国吃
美洲鱼苗种培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