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 : 中草药 : 被子植物 > 鱼藤
目录
No. 1
鱼藤
鱼藤
鱼藤
鱼藤
鱼藤
鱼藤
鱼藤
鱼藤
  藤本植物,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花淡红色,萼无毛或近无毛,荚果卵形,扁平。中国南部有分布。萼部密被丝状毛的,叫毒鱼藤,亦称毛鱼藤。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根部有毒性,可制杀虫药。
No. 2
鱼藤
鱼藤
鱼藤
鱼藤
鱼藤
鱼藤
  鱼藤
  【别名】毒鱼藤
  【来源】豆科苦楝藤属植物鱼藤derris trifoliata lour.,以全株及根状茎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碎,晒干。
  【性味归经】辛,温。有大毒。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叶、根、茎及果实有毒。人食用后中毒出现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阵发性痉挛、肌肉颤动、呼吸减慢,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还可通过皮肤引起中毒,如用鲜藤捣烂外敷于婴儿胸部湿疹处,3小时后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继而四肢冰冷、昏迷、缩瞳、唇绀、心律不齐、脉微弱等,皮肤接触部位有片状丘疹、发红,并有渗出物。
  【功能主治】
  散瘀止痛,杀虫。
  根、茎:灭蝇蛆,并用作农药杀虫剂。
  枝、叶:外用治湿疹,风湿关节肿痛,跌打肿痛(皮肤未破)。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酒水各半煮热温敷患处。
  【注意】禁内服。
  【备注】
  (1)本品含有毒鱼藤酮,毒杀昆虫效果很好。禁内服,以防中毒。中毒后发生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阵发性全身痉挛,肌肉震颤,呼吸减慢,最后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解救方法:未出现痉挛前先催吐,洗胃;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加维生素c,并肌肉注射维生素b1、b6、b12,如有痉挛可给解痉剂;呼吸减慢时注射尼可刹米或山梗菜碱等对症治疗。
  (2)鱼藤作为农业杀虫药,成分中以鱼藤酮的毒力最强,鱼藤素次之,其余极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特征及用途:攀援灌木,全株无毛。枝条有麻点, 叶互生,对奇数羽状复叶,小叶通常为5枚,间有3枚或7枚,先端渐光而钝,基部圆形。花粉红色,长在叶腋。结斜卵形豆荚,扁而薄,长约3厘米。广东、广西省有分布。用于清塘。
No. 3
鱼藤
鱼藤
鱼藤
鱼藤
鱼藤
鱼藤
鱼藤
鱼藤
鱼藤
鱼藤
鱼藤
  鱼藤
  (《福建民间草药》)
  【异名】毒鱼藤(李承祜《生药学》),篓藤(《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来源】为豆科植物鱼藤的根或全草。
  【植物形态】鱼藤
  攀援灌木,全体秃净。单数羽状复叶,无托叶,叶柄长7~15厘米;小叶通常5枚,间有3枚或7枚,具短柄,近革质,卵状矩圆形至矩圆形,长4~8厘米,先端渐尖而钝,基部浑圆。总状花序腋生或侧生于老枝上,常不分枝,长5~10厘米;花柄聚生,稍长于萼;萼钟形,长约2毫米,近秃净,有不明显的钝齿;花冠蝶形,粉红色,长约10毫米;旗瓣近于肾形,顶端圆形,有时微缺,翼瓣顶端圆形,龙骨瓣半圆形,翼瓣及龙骨瓣基部均有一急尖的耳;雄蕊10;子房无柄,花柱线形,内弯。荚果扁平而薄,斜卵形或矩圆形,长2.5~4厘米,宽2~2.5厘米,秃净,只于上缝有狭翅;种子1,近于肾形。花期8月。果期9月。
  生于山野林间或栽培。分布我国东南部。
  【采集】夏季采收。
  【化学成分】鱼藤的根和根茎含鱼藤酮,鱼藤素、灰叶素、异灰叶素等。
  【药理作用】本类植物根中含鱼藤酮及其衍化物,通称鱼藤酮类。鱼藤酮对昆虫及鱼之毒性很强,而对哺乳动物则毒性很轻,犬静脉注射致死量为0.5毫克/公斤,而口服则需加大600倍;一般口服0.2克/公斤不致引起死亡。鱼藤口服毒性似较其中所含之鱼藤酮为大。经常接触其尘末,可招致肝损伤(脂肪变)。鱼藤酮中毒能引起呕吐、呼吸抑制、惊厥,最后呼吸麻痹而死。毛鱼藤鱼藤酮含量最高(根含12%),而其他种鱼藤则较低。台湾鱼藤的根中亦含鱼藤酮,可用以捕鱼,或作农作物杀虫剂,还可用来毒杀蚊类幼虫。
  【性味】《福建民间草药》:"苦辛,温,有毒。"
  【功用主治】治跌打肿痛,癣症。
  ①李承祜《生药学》:"作疥癣药。"
  ②《福建民间草药》:"杀虫解毒。治脚癣。"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散瘀止痛,杀虫。治跌打肿痛(皮肤未破),用于粉加酒炒热敷患处。"
  【用法与用量】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宜忌】不可内服。
英文解释
  1. :  Trifoliate Jewelvine Root or Stem
  2. n.:  derris
包含词
鱼藤酮鱼藤属鱼藤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