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魁星是神话中主宰文运兴衰的神,过去许多地方建魁星阁供奉它。
Chinese temple building in which Kuixing god is enshrined |
|
魁星阁投诉电话南昌市旅游投诉电话:0791-8609110
江西省旅游投诉电话:0791—626996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位于安义县解放大街南侧,在梦娘娘庙的不远处。为两层四方塔形楼阁。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古朴端庄。原来是一幢佛堂与僧房,后来成了私塾学馆。
传说清乾隆时大学士胡中藻(梦山附近人)曾在这里读书,但他“读了三年书,读不清‘人之初’”(注:指过去的启蒙读本《三字经》)。一天,他突然昏倒在地,口吐鲜血,后苏醒过来,从此学业猛进,得中进士,成为有名的大学士,由此人们就把这个房子称为“魁星阁”。该阁早毁,现于原基上建了招待所,名为“游仙居”,游人似“游仙”,宿此如临“仙居”,另有一番幽静舒适之感。 |
|
位于绩溪县旺川乡石家村。建于1715年。该阁布局独具匠心,蕴含"反清复明"的深意。阁楼基高0.7米,阁高2.5米,寓明在上,清在下,明强清弱之意。楼顶采用七分水法,四面落檐,显示明朝最盛时期。落地檐水17尺,象征明代17朝皇权。楼台四角离地19尺,每方用椽50根,加起来正合明朝270年之数。阁正面上方,原有一块横匾,上题"魁星阁"三字。匾的上方还有一尊魁星像。阁左侧有一长6.6米,宽、高3.3米的土石平台,传说象征石家村始祖,北宋。开国元勋石守钠帅印。平台中间栽一枫树,犹如"印柄"。 1983年重新修葺魁星阁,新添安徽省政协主席张恺帆所书"胜揽溪山"四字横匾和"十里西流,溪水绕清襟翠带;一村北向,山峰环凤阁龙楼"的槛联。
明代万历34年(公元1605年),州牧张邦贵在文庙复建古雅壮观的魁星阁,又名“文昌阁”。据传说:为当地多出才子,本州本县能出文武状元,是古代赴京考生的心愿。所以文庙均有文昌阁古建筑,象征着当地文化昌盛。 |
|
魁星阁
位于长治市区解放西路长治第一中学校园内。一中的校址上原是一座规模很大的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孔庙,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为唐代分封到潞州的仪阳王而资助修建,后重建于明万历年间,殿宇巍峨,钟鼓匹配,庙前东西各有一座魁星阁守护于孔庙左右。到近代只剩下这一座魁星阁。在魁星阁后侧有仪阳王碑,内部有魁星神。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各界市民的大力资助下,魁星阁修缮一新,时任省委书记胡富国还亲自为魁星阁题写匾额。 |
|
魁星阁位于新余市二中南侧的魁星阁是一座四重檐歇的山式建筑,阁基由灰白色麻条石铺砌,四周高0.7米、宽1.8米。底层,即第一层,除四根大柱顶着柱础石外,还有八根檐柱与梁、枋穿插扣紧,围成方形里外“明间”、“次间”。四围砌以青砖、砖墙表面粉以紫红,拱门西向,东、南、北三面各开琉璃九凤窗两扇,室内面积110.25平方米。 阁身包括第二至第四层,按相应比例依次缩小,面积分别为73.9、46.24、21.16平方米。其结构与底层稍异,为井框式木架结构,仅四柱与梁、枋相扣,起承重作用。楼梯、楼面采用杉木企口接缝,四面围以花格隔扇窗,窗外四檐皆覆以琉璃瓦,其中,每个翘挺的角檐之下都垂悬铜铃,清风拂来,响铃阵阵,别有一番雅趣。 阁盖飞檐凤吻,为饰有贴金图案的牡丹镶花屋脊,两端鳌鱼翘尾,中间耸立黄色瓷质葫芦宝瓶。
据文献记载:魁星阁,初名采芹阁。相传该阁创建于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为临江军教授叶师中所创,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知县刘尧诲重建,亦有刘尧诲即阁创建者的说法。该阁明末倾圮。清康熙十年(1671年)七月,知府王抚民、知县符执桓、训导蔡幼倡率重建,同年十月竣工。阁之顶层塑有(三点水加辛)潼真君神像,以供文人祭祀。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知县张景花重修,上下三层,重阿飞檐,高38尺,改名“在兹阁”意为文运昌盛,全在此阁。道光元年(1821年)狂风倾圮。次年,知县详安率全县士民捐资按原貌修复,绅士周作义、胡拱辰、罗亭玉自备行旅费用监造,改名“魁星阁”,沿袭至今。阁之顶层设魁星术雕像,右执(石加朱)笔,左端木斗,以为点斗之势,意谓用点定中试者的姓名。在科举时代,当地应试者均携香烛、供果前来,以求灵验。 清末瀛州书院山长赵辉有“魁星阁联”: 揽胜赋长吟,每当晓来江气,雨后山光,凭斯楼坐收诸景; 凌虚聊纵步,若要手抉云章,胸罗宿海,与群英更上一层。
1984年3月1日到9月20日江西省及新余市拔专款维修,使古老的魁星阁焕发了青春。1985年5月6日,魁星阁被列为新余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旧名青云楼,原位于龙津镇,在县治南门内儒学东南,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建,有青云楼阁之称,为龙津八景之一。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知县文廉拨款移至县城外东南隅(今址),更名魁星阁,坐南朝北,后几经沧桑损毁,1983年至1984年,省文化厅、县政府拨款3万元重建,模拟仿木结构,凝柱大门,栏杆藻井,仿琉璃水泥瓦面,歇山重檐,青石狮独尊,魁星焕形,石阁生辉。2005年又争取上级拨款修缮,翻修阁顶,全部改用琉璃瓦,更加神彩怡然,再展新姿。为县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
|
原名魁星楼,位于黑河市爱辉镇东南,东临黑龙江。据瑷珲副都统衙门档案《瑷珲城全图》推断,此楼建于1892(清光绪十七年)-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间。据民国时期瑷珲县公署的《中国地理大词典县邑调查表》记载:“城内东南内隅有魁星楼一座,高三丈余,均系砖木砌成,上塑魁星雕像……,庚子俄乱全城尽被烧毁,唯此楼巍然独立,实可谓古迹之一也”。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黑河时,此楼被炮火穿洞,建国后被人拆毁。1983年在原地重新修建,同年7月17日竣工,更名为魁星阁。
黑河瑷珲魁星阁 |
|
- n.: Kuixinge
|
|
竹元魁星阁 | 靖江魁星阁 | 瑷珲魁星阁 | 创建魁星阁 | 魁星阁的魁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