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教育 : 大气科学类 : 农学 : 建筑 > 高原气候
目录
No. 1
  高原气候(plateau climate)是指高原条件下形成的气候。全球中纬度和低纬度地区的著名高原,有中国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美国西部高原,南美玻利维亚高原和东非高原等。由于它们的地理位置、海陆环境、海拔高度和高原形态上的差异,气候也各不相同。
高原气候一般特点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teau climate
  一、低压缺氧
  大气压随高度而变化,组成大气的各种气体的分压,亦随高度而变化,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氧气分压也是如此。高原地区大气压降低。大气中的含氧量和氧分压降低,人体肺泡内氧分压也降低,弥散入肺毛细血管血液中的氧将降低,动脉血氧分压和饱和度也随之降低,当血氧饱和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即可引起各器官组织供氧不足,从而产生功能或器质性变化,进而出现缺氧症状,如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心慌、气短、发绀、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胀、疲乏、失眠、血压改变等。这也是各种高原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二、寒冷干燥
  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一般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1℃,有的地区甚至每升高150米可下降1℃。高原大部分地区空气稀薄、干燥少云,白天地面接收大量的太阳辐射能量,近地面层的气温上升迅速,晚上,地面散热极快,地面气温急剧下降。因此,高原一天当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之差很大,有时一日之内,历尽寒暑,白天烈日当空,有时气温高达20~30℃,而晚上及清晨气温有时可降至0℃以下,这亦是高原气候一大特点。
  由于高原大气压低,水蒸气压亦低,空气中水份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故海拔愈高气候愈干燥。高原风速大,体表散失的水份明显高于平原,尤以劳动或剧烈活动时呼吸加深加快及出汗水份散出更甚。同时由于高原缺氧及寒冷等利尿因素的影响,使机体水份含量减少,致使呼吸道粘膜和全身皮肤异常干燥,防御能力降低,容易发生咽炎、干咳、鼻出血和手足皲裂等。
  三、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高原空气稀薄清洁,尘埃和水蒸气含量少,大气透明度比平原地带高,太阳辐射透过率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大,强紫外线和太阳辐射的影响主要是暴露的皮肤、眼睛容易发生损伤,皮肤损伤表现为晒斑、水肿、色素沉着,皮肤增厚及皱纹增多形成等。高原地区太阳光中的强紫外线辐射容易引起眼睛的急性损伤,主要是引起急性角膜炎、白内障、视力障碍及雪盲症。
  四、其他因素
  高原缺氧常致胃肠蠕动减弱,唾液、肠液及胆汁分泌减少,食欲减退,消化吸收不良。
青藏高原 Qinghai-Tibet Plateau
  青藏高原平均高度在4000米以上,面积很大,高原气候的特点更为突出。高原气候的主要特征有:①由于高原上大气厚度小,水气等含量少,故辐射强度大,紫外辐射强度增加多。青藏高原大部地区年辐射量比同纬度中国东部地区约高1倍。同时,高原有效辐射大,故辐射差额小。②高原气温日变化显著。青藏高原气温日变化约比中国东部地区高1~2倍。③高原面向海洋气流的边缘是多雨带,而高原内部与背向海洋气流边缘则雨量少 。青藏高原南麓的乞拉朋齐(印度)平均年降水量达11429毫米,而高原腹地、西、北部降水量不到100毫米。④由于青藏高原地表气温年变化和周围同高度的自由大气不同,使冬、夏季的温度梯度方向有差别,因而有高原季风现象存在。
黄土高原 Loess Plateau
  黄土高原大体上西起祁连山,东止太行山,北起长城。南达秦岭,横跨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等六个省区。
  黄土高原的气候,可以简单概括为:雨量较少,雨季短促,干季较长,干湿季节明显;日光充足,日照时数多,无霜期较长,热量条件比较优越;冬春季节多大风,冬干、春春旱现象比较明显。
  黄土高原的年雨量一般在300~600毫米之间,有些地区年雨量可达800~1000毫米。雨量集中在夏季,集中在七、八两月,雨季比较短促,干燥少雨的时期比较长。由于降雨多集中在夏季,在夏季降水中出现暴雨的机会又相对比较多些,而伴随暴雨又常有冰雹出现,所以夏季多雨,多冰雹是黄土高原的一个气候特色。急骤的暴雨往往造成山洪暴发和水土的大量流失;强烈的冰雹又往往毁坏大片的庄稼。
  黄土高原上雨量的年际变化具有差异大、不稳定的特点,多雨年份的雨量比少雨年份的雨量高出三、四倍及至三四十倍,例如太原少雨之年仅有50毫米,多雨之年可达700毫米;陕县少雨之年仅有20毫米,多雨之年可达到700毫米。这样悬殊的年雨量变化易形成旱涝灾害。
  黄土高原上,雨量不多,且多集中在夏季,所以黄土高原上的云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日光充足,热量条件比较好。各地的年日照一般都在2000~3000小时之间,由南向北逐渐增多。拥有比较充足的光照条件和比较丰富的热量资源,为喜温和喜阳性植物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和广阔的发展天地。
  黄土高原上,由于日光充足,热量条件比较优越,再加上冬春季节多大风,蒸发普遍比较强烈,冬干、春旱现象也相应表现得比较明显。据计算,高原上和地的可能蒸发量都普遍超过实际降水量,而且也表现出由南向北逐渐加剧的特点。在黄土高原的北部,沿长城一线的盐池、定过、横山一带,由于地热高、日照时数多、降水少、风速大、湿度低等原因,是整个黄土高原蒸发量最强烈的地区,也是黄土高原冬干、春旱现象最明显的地区。
云贵高原 Yunnan-Guizhou Plateau
  云贵高原是贵州高原和云南高原的总称,包括贵州全省,云南省哀劳山以东地区,广西的北部地区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交界地区,海拔高度在1000~2000米之间,与西北黄土高原相仿。但贵州高原和云南高原在气候特色和自然景观方面还有着不完全一的特点。
  贵州高原
  贵州高原的气候特色,可以简单概括为:雨量较丰,雨势和缓,雨日较多,全年多云雾,少日照,气候湿润,温度年变和缓,有冬缓夏凉之感。
  贵州高原全境,年雨量除西部威宁、赫章、毕节地区稍微少些,大约在900~1000毫米左右之外,其它地区一般都在1000~1250毫米左右,逐年之间变化较小,降水是比较充沛而稳定的,气候也是比较湿润的,贵州高原的年雨日数一般都在170~180天左右,贵阳在年雨日数最多的1929年,竟高达259天。在贵州高原上,不论哪一个地区,一年之中也不论哪一个月份,雨日数一般都在10天以上,这一事实反映了贵州高原普遍多阴雨天气的一般气候特征。
  贵州高原多云雾,多阴天,多雨日,因而日照大大偏少,贵州高原的年日照时数,一般在1200~1400小时左右,大概只有黄土高原的一半,平均每天只有4小时的日照时间,从全年的日照时数来看,贵州高原是全国最少的地区之一,这是它气候上的一个不足之处。
  贵州高原的日照时数虽少,但热量条件还是比较优越的,以无霜期来说,高原西部稍微短些,大约在225天左右,其它地区一般都在270天以上,热量条件最好的高原南部地区,则长达335天以上,几乎全年都是生长期。高原上的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20摄氏度之间,冬季一月份的平均气温一般在6摄氏度以上,南部更高一些在7~8摄氏度以上,夏季七月份的平均气温通常在14~26摄氏度之间,总的来说,贵州高原的气候冬季比较暖和,夏季比较凉爽。
  云南高原
  在云南省境内,以哀牢山界,大体上可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哀牢山之西为我国著名的横断山脉区,哀牢山之东即为云南高原。云南高原的地形地势,自北向南和自西向东逐渐降低,高原中央的海拔高度一般在2000米左右,整个云贵高原,加为地理位置偏南、地理纬度较低,所以都属于亚热带高原。 云南高原的气候条件优越而又奇特,它的地理纬度偏南,使它具有低纬度亚热带的气候特色,但是它的海拔高度较高,又使它不完全同于亚热带的气候。高原地形和海拔高度的影响,大大的丰富了云南的自然景观和它的气候状况,使云南高原的气候别具一格,另有特色。从温度特征来说,云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总的可以说是:夏无酷署,冬无严寒,温度适宜,四季台春,一年之中分不出明显的四季变化。昆明在我国的气候中更一向享有春城的美称。高原上平均气温大致在15-22摄氏度之间,四月份的平均气温一般都比十月份高,也就是说春温高于秋温,春季多晴朗天气,秋季多阴雨天气。比降水特征来说,云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在一年之中也分不出明显的春、夏、秋、冬四季,而嗵划为干、湿两个季节,每年从十一月份至第二年的四月份是干季,从五月份到十月份是湿季。五月份的雨量比四月份的雨量要多出3~10倍左右,而十月份的雨量比十一月份的雨量也要多出3~10倍左右,因而有四月是“干季尾”,五月是“湿季头”,十月是“湿季尾”,十一月是“干季头”的说法。
  云南高原每年从五月起开始进入湿季,从五月至十月的半年湿季里。云南各地在雨量、雨日和阴天日数方面都比干季半年(十一月至四月)显著增多。例如昆明湿季雨量为980.4毫米,雨天是98天,阴天日数是114天,晴天日数只有16天,而干季的雨量是109.8毫米,雨日是25天,阴天日数只有31天,晴天日数是97天。云南高原基本上是半年湿季,半年干季。干、湿季节气候上的一种显著差异,显然是我国冬、夏季风进退变化的结果。
中国各高原气候的差异
英文解释
  1. :  plateau climate
相关词
地理高山气候地理学
包含词
高山高原气候高原气候一般特点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
中国青藏高原气候资源利用中国黄土高原气候资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