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拼音: fēi é tóu huǒ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贬义
解释: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资料来源: 《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例子: 不然进入他家,如~一般,坑你上不上,下不下,那时悔之晚矣。(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七回)
|
|
比喻自取灭亡。也说飞蛾扑火。 |
fēi é tóu huǒ fēi é tóu huǒ |
飞蛾扑向灯火,比喻自取灭亡 |
|
我已曾着人拿住杨景、 焦赞两个,正是飞蛾投火,不怕他不死在手里。——《元曲选·谢金吾》 |
|
晋 支昙谛 《赴火蛾赋》:“ 悉达 有言曰:‘愚人贫身,如蛾投火。’诚哉斯言,信而有徵也……烛耀庭宇,灯朗幽房,纷纷羣飞,翩翩来翔,赴飞焰而体燋,投煎膏而身亡。”后多以“飞蛾投火”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三折:“正是飞蛾投火,不怕他不死在手里。”《水浒传》第五八回:“正是飞蛾投火身倾丧,怒鱉吞钩命必伤。”《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偏偏的又投了这凶僧的一座恶庙,正所谓‘飞蛾投火,自取焚身’。”亦作“ 飞蛾扑火 ”。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二折:“他走了,我一向寻他不着,他今日自来投到,岂不是飞蛾扑火,自讨死吃的。” |
|
词 目 飞蛾投火 使用频率 常用
发 音 fēi é tóu huǒ
释 义 像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出 处 《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示 例 不然进入他家,如~一般,坑你上不上,下不下,那时悔之晚矣。(《金瓶梅词话》第十七回)
近义词 自取灭亡、飞蛾赴火
英 文 seeking one's own doom
用 法 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贬义
典 故
一天夜里,林子和客人一起坐在院子里乘凉,天很黑,四周十分安静,只有一只蜡烛在闪着亮,林子同客人一起谈古论今,大家都对人生感叹不已。
这时,一只蛾虫扑打着粉红的翅膀,绕着烛光飞来飞去,还发出细小的嘶嘶声,林子用扇子驱赶飞蛾,它便飞走了。可是刚过一会儿,它又飞过来了,林子又用扇子赶走蛾虫,它飞走不一会又飞回来,而且一个劲地朝蜡烛火不顾一切地扑过去,这样赶走又飞来,赶走又飞来,反复七八次了。终于,蛾虫的翅膀被烛火燎焦了,它再也飞不动了,落在地上,焦头烂额,还在不甘心地挣扎着那已经烤得残破的翅膀,直到没有了一丝气息为止。
看了飞蛾的这般情景,林子感慨地对客人说:“你看这飞蛾扑火该多愚蠢啊!火本来是烧身的,可是它偏偏要不顾死活地去扑火,落得这般下场!”
客人也有同感地叹道:“谁说不是呢?可是,人比飞蛾更甚啊!”
林子说:“是的,世上的声色利欲,引得人们拼命去争夺追逐,何止像这飞蛾扑火?那些循此道路而不怀疑、毁灭了身躯而不后悔的人,岂不是也像这蛾虫一样可悲可怜又落人讥笑吗?”
人们追名逐利,正如飞蛾投火一般。飞蛾投火被人们笑其愚蠢;而那些追名逐利以至于身败名裂的人,不是更加可笑吗? |
|
成语名称 飞蛾投火 汉语拼音 fēi é tóu huǒ 成语释义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成语出处 《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使用例句 不然进入他家,如飞蛾投火一般,坑你上不上,下不下,那时悔之晚矣。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七回 |
|
【飞蛾投火】 多用以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唐·道世《法苑珠林》卷五五引《涅槃经》说:“汝等今者兴建是意,犹如飞蛾投于火。”宋·赜藏主辑《古尊宿语录大随开山神照禅师》:“岂比飞蛾投火,自伤自坏。”后为俗语,如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二折:“他走了,我一向寻他不着,他今日自来投到,岂不是飞蛾扑火,自讨死吃的。”(宽忍) |
|
- n.: a moth darting into a flame, (fig) bringing destruction upon oneself
|
|
灯蛾扑火, 飞蛾赴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