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冶金 : 中医药 : 中草药化学成分 : 药品 > 靛蓝
目录
No. 1
  有机染料,深蓝色,用蓼蓝的叶子发酵制成,也有人工合成的。用来染布,颜色经久不退。通称蓝靛,有的地区叫靛青。
No. 2
  深蓝色有机染料。本用蓼蓝叶发酵制成,我国曾长期广泛应用。十九世纪末起用人工合成,逐步代替天然产品。用来染布,颜色经久不退。通称蓝靛,有的地区叫靛青。
No. 3
  深蓝色。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十一章:“这时候,从北方靛蓝色的天空里飞过来一群大雁。”
No. 4
  靛蓝
  靛蓝,是一种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还原染料。战国时期荀况的千古名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源于当时的染蓝技术。这里的“青”是指青色,“蓝”则指制取靛蓝的蓝草。在秦汉以前,靛蓝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了。
  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已逐渐摸索出制取靛蓝的关键技术,从而打破了蓝草染色的季节限制。古人的造靛方法如下:先将刈蓝倒竖于坑中,加水过滤,将滤液置于瓮中,按比例加入石灰,再用木棍急剧击水,加快溶解于水中的靛甙与空中氧气的接触,使之氧化成为靛蓝,沉淀后,将水除去,等靛蓝的水分完全蒸发,则可将其盛到容器内,制成蓝靛。这种造靛和染色的技术,与现代合成靛蓝染色的机理是完全一致的。
  与红花一样,蓝草也可制成固体染料:先制成泥状的靛蓝,待染色时,先用酒糟发酵,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氢气、二氧化碳可将靛蓝还原成靛白。用靛白染成的白布,经空气氧化,又可显现出蓝色。靛蓝的这种发酵还原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开始使用,而且该种古老的方法至今仍在沿用。大约公元前100年,印度始制成靛蓝,与中国人不同,他们采用尿发酵法染蓝。
  制靛蓝的蓝草之一种-板兰根(图)
No. 5
  dian(四声)lan
  有机染料深蓝色用蓼蓝的叶子发酵制成也有人工合成的。用来染布颜色经久不退。通称蓝靛,有的地区叫靛青。
  靛蓝,是一种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还原染料。战国时期荀况的千古名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源于当时的染蓝技术。这里的“青”是指青色,“蓝”则指制取靛蓝的蓝草。在秦汉以前,靛蓝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了。
  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已逐渐摸索出制取靛蓝的关键技术,从而打破了蓝草染色的季节限制。古人的造靛方法如下:先将刈蓝倒竖于坑中,加水过滤,将滤液置于瓮中,按比例加入石灰,再用木棍急剧击水,加快溶解于水中的靛甙与空中氧气的接触,使之氧化成为靛蓝,沉淀后,将水除去,等靛蓝的水分完全蒸发,则可将其盛到容器内,制成蓝靛。这种造靛和染色的技术,与现代合成靛蓝染色的机理是完全一致的。
  与红花一样,蓝草也可制成固体染料:先制成泥状的靛蓝,待染色时,先用酒糟发酵,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氢气、二氧化碳可将靛蓝还原成靛白。用靛白染成的白布,经空气氧化,又可显现出蓝色。靛蓝的这种发酵还原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开始使用,而且该种古老的方法至今仍在沿用。大约公元前100年,印度始制成靛蓝,与中国人不同,他们采用尿发酵法染蓝。
  制靛蓝的蓝草之一种-板兰根(图)
  系统命名:2-(1,3-二氢-3-氧代-2H-吲哚-2-亚基)-1,2-二氢-3H-吲哚-3-酮
  分子式:C16H10N2O2
  分子量:262.27
  结构式:
  CAS号:482-89-3
  性质:熔点390-392°C (dec.)。水溶性<0.1 g/100 mL。
  性质:蓝色粉末。1g可溶于约100ml,25℃水,对水的溶解度较其他食用合成色素低,0.05%水溶液呈蓝色。溶于甘油,丙二醇,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遇浓硫酸呈深蓝色,稀释后呈蓝色,它的水溶液加氢氧化钠呈绿至黄绿色。耐光性耐热性差,对柠檬酸、酒石酸和碱不稳定。
  制备方法:由靛蓝粉经浓硫酸磺化后,加水稀释,用碳酸钠中和,再经盐析,精制而得。每吨产品消耗靛蓝粉(100%)210kg。
  用途:用于食品、医药和日用化妆品的着色。食用靛蓝为食用合成色素。食用色素是用于食品着色的一类添加剂,包括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总数逾60种。
英文解释
  1. :  sarcosine
  2. n.:  indigo,  indigotin,  woad
法文解释
  1. n.  indigo, bleu indigo
相关词
吲哚化工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