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叶植物 : 中草药 : 中药材 : 中药饮片 : 中药鉴定学 > 青黛
目录
中药名 Chinese name
  中药名。也称靛花。马蓝、木蓝、蓼蓝、菘蓝等茎、叶经加工制成的粉末状物,性寒、味咸,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主治热毒发斑、吐血等症;外敷治疮疡、痄腮。 晋 王羲之 《杂帖五》:“乾蜗、青黛,主风搐搦,良。”《隋书·西域传·漕国》:“土多稻、粟、豆、麦;……朱砂,青黛,安息、青木等香。”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青黛》﹝集解﹞引 马志 曰:“青黛从 波斯国 来。今以 太原 并 庐陵 、 南康 等处,染淀瓮上沫紫碧色者用之,与青黛同功。”
青黑色的颜料 Green black pigment
  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常用以画眉。 唐 李白 《对酒》诗:“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青黛染成千块玉,云霞粧就万堆螺。”
借指眉头 By means brows
  借指眉头。《燕山外史》卷二:“由是 姑 ( 李爱姑 )也蔷薇架畔,青黛将顰,薜荔墙边,红花欲悴。”
No. 4
  【药 名】
  青黛
  【拼音】
  qingdai
  【英文名】
  青黛natural indigo马蓝 common baphicacanthus rhizome and root
  【来源】
  为双子叶植物药爵床科植物马蓝 、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木蓝 、双子叶植物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草大青或蓼科植物蓼蓝叶中的干燥色素。
  【功效】
  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
  治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咯血,小儿惊痫,疮肿,丹毒,蛇虫咬伤。
  【性味归经】
  咸,寒。①《药性论》:“味甘,平。”②《开宝本草》:“味咸,寒,无毒。”③《医林纂要》:“辛咸。”④《本草再新》:“味苦,性寒,无毒。”
  入肝、肺、胃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脾二经。”②《本草求真》:“专入肝。” ③《本草便读》:“入旺,又能入肺、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8分,或入丸、散。外用:干撒或调敷。
  【用药忌宜】
  《本草从新》:“中寒者勿使。”
  【药物配伍】
  配马勃,宣肺气、凉血止血;配海蛤壳,清热解毒;配蒲黄,泻肝经之火,凉血止血。
  【别名】
  靛花(《简便单方》)、青蛤粉(《纲目》)、青缸花(《外科正宗》)、蓝露、淀花(《手板发蒙》)、靛沫花(《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
  【处方名】
  青黛、漂黛粉、飞青黛
  【商品名】
  建青黛:产于福建者。品质最优。
  青黛:各种青黛的统称。以粉细、色蓝、质轻而松、能浮于水面、以火烧之呈紫红色火焰、嚼之无砂石感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
  1、木蓝:分布于山东、江苏、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北、四川、云南等地。2、菘蓝: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甘肃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贵州等地。 3、草大青:分布于长江流域,江苏、甘肃。4、马蓝: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5、蓼蓝: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陕西。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初冬采收茎叶,置缸内。
  【拉丁名】
  药材青黛indigo naturalis原植物药材马蓝rhizoma et radix baphicacanthi cusiae 原植物马蓝 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brem.、豆科植物木蓝 indigofera tinctoria l.、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 tinctoria l.、草大青 i.indigoticafort.或蓼科植物蓼蓝 polygonum tinctorium ait.
  【炮制方法】
  青黛:拣去杂质,过箩。飞青黛:筛去杂质,置乳钵内,加适量清水,混和研细,复注入清水,轻轻搅动,使细粉悬浮,倾入另一容器中,待沉淀后,倒去清水,然后将沉淀之粉末,倾倒于铺上白纸的筛内,晒干,研细。《本草蒙筌》:“青黛,市家多取于靛充卖,殊不知靛枯黑重实,靛花娇嫩轻浮,不可不细择尔,以水飞净灰脚,合丸制散随宜。”
  【考证】
  出自《药性论》。
  【生药材鉴定】
  本品为极细的粉末,灰蓝色或深蓝色,质轻,易飞扬,可粘手粘纸。具草腥气,味微酸。以体轻、粉细,能浮于水面,燃烧时生紫红色火焰者为佳。如质重坚实,呈团块状,有白色小点,置水中有颗粒状下沉者品质为次。主产于福建、云南、江苏、安徽等地。此外,江西、河南、四川等地亦产。福建所产的品质最佳,称建青黛。显微鉴定: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皮层较宽,细胞切向延长;钟乳体细胞较多,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7-33 μm;纤维单个散在或成束,壁微木化或非木化。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木纤维较发达,壁木化。射线宽2-8列细胞。髓部细胞纹孔明显;钟乳体细胞少数。
  【中药化学成分】
  主含靛蓝(indigo,indigotin)。因产地、原料及制取方法不同,产品中含靛蓝量差异很大,据分析江西的一些样品含靛蓝量为1.68%-4.16%,个别“靛花”的含量为6.36 %;又谓一般样品含靛蓝量为0.36%-4.13%,个别“靛花”的含量为8.27%。靛蓝糸由植物中所含靛甙(indican)或菘蓝甙(isatan b)先水解为吲哚醇,再经空气氧化而得。另含靛玉红(indirubin),鲜马蓝、干马蓝分别含0.542%、0.143%,鲜菘青、干菘青分别含0.16%、0.316%。青黛中含靛中含靛玉红约0.2%。
  【中药化学鉴定】
  取本品0.1g,加氯仿5ml溶解,上清液点样在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石油醚(沸程60-90℃)-甲醇(7:2:1)展开10cm,晾干后可见2个色斑,蓝色斑在偏上方,红色斑则偏下方。
  释名:靛花、青蛤粉。
  气味:咸、寒、无毒。
  主治:1、肺热咯血。用青黛一两、杏仁(以牡晟粉炒过)一两,一起研匀,加黄蜡化和做成三十个饼子,称为“青饼子”。每服一饼,以干柿半个夹定,外用湿纸裹好,煨香嚼吃,米粥送下。一天吃三次。
  2、小儿疳痢。随小儿年龄大小,了取适量青黛以水研匀服下,有效。《宫气方》说:“孩儿杂病变成疳,不问强羸女与男。烦热毛鼻口燥,皮肤枯槁四肢瘫,腹中时时更下痢,青黄赤白一般般。眼涩面黄鼻孔赤,谷道开张不可看,此方便是“青黛散”,孩儿面病服这安。”
  3、烂眼。用青黛、黄连泡水洗。
  4、瘰疬未穿。用青黛、马齿苋同捣烂,每日敷患处。
  【英文名】 indigo naturalis
  【别名】靛、靛花、靛沫、蓝靛
  【来源】本品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
  【性状】本品为深蓝色的粉末,体轻,易飞扬;或呈不规则多孔性的团块,用手搓捻即成细末。微有草腥气,味淡。
  【鉴别】
  (1) 取本品少量,用微火灼烧,有紫红色的烟雾发生。
  (2) 取本品少量,滴加硝酸,产生气泡并显棕红色或黄棕色。
  (3) 取本品50mg,加氯仿 5ml充分搅拌,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靛蓝和靛玉红对照品, 加氯仿制成每 1ml各含1m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氯仿-丙酮(5:4: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和浅紫红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靛蓝对照品20m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缓缓加入硫酸15ml,用玻棒轻轻搅匀,置80℃水浴中磺化 1小时,随时搅拌,取出,冷却。将溶液缓缓移入盛有适量水的200ml 量瓶中,用水洗涤容器及残渣,洗液并入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 5ml,置5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即得(每 1ml中含靛蓝10μg)。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1.0ml 、2.0ml 、3.0ml 、4.0ml 和5.0ml ,分别置1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 b),在610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吸收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测定法 取本品细粉约0.4g,精密称定,照对照品溶液的制备项下的方法,自“置锥形瓶中”起,至“精密吸取续滤液 5ml”,置 50ml 或100ml 量瓶(使吸收度在0.20~0.45之间)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在610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靛蓝的重量(μg),计算,即得。
  本品含靛蓝(c16h10n2o2)不得少于 2.0%。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
  【用法用量】 1.5~3g,宜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No. 5
  青黛
  (《药性录》)
  【异名】靛花(《简便单方》),青蛤粉(《纲目》),青缸花(《外科正宗》),蓝露,淀花(《手板发蒙》),靛沫花(《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豆科植物木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草大青或蓼科植物蓼蓝叶中的干燥色素。植物形态详"木蓝"、"板蓝根"、"蓝实"各条。
  【制法】夏、秋采收茎叶,置缸内,用清水浸2~3昼夜,至叶烂脱枝时,捞去枝条,每10斤叶加入石灰1斤,充分搅拌。至浸液成紫红色时,捞取液面泡沫,晒干,即为青黛,质量最好。当泡沫减少时,可沉淀2~3小时,除去上面的澄清液,将沉淀物筛去碎渣,再行搅拌,又可产生泡沫。将泡沫捞出晒干,仍为青黛,但质量较次。
  【药材】本品为极细的粉末,灰蓝色或深蓝色,质轻,易飞扬,可粘手粘纸。具草腥气,味微酸。以体轻、粉细,能浮于水面,燃烧时生紫红色火焰者为佳。如质重坚实,呈团块状,有白色小点,置水中有颗粒状下沉者品质为次。
  主产于福建、云南、江苏、安徽等地。此外,江西、河南、四川等地亦产。福建所产的品质最佳,称建青黛
  【药理作用】青黛(木蓝)醇浸液(0.5克/毫升)在体外对炭疽杆菌、肺炎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霍乱弧菌、金黄色和白色葡萄球菌皆有抑制作用。但亦有报告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葡萄球菌和结核杆菌等无抑制作用;可能因药物提取方法不同之故。
  【炮制】青黛:拣去杂质,过罗。飞青黛:筛去杂质,置乳钵内,加适量清水,混和研细,复注入清水,轻轻搅动,使细粉悬浮,倾入另一容器中,待沉淀后,倒去清水,然后将沉淀之粉末,倾倒于铺上白纸的筛内,晒干,研细。
  【性味】咸,寒。
  ①《药性论》:"味甘,平。"
  ②《开宝本草》:"味咸,寒,无毒。"
  ③《医林纂要》:"辛咸。"
  ④《本草再新》:"味苦,性寒,无毒。"
  【归经】入肝、肺、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脾二经。"
  ②《本草求真》:"专入肝。"
  ③《本草便读》:"入肝,又能入肺、胃。"
  【功用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治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咯血,小儿惊痫,疮肿,丹毒,蛇虫咬伤。
  ①《药性论》:"解小儿疳热、消瘦,杀虫。"
  ②《本草拾遗》:"解毒。小儿丹热,和水服之。"
  ③《开宝本草》:"主解诸药毒,小儿诸热,惊痫发热,天行头痛寒热,煎水研服之。亦摩敷热疮、恶肿、金疮、下血、蛇犬等毒。"
  ④《本草蒙筌》:"泻肝,止暴注,消上膈痰火,驱时疫头痛,敛伤寒亦斑,水调服之。"
  ⑤《纲目》:"去热烦,吐血,咯血,斑疮,阴疮,杀恶虫。"
  ⑥《本草述》:"治中风、头风、胁痛、瘈疭、颤振、眩晕、咳嗽、久嗽、呕吐、舌衄、咳嗽血,颓疝。"
  ⑦《本经逢原》:"治温毒发斑及产后热痢下重。"
  ⑧《要药分剂》:"除热解毒,兼能凉血。"
  ⑨《岭南采药录》:"可涂疮及痄腮。又治眼热有膜及吐血,内服之。"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5~8分,或入丸、散。外用:干撒或调敷。
  【宜忌】《本草从新》:"中寒者勿使。"
  【选方】①治伤寒赤斑:青黛二钱。水研服。(《类证活人书》)
  ②治妊娠伤寒,热郁阳明,热极而发紫黑斑,脉洪数者,若不急治,胎殒在即:真青黛钱半,鲜生地二两(捣汁),生石膏八钱,升麻六分,黄芩二钱,焦栀子三钱,葱头三枚。水煎服。(《重订通俗伤寒论》青黛石膏汤)
  ③治吐血不止:青黛二钱,新水调下。(《端效方》青金散)
  ④治咯血:青黛一钱,杏仁四十粒(去皮、尖,以黄明蜡煎黄色,取出研细)。上二件再同研匀,却以所煎蜡少许,熔开和之,捏作钱大饼子。每服,用干柿一个,中破开,入药一饼,合定,以湿纸裹,慢火煨熟,取出,以糯米粥嚼下。(《中藏经》圣饼子)
  ⑤治咳嗽吐痰,面鼻发红者:青黛(水飞极细,晒干再研用)四钱,蛤粉三钱。二味炼蜜为丸,如指头大。临卧噙三丸。(《医学从众录》青黛蛤粉丸)
  ⑥治肺经咳嗽有热痰者:青黛、海石、瓜蒌仁、川贝母。(《症因脉治》青黛海石丸)
  ⑦治小儿惊痫:青黛,量大小,水研服之。(《生生编》)
  ⑧治产后发狂:四物汤加青黛。水煎服。(《摘元方》)
  ⑨治胃脘痛,病久成郁,郁则成热:青黛,以姜汁入汤调服。(《医学正传》)
  ⑩治口舌生疮:青黛一钱,细辛一分,黄柏一分(锉),地骨皮一分,密陀僧一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取少许,贴于疮上。有涎即吐之。(《圣惠方》)
  ⑾治一切热毒,脓窝疮:青黛一两,寒水石一两(煅过,苏为度)。上为细末,用香油调搽。(《普济方》青金散)
  ⑿治天泡疮:青黛适量,鲜丝瓜叶捣汁调敷患处。加少许菜油调和亦可。(《验方选集》)
  ⒀治小儿湿癣浸淫疮:白胶香二两(研),蛤粉半两,青黛二钱半。上研匀为细末,干掺疮上。(《田氏保婴集》青金散)
  ⒁治瘰疬未穿:靛花、马齿苋同捣,日日涂敷。(《简便单方》)
  ⒂治耳疳出汁:青黛、黄柏末。干搽。(《谈埜翁试验方》)
  ⒃治烂弦风眼:青黛、黄连。泡汤日洗。(《明目经验方》)
  ⒄治诸毒虫伤:青黛、雄黄等分。研末,新汲水服二钱。(《古今录验方》)
  【临床应用】治疗鼻衄
  用鼻钳扩大鼻前孔,查明出血部位,然后用消毒棉球蘸青黛粉塞入鼻腔,压迫出血点。上药时,应嘱患者暂停吸气,以防青黛吸入引起咳嗽。治疗20例,13例用药1次、4例用药2次、2例用药3次(另加针刺),鼻衄停止;1例无效。
  【名家论述】①《本草经疏》:"青黛,解毒除热,固其所长,古方多有用之于诸血证者,使非血分实热,而病生于阴虚内热,阳无所附,火气因虚上炎,发为吐衄咯唾等证,用之非宜。血得寒则凝,凝则寒热交作,胸膈或痛,愈增其病矣。"
  ②《本经逢原》:"青黛,泻肝胆,散郁火,治温毒发斑及产后热痢下重,《千金》蓝青丸用之,天行寒热头痛,水研服之。与蓝同类,而止血拔毒杀虫之功,似胜于蓝。又治噎膈之疾,取其化虫之力也。和溺白垽、冰片,吹口疳最效。"
  ③《本草求真》:"青黛,大泻肝经实火及散肝经火郁。故凡小儿风热惊痫,疳毒,丹热痈疮,蛇犬等毒,金疮血出,噎膈蛊食,并天行头痛,瘟疫热毒,发斑、吐血、咯血、痢血等症,或应作丸为衣。或用为末干掺,或用水调敷,或入汤同服,或作饼子投治,皆取苦寒之性,以散风郁燥结之义。"
No. 6
  【药 名】:青黛
  【拼 音】:QINGDAI
  【英文名】:青黛Natural Indigo马蓝 Common Baphicacanthus Rhizome and Root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爵床科植物马蓝 、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木蓝 、双子叶植物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草大青或蓼科植物蓼蓝叶中的干燥色素。
  【功 效】:清热,凉血,解毒。
  【主 治】:治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咯血,小儿惊痫,疮肿,丹毒,蛇虫咬伤。
  【性味归经】:咸,寒。①《药性论》:“味甘,平。”②《开宝本草》:“味咸,寒,无毒。”③《医林纂要》:“辛咸。”④《本草再新》:“味苦,性寒,无毒。”入肝、肺、胃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脾二经。”②《本草求真》:“专入肝。” ③《本草便读》:“入旺,又能入肺、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8分,或入丸、散。外用:干撒或调敷。
  【用药忌宜】:《本草从新》:“中寒者勿使。”
  【药物配伍】:配马勃,宣肺气、凉血止血;配海蛤壳,清热解毒;配蒲黄,泻肝经之火,凉血止血。
  【别 名】:靛花(《简便单方》)、青蛤粉(《纲目》)、青缸花(《外科正宗》)、蓝露、淀花(《手板发蒙》)、靛沫花(《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
  【处方名】:青黛、漂黛粉、飞青黛
  【商品名】:建青黛:产于福建者。品质最优。青黛:各种青黛的统称。以粉细、色蓝、质轻而松、能浮于水面、以火烧之呈紫红色火焰、嚼之无砂石感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1、木蓝:分布于山东、江苏、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北、四川、云南等地。2、菘蓝: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甘肃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贵州等地。 3、草大青:分布于长江流域,江苏、甘肃。4、马蓝: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5、蓼蓝: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陕西。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初冬采收茎叶,置缸内。
  【拉丁名】:药材青黛Indigo Naturalis原植物药材马蓝Rhizoma et Radix Baphicacanthi Cusiae 原植物马蓝 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Brem.、豆科植物木蓝 Indigofera tinctoria L.、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 tinctoria L.、草大青 I.indigoticaFort.或蓼科植物蓼蓝 Polygonum tinctorium Ait.
  【炮制方法】:青黛:拣去杂质,过箩。飞青黛:筛去杂质,置乳钵内,加适量清水,混和研细,复注入清水,轻轻搅动,使细粉悬浮,倾入另一容器中,待沉淀后,倒去清水,然后将沉淀之粉末,倾倒于铺上白纸的筛内,晒干,研细。《本草蒙筌》:“青黛,市家多取于靛充卖,殊不知靛枯黑重实,靛花娇嫩轻浮,不可不细择尔,以水飞净灰脚,合丸制散随宜。”
  【考 证】:出自《药性论》。
  【生药材鉴定】:本品为极细的粉末,灰蓝色或深蓝色,质轻,易飞扬,可粘手粘纸。具草腥气,味微酸。以体轻、粉细,能浮于水面,燃烧时生紫红色火焰者为佳。如质重坚实,呈团块状,有白色小点,置水中有颗粒状下沉者品质为次。主产于福建、云南、江苏、安徽等地。此外,江西、河南、四川等地亦产。福建所产的品质最佳,称建青黛。显微鉴定: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皮层较宽,细胞切向延长;钟乳体细胞较多,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7-33 μm;纤维单个散在或成束,壁微木化或非木化。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木纤维较发达,壁木化。射线宽2-8列细胞。髓部细胞纹孔明显;钟乳体细胞少数。
  【中药化学成分】:主含靛蓝(indigo,indigotin)。因产地、原料及制取方法不同,产品中含靛蓝量差异很大,据分析江西的一些样品含靛蓝量为1.68%-4.16%,个别“靛花”的含量为6.36 %;又谓一般样品含靛蓝量为0.36%-4.13%,个别“靛花”的含量为8.27%。靛蓝糸由植物中所含靛甙(indican)或菘蓝甙(isatan B)先水解为吲哚醇,再经空气氧化而得。另含靛玉红(indirubin),鲜马蓝、干马蓝分别含0.542%、0.143%,鲜菘青、干菘青分别含0.16%、0.316%。青黛中含靛中含靛玉红约0.2%。
  【中药化学鉴定】:取本品0.1g,加氯仿5ml溶解,上清液点样在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石油醚(沸程60-90℃)-甲醇(7:2:1)展开10cm,晾干后可见2个色斑,蓝色斑在偏上方,红色斑则偏下方。
  释名:靛花、青蛤粉。
  气味:咸、寒、无毒。
  主治:1、肺热咯血。用青黛一两、杏仁(以牡晟粉炒过)一两,一起研匀,加黄蜡化和做成三十个饼子,称为“青饼子”。每服一饼,以干柿半个夹定,外用湿纸裹好,煨香嚼吃,米粥送下。一天吃三次。
  2、小儿疳痢。随小儿年龄大小,了取适量青黛以水研匀服下,有效。《宫气方》说:“孩儿杂病变成疳,不问强羸女与男。烦热毛鼻口燥,皮肤枯槁四肢瘫,腹中时时更下痢,青黄赤白一般般。眼涩面黄鼻孔赤,谷道开张不可看,此方便是“青黛散”,孩儿面病服这安。”
  3、烂眼。用青黛、黄连泡水洗。
  4、瘰疬未穿。用青黛、马齿苋同捣烂,每日敷患处。
  【英文名】 INDIGO NATURALIS
  【别名】靛、靛花、靛沫、蓝靛
  【来源】本品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
  【性状】本品为深蓝色的粉末,体轻,易飞扬;或呈不规则多孔性的团块,用手搓捻即成细末。微有草腥气,味淡。
  【鉴别】
  (1) 取本品少量,用微火灼烧,有紫红色的烟雾发生。
  (2) 取本品少量,滴加硝酸,产生气泡并显棕红色或黄棕色。
  (3) 取本品50mg,加氯仿 5ml充分搅拌,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靛蓝和靛玉红对照品, 加氯仿制成每 1ml各含1m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氯仿-丙酮(5:4: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和浅紫红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靛蓝对照品20m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缓缓加入硫酸15ml,用玻棒轻轻搅匀,置80℃水浴中磺化 1小时,随时搅拌,取出,冷却。将溶液缓缓移入盛有适量水的200ml 量瓶中,用水洗涤容器及残渣,洗液并入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 5ml,置5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即得(每 1ml中含靛蓝10μg)。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1.0ml 、2.0ml 、3.0ml 、4.0ml 和5.0ml ,分别置1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 B),在610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吸收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测定法 取本品细粉约0.4g,精密称定,照对照品溶液的制备项下的方法,自“置锥形瓶中”起,至“精密吸取续滤液 5ml”,置 50ml 或100ml 量瓶(使吸收度在0.20~0.45之间)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在610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靛蓝的重量(μg),计算,即得。
  本品含靛蓝(C16H10N2O2)不得少于 2.0%。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
  【功用主治】清热,凉血,解毒。
  治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咯血,小儿惊痫,疮肿,丹毒,蛇虫咬伤。
  ①《药性论》:解小儿疳热、消瘦,杀虫。
  ②《本草拾遗》:解毒。
  小儿丹热,和水服之。
  ③《开宝本草》:主解诸药毒,小儿诸热,惊痫发热,天行头痛寒热,煎水研服之。
  亦摩敷热疮、恶肿、金疮、下血、蛇犬等毒。
  ④《本草蒙筌》:泻肝,止暴注,消上膈痰火,驱时疫头痛,敛伤寒亦斑,水调服之。
  ⑤《纲目》:去热烦,吐血,咯血,斑疮,阴疮,杀恶虫。
  ⑥《本草述》:治中风、头风、胁痛、瘈疭、颤振、眩晕、咳嗽、久嗽、呕吐、舌衄、咳嗽血,颓疝。
  ⑦《本经逢原》:治温毒发斑及产后热痢下重。
  ⑧《要药分剂》:除热解毒,兼能凉血。
  ⑨《岭南采药录》:可涂疮及痄腮。
  又治眼热有膜及吐血,内服之。
  【用法用量】 1.5~3g,宜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功效分类】清热药 清热解毒药
  【各家论述】 1.《药性论》:解小儿疳热、消瘦,杀虫。
  2.《本草拾遗》:解毒。小儿丹热,和水服之。
  3.《开宝本草》:主解诸药毒,小儿诸热,惊厥发热,天行头痛寒热,煎水研服之。亦摩敷热疮、恶肿、金疮、下血、蛇犬等毒。
  4.《本草蒙筌》:泻肝,止暴注,消膈上痰水,驱时疫头痛,敛伤寒赤斑,水调服之。
  5.《本草纲目》:去热烦,吐血,咯血,斑疮,阴疮,杀恶虫。
  6.《本草述》:治中风、头风、胁痛、瘛、颤振、眩晕、咳嗽、久嗽、呕吐、舌衄、咳嗽血,寒疝。
  7.《本经逢原》:治温毒发斑及产后热痢下重。
  8.《要药分剂》:除热解毒,兼能凉血。
  9.《岭南采药录》:可涂疮及痄腮。又治眼热有膜及吐血,内服之。
  10.《开宝本草》:青黛,从波斯国来,及太原并庐陵、南康等染淀,亦堪敷热恶肿、蛇虺螫毒。染瓮上池沫紫碧色者,用之同青黛功。
  11.《本草衍义》:青黛,乃蓝为之。有一妇人患脐下腹上,下连二阴,遍满生湿疮,状如马瓜疮,他处并无,热痒而痛,大小便涩,出黄汁,食亦减,身面微肿,医作恶疮治,用鳗鱼、松脂、黄丹之类。药涂上,疮愈热,痛愈甚。治不对,故如此。问之,此人嗜酒,贪啖,喜鱼蟹发风等物。急令用温水洗,拭去膏药。寻以马齿苋四两,烂研细;入青黛一两,再研匀,涂疮上,即时热减,痛痒皆去。仍服八正散,日三服,分散客热,每涂药,得一时久,药已干燥,又再涂新湿药。凡如此二日,减三分之一,五日减三分之二,自此二十日愈。既愈而问曰:此疮何缘至此?曰:中、下焦蓄风热,毒气若不出,当作肠痈内痔。仍常须禁酒及发风物。然不能禁酒,后果然患内痔。
中国药典2005版
  名称:
  青黛
  汉语拼音:
  Qingdai
  英文名:
  INDIGO NATURALIS
  基原:
  本品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Bremek.、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
  性状:
  本品为深蓝色的粉末,体轻,易飞扬;或呈不规则多孔性的团块,用手搓捻即成细末。微有草腥气,味淡。
  鉴别:
  (1)取本品少量,用微火灼烧,有紫红色的烟雾产生。
  (2)取本品少量,滴加硝酸,产生气泡并显棕红色或黄棕色。
  (3)取本品50mg,加三氯甲烷5ml,充分搅拌,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靛蓝对照品、靛玉红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三氯甲烷-丙酮(5: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和浅紫红色的斑点。
  检查:
  水分 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7.0%。
  水溶性色素 取本品0.5g,加水10ml,振摇后放置片刻.水层不得显深蓝色。
  含量测定:
  靛蓝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靛蓝对照品20m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缓缓加入硫酸15ml,用玻棒轻轻搅匀,置80℃水浴中磺化1小时,随时搅拌,取出,冷却。将溶液缓缓移入盛有适量水的200ml量瓶中,用水洗涤容器及残渣,洗液并入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5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靛蓝10μg)。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1ml,2ml.3ml.4ml和5ml,分别置1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Ⅴ A),在61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测定法 取本品细粉约0.4g,精密称定,照对照品溶液的制备项下的方法,自“置锥形瓶中”起,至“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50ml或100ml量瓶(使吸光度在0.20-0.45之间)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在61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含靛蓝的重量(μg),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靛蓝(C16H10N2O2)不得少于2.0%。
  靛玉红 取本品细粉约1.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三氧甲烷50ml,称定重量,水浴中加热回流4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三氯甲烷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靛玉红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含0.07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2μk或4μl,对照品溶液1μl与3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三氯甲烷-丙酮(5: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薄层色谱扫描法)进行扫描,波长:λs=540nm,λR=700nm;测量供试品吸光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光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靛玉红(C16H10N2O2)不得少于0.13%。
  性味:
  咸,寒。
  归经:
  归肝经。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定惊。
  主治:
  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
  用法用量:
  11.5-3g,宜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贮藏:
  置干燥处。
  中西药分类:
  中药(药材及饮片)
中 草 药
    INDIGO NATURALIS
中国药典2000版
  青黛
  拼音名:Qingdai
  英文名:INDIGONATURALIS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158
  本品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cusia(Nees)Bremek.、蓼科植物蓼蓝
  PolygonumtinctoriumAit.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indigoticaFort.的叶
  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
  【性状】本品为深蓝色的粉末,体轻,易飞扬;或呈不规则多孔性的团块,用手
  搓捻即成细末。微有草腥气,味淡。
  【鉴别】(1)取本品少量,用微火灼烧,有紫红色的烟雾发生。
  (2)取本品少量,滴加硝酸,产生气泡并显棕红色或黄棕色。
  (3)取本品50mg,加氯仿5ml充分搅拌,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靛蓝和靛玉
  红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
  (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
  以苯-氯仿-丙酮(5: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
  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和浅紫红色的斑点。
  【检查】水溶性色素取本品0.5g,加水10ml,振摇后放置片刻,水层不得显深
  蓝色。
  【含量测定】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靛蓝对照品20m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
  缓缓加入硫酸15ml,用玻棒轻轻搅匀,置80℃水浴中磺化1小时,随时搅拌,取出,冷
  却。将溶液缓缓移入盛有适量水的200ml量瓶中,用水洗涤容器及残渣,洗液并入量瓶
  中,加水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5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
  匀,即得(每1ml中含靛蓝10μg)。
  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1.0ml、2.0ml、3.0ml、4.0ml和5.0ml,
  分别置1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B),在610nm的波长
  处测定吸收度,以吸收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测定法取本品细粉约0.4g,精密称定,照对照品溶液的制备项下的方法,自“置
  锥形瓶中”起,至“精密吸取续滤液5ml”,置50ml或100ml量瓶(使吸收度在0.20
  ~0.45之间)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在610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从标准曲线上读
  出供试品溶液中靛蓝的重量(μg),计算,即得。
  本品含靛蓝(C16H10N2O2)不得少于2.0%。
  【性味与归经】咸,寒。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
  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
  【用法与用量】1.5~3g,宜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
英文解释
  1. n.:  Natural Indigo,  indigo naturali
近义词
蓝露, 淀花, 靛花, 青蛤粉, 飞青黛, 靛沫花, 青缸花, 漂黛粉
相关词
黄金果枇杷福建仙游书峰青黛企业文化青黛使命青黛愿景蚕砂
大黄清热解毒药利咽止痛药品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