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流星体穿越大气圈时,未被完全烧毁而陨落地面的残骸。按其化学成分,分石陨星、铁陨星和石铁陨星三大类。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石陨星(陨石)是1976年陨落在中国吉林的吉林1号陨石,重1770千克;最大的铁陨星(陨铁)是1920年在非洲纳米比亚霍巴的霍巴陨铁,重59万千克。对陨星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太阳系起源和演化的认识。 |
|
| 飞进地球大气层经过破坏性作用后残存下来成的一块或数块落到地面的来自星际空间的固体颗粒 |
|
| 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的部分掉在地面上的叫做陨星。陨星有纯铁质的、纯石质的和铁质石质混合的。《左传·隐公十六年》:“十六年春,陨石于 宋 五,陨星也。”《汉书·李寻传》:“继以陨星流彗,维、填上见,日蚀有背乡。” 徐迟 《不过,好日子哪天有?》二:“她忽然看到一颗陨星。” |
|
| 古代星相家谓下界之人皆与天上之星宿相应,人死则星陨落。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秋风 五丈 ,悲 蜀相 之陨星,十二金牌,痛 岳王 之流血。” |
|
陨星
meteorite
大约92.8% 的陨星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也就是普通岩石),5.7% 是铁和镍,其他的陨石是这三种物质的混合物。含石量大的陨星称为陨石,含铁量大的陨星称为陨铁。因为陨石与地球岩石非常相似,所以一般较难辨别。自空间降落于地球表面的大流星体。除肉眼难见的微陨星外,92%以上都以石质为主,通常也可称陨石。按其成分大致可分陨石、陨铁、陨铁石3大类。陨石的平均密度在3~3.5间,主要成分是硅酸盐;陨铁密度为 7.5~8.0,主要由铁、镍组成;陨铁石成分介于两者之间,密度在5.5~6.0间。陨星的形状各异,最大的陨石是重1770千克的吉林1 号陨石,最大的陨铁是纳米比亚的戈巴陨铁 ,重约60吨;陨铁石之冠是山东莒南县的“大铁牛”,约重4吨。近年来又发现了第四类陨星——陨冰,外表与普通冰区别甚小,落地后很快融化,故直至1958年才被确证。此外,在某些地区还有玻璃陨石,常呈黑色或深绿色,半透明,一般认为是陨星事件造成的,大陨星冲撞使地表及陨星的碎裂物很快融熔、迅速冷却结晶而成。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等人造天体则变成人造陨星。中国史料中有700多次陨星记录,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133年。同时中国还是最早利用陨铁制造武器和农具的国家。在陨石中现在已找到100多种矿物,其中24种是地球上没有的,20世纪70年代还在其中发现了60多种有机化合物。 |
|
一个由法国和埃及科学家组成的小组声称,他们在埃及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陨星坠落场地。据悉,借助了无数的卫星图像,该考察小组才在埃及与黎巴嫩边境交界地区找到了这个号称世界上最大的陨星坠落场。
在埃及新发现的世界最大陨星场内,有上百颗巨大的坠落的陨星石。该考察小组已经在这个场址进行挖掘,并且在13处有陨星坠落的地方开掘。科学家们称,这些陨星雨的残余物是大概距今5000年之前撞击地球的,覆盖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由于巨大的冲撞力,陨星石在坠落到地面时撞出了20米至1公里直径不等的坑。有的陨星石一直钻入地表下80米深的地方。
直到最近为止,阿根廷的陨星场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面积约为60平方公里。
此次科学家在埃及的发现意义重大。以前,人们所知的陨星场几乎都是由单个陨星残骸撞击地面所致,即陨星在进入了厚厚的大气层时,一块陨星石碎成了几块。但此次科学们在埃及发现的陨星场有所不同,它不是单个而是由几个陨星石共同组成的。
陨星
宋•沈括
原文:
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於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桮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馀,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王无咎为之传甚详。(沈括《梦溪笔谈》)
解析:
本文选自沈括的《梦溪笔谈》,文章如实地记录了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常州地区发生的一次陨星坠落的真切生动的情景。陨星的坠落其实与地震一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想象。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史书上就有记载,只不过是语焉不详,更加上后代唯心主义者又将陨星神秘化,致使有关陨星的记载远离科学。作者身处封建迷信盛行的年代,能以科学的精神认识并记述陨星现象,实属难能可贵。
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记叙陨星坠落的时间、地点以及陨星坠落时的情景。尤其是对陨星坠落时声响、光亮的描写,非常生动形象,让读者读了有如临其境的感觉;第二部分,详细描述了陨星落地后的形状、颜色、温度、大小及重量;第三部分,交代了陨星(陨石)的去处。
本文的艺术特色十分鲜明,全文虽然不足200字,但文辞简练,线索清晰,作者以极其生动传神的语言,再现了陨星坠落过程中的奇异景象,把科学的道理解释得浅显易懂,让读者如临其境,闻其声,见其光,睹其形,知其所在。
译文:
北宋治平元年,有一天在常州,正逢太阳落山的时候,天空中发出了一声像雷鸣般的巨响,原来是一颗大星,几乎像月亮一样,在东南方出现。一会儿又一声巨响,这颗大星移到西南方去了。再一声震响后,这颗星就落在宜兴县一个姓许的人家的园子里,远近的人都看到了,火光明亮照天,许家的篱笆全被烧毁了。
这时火熄灭了,只见地面上有一个像茶杯大小的洞穴,很深。往下探看,大星就在洞穴里面,发着微弱的光。过了好久,才逐渐暗下来,但是还热得让人不能靠近。又过了很长时间,挖开那个洞穴,有三尺多深,才得到一块圆形的石头,此时还是热的呢,它大小如拳头,一头略微尖些,颜色与铁相似,重量也与铁差不多。
常洲太守郑伸知道了这件事,就把它送到润州金山寺保存。直到现在还用匣子保藏着,有游人到了那里,就打开匣子让人们参观。王无咎为此写了篇文章,很详细地记叙了这件事。
注释:
①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流星体路过地球大气层与空气发生摩擦,产生热能,没有完全烧毁而陨落在地面上的部分叫做陨星。
②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治平,宋英宗的年号。
③日禺时:太阳落山。禺,禺谷,传说中日落的地方。几如月:几乎像月亮一般大。
④见(xiàn):同“现”,出现。
⑤著(zhuó):向、到。
⑥赫然:光明、显耀的样子。藩篱: 篱笆。
⑦一窍如桮大:一个孔穴像杯子一般大。荧荧(yíng yíng)然:微光闪动的样子。
⑧发:挖掘。
⑨郑伸:指常州太守郑伸,生平不详。润州: 地名。治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寺名。位于江苏省镇江市西北金山上的佛寺,东晋时创建,旧名泽心寺,自唐起通称为金山寺。
⑩王无咎:北宋南城(今江西省南城县)人。传:记载,写文章。 |
|
6500万年以前,地球是恐龙的乐园。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恐龙已经在地球上无忧无虑地存活了1亿多年。然而,就在6500万年前,恐龙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了。许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近年来,他们终于得到了一种令人满意的解答,那就是6500万年以前一颗直径10千米的小行星陨落到地球上,导致了地球上大约50%以上的物种灭绝,其中包括恐龙。
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陨落到地球上都叫陨星,根据陨星的成分,又可将陨星分为陨石和陨铁。每年落到地球上的陨星都很多,但其中绝大多数都很小,对地球不会造成什么影响。根据科学家的计算,重达几千克的陨星每年会有1500多个;50多吨的陨星大约平均每30年有一个;5万吨级的陨星,每10万年有一个;而造成恐龙灭绝的、直径10千米、重达1万亿吨的陨星平均一亿年有一个。
1976年3月8日在我国东北吉林地区发生了一次世界罕见的陨石雨。事后人们共收集到100多块陨石,其中一号陨石重1770千克,它在地面上砸了一个直径2米多、深6米多的大坑,给当地造成了一次小小的“地震”。经过科学家的调查研究,已经证明这次陨石原来是从一个直径约220米的阿波罗型小行星上分裂出来的一小部分。
1908年6月30日,俄罗斯西伯利亚中部的通古斯地区发生了一次举世闻名的陨星事件。一个比太阳还亮的大火球,在通古斯上空8千米处猛烈爆炸,致使2000多平方千米郁郁葱葱的森林被烧成了一片焦土。科学家估计,这是一颗直径仅60米的小行星,它落地时约有4万吨重。这是人类亲眼见到的一次最大的陨星袭击地球的事件。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有一个世界闻名的直径1.2千米、深200米的巨大陨石坑。科学家们调查研究后认为,那是发生在大约2万年以前的一次陨星事件。虽然陨星有时会给人类造成不幸,但这毕竟是非常偶然的事件。更重要的是,陨星来自宇宙空间,它们就好比是一个个天然的空间探测器,为我们带来很多有关太阳系的演化和生命起源等问题的极有价值的科学资料,帮助人们揭开很多自然界的难解之谜。 |
|
yunxing
陨星
见陨石。 |
|
- n.: meteor, meteorite, meteroite, piece of rock or metal that has reached the earth's surface from outer space
|
|
- n. météorite
|
|
| 陨石, 陨铁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