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阿育王寺联系方式地址: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
电话:0574-8488988
邮编:315111
阿育王寺投诉电话宁波市旅游投诉电话:0574-87291299
浙江省旅游投诉电话:0571—85117419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阿育王寺门票价格5元阿育王寺节庆活动2月前童元宵文化旅游节
4月“三月三、踏沙滩”旅游节
5月中国徐霞客开游节
6月慈溪、余姚杨梅节
9月中国开渔节
9月--10月中国国际梁祝婚俗节
9月--10月四明山旅游节
10月宁波国际服装节阿育王寺周边中心城市及车程从上海至此(286)公里
从杭州至此(229)公里
从南京至此(422)公里阿育王寺美食小吃:宁波汤团、水磨粉、三北藕丝糖、三北豆酥糖、溪口千层饼、豆沙八宝饭、宁波猪油汤团、龙凤金团、鲜肉小笼包子、水晶油包、三鲜宴面、食饼筒、台州姜汤面、姜汁核桃蛋、临海麦虾、台州手打面、黄岩苔菜饼、水浸糕豆面碎、麦饼筒、羊脚蹄、杨梅烧
特色菜:冰糖甲鱼、苔菜拖黄鱼、腐皮包黄鱼、网油包鹅肝、锅烧河鳗、黄鱼海参、宁(甬)式鳝鱼、火踵全鸡、苔菜小方块、雪菜大黄鱼
阿育王寺购物土特产:青梅、黄梅、酸梅、杨梅、金柑、柑橘、枇杷、板栗、山茶、黄花梨、山茶花、塔峙桂花、奉化大毛竹、奉化芋艿头、棉花、白术、浙麦冬、浙贝母、拉毛果、余姚榨菜、鄞县席草、慈溪蜂蜜、慈溪大白蚕、慈溪丝瓜络、雪里蕻咸菜、海鲜干货、翻簧竹刻、台州窑、黄岩木雕、绣衣、草编、木雕、曼橘、楚门文旦、遂昌银猴茶、天台华顶云茶阿育王寺交通在轮船码头坐82路到阿育王寺,或在汽车东站坐去大矸、柴桥、白峰码头的中巴车。
从上海上沪杭高速,转到杭州绕城东线,转到杭甬高速,宁波东出口下,右转到329国道(宁穿路)笔直开2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景区。阿育王寺玩法参观线路:阿育寺庙门前→藏经楼→佛迹岩→上塔→下塔→东塔
阿育王寺位于浙江省鄞县阿育王山,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创建于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据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阿育王寺闻名外,不仅因为山明水秀,殿宇巍峨,更由于它有一座举世瞩目的舍利宝塔。
相传印度孔雀王朝国王阿育王统治时期(前2世纪),在波吒利费城举行了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三次结集,编纂整理经、律、论三藏经典,并派遣僧侣四方传播佛教,使佛教成为世界性宗教。
他还取出王舍城大宝塔阿阇世王分得的佛陀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令羽飞鬼,各随一光尽处,安立一塔。”在中国,共建造了19座舍利塔。
这19座舍利塔中,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就是西晋会稽鄮县塔,即今浙江鄞县鄮山阿育王寺的舍利宝塔。关于塔的建造过程,有许多奇异的传说。
据史载,晋义熙元年(405年),为了保护佛国珍品始建塔亭覆护。后人也有把义熙元年(405年)作为阿育王寺的创始之年。南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又建三级木浮图,并创建殿宇,初具寺庙规模。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年),又兴建殿堂楼阁,并赐寺额为“阿育王寺”。阿育王寺由此得名。
阿育王寺因为舍利宝塔的存在,得到历代统治者的赏赐和殊遇。如北宋仁宗赵桢,曾请阿育王寺大觉禅师怀琏,在化成殿询问佛法大意,并赐颂诗17篇,留住数载。直到英宗赵曙即位,才恩准大觉禅师回山的要求,并赐诏一道,内有“凡经过小可庵院,随性住持、十方禅林,不得抑逼坚请”等语。
大觉禅师回阿育王寺后,于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建造了良奎阁,用以供藏仁宗的御书偈颂和英宗的手诏。宋哲宗元祐元年,苏轼撰《宸奎阁碑铭》一文,详述建阁经过。现宸奎阁已毁,《宸奎阁碑铭》尚存舍利殿前。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赐名“阿育王禅寺”,称为天下禅宗五山之第五山。明清之际,佛殿数度倾圯。现存寺庙是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住持法钟重修。
今天,阿育王寺内较完整地保存着历代碑碣、石刻以及经藏古籍等文物。有唐范的书“常住田碑”、宋张九成撰书的“妙喜泉铭”和元、明、清历代碑额、有唐雕四天王右像、唐贯休画十六尊者石刻、有宋高宗御书“佛顶光明之塔”、宋孝宗御书“妙胜之御”、清乾隆御笔“觉行俱圆”等许多匾额和十大橱“钦赐龙藏”经卷7247卷等珍品。
阿育王寺占地6万多平方米;房屋600多间。建筑面积约3万多平方米。1987年有僧侣70多名。进入山门后,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天王殿、大雄宝殿、舍利殿、藏经楼;东侧有钟楼、念佛堂、客堂、先觉堂、大悲阁;西侧为大坛、祖师殿、傅宗堂、碑阁、方丈室(承恩堂)等建筑。
四周还分布着养心堂、退居室、文物陈列室、引堂寮、拾翠楼、朴青阁、白云竹院、普国塔院等殿堂楼阁。整个寺院古朴庄严,结构完整,殿堂庙宇与苍茫山色融为一体,山因寺增辉,寺为山添色。 |
|
阿育王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的阿育王山,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创建于西晋太康三年(282年),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阿育王寺闻名中外,不仅因为山明水秀,殿宇巍峨,更由于它有一座举世瞩目的舍利宝塔。现存主体建筑为清代。占地面积12.41万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轴线由南而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舍利殿、法堂(楼上藏经楼)。东、西两侧为厢房及附属建筑。天王殿七间,通面宽30.36米,通进深18.20米。三大殿均为重檐歇山顶,抬梁式结构,舍利殿屋顶盖金黄琉璃瓦,内有舍利塔。寺内有二塔,一塔建于山上,俗称上塔,一塔建于山下,俗称下塔,上塔已残。下塔建于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砖木结构,仿楼阁式,六面七层,高约36米。寺内另存有唐、宋碑刻,唐石雕造像等,并设有宗教文物陈列室。1980年重修。
舍利殿 相传印度孔雀王朝国王阿育王统治时期(前2世纪),在波吒利费城举行了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三次结集,编纂整理经、律、论三藏经典,并派遣僧侣四方传播佛教,使佛教成为世界性宗教。
他还取出王舍城大宝塔阿阇世王分得的佛陀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令羽飞鬼,各随一光尽处,安立一塔。”在中国,共建造了19座舍利塔。
这19座舍利塔中,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就是西晋会稽鄮县塔,即今浙江宁波鄞州区鄮山阿育王寺的舍利宝塔。关于塔的建造过程,有许多奇异的传说。
据史载,晋义熙元年(405年),为了保护佛国珍品始建塔亭覆护。后人也有把义熙元年(405年)作为阿育王寺的创始之年。南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又建三级木浮图,并创建殿宇,初具寺庙规模。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年),又兴建殿堂楼阁,并赐寺额为“阿育王寺”。阿育王寺由此得名。
阿育王寺因为舍利宝塔的存在,得到历代统治者的赏赐和殊遇。如北宋仁宗赵桢,曾请阿育王寺大觉禅师怀琏,在化成殿询问佛法大意,并赐颂诗17篇,留住数载。直到英宗赵曙即位,才恩准大觉禅师回山的要求,并赐诏一道,内有“凡经过小可庵院,随性住持、十方禅林,不得抑逼坚请”等语。
大觉禅师回阿育王寺后,于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建造了良奎阁,用以供藏仁宗的御书偈颂和英宗的手诏。宋哲宗元祐元年,苏轼撰《宸奎阁碑铭》一文,详述建阁经过。现宸奎阁已毁,《宸奎阁碑铭》尚存舍利殿前。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赐名“阿育王禅寺”,称为天下禅宗五山之第五山。明清之际,佛殿数度倾圯。现存寺庙是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住持法钟重修。 天王殿
今天,阿育王寺内较完整地保存着历代碑碣、石刻以及经藏古籍等文物。有唐范的书“常住田碑”、宋张九成撰书的“妙喜泉铭”和元、明、清历代碑额、有唐雕四天王右像、唐贯休画十六尊者石刻、有宋高宗御书“佛顶光明之塔”、宋孝宗御书“妙胜之御”、清乾隆御笔“觉行俱圆”等许多匾额和十大橱“钦赐龙藏”经卷7247卷等珍品。
阿育王寺占地6万多平方米;房屋600多间。建筑面积约3万多平方米。1987年有僧侣70多名。进入山门后,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天王殿、大雄宝殿、舍利殿、藏经楼;东侧有钟楼、念佛堂、客堂、先觉堂、大悲阁;西侧为大坛、祖师殿、傅宗堂、碑阁、方丈室(承恩堂)等建筑。罗汉堂
四周还分布着养心堂、退居室、文物陈列室、引堂寮、拾翠楼、朴青阁、白云竹院、普国塔院等殿堂楼阁。整个寺院古朴庄严,结构完整,殿堂庙宇与苍茫山色融为一体,山因寺增辉,寺为山添色。
2006年5月25日,阿育王寺作为元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