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言文学类 > 阿拉伯语
目录
No. 1
  埃及和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等国家和地区的国语或官方语言,也是伊斯兰教的宗教语言。使用人数1亿多,有丰富悠久的文献,文字采用阿拉伯字母。为联合国正式语言和工作语言之一。
阿拉伯语综述
  阿拉伯语( اللغة العربية )即阿拉伯民族的语言,属于闪含语系闪语族,主要通行于中东和北非地区,为下列二十二国的官方语言:沙特阿拉伯、也门、阿联酋、阿曼、科威特、巴林、卡塔尔、伊拉克、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索马里、吉布提、毛里塔尼亚、科摩罗、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以阿拉伯语作为母语的人数超过二亿一千万人;同时阿拉伯语为全世界穆斯林的宗教语言,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就是用阿拉伯语书写与传播的,穆斯林或多或少能懂阿拉伯语
  阿拉伯语源自一种古老语言闪米特语,公元5世纪前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了统一的阿拉伯语文学语言。7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和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与扩张,以及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传入其他国家,这种语言很快成为东起印度河,西到直布罗陀,南到北非,北至里海这一广大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各民族的通用语;在欧洲中古世纪,它是保存希腊文化和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媒介语。
  阿语依照各国、各地的不同存在方言。在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沿海,阿语有若干方言,这些方言统称为南阿拉伯语,南阿拉伯语与北阿拉伯语差异之大以至人们认为是一门独立语言。另外西北非的摩洛哥方言和中东方言交谈也不能互相理解。但是《古兰经》作为阿语的经典与范本保证了阿语的发展和规范的统一,各个方言区的人交流可以使用古典阿拉伯语的书写文本。因此阿拉伯语有以《古兰经》语言作为规范的标准阿拉伯语( الفصحى )和各地方言土语(العامّية )的重大区分。标准语通用于阿拉伯各国的文学、教育、书刊、广播、会议、公文、函件以及各种国际交往场合。方言多用于各国民间的日常口语,有埃及、叙利亚、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也门、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8大支,其中以埃及方言影响最大。
  العربية‎ al-ʻarabiyyah
  发音:IPA: /alˌʕa.raˈbij.ja/
  总使用人数:2.06 亿(根据民族语, 1998年对所有方言的母语使用者统计);2.86 亿(CIA World Factbook 2004年统计所有阿拉伯国家人口),剔除其他国家的阿拉伯少数用者和双语使用者
  排名:5(母语) 排名稍前于葡萄牙语和孟加拉语
  语系:闪含语系 亚非语系 闪米特语族 中闪米特语支 SouthCentralSemitic 阿拉伯语
  阿拉伯语书法欣赏语言地位:联合国工作语言
  使用阿拉伯语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阿拉伯国家联盟,伊斯兰会议组织,非洲联盟
  阿拉伯语管理机构
  埃及:Academy of the Arabic Language - مجمع اللغة العربية
  阿拉伯语语言代码
  ISO 639-1: ar
  ISO 639-2: ara
  ISO/DIS 639-3: ara — 阿拉伯语 (一般)
  个别的代码可参看en:varieties of Arabic
阿拉伯语的历史与贡献
  阿拉伯语源自古语言闪米特语,公元5世纪前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了统一的阿拉伯语文学语言。公元6世纪开始便有古阿拉伯语的文献,7世纪随着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及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传入其他国家,阿拉伯语完全取代了伊拉克、叙利亚、埃及和北非从前使用的语言。许多语言学家认为阿语是闪语系中最接近闪米特祖语的。这种语言很快成为东起印度河,西到直布罗陀,南到北非,北至里海这一广大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各民族的通用语;在欧洲中古世纪,它是保存希腊文化和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媒介语。阿拉伯帝国衰亡后,阿拉伯语的使用地区大大收缩,但它对亚、非、欧许多地区产生过巨大的文化影响。如波斯语、土耳其语、乌尔都语、印度尼西亚语、斯瓦希里语、豪萨语等36种语言都曾大量吸收了阿拉伯语词,并用阿拉伯字母拼写,其中波斯语、乌尔都语以及中国的维吾尔语等现在仍然使用这种字母。阿拉伯语有元音8个,辅音28个,以多顶音和喉音为其特色。因为在世界诸语言中独具dad(达德)这个顶音而有达德语之称。
  阿拉伯语是阿拉伯民族的生活用语,也是全世界近十五亿穆斯林履行宗教功课所使用的语言,每天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听到用阿语诵读“安劳呼艾克拜尔”(الللهاكبر,真主至大)的同一声音。在中世纪的数百年期间,阿语曾是整个文明世界学术文化所使用的语言之一。在9-12世纪用阿语写成的著作,包括哲学、医学、历史、宗教、天文、地理各方学科,比较其它语言占有很大比例。西欧的语言中至今仍有许多阿语词汇,足以说明阿语对人类文明所产生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在世界语言中,除拉丁字母外,阿语是应用最广泛的一套字母,使用阿语字母的语言有:有波斯语、阿富汗语、普什图语、乌尔都语、一部分突厥语、柏柏尔语、马来语以及中国境内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等。阿拉伯半岛是阿语的发祥地,阿拉伯人走到哪里就把阿语带到哪里。《古兰经》的降示,使阿语大放异彩,《古兰经》通俗优美、朗朗上口,读起来铿锵有力,被视为伊斯兰教的百科全书。成为后来语法、修辞学家创制语法、修辞的根本依据,也是诗人吟诗作赋的最佳范本。至今在阿拉伯国家大专院校所用教科书的经典范文均来自《古兰经》。
  人类语言的产生意味着灿烂多姿的人类文化的开始。一般说来,文化和语言是共生的,语言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文化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语言更加丰富和细密。语言和宗教文化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而阿语正是在此基础上,经过1500年的渐变,和语法家、学者在以《古兰经》为准则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在世界不同语种中,阿语成为既古老又年轻的立体型语言。
阿拉伯语的语法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阿拉伯人善用舌,希腊人善用脑、中国人善用手。阿拉伯人是极富于用口头表达思想感情的,大家熟悉的阿拉伯文学巨著《一千零一夜》就是最好的说明。它最初是口头文学,后经许多民间艺人、文人学士几百年的收集、提炼加工而成 。整个故事的形式就是用阿拉伯口语表达的:山德鲁兹的聪明、辛巴达的勇敢、阿拉丁的智慧,加上阿拉伯人的性格豪放及肢体语言相结合,使阿拉伯语富有很强的表达感染力,至今阿拉伯语还有“夜聊”(سهرة)的这一专用词。
  学习阿拉伯语的人都知道,有一本大型阿语词典就被称为《阿拉伯人之舌》。阿语没有元音字母,元音是通过给辅音字母标符号称为“动符”的方法体现。顾名思义 ,阿语是一种充满活力,富有动感的语言。学习时抓住这一特点,不断进行大量口腔运动。
  阿拉伯语辅音音位
  唇音
  齿间音舌尖音咽化舌尖音
  舌面音舌根音小舌音咽音喉音塞音清ttkqʔ塞音浊bdddʒ¹擦音清 f θss ̴ʃħh擦音浊ðzð̴ɣ ʕ鼻音mn边音l颤音 r半元音w j
  [l]在神的名字中(/ʔallaːh/)读作[l̴]
  阿拉伯文字是一种音位文字,4世纪由闪语族西支的音节文字发展而来,自右而左横写。共有28个辅音字母,除其中有3个可兼起元音作用外,无专作元音用的字母,可在字母上方、下方加符号表示,但这些符号通常是省略,只在初级启蒙书中和《古兰经》版本中出现。阿语28个字母发音部位,很有动感,声音响亮。语音的特点是 :(1)喉音、顶音和咝字音多。(2)有长音和短音的区别。(3)有叠音。(4)冠词的不同读法。特别是六个喉音字母ا ح خ ع غ ,另外有带“哨”音和“嘶”音的字母,如:س ص 等,另有“舌颤音”或称“舌弹音”ر,发音时由于舌头在口腔多次快速弹动,将音发出,形成欢快悦耳的节奏。这个发音至今仍是阿拉伯妇女表达心中喜悦的一种特有方式。其它字母也各有特色,发音都具有鲜明的表达特征。歌德对《古兰经》的可读性称赞说:“《古兰经》是百读不厌的,每读一次,起初总觉得它更新鲜了,不久它就引人入胜,使人惊心动魄,终于使人肃然起敬。”
  阿拉伯语的构词法有独特的规则,每一词汇大都有其内部词根和派生关系上的曲折变化,通常一个词根可派生出若干含有不同时态的动词和不同含义的名词。构词时先由几个辅音搭成词根框架,然后填进不同的元音,或附加词缀,便形成表示各种不同概念的派生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阿拉伯语的书写体系可以不表示元音,而由读者自己去填入正确的元音。因在世界语种中独具dad(达德)这一顶音而有“达德语”(a1—Lisan al—Dadiy)之称乙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两大类:词法主要研究词的构成、分类、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句法主要研究句子结构、类型、特点及句子中各种成分的语法格位。阿拉伯语分名词、动词、虚词三大类。可作主语、宾语的词都列入名词范畴。名词有性、数、格、式(即确指或泛指)的区别,其在语句中的地位由词尾的各种变化来显示。动词有人称、性、数、时态及语态等各种变化。实词在句中的地位都由格的形式来显示;语序有较大的灵活性,但修饰语只能紧跟在被修饰语之后。
  事实上,阿拉伯儿童的启蒙教学中就有类似我国句读的填元音练习;但有一个例外,《古兰经》是标元音的,因为猜测经典有失尊敬)。例如表示“书写”这一概念的词根,其基本音素是k—t—b3个辅音,填进不同的元音或附加词缀后,构成Kataba(即他写了)、Yaktubu(即他正在写)、Uktub(即你写!命令式)、LamYaktub(即他未写)、La Yaktubu(即他不写)等各种派生动词,又可构成Katib(即书写者、作家、文书)、Maktub(即被书写的、书信、文章)、Kitab(即书、经、作品)、Maktab(即书房、办公室、书桌)等各种派生名词。由以上派生动词和名词又可继续演变出意义相同而人称和性、数各异的诸多词汇。阿拉伯语中的借词主要来自波斯、土耳其、古希腊、印地、拉丁以及希伯来等语言,近现代的外来语主要是西方的科学技术词汇。
  大致说来,阿拉伯语的字母有上浮、下浮、中线的独特结构,可塑性很强,在将这套字母运用于书法艺术中,所具有的魅力更是独树一帜,其艺术效果是别的文字难 以到达的。阿拉伯书法艺术是阿拉伯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其艺术感染力使人得到美的精神享受,苍劲有力、龙腾虎跃、气势磅礴、跌宕起伏、豪放粗犷,或行细香 丽、行云流水,在造型上不受字母本身的约束,时而成圆,时而成方。我们从阿拉伯各国出版的画册,报纸,等宣传品可见一斑。
  阿语书写分为草体和楷体,自右而左书写。除极少数语言不可书写以外,无论那种语言都可以书写的形式来传递信息,在此基础上产生书法艺术,使人的身心、情操得以提高和享受,阿拉伯书法也是如此。阿拉伯书法属硬笔书法,但在中国,阿文书法家和爱好者所采用的工具则呈多样化,有用竹片、木片、布条、棉花等材料,故所产生的效果令人称奇。
阿拉伯语的问候语
  مرحباً 你好
  مع السّلامة再见
  أتمنى لكم السعادة 祝你愉快
  مساء الخير 晚上好
  مرحباً 嗨!
  ما اسمكَ؟ 你叫什么?
  اسمي. . . 我叫.......
  الآنسة 小姐
  السّيدة 夫人
  السّيد 先生
  إسمحْ لي أن أقدم بنفسي 请允许我自我介绍。
  أنا سعيد بلقائك 很高兴见到你!
  أنت من أي دولة ؟ 你是哪国人?
  أين تَسكن؟ 你住在哪里?
  أنا أسكن. . . 我住在……
  لوسمحت劳驾
阿拉伯语的自学漫谈
  学习掌握阿拉伯语曾是多少青年的梦想和追求,无论是在遍布全国的清真寺,还是为数不少的阿拉伯语学校,都有很多年轻人在苦背单词、猛攻语法;还有为数不少的通过函授或自学的莘莘学子,孜孜不倦,前赴后继,乃至一部分年轻人自费到北京专业的外语大专院校进修学习,花费了宝贵的时间和金钱。为了能够说一口流利、地道的阿语,青年们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是学习其它外语者所不能想象的,但大部分人却最终没能掌握这一语言,没能达到掌握一门外语所必须达到的读、说、听、写、译而抱憾终生。
  难道阿语真的如此不好学吗?什么原因使众多的阿语学习者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呢?
  学习和掌握任何一门外语的前提无非是两个,一是具有浓厚的兴趣,二是需要正确的方法。众所周知,阿语对于穆斯林而言是神圣的,因为它是《古兰经》的语言,是履行伊斯兰宗教功课时所使用的语言。因此,宗教感情维系着学习阿语的兴趣和热情,是他们学习阿语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学阿语的人都说阿语语法很复杂,难掌握。我们知道,语言有两种形式,书面语及口头语。学习语法而不求其解,就会在书面表达时错误百出,无法阅读。在阿拉伯国家的大学甚至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的课堂上,往往是在清真寺学习过的中国学生给阿拉伯老师讲解复杂的阿语语法,因为本国人不需要精通语法仍可以听、说、读、写。一个学阿语的学生记忆了一大堆动词变化和语法规则,当需要书面或口语表达时,用语法堆砌词组,却病句百出,错误不断。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学习语法却导致了失语症。“邯郸学步”的故事,是人生哲理更是阿语学习上的哲理。一个大男子,为了学习更优美的走路姿式,最后竟不会走路了,只好爬着回家。
  而口头语的表述更需要顺其自然,5岁的孩子没学过语法,然而他的语言规范,语句流畅,没有语法错误。在国内清真寺将阿语语法大部头都啃过的有些阿訇去沙特朝觐,却不能与当地的阿拉伯人进行简单的沟通,仍然是聋子和哑巴。当然,并非语法不重要,而在于学习语法的目的是什么,应该是为了使用而学习,而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只有如此才能事半功倍。无论学阿语的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随心所欲的说,趣味盎然的读,是最原始也是最完美的方法,千万不要受语法的约束。
  语言不是无本之木,必须依靠大量的“输入”,才能指望得到可观的“输出”。在没有条件到阿语国家进行实践时,就要以阿语视听材料为“输入”途径,通过大量的视听,增加语言的感性认识,同时领略地道的阿语。
  背记阿语单词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语言这门学问具有很强的记忆性质,而记忆的关键在于“温故知新”。一个人记性的好坏也许和先天遗传有关,但如果掌握了记忆的规律,就能较容易地背记单词。
  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人的记忆有两个遗忘高峰,一是接触信息后一分钟,大部分短期记忆在这个时间内将被遗忘。二是接触信息后二十四小时。要想保持长期记忆就要在你忘记之前复习记住。例如,在背诵生词和文章后的二十四小时之内复习一遍,次日再复习一遍。因为复习时自己对这些内容并没有完全忘记,所以这并不需花费太多的时间。看似复习,其实只起到了加深印象的作用,事实上在重复巩固信息的同时,大脑也在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此外,增强记忆的另一个办法是朗读和背诵。朗读和背诵是出口成章的第一步。在背诵的过程中,耳朵可以听,眼睛需要看,口舌要发声,大脑要记忆。看似只做一件事,实际上却同时调用了听、说、读、记忆四重大功率发动机,对大脑皮层的刺激远非单一的阅读所能相比。读得多、背得多,不仅有利于记忆,同时语感和流利度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上一个台阶。等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就能水到渠成,临到用时脱口而出,流利的口语自然不在话下。
  学阿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走走停停便很难有成就,要有连续性、持续性。比如烧开水,在烧到80度时停下来,等水冷了又烧,没烧开又停,如此周而复始,又费精力又费电,很难喝到水。学阿语要一鼓作气,天天坚持,在完全忘记之前及时复习、加深印象,如此反复,直至形成永久性记忆。如果等到忘记了再来复习,就像又学新知识一样,那么,我们就永远是初学者,虽然在辛辛苦苦地烧开水,却难以品味到水的甘润。
  中国中央电视台阿拉伯语国际频道于2009年7月25日中午12:00正式开播,22个阿拉伯国家的观众可以通过卫星收看到该节目
百科辞典
  Alaboyu
  阿拉伯语
  Arabic language
    沙特阿拉伯等19个国家的官方语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属阿非罗-亚细亚语系闪语族。 分布于西亚和北非22个阿拉伯国家和地区。使用人口约近 2亿。阿拉伯语源出阿拉伯半岛。公元 5世纪前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阿拉伯语文学语言。 7世纪随着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的兴起,这种语言很快成为东起印度河,西到直布罗陀,南到北非,北至里海这一广大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各民族的通用语;在欧洲中古世纪,它是保存希腊文化和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媒介语。阿拉伯帝国衰亡后,阿拉伯语的使用地区大大收缩,但它对亚、非、欧许多地区产生过巨大的文化影响。如波斯语、土耳其语、乌尔都语、印度尼西亚语、斯瓦希里语、豪萨语等36种语言都曾大量吸收阿拉伯语词,并用阿拉伯字母拼写,其中波斯语、乌尔都语以及中国的维吾尔语等现在仍然使用这种字母。阿拉伯语有元音 8个,辅音28个,以多顶音和喉音为其特色。 因为在世界诸语言中独具□ad(达德)这个顶音而有“达德语”之称。
    阿拉伯语是一种综合型语言。词大都具有内部屈折变化,构词法和词形变化有独特的规则,词根通常由3个辅音搭成框架,填进不同的元音,或附加词缀,形成不同的词或赋予不同的语法意义。例如表示“写”的词根,其基本音素是 k-t-b三个辅音,填进不同的元音,构成ka:tib(作者、文书,写的人),kita:b(书,写成的作品); ma-ktab(书房,办公室、书桌,写字的地方,单数), ma-ka:tib(书房、图书馆、办公室、书桌,复数);kataba(他写,过去时),je-ktubu(他在写,现在进行时)。阿拉伯语分名词、动词、虚词3大类。可作主语、宾语的词都列入名词范畴。名词有性、数、格、式(即确指或泛指)的区别。动词有人称、性、数、时态及语态等各种变化。实词在句中的地位都由格的形式来显示;语序有较大的灵活性,但修饰语只能紧跟在被修饰语之后。阿拉伯语的外来语成分不多。古代的借词主要来自波斯、土耳其、印地、古希腊、拉丁以及希伯来等语言,近、现代的外来语主要是西方的科学技术词语。
    自7世纪上半叶伊斯兰创教以后近300年时间内,随着阿拉伯人在半岛以外的扩张和外族语言的侵袭,阿拉伯语方言逐渐形成了与文学语言的巨大差异。现在,阿拉伯语的方言已发展为叙利亚、伊拉克、内志和希贾兹、也门、埃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 8大支,其中以埃及方言影响最大。
    阿拉伯文字是一种音位文字, 4世纪由闪语族西支的音节文字发展而来,共有28个辅音字母,元音没有字母,需要标识时,可在字母上方、下方加符号表示。自右而左书写。阿拉伯语的重要文献,7世纪以后的有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图2《古兰经》手稿片段(644~656)),7世纪以前的如《悬诗》(图1《悬诗》中的一页),在伊斯兰教兴起后追录成文。
     (张甲民)
    
英文解释
  1. n.:  Arabic,  language of the Arabs,  Arabic (language)
法文解释
  1. n.  arabe ( langue )
相关词
文化宗教词汇伊斯兰教诗人阿拉伯百科辞典语言
字母闪族语系黎巴嫩人物百科大全汉语外语书籍
课本unicode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更多结果...
包含词
阿拉伯语的阿拉伯语学者阿拉伯语专业
阿拉伯语学校阿拉伯语培训阿拉伯语歌曲
阿拉伯语口语阿拉伯语精读阿拉伯语字母表
阿拉伯语三百句阿拉伯语文化网穆斯林阿拉伯语
阿拉伯语语义研究阿拉伯语基础语法伊拉克人讲的阿拉伯语
阿拉伯语汉语成语谚语词典新编阿拉伯语教程(第五册)新编阿拉伯语教程(第二册)
新编阿拉伯语教程(第一册)新天方阿拉伯语培训中心郑州穆光阿拉伯语专修学校
中央电视台阿拉伯语国际频道江泽民、李鹏谈台湾问题(阿拉伯语)新天方阿拉伯语培训中心徽章
哈尔滨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简明阿拉伯语教程(第一册)江泽民李鹏谈台湾问题(阿拉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