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茅属 > 针茅
目录
No. 1
  【种中文名】:针茅
  【种拉丁名】:stipa capillata linn.
  【种别名】:锥子草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针茅属(stipa)
  【属拉丁名】:stipa
  【生境】:草原石坡, 干旱草原, 荒漠草甸, 荒漠石坡, 沙地, 山谷, 石坡, 亚高山草甸, 阳坡
  【国外分布】:地中海地区; 欧洲; 前亚; 俄罗斯阿尔泰地区;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地区; 蒙古; 前苏联高加索; 前苏联中亚地区
  【国内分布】:内蒙自治区, 山西省, 甘肃省, 新疆自治区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密丛型,秆纤细直立,高40~80厘米,基部常为枯萎叶鞘包裹。秆生叶舌,长4~8 (10) 毫米;叶片卷折成细条形。圆锥花序狭窄,下部常为顶生叶鞘所包;小穗含1小花,草黄色,颖窄披针形,先端纤细,长2.5~3.5厘米;外稃长1~1.2厘米,背部具纵列短毛;芒二回膝曲,扭转、光亮,边缘微粗糙,无毛,第一芒长约4厘米,第二芒长1.5~2厘米,芒针细丝状,卷曲,长6~12厘米;基盘尖锐,长约3毫米;内稃与外稃等长。颖果细长,纺锤形,长6~7毫米。细胞染色体:2n=44。
  【生物特性】
  为多年生广旱生密丛禾草,是典型的草原植物。生态幅度广,在新疆天山北坡从海拔1200米的丘陵到海拔2300米的广大山地,均有分布。在山地垂直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常以建群种或优势种与沟羊茅 (festuca sulcata)、窄颖赖草 (aneurolepidium angustum)、超旱生小半灌木蒿 (artemisia sp.)、灌丛锦鸡儿(caragana frutex)、金丝桃叶绣线菊 (spiraea hypericifolia) 形成干草原、荒漠草原和灌丛草原。具有很强的抗旱能力,在雨水不足的条件下,能忍受大气和土壤的长期干旱。但是,对水分条件也很敏感,地上绿色部分产量的多寡,主要取决于在生长季节里降水量的多少,雨水较多时,植株可大量分蘖,草丛密集,营养枝增多,营养期也延长,同时可以大量抽穗结实。秋季产生的分蘖芽,包被在叶鞘内越冬,第二年春季发育成短营养枝。冬季地上部分枯萎。针茅适宜在中性和微碱性的黑钙土、栗钙土上生长。
  【相关资料】
  针茅是禾本科家族中比较有特色的一员。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纤细如线,圆锥花序较窄。针茅颖果落在地上“播种”的工作就开始了,它的果实(即果皮与种皮愈合在一起的颖果)可自动向土壤推进。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针茅颖果上面长有一根柔软的长芒,用来缠住杂草,芒下是干燥时螺旋卷曲的芒柱;针茅的颖果下端尖细如针,并密生倒毛。芒柱受潮时伸长,螺旋松开,将颖果带向土中;而干燥时,芒柱缩短,螺旋收紧,由于颖果底部倒毛的作用,使颖果不能后退,只能把它一点点拉向土中。随着草原空气湿度不停变化,芒柱也不停地向同一方向转动,直到将颖果“送”入土中,这为物种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国有10多种,常成为草原上的优势种或建群种,它们具有旱生结构,如叶面积缩小、叶片内卷、气孔下陷、机械组织与保护组织发达。在我国草原上重要的有贝加尔针茅、吉尔吉斯针茅、大针茅、克氏针茅、弋壁针茅、石生针茅、紫花针茅等。
  针茅多生于干旱草原或石砾的山坡,分布在欧洲,中亚,西伯利亚及我国新疆、内蒙古等地。针茅在工业上是上等的造纸原料,还可作编织品。但是,当结果的针茅落在羊身上,而由于羊一天要经过几次干湿变化,所以带尖的颖果很快刺破羊皮进入体内,危害羊群。许多针茅类植物都有这一特点。所以,最好在针茅抽穗前用作饲料。
草业百科
  牧草科名禾本科
  牧草科拉丁名Gramineae
  牧草科英文名Grass Family
  牧草属名针茅
  牧草属拉丁名Stipa L.
  牧草属英文名Needlegrass,Feathergrass
  天然牧草针茅
  牧草学名Stipa capillata L.
  牧草英文名Hairy Needlegrass
  牧草图片
  地理分布针茅(别名锥子草)主要分布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也有;欧洲、中亚和西伯利亚、蒙古也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密丛型,秆纤细直立,高40~80厘米,基部常为枯萎叶鞘包裹。秆生叶舌,长4~8 (10) 毫米;叶片卷折成细条形。圆锥花序狭窄,下部常为顶生叶鞘所包;小穗含1小花,草黄色,颖窄披针形,先端纤细,长2.5~3.5厘米;外稃长1~1.2厘米,背部具纵列短毛;芒二回膝曲,扭转、光亮,边缘微粗糙,无毛,第一芒长约4厘米,第二芒长1.5~2厘米,芒针细丝状,卷曲,长6~12厘米;基盘尖锐,长约3毫米;内稃与外稃等长。颖果细长,纺锤形,长6~7毫米。细胞染色体:2n=44。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为多年生广旱生密丛禾草,是典型的草原植物。生态幅度广,在新疆天山北坡从海拔1200米的丘陵到海拔2300米的广大山地,均有分布。在山地垂直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常以建群种或优势种与沟羊茅 (Festuca sulcata)、窄颖赖草 (Aneurolepidium angustum)、超旱生小半灌木蒿 (Artemisia sp.)、灌丛锦鸡儿(Caragana frutex)、金丝桃叶绣线菊 (Spiraea hypericifolia) 形成干草原、荒漠草原和灌丛草原。具有很强的抗旱能力,在雨水不足的条件下,能忍受大气和土壤的长期干旱。但是,对水分条件也很敏感,地上绿色部分产量的多寡,主要取决于在生长季节里降水量的多少,雨水较多时,植株可大量分蘖,草丛密集,营养枝增多,营养期也延长,同时可以大量抽穗结实。秋季产生的分蘖芽,包被在叶鞘内越冬,第二年春季发育成短营养枝。冬季地上部分枯萎。针茅适宜在中性和微碱性的黑钙土、栗钙土上生长。
  饲用价值为中等高度的多年生禾草,茎叶稍硬,后期粗糙。 营养生长期粗蛋白质含量较高。秋季再生的嫩叶适口性良好,马最喜食,其次是羊和牛,骆驼不喜食。在针茅草场上放牧马,马的体质恢复很快,奶产量高。临近抽穗时,适口性迅速下降,开花时完全不采食。秋季,适口性又有所提高,冬季枯草保存良好,多数株丛较大,牲畜较易从雪下采食。幼嫩期的叶子和茎的顶端是家兔最喜食的饲草。针茅的产量,据新疆测定,在针茅+沟羊茅山地干草原中,3年平均最高产量干草每450千克/公顷,占总产量的50.1%。在蒿子+针茅+沟羊茅+苔草荒漠草原中,针茅在最高产量干草247~262.5千克/公顷,占总产量的36%左右。 春季萌发稍晚,营养生长期较长,结实期可延至初秋,放牧利用时间较长,再生性强,耐牧。针茅为草原型放牧场的中质牧草。通常分布广,生产力高,针茅草原,盖度可达35%~45%。在新疆北疆冷季牧场中占重要地位。针茅的外稃有尖锐的基盘和呈膝状弯曲的长芒,末端有扭曲的芒柱,受湿能自行扭转,极易刺入绵羊的毛、皮下乃至肌肉内,严重时常引起死亡。因此,在秋季牧场上,针茅带稃的颖果是绵羊的大害。试验证明,在针茅拔节早期放牧,抑制其秋季结实,或者秋季放牧前用机械方法打落颖果,可以减少危害;这时利用来放牧粗毛羊、山羊和马、牛,也是减少危害的一种措施。
包含词
针茅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