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 > 金耳
目录
概述
  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 bandoni et zang),为真菌植物门真菌黄耳,又称黄木耳、茂若色尔布(藏语)、金黄银耳、黄耳、脑耳。
  子实体中等至较大,呈脑状或瓣裂状,基部着生于树木上,8-15cm,宽7-11cm。新鲜时金黄色或橙黄色,干后坚硬,浸泡后可复原状。菌丝有锁状连合。担子圆形至卵圆,纵裂为四,上担子长达125μm,下担子阔约10μm。
  夏秋季生于高山栎等阔叶树腐木上,有时也见生长于冷杉倒腐木上,与韧革菌stereum hirsutum等有寄生或共生关系。
  分布于我国西藏、云南、四川、甘肃等地区。
  在西藏东南部及其他产区群众有采食习惯。含有甘露糖、葡萄糖及糖。可防癌抗癌。有治肺热、气喘、高血压等作用。现已人工培养。此菌是木腐菌。
  金耳是一种子实体中大型的胶质菌类,子实体不规则,鲜时可达4~8厘米,脑状,宽2-7厘米,高2-3厘米,鲜橙红色,全体金黄色。金耳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具很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胶质等营养成分。
保健药用功能
  ①提高机体代谢机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②调节机体代谢机能,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机体血红蛋白和血浆的含量。
  ③提高机体抗衰老、抗缺氧能力,降血脂、降胆固醇。
  ④促进肝脏脂代谢,防止脂肪在肝脏积累,提高肝脏解毒功能。经常食用可有效地防病健身,延缓衰老。
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将金耳人工栽培试验成功,80年代进行了更为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已可段木和代料栽培金耳,已由过去野生的年产几百公斤增加到几十吨。
  1.生物因子
  金耳的自然生长和发生,都离不开其耳友菌粗毛硬革菌,这种菌不但一直伴随着金耳菌丝的生长,而且还与金耳的菌丝共同组织化发育为金耳子实体。没有粗毛硬菌,金耳就不能正常生长和发育。因此,通过子实体组织分离得到的菌种也不是金耳一种菌丝,而是金耳和粗毛硬革菌两种菌体的混合体。
  2.营养
  金耳分解木质纤维素类的能力极弱,只能利用单糖或较简单糖类碳源,而对木质纤维素的利用则依靠粗毛硬革菌菌丝的分解。壳斗科的树种、桐、楮、栲都是金耳栽培的很好树种,代料栽培中阔叶木屑中加入一定量的麦麸、米糠、玉米粉和石膏等,可获较高的产量。
  3.温度
  菌丝体生长适温23~25℃,子实体为15~20℃。
  4.湿度
  段木栽培的适宜含水量50%左右为宜,代料栽培的基质含水量以55%~65%为宜。子实体生长发育以大气相对湿度85%~95%最适。子实体的抗旱能力较强,给予干干湿湿的湿差,可使子实体生长健壮,出干率高。
  5.光照和通风
  菌丝生长不需要光,子实体形成必须有光诱导。子实体发育需要足够的通风,通风不良子实体色泽暗淡,适当的通风,充足的氧气才能使金耳形成自然的橙黄和橙红色素。
  6.酸碱度(ph值)
  以ph值5.8~6.2生长最好。
栽培技术
  金耳有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两大生产方式。
  1.段木栽培
  段木栽培的场地选择、段木处理、接种、发菌、排场和起架出耳的方法与黑木耳相同,所不同的,需注意的有:
  ①段木含水量要求高于香菇和黑木耳,因此砍伐后要注意切勿干燥过度,有的树种含水量较低,砍伐剃枝后可立即接种。
  ②接种期以自然温度15~20℃最适,接种期较黑木耳要晚些。
  ③采收后干制以自然晾干为好,切忌碳火烘熏。
  2.代料栽培
  金耳的代料栽培为熟料瓶栽或袋栽。栽培工艺程序为配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和出耳。但是栽培能否获得成功和产量的高低取决于以下关键因素,栽培中需特别处理。
  ①必须选择有子实体的母种或原种,每袋的接种物必须带有一定大小的子实体块。
  ②培养菌丝阶段要采用控温控湿措施,调节金耳和粗毛硬革菌之间的关系,以使金耳菌丝旺盛生长,积累足够的养分,以利出耳。具体温湿度的调控为:接种后置于20~23℃下培养至菌丝长至料深3/4,然后降温至15~20℃,抑制粗毛硬革菌的生长,刺激金耳子实体原基形成。
  ③原基形成后,要干干湿湿管理,光照充足,以利子实体健壮、色泽鲜艳,成为优质产品。
英文解释
  1. :  golden fungus
相关词
料理野菜食谱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