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 >内蒙古 >鄂尔多斯 > 鄂托克旗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鄂托克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全旗辖12个苏木乡镇,75个嘎查村,14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0.3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全旗经济以畜牧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鄂托克旗是驰名中外阿尔巴斯白山羊绒原产地,是西鄂尔多斯国家级珍稀植物自然保护区属地,位于2000年发现的世界级大气田——苏里格气田范围之内。
  鄂托克旗地域辽阔,资源丰富。阿尔巴斯白山羊绒驰名中外,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纤维宝石”、“软黄金”,曾获意大利柴格纳纺织公司国际白绒山羊生产奖,是“温暖全世界”的鄂尔多斯羊绒衫(制品)的主要原料。
  天然气资源前景巨大。目前,位于苏米图苏木苏里格嘎查的苏里格气田,天然气储量在2200亿立方米以上。
  矿产资源质优、类多。现已探明的矿产有40多种,其中石膏33亿吨,居全国之首,品位一般在65.98—82.19%,均属晶体透明石膏;石灰石25.8亿吨,远景储量达100亿吨;煤炭储量20亿吨;硅石10亿吨;天然碱1026.5万吨;芒硝106万吨;石英岩330万吨;铁矿石520万吨;耐火粘土6425万吨。此外,萤石、锰、铝、锌、铜、金、钼、云母、大理石、花岗岩、辉绿岩、石墨等多种矿产都颇具开采价值。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全旗境内广袤的大草原上到处有独具民族特色风格的蒙古包;查布苏木的布龙湖温泉(常年水温保持在39.8摄氏度)具有较好的疗养效果;远古时期留下的比较清晰的恐龙足迹化石(1万多枚)展示着神奇的古老物种的风采;公其日嘎有古战场留下的星罗棋布的百眼井;阿尔巴斯有俗称“草原敦煌”的阿尔寨石窟(百眼窑)和鄂尔多斯高原第一峰——桌子山。
  野生动、植物资源神韵独具。活跃于鄂托克旗境内的动物有青羊、团羊、黄羊、天鹅、百灵鸟、鸳鸯、遗鸥等50多种。植物有亚洲中部荒漠中古老的植物地理区域西鄂尔多斯国家级珍稀植物自然保护区中生长的第三纪(距今1000万年至3000万年)植物四合木、半日花、沙冬青、绵刺、蒙古扁桃、草包菊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植物群系,具有重要的科考价值和旅游观赏性。
  近年来,鄂托克旗坚持“以牧为主、以工致富”的生产建设方针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通过结构调整和推进产业化经营,逐步强化了农牧业的基础地位,依托资源优势,实施集团化战略,实行资产重组,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工业快速发展之路。“十五”期间,鄂托克旗将在“生态立旗、工业强旗、开放兴旗”的工作思路指导下,到2005年,gdp、财政收入分别将达到55亿元和5亿元,人均gdp、人均财力分别在5万元以上和5000元以上,实现鄂托克旗经济的新跨越。目前,鄂托克旗“十五”计划开局良好,2003年,全旗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4.8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86亿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0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02元。
旗情概况 Overview flag conditions
  鄂托克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市西部,东经106°41′-108°54′,北纬38°18′-40°11′之间。东邻杭锦旗,西连宁夏陶乐县并隔黄河与石嘴山市和阿拉善盟相望,南接乌审旗和鄂托克前旗,西北界乌海市。全旗南北长209千米,东西宽188千米,总面积20064平方千米,总人口9万人(2004年)。
  旗人民政府驻乌兰镇,邮编:016100。代码:150624。区号:0477。拼音:Etuoke Qi。
  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丰富,四季分明,无霜期短,降水少,蒸发量大。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左右,年平均气温6.4℃左右,年降水量为25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3000毫米左右,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份,无霜期122天左右。
  鄂托克旗位于内陆大西北,受中纬度和西伯利亚—蒙古冷高压的控制,气候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春迟秋旱,冬长夏短,日照充足,属中温带温暖型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日照2700~2900小时
  年平均气温为7.1℃
  1月份平均-10.2℃
  7月份平均气温22.4℃
  极端最低气温-3l.6℃
  极端最高气温36.7℃
  年平均无霜期为173天
  无霜期的年变化很大,最长的有212天,最短的有143天
  年平均降水量265.0mm
  年蒸发量2514.8mm
  年平均风速2.8~3.8m/s
  大风(≥8级)年平均25~30天
  沙暴日数20~35天
  年最大冻土深度为136cm
行政区划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乌兰镇 由原乌兰镇、包乐浩晓镇和察汗淖镇撤并后共同组建的。位于旗境中部偏东南,距鄂尔多斯市政府所在地东鄂托克旗地图胜区237千米。总面积3324.44平方千米,总人口3.6万人,辖14个嘎查、2个村和6个社区。
  蒙西镇
  位于鄂托克旗西北部,距乌兰镇180千米。总面积1938平方千米,总人口1.3万人(2005年),其中农牧业人口5796人。辖渠畔、碱柜、羊场、新民、其劳图、苏亥图、巴音温都尔、伊克布拉格8个村(嘎查)和隆安社区、蒙西2个社区。
  1975年鄂托克旗农村牧区区划调整时,召稍、巴音淖、木肯淖、公其日嘎四个乡的移民组建碱柜。1979年10月,碱柜与新地合并为呼和特拉人民公社。1984年易名碱柜乡人民政府。1997年4月,伊乌划界,碱柜乡的黄河、巴音、新地、三坝4个村整建制划归乌海市。1998年11月,经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批准,撤销碱柜乡设立碱柜镇。2004年12月,碱柜镇与蒙西工业园区实行“镇区合一”管理模式,更名为蒙西镇。2005年9月,原公其日嘎乡的1个村、阿尔巴斯苏木的3个嘎查并入蒙西镇。
  棋盘井镇 南北长23.8千米,东西宽135千米,总面积3614平方千米,镇区规划占地面积57平方千米。人口7.6万余人(2006年),辖7个居委会、10个嘎查(村)。
  木凯淖尔镇 位于鄂托克旗东部,距乌兰镇65千米,东邻杭锦旗,南与乌审旗接壤,西北分别与乌兰镇、阿尔巴斯苏木、棋盘井镇相连,总面积2497平方千米,总人口17680人,其中常住农牧民11698人,辖17个行政村、1个牧业嘎查,111个牧业合作社,3个居委会。
  苏米图苏木 位于鄂托克旗南部,地处毛乌素沙区的北部及其边缘,总面积2822.3平方千米,总人口5800人,其中蒙族占85.2%。辖10个嘎查,18个牧业社。
  阿尔巴斯苏木 由原新召苏木与原查布苏木合并而成,东邻乌兰镇,南接鄂前旗,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接壤,北靠乌海市。南北长138千米,东西宽75千米,总面积6250平方千米,总人口9000多人,辖14个嘎查,63个牧业小组。
历史沿革 History
  鄂托克旗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河套人”就在鄂托克旗一带生息、繁衍,今阿尔寨石窟(百眼窟)、桂勒斯太(樱桃山)等地区发现新石器时代“河套人”遗址。商代土方、鬼方等方国和北羌、熏育等民族游牧于此地,他们大多是“居溪沟,各有君长”。西周时,鄂托克旗一带为猃狁等游牧部落的活动区,统称戎狄。春秋时期,朐衍等部落游牧于旗境西南边沿。至战国时期,林胡、楼烦移居此地。此后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鄂托克旗大部分地区成为匈奴民族重要的活动地区。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5年)划属北地郡。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入朔方郡,境属临戎、修都县。东汉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后,南匈奴等部众入居,鄂托克旗属右贤王屯领的朔方郡。两晋十六国时为前后赵、前后秦属地朔州境。北魏天赐四年(公元407年)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鄂托克旗隶属夏国夏州。北魏态帝始光四年(公元427年),北魏占领整个鄂尔多斯,形成南北朝对峙局面,此时鄂托克旗分属于西安州、薄骨律镇和沃野镇。隋炀帝大业元年至三年(公元605-607年)改州为郡,鄂托克旗地区分属灵武、盐川二郡。唐初为安置内附突厥人的鲁、丽、舍、塞、依、契六胡州地区,后并为匡、长二州。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置宥州,境置延恩、归仁、怀德三县。元年八年(公元813年)在经略军(故城址在包乐浩晓)设新宥州,下辖延恩、长泽二县。五代十国时期,党项拓拔思恭子弟历任定难军节度使,鄂托克旗地盘分属定难节度使和中央王朝的灵盐节度使。北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归属西夏。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亲征西夏,在鄂托克旗西部休整兵马,1227年灭西夏,鄂托克旗始为蒙古汗国领地。元代,除旗境西部划属甘肃行省宁夏府路外,余为察罕脑尔皇室封地。明洪武六年(公元1376年)鄂托克旗分属宁夏卫和东胜卫,隶属陕西行都司。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蒙古部落入居鄂尔多斯,弘治一三年(公元1500年)巴图孟克达延汗恢复万户组织,鄂托克旗属右翼三万户济农巴尔斯博罗特所辖鄂尔多斯万户之地,后一直属巴尔斯博罗特之孙拜桑忽尔及其后裔的领地。崇祯七年(公元1635年)鄂尔多斯万户归顺清朝。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清廷将鄂尔多斯万户划为六个旗原拜桑忽尔诺延及后裔所据克扣特、锡布沁、乌喇特、唐古特等部落组成鄂尔多斯右翼中旗,下设15哈喇(参领区)83个苏木(佐领)。民国年间仍实行盟旗制度,仍称鄂尔多斯右翼中旗。1930年,旗境设沃野县,1936年将旗衙门改为旗政府。1941年旗境设桃力民办事处。1942年在参领区内实行保甲制度,但一直到全国解放,哈喇、苏木和保甲制度同时并存。1949年8月23日,鄂托克旗和平解放,9月7日成立临时自治政府,1950年2月成立鄂托克旗人民政府。1980年,南部10个人民公社分置鄂托克前旗。1997年将巴音陶亥乡、巴音陶亥农场和碱柜乡的巴音、新地、黄河、三坝四个村划入乌海市。
  “鄂托克”系蒙古语,汉意“营”或“部”,是元,明两代蒙古“万户”下设行政建制,称千户,它是组成万户的小领地名称,是地缘组织,每个鄂托克要根据人口的多寡提供一定数量的军队。十七世纪中叶,清朝政府以拥有军事权力的“和硕”(旗)取代了“鄂托克”但鄂托克一直为鄂尔多斯右翼中旗的俗称保留下来,解放后正式成为行政区划名称。
  “鄂托克”系蒙古语,汉意“营”或“部”,是元,明两代蒙古“万户”下设行政建制,称千户,它是组成万户的小领地名称,是地缘组织,每个鄂托克要根据人口的多寡提供一定数量的军队。十七世纪中叶,清朝政府以拥有军事权力的“和硕”(旗)取代了“鄂托克”,但鄂托克一直为鄂尔多斯右翼中旗的俗称保留下来,解放后正式成为行政区划名称。
  西周时,鄂托克旗一带为猃狁等游牧部落的活动区,统称戎狄。春秋时期,朐衍等部落游牧于旗境西南边沿。至战国时期,林胡、楼烦移居此地。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5年)划属北地郡。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入朔方郡,境属临戎、修都县。东汉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后,南匈奴等部众入居,鄂托克旗属右贤王屯领的朔方郡。两晋十六国时为前后赵、前后秦属地朔州境。北魏天赐四年(407年),隶属大夏国夏州。北魏始光四年(427年),分属于西安州、薄骨律镇和沃野镇。隋大业元年至三年(605-607年)改州为郡,鄂托克旗地区分属灵武、盐川二郡。唐初为安置内附突厥人的鲁、丽、舍、塞、依、契六胡州地区,后并为匡、长二州。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置宥州,境置延恩、归仁、怀德三县。元和八年(813年)在经略军(故城址在包乐浩晓)设新宥州,下辖延恩、长泽二县。五代十国时期,党项拓拔思恭子弟历任定难军节度使,鄂托克旗地盘分属定难节度使和宋朝的灵盐节度使。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归属西夏。
  1227年蒙古灭西夏,鄂托克旗始为蒙古汗国领地。元代,除旗境西部划属甘肃行省宁夏府路外,余为察罕脑尔皇室封地。明洪武六年(1376年),分属宁夏卫和东胜卫,隶属陕西行都司。天顺六年(1462年)蒙古部落入居鄂尔多斯,弘治十三年(1500年)巴图孟克达延汗恢复万户组织,鄂托克旗属右翼三万户济农巴尔斯博罗特所辖鄂尔多斯万户之地,后一直属巴尔斯博罗特之孙拜桑忽尔及其后裔的领地。崇祯七年(1635年)鄂尔多斯万户归顺后金(清朝)。清顺治六年(1649年)将鄂尔多斯万户划为六个旗,原拜桑忽尔诺延及后裔所据克扣特、锡布沁、乌喇特、唐古特等部落组成鄂尔多斯右翼中旗,下设15哈喇(参领区),83个苏木(佐领)。
  民国年间仍实行盟旗制度,仍称鄂尔多斯右翼中旗。1930年,旗境设沃野县,1936年将旗衙门改为旗政府。1941年旗境设桃力民办事处。1942年在参领区内实行保甲制度,但一直到全国解放,哈喇、苏木和保甲制度同时并存。
  1949年8月23日,鄂托克旗和平解放,9月7日成立临时自治政府。1950年2月成立鄂托克旗人民政府。
  1980年,南部10个人民公社分置鄂托克前旗。1997年将巴音陶亥乡、巴音陶亥农场和碱柜乡的巴音、新地、黄河、三坝四个村划入乌海市。(以上根据“鄂托克旗政府网”内容改动)
  2000年,鄂托克旗辖6个镇、2个乡、4个苏木。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旗总人口100072人,其中各乡镇苏木人口(人): 乌兰镇 26002 棋盘井镇 13976 碱柜镇 7179 包乐浩晓镇 2588 察汉淖尔镇 5431 沙井镇 10686 木凯淖尔乡 3835 公其日嘎乡 4582 阿尔巴斯苏木 10494 新召苏木 4338 查布苏木 5992 苏米图苏木 4969 
  2000年,鄂托克旗行政区划一览:(可能是2001年或2002年资料。根据当时《内蒙古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乌兰镇:辖 第八、第七、第六、第五、第四、第三、第二、第一8个居委会;一村委会、二村委会。
  棋盘井镇:辖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7个居委会。
  碱柜镇:辖 新民、羊场、碱柜、渠畔4个村委会。
  包乐浩晓镇:辖 包日塔拉、乌兰图克、敖伦淖尔、包日呼舒、德日苏、马新布拉格、海岱7个嘎查。
  察汗淖尔镇:辖 察汗淖尔、赛罕塔拉、沙日布日都、乌兰柴达木、哈马日格太、苏吉、查汗陶勒盖7个嘎查。
  沙井镇:辖 巴音淖尔、水泉子、小湖、伊克乌素、乌兰哈达、乌素其日嘎、召稍、达楞图如、桃力民、乌兰吉林、包勒壕内、乌兰其日嘎12个村委会。
  木凯淖尔乡:辖 木凯淖尔、旧庙湾、大克泊尔、扎德盖、索扣、察汗敖包6个村委会。
  公其日嘎乡:辖 深井、其劳图、百眼井、阿如其日嘎、石勒凯、苏米图6个村委会。
  阿尔巴斯苏木:辖 乌仁都喜、额尔和图、呼吉、伊克达赖、楚鲁拜、苏庆图、伊克布拉格、巴音温都尔8个嘎查。
  新召苏木:辖 脑高岱、敖伦其日嘎、乌兰其日嘎、呼和陶勒盖、巴音乌素、乌兰乌素6个嘎查。
  查布苏木:辖 布隆、阿如布拉格、陶利、赛音乌素、巴音陶勒盖、希尼其日嘎、哈图7个嘎查。
  苏米图苏木:辖 查汗敖包、巴嘎额尔和图、额尔和图、苏里格、斯布扣、伊连陶勒盖、巴音布拉格、苏米图、马什亥、哈达图10个嘎查。
  2004年,鄂托克旗辖6个镇、2个乡、4个苏木:乌兰镇、棋盘井镇、碱柜镇、包乐浩晓镇、察汗淖尔镇、沙井镇、木凯淖尔乡、公其日嘎乡、阿尔巴斯苏木、新召苏木、查布苏木、苏米图苏木。总人口92 023人。
英文解释
  1. n.:  Etuoke Qi
相关词
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工业乌海盐业公司盐务管理局
包含词
鄂托克旗中学鄂托克旗医院鄂托克旗蒙医院
鄂托克旗蒙古族中学鄂托克旗盐务管理局鄂托克旗教育局电教仪器站
鄂托克旗教育局教研室鄂托克旗妇幼保健医院鄂托克旗卫生防疫站
鄂托克旗赛乌素草籽场鄂托克旗沙井镇畜牧综合服务站
分类详情
张开包乐浩晓镇张开乌兰镇张开木凯淖尔镇张开沙井镇
张开碱柜镇张开察汗淖尔镇张开木凯淖尔乡张开公其日嘎乡
张开阿尔巴斯苏木张开新召苏木张开查布苏木张开苏米图苏木
张开棋盘井镇张开蒙西镇赛乌素草籽场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
百眼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