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红牛”为全国八大良种牛之一, 体格硕大,结构匀称,体质强健,骨骼坚实,肌肉发达。后躯发育较好,侧观呈长方形,头方正,顿宽,嘴齐,眼大有神,耳大且灵敏,鼻孔大,鼻镜肉红色,角短质细,角型不一。被毛细短,富有光泽,分紫红、红、浅红三种毛色。具有役肉兼用,以肉质细嫩、皮革柔韧而深得中外畜牧专家的好评,常年存栏15万头。
二、主产区数量及分布:
郏县红牛主产于郏县、宝丰、鲁山、汝州四县市。现存栏总数为28.064万头。主要分布于郏县的大李庄、王集、白庙、渣元等乡镇,存栏10.4万头;宝丰沿汝河两岸的石桥、赵庄、闹店、李庄、周庄、商酒务等乡镇,存栏4.6万头;鲁山县主要以辛集、张官营、滚子营、马楼、让河等乡红牛分布最集中,现存栏5.2方头。汝州市与郏县接壤的纸坊,尚庄、小屯、焦村、骑岭等红牛饲养比较集中,量多质优,总存栏数1.56万头。
三、体型外貌特征及体尺体重
(一)体质外貌
郏县红牛体格中等大小,结构匀称,体质强健,骨骼坚实,肌肉发达。后躯发育较好,侧观呈长方形,具有役肉兼用牛的体型,头方正,顿宽,嘴齐,眼大有神,耳大且灵敏,鼻孔大,鼻镜肉红色,角短质细,角型不一。被毛细短,富有光泽,分紫红、红、浅红三种毛色。公牛颈稍短,背腰平直,结合良好。四肢粗壮,尻寅长稍斜,皋丸对称,发育良好。母牛头部清秀,体型偏低,腹大而不下垂,膏甲较低且略薄,乳腺发育良好,肩长而斜。
(二)生产性能
1、役用性能:郏县红牛体格大,肌肉发达,骨骼粗壮,健壮有力,役用能力较强。目前,仍是山区农业生产上的主要动力。据测定,阉牛的最大挽力为421.6公斤,公牛为409公斤,母牛为317.4公斤;一对中型成年阉牛一天可耕地3-4亩,挽车速度每小时4公里,载重2000公斤,日行30公里。
2、肉用性能:郏县红牛肉质细嫩,肉的大理石纹明显,色泽鲜虹。据测定,其熟肉率为59.5%(范围56.2-64.8%)。据对10头20-23月龄阉牛,肥育后屠宰测定,平均胴体重为176.75公斤,平均屠宰率为57.57%,平均净肉重136.6公斤,净肉率44.82%。
3、繁殖性能:在通常饲养管理条件下,母牛初情期为8-10月龄,初配年龄为1.5-2岁,使用年限一般至10岁左右,繁殖率为70-90%,产后第一次发情多在2-3个月,三年可产两犊,犊牛初生重20-28千克。母牛配种不受季节限制,一般多在2、8月配种。公牛12个月龄性成熟,2岁开始配种,一头公牛可负担50-60头,最高可达150头。一次射精量3-10毫升,精于密度5亿/毫升升以上,原精子活力0.7以上,精子耐冻性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