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河南 >洛阳 > 邙山陵墓群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邙山陵墓群投诉电话洛阳旅游投诉电话:0379-64310882
  河南省旅游投诉电话:0371—6550677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邙山陵墓群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境内邙山上。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朝十几个帝王的陵墓及皇族、大臣的陪葬墓,总数在千座以上,为东汉(公元25年-220年)至三国(公元220年-280)时期的古墓。东部曹魏、西晋帝陵依山为体,无封土;西部东汉、北魏陵区现存地面封土尚有300多座,呈覆斗形或圆锥形,最大者直径在100米以上,高50余米。已发掘的墓葬中,有用大砖黄肠石垒砌而成,形制巨大;也有规模较小的土洞。出土的大量墓志,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外交往、民族关系等,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邙山陵墓群是目前中国面积较大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上古代陵墓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东汉陵区
  东汉定都洛阳,历11帝,有10帝葬于洛阳,5帝葬于邙山,分别是光武帝的原陵、安帝的恭陵、顺帝的定陵、冲帝的怀陵、灵帝的文陵。原陵坐落在邙山之北的黄河滩上,位于今孟津县铁谢村西南。此陵有5绝;一是帝王选陵,不是背山而河,而是枕河蹬山,为全国独一无二;二是一园千柏,国内仅有。原陵共存隋唐古柏1500余株;三是汉陵晓烟,风光奇妙;四是鼓掌“啾啾”,柏树鸟鸣;五是众柏成像,光武仰卧。恭陵、定陵、怀陵、文陵皆在邙山以南。在今孟津三十里铺村一带,有3陵排列,各立一通石碑,为清乾隆年间洛阳知县龚松林所立,分别书“大汉冢”、“二汉冢”、“三汉冢”。在今孟津护驾庄西南,是灵帝的文陵。
曹魏陵区
  曹魏共历5帝46年。其中开国皇帝文帝丕、明帝睿、高贵乡公曹髦死后葬洛阳。文帝曹丕倡导俭葬,他依山为陵(即沿山挖洞),葬于邙山首阳山,故称首阳陵。明帝曹睿的陵墓称高平陵。高贵乡公曹髦称帝后,不甘为大将军司马昭手中玩物,于公元260年5月,率300多个太监、侍卫讨伐司马昭,结果被司马昭部将成济一戟刺死,甚为悲壮惨烈。他后被以王礼安葬。
西晋陵区
  西晋共历4帝52年。其中武帝司马炎、惠帝司马衷崩于洛阳,葬于首阳山。公元265年,司马炎登上皇位,分别追尊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为宣帝、景帝和文帝,所以,西晋陵区共有5座皇陵,分别为高原陵、峻平陵、崇阳陵、峻阳陵、太阳陵。
北魏陵区
  北魏都洛阳共历8帝41年。现已确认埋葬在洛阳邙山的有4帝,即孝文帝元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诩、孝庄帝元子攸,其陵分别为长陵、景陵、定陵、静陵。北魏为北方鲜卑人政权,其民族善于骑射,骠悍凶猛。但孝文帝远见卓识,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成就了中华第一次民族大融合。他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北还。于是北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他自己则身体力行,死后葬今孟津官屯村南的长陵。长陵,高35米,直径60米,当地人称“大冢”。景陵,是宣武帝元恪的陵墓,位于长陵之南、今冢头村东。《资治通鉴》说,唐武德四年,李世民曾登魏宣武帝陵察看王世充军情,足见景陵地势高峻。
  另外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徽陵及闵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陵、以及三国时期蜀代末主刘禅、南唐后主李煜、后蜀末主孟昶等陵墓也均在邙山陵墓区内。
已发现的王侯将相及名士墓葬
  冉伯牛,周先贤,墓在白鹤村南。
  吕不韦墓:洛阳市东约20公里的偃师市南蔡庄大冢头村东:
  樊崇,赤眉军首领,墓在白鹤乡雷湾村西,俗称汉赤眉墓。
  樊哙,汉武阳侯,墓在王良乡落驾沟村。
  贾谊,汉太傅,墓在平乐镇新庄村东。
  邓晨,汉房子侯,“葬于北芒”。
  邓骘,汉罗侯,“葬洛阳北邙旧茔”。
  祭彤,汉太仆,墓在朝阳镇一带。
  刘宽,汉逯卿侯,墓在朝阳镇,名大尉冢。
  班超,汉定远侯,墓在朝阳镇,称斑墓。
  裴潜,三国魏河南尹,墓在横水镇会瀍村。
  石崇,晋卫尉,墓在送庄金谷园遗址。
  冯熙,北魏驸马都尉、昌黎王,墓在凤凰山。据说,此山因埋冯熙而称冯王山,后传讹为凤凰山。
  元怿,北魏太尉、清河王。墓位于洛阳市北行2公里、洛孟公路东。俗称“青菜冢”,曾被讹传为“司马懿坟”。
  元召巳,北魏常山王,墓在蟠龙冢村南。
  元乂,北魏侍中、江阳王,墓在朝阳镇。其墓高20米,内有"天象图",闻名遐迩。
  苗蕃,唐太原参军,墓在朝阳镇小梁村。
  刘幽求,唐徐国公,墓在送庄凤台村。
  孟郊,唐著名诗人,墓在送庄凤台村,唐大文学家韩愈为其亲撰墓志。
  李虚中,唐殿中侍御史,墓在朝阳镇卦沟。
  狄仁杰,唐宰相,墓在梁周寺村。但白马寺一带亦有狄仁杰墓,待考证。
  李承休,唐吴房令,墓在王良乡河清谷。
  魏威信,宋驸马都尉,墓在平乐村南。旧时墓前有虎、马等石雕,现白马寺山门前的石马即为该墓故物。
  石守信,宋魏国公、河阳三城节度使,墓在常袋乡石碑凹村西北。
  张咏,宋左仆射,墓在平乐镇天皇岭。
  伯颜察儿,元蓟国公、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墓在平乐村。
  朱讠是钅孚,明伊定王,与妃沈氏合葬于长华镇上店村。
  朱讦漈,明西鄂恭靖王,墓在朝阳镇。
  朱常洵,明福王,墓在麻屯乡庙槐村。朱常洵为明神宗宠幸郑贵妃所生,深受溺爱,欲立为太子,大臣们阻之,无奈封福王,就藩洛阳,“费2800万两银”置官邸,“中央财政为之一空”。因此,当时福王府巍峨壮观,富丽堂皇。后李自成攻破洛阳,杀朱常洵,火烧王宫三日不绝。
  李天宠,明浙江巡抚,墓在孟津老城。
  陆坦,明大名府教授,墓在孟津老城。
  王铎,明清大书法家。其葬时四门出棺,在孟津城四门各置疑冢,真棺潜葬家中。
  杨玉珂,清通政司参议,墓原在白鹤四冢村,乾隆五十二年迁孟津老城扣马村。
  李际,清太子少保工兵尚书僖平,墓在孟津老城村南。墓前保存有碑铭、供案、土阙、翁仲、石虎、石马、石羊、望柱等全套神道石刻,神形兼备,动静有致,因此,被称作“李兵部坟神道石刻”,是我国神道石刻艺术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