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送友人 A Farewell to a Friend》诗人: 李白 Li Bai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With a blue line of mountains north of the wall,
And east of the city a white curve of water,
Here you must leave me and drift away
Like a loosened water-plant hundreds of miles....
I shall think of you in a floating cloud;
So in the sunset think of me.
...We wave our hands to say good-bye,
And my horse is neighing again and again.
Another version by translated by Stephen Carlson
Seeing a Friend Off
by Li Bai
Green mountains range beyond the northen wall.
White water rushes round the eastern town.
Right here is where, alone and restless, he
Begins 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While travelers' intents are fleeting clouds,
A friend's affection is a setting sun.
He waves good-bye, and as he goes from here,
His dappled horse lets out a lonely neigh. 诗人: 杜牧 Du Mu 十载名兼利,人皆与命争。 青春留不住,白发自然生。 夜雨滴乡思,秋风从别情。 都门五十里,驰马逐鸡声。 诗人: 薛涛 Xue Tao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诗人: 周贺 Zhou He 弹琴多去情,浮楫背潮行。人望丰壖宿,虫依蠹木鸣。 樯烟离浦色,芦雨入船声。如疾登云路,凭君寄此生。 请鉴赏: 诗篇名。唐代李白作。写作者在青山白水之间送别友人,流露出无限深情。全诗色彩绚丽,节奏明快,充满诗情画意,是唐代送别诗中的佳作。名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常被后世引用。 送友人
(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白水:明净的水
为别:分别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一:助词,加强语气。
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征:征途,远行。
兹:此,现在。
萧萧:马鸣声。
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注:不要写成“斑马”) 李白(701──762),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出生于中亚细亚(现在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5岁时随父迁居锦州彰明(现在四川省江油县)青莲乡,自号青莲居士。好剑任侠,喜欢交游。早年在蜀中读书,25岁时辞亲远游,31岁时第一次入长安,一事无成。42岁时,经道士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召入京都,供奉翰林,后因得罪权贵,被排挤出京,从此长期漫游。“安史之乱”期间,他参加永主李璘幕府,希望为平叛出力。李璘被肃宗消灭后,李白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次年病死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和杜甫齐名的伟大诗人,世称“李杜”。他的诗反映了唐帝国极盛时期蓬勃向上的时代风貌,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和批判, 有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有对壮丽山河的礼赞。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风格豪放飘逸,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但有些作品也存在着纵酒、求仙的消极情绪。作品收在《李太白全集》里。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近千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集诗人、神仙家、驴友、纵横家为一身的伟大天才。
民间流传,高力士曾为他脱靴,杨贵妃曾为他磨墨。 顾名思义,这是一道送别诗。友人不详是何人,但从诗中可看出二人感情甚笃。李白生性狂放不羁,有侠肝义胆、仙风道骨。平生浪迹天涯,交游甚广,从天子以至于无可考之庶人,皆有知己,有不逆之交,反映在他的诗歌中就有许多送别诗、酬答诗。
李白的送友诗,除绝句《赠汪伦》之外,以这首五言律诗最为有名。 作者送友人 ,送客地点多在城东尧祠一带,此地是水陆通衢,交通要冲,又多酒肆,便于宴饮饯别,加之景色宜人,易发诗兴。《送友人 》亦写在尧祠前泗水边的石门路上。北望二十公里处九仙山嶂列,合“青山横北郭”。泗水从曲阜向西流来,入兖州境即转向南,又朝西南流,是谓“白水绕东城。”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横:横陈,横对。郭:外城。白水:明净的水,潘岳诗有“白水过庭激”句。绕:环绕。○首联用对仗句交待送别的地点及自然环境,充满着诗情画意。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一:副词,表示动作刚一发生,随即会产生某种结果。为别:分别,送别。孤蓬:孤独的蓬草,比喻孤身远征的友人;蓬草易随风飞转,脱离根本,古人常以转蓬喻飘泊流浪。万里:极言其远。征:远行。呼应题目中“送”字。依依不舍,对友人前途的孤寂困苦尤为关切、似有千言万语。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飘浮的云朵如游子的心绪,落日的余辉似故人的恋情。○用一联名词语含蓄表达了此时心境,是典型的形象思维。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自:介词,常与宾语组成介宾短语,表示与动作有关的时间、处所等的起点。兹:代词,近指,义为“这”“此”。现在。去:离开,离去。萧萧:象声词,马鸣声;《诗·小雅·车攻》有“萧萧马鸣”。班马:离群的马。人;《左传·襄公十八年》“有班马之声。”杜预注:“夜遁马不相见故鸣。班,别也。”○手挥目送,马亦有情,人何以堪! 青山横对着北边外城,
水绕行到东边的城池。
此地即刻辞别之后,
您就像孤独的飞蓬一样踏上了万里征程。
飘浮的云影好似您此时的意绪,
落日的余影恰如故人的留恋之情。
挥手之间就从此离开了,
连离别的坐骑也发出了凄凉的鸣叫声!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首联是一工对,“青”“白”是颜色对,“山”“水”是同类对,“横”“绕”一动一静为反对,“北”“东”为方位对;“郭”“城”为同类对。其中“城”与“郭”互文见义。此联不仅描绘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交待了送别时的大场景,而且山静水动又是诗人与友人生活情景的象征:一静一动,我留君去,一北一东,自然的引起下联。王国维《人间词话》有“一切景语皆为情语”之说,此联即情景交融的佳句。
颔联是应该用对仗的。此联从语意上看可视为流水对形式,即两联语义相承。但纯从对的角度看不是工对,甚至可以说不“对”,它恰恰体现了李白“天然去雕饰”的诗风,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缚内容的看法。此联出句“此地一为别”语意陡转,将上联的诗情画意扯破,有一股悲剧的感人力量。佛教将“爱别离”视为人生八苦之一,是深谙人性的;今人犹视出远门为畏途,何况交通不便、信息难通的古人呢?
故古有“离愁别苦?之语。离别之苦是双方的,但诗人在此最为关心的是朋友前途的一路风霜,“孤蓬万里征”一句有不尽的关切殷情。俗云“在家千日好,出外当时难”,更何况此行是。“万里”长征呢!古人常以飞蓬、转蓬、飘蓬喻飘泊生涯,因为二者都有屈从大自然、任它物调戏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征。所以,此句想到“蓬”的形象时十分沉重,有无限的不忍之情,非道一声珍重可比。
接下来颈联则感情平缓,止住了伤痛。离别既然是不可避免的,那就让我们铭记此断肠时刻,牢记住对方,慢慢的将一种相思化作两地闲愁吧。太白集王琦注云:“浮云一往而无定迹,故以比游子之意;落日衔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从语法修辞角度看,此联是名词语,四个名词短语之间不用谓语连接,其间留有空隙,可由读者去填充创造。
浮云既有飘忽不定的特点,也有相对静止的特点,当无风之时,云的凝重常让人看不出其动态,杜甫有“云在意俱迟”诗句即是此景。故出句也可理解为游子将行未行的恋旧情意,有欲行又止,身行心留之复杂意绪。落目的形象既可理解为故人的眷恋之情,亦可理解为对友人的祝福之情。“夕阳无限好”、“落日长河圆”,但愿友人前路阳光灿烂,诸事圆满遂心。如此理解又呼应了“孤蓬万里征”一句。
尾联潇洒自然,余味无穷。再见了,朋友!挥手之余,友人身影渐渐远去,不可复识,但那可亲的友人坐骑似谙人性,仍从看不到的远处萧萧长鸣,娓娓辞别而又报导平安的信息,将离别的场景及情绪变得很长!很长! 城、郭
城本义为城墙,古时建邑立都先要建城池作防务之事,《说文》“城,以盛民也,从土成,成亦声。”段玉裁注:“言盛者,如黍稷之在器中也。”古时指墙的同义词很多,像“墉”“堵”“垣”“墙”等。如仔细考究,现代汉语常用的“墙”字,《说文》日:“垣蔽也”。段玉裁“垣”下注日:垣自其大言之,墙自其高言之。可见,墙字强调的是遮蔽、保护功能,与“城”义最近。现代汉语中“城”的基本义是城市,但一些古词汇留传至今,仍保留“墙”义,如万里长城的“城”。即是万里长墙。.宋周密《齐东野语·避讳》说:“梁太祖父烈祖名‘诚’,遂改城曰‘墙’”。
郭字在《说文》中的本义早已废而不用,《说文》“郭:齐之郭氏虚。”按照段玉裁注“郭本国名,虚墟古今字”的理解,“郭”应指郭国的废城垣。因古时建城常有两重或多重城墙,内城较坚固正规,外城一般只用泥土堆砌,要求不高,故借用“郭”字称之。“城”“郭”二字分言时常有区别,如《孟子·公孙丑下》“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有时只是调换用词的泛指,如此诗的“北郭”“东城”,郭、“城二字无别,“郭”仄声不入韵,“城”平声入韵;也可理解为互文。
郭是外城,城指内城
班马
《说文》“班:分瑞玉,从珏(jué)刀。”这是个会意字,刀置两玉之间,故为“分瑞玉”。引申有“分离”“赐予”等义,诗中指“离别”,故《左传》有“班马”一词。’王琦注李白此诗说:“主客之马将分道,而萧萧长鸣,亦若有离群之感。”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此联是名词语,在张志和《渔歌子》中对此类型已有接触。名词语能产生含蓄的诗歌美学效果,为前人所看重。清人《一瓢诗话》说:“欲知杜诗大义,先准张表臣《读杜》一则,略有端倪矣。其日:余读杜诗云:‘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功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叹其含蓄如此。”分析可知,杜诗此两联都是名词语。再向后,温庭筠《早行》诗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名句,陆游《书愤》诗有“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名句,皆为含蓄的名词语。
李白为一代诗宗,在其前代,名词语多见于散文,自兹之后群起效尤,足见影响之大。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路纬秋啼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绿水之波澜。
云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风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裂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jìng)须沽(gū)取对君酌(zhuó)。
五花马,千金裘(qiú),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隐。
何处是回程?长亭更短亭。
清平调词之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词之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镱,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树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邀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及南征。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送别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原文
水国蒹葭夜有霜,
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
离梦杳如关塞长。
赏析
昔人曾称道这位“万里桥边女校书”“工绝句,无雌声”。她这首《送友人 》就是向来为人传诵,可与“唐才子”们竞雄的名篇。初读此诗,似清空一气;讽咏久之,便觉短幅中有无限蕴藉,藏无数曲折。
前两句写别浦晚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可知是秋季。“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这时节相送,当是格外难堪。诗人登山临水,一则见“水国蒹葭夜有霜”,一则见月照山前明如霜,这一派蒹葭与山色“共苍苍”的景象,令人凛然生寒。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不尽是写景,句中暗暗兼用了《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两句以下的诗意:“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以表达一种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情绪。节用《诗经》而兼包全篇之意,王昌龄“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巴陵送李十二》)与此诗机杼相同。运用这种引用的修辞手法,就使诗句的内涵大为深厚了。
人隔千里,自今夕始。“千里自今夕”一语,使人联想到李益“千里佳期一夕休”的名句,从而体会到诗人无限深情和遗憾。这里却加“谁言”二字,似乎要一反那遗憾之意,不欲作“从此无心爱良夜”的苦语。似乎意味着“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可以“隔千里兮共明月”,是一种慰勉的语调。这与前两句的隐含离伤构成一个曲折,表现出相思情意的执着。
诗中提到“关塞”,大约友人是赴边去吧,那再见自然很不易了,除非相遇梦中。不过美梦也不易求得,行人又远在塞北。“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李白《长相思》)。“关塞长”使梦魂难以度越,已自不堪,更何况“离梦杳如”,连梦也新来不做。一句之中含层层曲折,将难堪之情推向高潮。此句的苦语,相对于第三句的慰勉,又是一大曲折。此句音调也很美,“杳如”的“如”不但表状态,而且兼有语助词“兮”字的功用,读来有唱叹之音,配合曲折的诗情,其味尤长。而全诗的诗情发展,是“先紧后宽”(先作苦语,继而宽解),宽而复紧,“首尾相衔,开阖尽变”(《艺概。诗概》)。
“绝句于六艺多取风兴,故视它体尤以委曲、含蓄、自然为高。”(《艺概。诗概》)此诗化用了前人一些名篇成语,使读者感受更丰富;诗意又层层推进,处处曲折,愈转愈深,可谓兼有委曲、含蓄的特点。诗人用语既能翻新又不着痕迹,娓娓道来,不事藻绘,便显得“清”。又善“短语长事”,得吞吐之法,又显得“空”。清空与质实相对立,却与充实无矛盾,故耐人玩味。 送友人别 送友人归 送友人薛涛 送友人李白 送友人入蜀 江夏送友人 湘口送友人 送友人之峡 送友人出塞 送友人游边 山中送友人 送友人归闽 送友人江行 送友人北游 送友人游吴 送友人入塞 送友人赴举 送友人入关 送友人如边 送友人游塞 送友人游蜀 送友人归山 送友人东归 送友人南游 送友人西上 送友人之京 润州送友人 峡口送友人 送友人还洛 江上送友人 送友人入湘 送友人南归 送友人入京 送友人归越 送友人赴省 折梅送友人 送友人边游 送友人南下 送友人入浙 送友人之淮 送友人之鄂 送友人从军 湖口送友人 雨夜送友人 送友人归蜀 送友人任括州 送友人之湖上 送友人之南陵 送友人归荆楚 送友人之括苍 送友人住海寺 送友人游金陵 送友人之武林 送友人游梅湖 送友人牧江州 送友人归茅山 送友人游塞北 送友人赴乡举 送友人归宜春 送友人游太原 送友人及第归 送友人之岭外 送友人游湘中 送友人赴省试 送友人尉蜀中 送友人往振武 送友人归荆南 送友人使夷陵 送友人游东川 送友人归江南 送友人归袁州 送友人归汉阳 送友人之新丰 送友人游嵩山 送友人宰湘阴 送友人游江东 送友人游南海 送友人游江南 送友人往太原 景泰山送友人 送友人丧二绝 送友人游湖南 送友人归邛州 送友人归青社 桃源行送友人 送友人之上都 送友人归夷门 送友人归武陵 送友人使河源 送友人之江南 送友人宰浔阳 送友人游河东 送友人归宣州 送友人之永嘉 送友人还富沙 送友人补太学 送友人往宜春 送友人之扬州 赋得春莺送友人 送友人进士许棠 送友人兄弟赴省 送友人建康入道 送友人下第东游 边上送友人归宁 大梁送友人东游 秋夕送友人归吴 江上送友人南游 湖外送友人游边 早春浐水送友人 送友人下第东归 送友人下第归越 送友人下第归觐 送友人下第归宁 送友人郑州归觐 冬日送友人西归 送友人擢第东归 送友人下第归吴 长安送友人东归 送友人持节岭南 送友人罢举归蜀 送友人下第游边 一作送友人南游 送友人下第归省 题云送友人东归 送友人弃官归山居 送友人陆肱往太原 送友人下第归襄阳 长安送友人之黔南 送友人下第归宛陵 淮南送友人归沧州 送友人及第归江南 送友人之辰州觐省 送友人得馆游南康 送友人赴长沙酒官 送友人下第归感怀 送友人及第归苏州 下第后送友人不及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送友人及第归江东 冬晚送友人使西蕃 送友人南中访旧知 长安送友人游湖南 江西送友人之罗浮 送友人罢举归东海 乱后送友人归湘中 送友人弃官游江左 岐下送友人归襄阳 沁园春送友人归蜀 送友人归山歌二首 送友人 下第归扬州觐省送友人 罢举赴蓟门从事秋夜山中思归送友人 送友人孔济之之金华 沁园春(送友人 归蜀) 送友人 江行之庐山肄业途中秋晚送友人 归江南 送友人罢举授南陵令 送友人及第后归台州 送友人 上峡赴东川辟命送友人卢处士游吴越 无锡东郭送友人游越 送友人 一作送友人 南游一作送友人浙西任宰 送友人自荆襄归江东 送友人 往宜春一作江南沁园春送友人补太学 菩萨蛮送友人还富沙 送友人喻坦之归睦州 送友人 往宜春(一作江南)送卢评事东归(一作戴叔伦诗,题云送友人 东归) 送友人 赴泾州幕(一作送李中丞再赴虔州)送友人 之扬州(一作游淮南)送友人 喻坦之归睦州(一作送人归新定)菩萨蛮(送友人 还富沙) 次韵送友人 过山阴郡时夜别於舟中 追送友人 李季允归蜀三首并寄所怀 送友人 杨仲能东下以一蹴自造青云分韵得一字送友人 陈上舍兄弟试太学送友人 江和叔调闽海寂掾二首沁园春(送友人 补太学) 送友人 游昭州呈陈谦之佥判孙权故城下怀古,兼送友人 归建业 送友人 自荆襄归江东(友人新丧偶)送上元王明府赴任(一作送友人 浙西任宰) 赋得春莺送友人 (又作贺朝诗) 送归江州友人初下第(一作送友人 下第归) 送友人 (一作送友人 南游)送友人 下第归省(一作刘得仁诗)赋得春莺送友人 二首(一作刘孝孙诗后四句在前作一首) 送友人 归山歌二首(离骚题作山中人)盩厔县郑礒宅送钱大(一作送别钱起,又作送友人 别) 送友人 东归(一作方干诗,题云送卢评事东归)送友人 赴泾州幕一作送李中丞再赴虔州送卢评事东归一作戴叔伦诗题云送友人 东归 送友人 之扬州一作游淮南送友人 喻坦之归睦州一作送人归新定孙权故城下怀古兼送友人 归建业 送友人 东归一作方干诗题云送卢评事东归送归江州友人初下第一作送友人 下第归 盩厔县郑礒宅送钱大一作送别钱起又作送友人 别 更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