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中文学名:跳羚
中文目名:偶蹄目
中文科名:牛科
中文属名:跳羚属
中文俗名:南非小羚羊
拉丁文名:antidorcas marsupialis
英文名:springbok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zimmermann,1780
物种信息:是羚羊类中最善于跳跃的种类。跳起时脊背弓起,四肢下伸而靠拢。因一跃可高达3~3.5米,而得名。体长1.2~1.5米,肩高68~90厘米,体重32~36千克;四肢细长;背面毛色黄褐,臀部及其背面、腹部、四肢内侧均为白色,在身体两侧背腹之间有一红褐色条带;背部中央有1条纵向的由皮肤下凹而形成的褶皱,褶皱内的毛为白色,当受惊而开始逃跑时,褶皱展开,出现1条明显的白脊,这是向同伴告警的信号;雌雄均具角,黑色上具环棱。跳羚是南非共和国的国徽。产于南非、西南非洲、博茨瓦纳和安哥拉,栖息于无树草原。在干旱季节为寻找新的草场而结大群进行长距离迁移。以草类和灌木嫩枝为食,如有足够的青草则不饮水。每年5月发情交配,孕期6个月,通常在11~12月产仔,每胎1仔。鬣狗、兀鹰等为其天敌。由于长期大量猎捕,现在已很稀少,栖息于南非的几个国家公园及其附近地区。由于易于饲养,成为动物园中有名的观赏动物。
偶蹄目牛科跳羚属的唯一种。是羚羊类中最善于跳跃的种类。跳起时脊背弓起,四肢下伸而靠拢。因一跃可高达3~3.5米,而得名。
体长1.2~1.5米,肩高68~90厘米,体重32~36千克;四肢细长;背面毛色黄褐,臀部及其背面、腹部、四肢内侧均为白色,在身体两侧背腹之间有一红褐色条带;背部中央有1条纵向的由皮肤下凹而形成的褶皱,褶皱内的毛为白色,当受惊而开始逃跑时,褶皱展开,出现1条明显的白脊,这是向同伴告警的信号;雌雄均具角,黑色上具环棱。
产于南非,栖息于无树草原。在干旱季节为寻找新的草场而结大群进行长距离迁移。以草类和灌木嫩枝为食,如有足够的青草则不饮水。每年5月发情交配,孕期6个月,通常在11~12月产仔,每胎1仔。鬣狗、兀鹰等为其天敌。
由于长期大量猎捕,现在已很稀少,栖息于南非的几个国家公园及其附近地区。由于易于饲养,成为动物园中有名的观赏动物。 | | 中文学名:跳羚
中文俗名:南非小羚羊
拉丁文名:Antidorcas marsupialis
英文名:Springbok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Zimmermann,1780
分类地位:跳羚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偶蹄目、牛科、跳羚属的唯一种。
形态特征:体长1.2~1.5米,肩高68~90厘米,体重32~36千克;四肢细长;背面毛色黄褐,臀部及其背面、腹部、四肢内侧均为白色,在身体两侧背腹之间有一红褐色条带;背部中央有1条纵向的由皮肤下凹而形成的褶皱,褶皱内的毛为白色,当受惊而开始逃跑时,褶皱展开,出现1条明显的白脊,这是向同伴告警的信号;雌雄均具角,黑色上具环棱。
生活习性:产于南非、西南非洲、博茨瓦纳和安哥拉,栖息于无树草原。是羚羊类中最善于跳跃的种类。跳起时脊背弓起,四肢下伸而靠拢。因一跃可高达3~3.5米,而得名。在干旱季节为寻找新的草场而结大群进行长距离迁移。以草类和灌木嫩枝为食,如有足够的青草则不饮水。每年5月发情交配,孕期6个月,通常在11~12月产仔,每胎1仔。鬣狗、兀鹰等为其天敌。由于长期大量猎捕,现在已很稀少,栖息于南非的几个国家公园及其附近地区。由于易于饲养,成为动物园中有名的观赏动物。
物种信息:是羚羊类中最善于跳跃的种类。跳起时脊背弓起,四肢下伸而靠拢。因一跃可高达3~3.5米,而得名。体长1.2~1.5米,肩高68~90厘米,体重32~36千克;四肢细长;背面毛色黄褐,臀部及其背面、腹部、四肢内侧均为白色,在身体两侧背腹之间有一红褐色条带;背部中央有1条纵向的由皮肤下凹而形成的褶皱,褶皱内的毛为白色,当受惊而开始逃跑时,褶皱展开,出现1条明显的白脊,这是向同伴告警的信号;雌雄均具角,黑色上具环棱。跳羚是南非共和国的国徽。 | | - n.: springbok
- lat.: Antidorcas marsupialis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