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 赵氏翔龙
  滑翔蜥蜴化石是近年来在世界上引起广泛关注的辽西热河生物群中一个新的重大发现,是蜥蜴长达2亿多年演化历史中,目前惟一能滑翔的化石物种。这种古老的滑翔蜥蜴化石被命名为“赵氏翔龙”,是中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野外工作中发现的。
  --------------------------------------------------------------------------------------------------
  20日,记者从沈阳师范大学了解到,近年来在世界上引起巨大关注的辽西热河生物群又有了新的重大发现,专家发现了一种古老的滑翔蜥蜴化石。同时证明了辽西地区在白垩纪早期可能与我国南方和东南亚一带气候环境较为相似,属于热带丛林性区域;同时也表明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1.3亿年前蜥蜴会滑翔 命名为赵氏翔龙
  这种生活在距今约1.3亿年前的丛林中的蜥蜴应该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既能在树林中攀爬,也能在空中滑翔飞行。此化石是蜥蜴长达两亿多年的演化历史中唯一能滑翔的化石物种。这种古老的滑翔蜥蜴被命名为赵氏翔龙(xianglong zhaoi),以感谢沈阳师范大学校长赵大宇教授对推动该校古生物研究做出的巨大努力和贡献。
  据专家介绍,滑翔是一种非常经济的运动方式,常常被认为是飞行的雏形。在脊椎动物当中,有许多类群演化出了滑翔能力,比如哺乳动物当中的鼯鼠和两栖动物当中的一种树蛙。这些滑翔动物的飞行器官形态多样,比如飞蛙是用脚趾间扩大的蹼来滑翔,鼯鼠是用连接在前后肢之间的身体两侧皮肤扩展成翼状的薄膜来在空中滑翔。发现于热河生物群中的赵氏翔龙与生活在东南亚和我国南方的飞蜥非常相似,其翼膜是由身体两侧加长的肋条支撑形成的。非常有趣的是,这种结构在生活于两亿多年前北美和欧洲大地上的一类蜥蜴远祖的身体上也出现过。在相隔如此久远的不同类群中反复出现同样的飞行结构引起了学者的极大兴趣。沈阳师范大学的学者们将其称之为一种非常奇异的趋同演化现象。趋同演化是指不同起源的生物为了适应相似的环境进化出相似的器官结构。这次赵氏翔龙的发现为研究这一现象提供了一个例证。沈阳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们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借助分子生物学手段,揭开这一结构演化的发育学机制,这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于这类滑翔动物的理解。
  辽西地区曾是一片热带丛林
  赵氏翔龙的发现不但在研究辽西地区白垩纪早期的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生态环境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说明辽西地区在白垩纪早期可能与我国南方和东南亚一带气候环境较为相似,属于热带丛林性区域;同时也表明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日前,沈阳师范大学已经接到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编辑部的通知,该校完成的"中国白垩纪早期的滑翔蜥蜴"研究论文将在该杂志上发表。由于该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和对公众的吸引力,这篇论文将作为《国家科学院院刊》该期重点推介的研究论文,在每周院刊新闻栏目予以特别介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是世界上著名的综合类科学期刊,在科学界具有重要的影响。
  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研究所在辽宁省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的重视下,在中科院等国内外科研机构的支持帮助下,在热河生物群古生物化石方面完成了大量的考察、挖掘、修复、研究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此前先后在《地质学报》、《古生物学报》、《世界地质》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
  如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即将刊发的论文,也标志着辽宁省古生物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必将有效地推动辽宁省古生物博物馆的发展建设,充分展示具有地域特色、享誉世界的"热河生物群"古生物化石资源,进而丰富辽宁省的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