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 赤兔马
目录
No. 1
  《三国志·魏志·吕布传》上说:“布有良马名曰赤兔”《三国演义》的描述就更清楚了。赤兔马是董卓从西凉带来的宝马良驹。董卓为了拉拢年轻将领吕布,就把这匹马送给了他。吕布得马后果然杀了原来的主人丁原,投奔到董卓的门下,当了他的义子。后来,这匹马跟随吕布大展神威。但在白门楼,因为刘备的一句话,曹操痛杀吕布,赤兔宝马也就归了曹操。也是机缘巧合,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暂时投靠了曹操。曹操十分爱惜关羽的人才。也想仿效董卓“宝马赠英雄”。但关羽终究不是吕布,他接受了赤兔,也是为了更快地找到刘备。从此以后,赤兔马和青龙偃月刀就成为了关羽的代表形象。当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杀害后,赤兔马又为马忠所得。可这次它不再顺从着跟随新主人,绝食而亡,跟随旧主关羽而去了。
  赤兔马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赤兔马一直是好马的代表。《三国志》中有关赤兔马的记载,但是何以称为赤兔马却没说。于是,后人就认为,“赤”是说其毛色,“兔”是跑得快如兔子。其实这是误解。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各类动物赋予了某种精神和品格。兔子在人们心目中是怯懦、弱小的象征,虽然它跑得很快,但是,它的跑总是与逃跑有关。可以说,兔子丝毫无英雄气概。用兔子来比喻好马,有损马的形象。兔子跑得虽然快,可是论速度是不能与马相比的,别说好马,就是一般的马也比兔子快多了。那么,赤兔马的“兔”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我国很早就有了评定马的专著《相马经》,传说是伯乐的作品。“相马”顾名思义就是看马。相马的第一步就是看马的头部,因为头部是马的品种、品质、体能、齿口最明显的外部表现。古人依据马的头部形状,形象地将马分为直头、兔头、凹头、楔头、半兔头等几种。所谓的赤兔马的“兔”,应当是指马的头形。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就发现了一本手写的《相马经》,其中的一篇说“得兔与狐,鸟与鱼,得此四物,毋相其余”。在第三篇中又对这些话作了解说,“欲得兔之头与其肩,欲得狐之周草与其耳,......欲得鸟目与颈膺,欲得鱼之鳍与脊”。这些记载,说明了在古代兔形的头是好马的重要外在标准,也说明了得到兔头的好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兔头、半兔头的马,特征是鼻以上部分微微向外突出,有些像兔子的头。从现代马的体质看,兔头的马,多是重型马,起特点是身体强壮,力量大,也是马中最为高大的品种。从赤兔马的颜色看,当是枣骝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红色。这种颜色正是现在中亚一带草原马的典型毛色。从赤兔马的毛色与头相看,这是中亚一带,也就是古代所说的西域地区所产的马。我国中原地区的马属于蒙古马,蒙古马的优点是速度较快、耐疲劳,但是体形小、体力有限,所以好马多出生在西部。
  “赤兔马”即兔头的红马,而非跑得快如兔子的红马。
  “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掣断丝缰摇玉辔,火龙飞下九天来。”
  这赤兔马全身火炭红,没有半根杂毛,但除了脑门的一块白色“月芽”状。据说只要骑乘之人往
  这里拍一下,它就会像飞起来一样奔跑。真是“日行千里,夜走八百”的良驹。
  它一生有四个主人。董卓和曹操只不过是把他当成收买人心的物品而已。至于吕布对它就象嫖客
  对妓女一样,一到有战事,就用它冲锋陷阵,一到没事的时候就丢在一边,但赤兔马的职业素质
  还是很高的,一直没有怨言。到下邳围城时,有人牵走它,以它的神骏完全可以挣脱,但它没有
  ,因为它受够了作为神物而被俗人冷落的感觉。
  终于在许昌他遇到了一个足以让自己终身受其驱驰的人,他就是关羽。关羽第一次骑乘它还没有
  什么特殊感觉,后来它看到关羽说:“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
  见面矣。”好个大丈夫,光明磊落。那吕布见了赤兔也动心,但却是杀自己义父来得到它。同样
  是武将的关羽当然也喜欢骏马,但他的目的却是旧主,这个人真是忠肝义胆!
  终于赤兔马开始了自己盼望的光辉奔腾!
  白马,文津的蹄印,五关和黄河渡口的骏影,长沙的嘶鸣,樊城的驰骋!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不过是两种在自己领域的相同实力的并列罢了。毫不相同的性格和人(
  马)格终究是不合适的。赤兔宁愿和青龙偃月刀形影不离。
  但是主人遭遇了“走麦城”的窘境,赤兔马决心与主人共进退。
  城中粮草已尽,它已经三天没有进食了,但是它已经决心背负主公脱险,哪怕是自己落进万丈深
  渊,也在所不惜。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赤兔马驮着一代名将夜走临沮小路。
  传说潘璋带五百人埋伏,他估计自己的这点人难以捉住“万人敌”的关羽,于是事先在杂草中准
  备下七道绊马铁索,又怕赤兔马神骏,认出铁索,就在前六道上染上和草地一样的颜色来迷惑它
  。但最后一道因为染料不够,就没有染,他觉着六道绰绰有余了。
  赤兔马驮着到了关羽到了,吴军拉起第一道索,赤兔轻松越过,吴军拉起第二道,赤兔再次躲开
  ,接着连跳三道,潘章已经吓的面无人色,但赤兔已经三天没进食,它真的累了,当第六道索起
  来的时候,赤兔已经达到了作为一匹马的极限,但它知道这是最后一关了,过去了主人就能脱险
  !于是它长鸣一声,犹如龙吟虎啸,前蹄抬起,竟然又过去了!可当它刚一落地的时候,最后那
  道没有染色的绊马索起来了,赤兔原本想再次发力,但就在这时,那铁索的反光刺到了赤兔的眼
  睛。赤兔感到天旋地转,但它知道自己绝不能倒下,他奋起神力,企图越起,但是天上似乎有万
  钧之力在压着它,地上似乎有无数的绳索向下拉它,苍天已经不允许它再次奔腾了!
  赤兔马在悲愤和痛苦中轰然倒地,一代名将也落马受诛!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记录片,好像是三国故地访谈之类的,在关羽被俘的地方却实有道铁索,而
  且直到文革时还是闪闪发亮,当地人流传这就是绊倒赤兔马的索。但后来被一个游客拍照后,铁
  索就开始生锈了。)
  关羽死后,赤兔马拒绝进食,活活饿死。
  因为它悲愤,他要去控诉上天为什么不让它再次越起!因为它怀念,他怀念主人关羽,它要去追
  随他!因为它没有了希望,它知道世上再也没有人值得自己去驰骋了!
  赤兔,乌骓,你们虽生为马身,但你们有一颗令“人”自愧的心。
简 介
  《三国志·魏志·吕布传》上说:“布有良马名曰赤兔”《三国演义》的描述就更清楚了。赤兔马是董卓从西凉带来的宝马良驹。董卓为了拉拢年轻将领吕布,就把这匹马送给了他。吕布得马后果然杀了原来的主人丁原,投奔到董卓的门下,当了他的义子。后来,这匹马跟随吕布大展神威。但在白门楼,因为刘备的一句话,曹操痛杀吕布,赤兔宝马也就归了曹操。也许是机缘巧合,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暂时投靠了曹操。曹操十分爱惜关羽这人才。也想仿效董卓“宝马赠英雄”。但关羽终究不是吕布,他接受了赤兔,也是为了更快地找到刘备。从此以后,赤兔马和青龙偃月刀就成为了关羽的代表形象。当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杀害后,赤兔马又为马忠所得。可这次它不再顺从着跟随新主人,绝食而亡,跟随旧主关羽而去了。
  但根据史书记载,赤兔马在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并没有成为关羽的坐骑。因此《三国演义》有虚构成分。
智擒赤兔马
  吕布当年跪别父母之坟,本想去并州府投奔丁原,却因多年不见又掂量不定,所以一路向霍村走来。恰逢霍村村民进行“挠羊”(角抵)竞技活动,吕布出于一种说不明道不清的情绪,过五关斩六将得了头彩被霍村老者头儿收容。暂得栖身之所后,茶间老者得知吕布父母惨死,便劝吕布留在村中教村民一些防卫本领。其后吕布又在无意中被并州刺史丁原看中,命吕布组建千人精骑,自此吕布凭自己本领走进戎马生涯。
  在这里,同时提醒大家一点。那就是,马蹬和马鞍在东汉(汉武帝)时期就由农耕民发明并进入配备阶段,只是没有完全普及或者说,有些地方的马蹬有可能简单一些,或许也就只是一根绳套。我们的祖先再傻,也不可能天天被马摔于地上,也不可能天天坐在光马背上打战,科学的发明都是源于生活启迪,源于人民的创造力和想像边。
  的确,匈奴人东汉前期打战没有马蹬,所以对阵时吃了大亏,惨败而逃。自此,东汉政权就禁止将铁器输入塞外。所以,那时的匈奴人只有青铜制的刀,骑兵善于弓箭射,就是采取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能抢就多抢,不能抢就烧的战略方针。也正是此时,飞将军李广因骑术和射术精良,而被塞内塞外统成为“飞将军”,这个飞就是快的意思。因何而快,不用问,光马背上骑马,你想快也快不了呀!只有快死!所以,那时的李广快的原因就是李广采用了马蹬和马鞍的革新成果,所以可以飞一样骑马快奔。
  进入三国时期马蹬和马鞍已经开始普及,而此时的良驹俊马也越来越多,如果没有好的马蹬和马鞍配于马身,将军们的战斗力会减一大半,搞不好的没打就死于马蹄下了。
  言归正传——吕布,被丁原看中后训骑有功,便被封为骑都尉驻扎在离霍村不远的南王庄附近。其实,也就是七岩山附近,在定襄城东南。自古以来就为忻、定名胜而且神话传奇故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此处山洞中流泉滴滴,聚成水池,有“半亩方塘一鉴开”的佳景。元好问游七岩山诗有“落景未知还”句。东魏天平三年(536) 僧慧端等造摩崖佛像千尊,称千佛寺,本名灵光寺,寺址在今洞口西北。这里草肥水美,紧靠牧马河,是天然理想牧马之处!
  相传,远古忻州有九龙(枪)七虹(剑)。我国古代的九大名枪,七大名剑都与忻州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山水有关,而七岩山正是由此而得名。吕布使的银色“方天画戟”就是产自忻州。没办法,也许是忻州附近矿源丰富的原因!
  所谓,九龙就是戈、矛、枪、刀、戟、斧、钺、钩、叉,这九件冷战长兵器。
  所谓,七虹就是轩辕、夏禹、湛泸、赤霄、泰阿、龙渊、干将、莫邪,七把神剑。
  有一天晚上,吕布梦见一老者笑哈哈地走来,问道:“吕布,想不想得到一匹好马?”
  吕布,回头一看娘娘池边没有旁人,柳荫下只有一老者在和他说话。
  吕布便问道:“仙翁来自何处?池边饮水之马正是恩师赠之白马。”
  只见老者笑咪咪说道:“老夫乃七岩山山神,见你日日来此伺侯马儿,爱马之举感动山神,此马非彼马,其能助你扬名生威。你虽武艺超群,却空有方天画戟、李广飞弓,需有一匹龙驹作你坐骑驰骋中原。”
  吕布听到此处,笑问:“仙翁,何处有此宝驹?”
  老者笑曰:“明日午时来此视之”
  言毕突然不见,吕布也从梦中惊醒,一睁眼才知是梦中景像。细细回想梦中情景,清晰在目。便暗下决心,明日一人去娘娘池附近看个究竟,宁可错过也不可误过。
  第二天,吕布骑上白马单骑来到娘娘池边,松开缰绳让白马悠然荡步。刚近午时,突然一阵风儿袭来,白马咴咴嘶鸣,随之出现一匹浑身似火、两眼有神、四蹄如盆、尾扫残云的烈火式飞马,此等尤物只要是男人谁都会喜欢。何况,吕布从小爱马如命,能不知此驹是马中精品吗?马中赤兔,仅次于汗血宝马呀!
  吕布藏在别处,丝毫不敢惊动白马和红马吃草饮水嬉戏。吕布知道,从今天起他要了解赤兔马的生活习性后,才能得到它并成为坐骑。两个小时后,赤兔马一声嘶鸣,像是同白马告别,随之如旋风般消失在七岩山中。
  从此,吕布天天细心观察赤兔马的蹄迹和粪便,逐步开始了解赤兔马的生活习性,发现此马早己深居七岩山洞中,常饮山泉爱吃娘娘池边牧草,生性机敏,身健体高,满身灵气。幸好自己一直将白马以放纵式在此觅食,如否赤兔马第二天根本不会来的。
  一连几天,吕布天天让白马陪赤兔马在娘娘池边饮水吃草,自己也天天逆风隐藏满身涂沫马粪马尿。吕布一天天喜出望外,他开始渐渐了解赤兔马的性格,也同时感谢着五台山带了的那匹白马。吕布终于决定择日训服赤兔马
  这天,吕布全身没于丛中,静侯赤兔马到来。午时刚过,炎日之下蝈蝈齐鸣,白马吃饱喝足后悠然在柳荫下休憩。不一会儿,赤兔龙驹疾速驰来径直向白马奔来。吕布大喜,平地跃起“唰”地跨上赤兔马背,这一惊可非同小可。赤兔马儿一声龙鸣,前蹄腾空不等落地就要狂奔。吕布不愧草原生活多年,并从小善骑,惊诧中双腿紧夹马肚,疾速出手将一只手紧紧抱住树身,一只手扼住马颈。此时的马儿如箭般射出,不仅想将吕布摔下马背,而且是想致吕布于死地。只可惜,吕布如胶似的贴于马背,又有柳树做了依托,力量增加了多倍,导致无法摆脱。就这样,赤兔马往前奔,吕布柳树做依托往回拉,两个开始了生死拉据战。就这,生生的将棵成柳拉成弯弓,成了现在人们称谓的:“歪脖子树”。
  终于,在离娘娘池二里多的地方,赤兔马发现吕布并无恶意,而且白马一直跟随,便腾空前蹄人性般无奈地停了下来,这一落不要紧,蹄下顿升泉眼,汩汩清水直冒。吕布翻身下马,蹲伏于马前双手掬水递于赤兔马嘴边。只见赤兔龙驹一声轻吟,低头饮之。这就是至今人们传说的“马刨泉”也叫“霍清泉”,随后吕布来到娘娘池,精心为赤兔龙驹洗涮毛皮,赤兔打着响鼻频频点头。
  从此,吕布与赤兔马密不可分,而那匹白马后来成为了貂婵坐骑。
  这就是民间一直传说的:“人中吕布、女中貂婵、马中赤兔”吕布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和赤兔马便将池一分为二称作“吕布池”。
  后来,如果不是为了貂婵,赤兔马可能早随吕布去了。如此烈性之驹不可能易二主呀!
  一切命中注定,世世轮回,俗子无知,逝人无奈呀!
赤兔之马
  “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赤兔马一直是好马的代表。《三国志》中有关赤兔马的记载,但是何以称为赤兔马却没说。于是,后人就认为,“赤”是说其毛色,“兔”是跑得快如兔子。其实这是误解。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各类动物赋予了某种精神和品格。兔子在人们心目中是怯懦、弱小的象征,虽然它跑得很快,但是,它的跑总是与逃跑有关。可以说,兔子丝毫无英雄气概。用兔子来比喻好马,有损马的形象。兔子跑得虽然快,可是论速度是不能与马相比的,别说好马,就是一般的马也比兔子快多了。那么,赤兔马的“兔”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我国很早就有了评定马的专著《相马经》,传说是伯乐的作品。“相马”顾名思义就是看马。相马的第一步就是看马的头部,因为头部是马的品种、品质、体能、齿口最明显的外部表现。古人依据马的头部形状,形象地将马分为直头、兔头、凹头、楔头、半兔头等几种。所谓的赤兔马的“兔”,应当是指马的头形。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就发现了一本手写的《相马经》,其中的一篇说“得兔与狐,鸟与鱼,得此四物,毋相其余”。在第三篇中又对这些话作了解说,“欲得兔之头与其肩,欲得狐之周草与其耳,......欲得鸟目与颈膺,欲得鱼之鳍与脊”。这些记载,说明了在古代兔形的头是好马的重要外在标准,也说明了得到兔头的好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兔头、半兔头的马,特征是鼻以上部分微微向外突出,有些像兔子的头。从现代马的体质看,兔头的马,多是重型马,其特点是身体强壮,力量大,也是马中最为高大的品种。从赤兔马的颜色看,当是枣骝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红色。这种颜色正是现在中亚一带草原马的典型毛色。从赤兔马的毛色与头相看,这是中亚一带,也就是古代所说的西域地区所产的马。我国中原地区的马属于蒙古马,蒙古马的优点是速度较快、耐疲劳,但是体形小、体力有限,所以好马多出生在西部。
  “赤兔马”即兔头的红马,而非跑得快如兔子的红马。 “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掣断丝缰摇玉辔,火龙飞下九天来。” 这赤兔马全身火炭红,没有半根杂毛,但除了脑门的一块白色“月芽”状。据说只要骑乘之人往。 这里拍一下,它就会像飞起来一样奔跑。真是“日行千里,夜走八百”的良驹。 董卓只不过是把他当成收买人心的物品而已。至于吕布对它就像嫖客 。对妓女一样,一到有战事,就用它冲锋陷阵,一到没事的时候就丢在一边,但赤兔马的职业素质还是很高的,一直没有怨言。到下邳围城时,有人牵走它,以它的神骏完全可以挣脱,但它没有 ,因为它受够了作为神物而被俗人冷落的感觉。好个大丈夫,光明磊落。那吕布见了赤兔也动心,但却是杀自己义父来得到它。
  【赤兔马的主人】
  汉朝末年,有一匹马,名曰赤兔,颇富传奇。它归属于两个马背上的大英雄。它的一生纵横南北,最终死在长江以南的吴地。
  它的第一个主人是宰相董卓,董卓身躯沉重,赤兔马却能托着他健步如飞,这说明赤兔马在董卓那里已经成年。这个人生性残暴,为万民所恨,惹得天下英雄群起而讨伐之。不仅如此,与他同殿称臣的同事们也瞧不上他,丁原便是一个。他在一次由董卓召开的部以上干部会上对董卓破口大骂,董卓想动粗,这时候,丁原背后闪出来英雄吕布,单是吕布的英雄气概就把董卓震慑住了,董卓只好让步。
  那之后,董卓便迷上了吕布,千方百计想把他弄到手。这时候,手下李肃自告奋勇说是吕布的同乡,可以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劝吕布来降,但是,有一个条件,得把赤兔马给吕布。这个条件就像挖董卓的心肝一样,他怎么也舍不得。但后来从大局考虑还是答应了。赤兔马成了吕布的坐骑。权且把董卓和吕布认识之前的时间保守计算为6年,赤兔马跟了吕布之后,已经至少8岁了。那时候有一佳话传世——“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有了赤兔马的吕布神气得不得了,没有谁可以制服得了他。以至于上演了“三英战吕布”、“吕布稍稍不支”的一幕。彼时华夏,无居吕布之右者。
  后来,吕布中了司徒王允的连环计,把董卓杀了。从此,也开始了独当一面的生活。但终究因刚愎自用而被曹操所杀,赤兔马成了曹操的坐骑。从吕布得到赤兔马到吕布在白门楼被吊死,整整8年,赤兔马16岁。
相关词
电动车摩托车千里马欧豹
包含词
赤兔马村紫金赤兔马卷毛赤兔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