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的山,南北长220千米,东西宽20—40千米,海拔2000—3000米,主峰3556米,是中国内外流域分界山脉之一 |
|
山名。一称 阿拉善山 。在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北边境和 内蒙古自治区 接界处。 唐 卢汝弼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 贺兰山 。” 宋 岳飞 《满江红》词:“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 贺兰山 缺。”亦省作“ 贺兰 ”。 宋 文莹 《续湘山野录》:“ 嗣宗 也因写二诗於驛壁,有‘踏碎 贺兰 石,埽清西海尘’……之句。” 金 折元礼 《望海潮·从军舟中作》词:“六郡少年,三 明 老将, 贺兰 烽火新收。” 明 李梦阳 《胡马来再赠陈子》诗:“沿边十城九城 闭 , 贺兰 之山安在哉?” |
|
概况
Ho-lan Mountains
Ho-lan亦作Helan。
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山岭。南北长220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南段山势缓坦,三关口以北的北段山势较高,海拔2,000∼3,000公尺。主峰亦称贺兰山,海拔3,556公尺。山地东西不对称,西侧坡度和缓,东侧以断层临银川平原。贺兰山为强烈地震带,1739年银川附近发生8级地震,1561年在中宁、1709年在中卫都发生过7.5级地震。贺兰山北段煤藏丰富,新建有贺兰山煤炭工业基地。包兰铁路有支线由平罗伸至贺兰山的汝箕沟。
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北起巴彦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铜峡。山势雄伟,若群马奔腾。蒙古语称骏马为“贺兰”,故名贺兰山(此说疑有误,唐代韦蟾有诗云:“贺兰山下果园成”,蒙古人十三世纪才崛起,说源于蒙语只是通用说法)。
贺兰山脉海拔2000~3000米,主峰敖包圪垯位于银川西北,海拔3556米,是宁夏境内的最高峰。贺兰山脉为近南北走向,绵延200多公里,宽约30公里,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界线。山体东侧巍峨壮观,峰峦重叠,崖谷险峻。向东俯瞰黄河河套和鄂尔多斯高原。山体西侧地势和缓,没入阿拉善高原。
贺兰山植被垂直带变化明显,有高山灌丛草甸、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青海云杉林、油松林、山地草原等多种类型。其中分布于海拔2400~3100米的阴坡的青海云杉纯林带郁闭度大,更新良好,是贺兰山区最重要的林带。植物有青海云杉、山杨、白桦、油松、蒙古扁桃等665种。动物有马鹿、獐、盘羊、金钱豹、青羊、石貂、蓝马鸡等180余种。1988年国务院公布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保护区,面积6.1万公顷。
贺兰山自然资源丰富。山前冲积平原上草场辽阔,是宁夏滩羊的重要产区,所产滩羊二毛皮古称“千金裘”,毛色细润,卷曲如云。山区富含优质煤炭,有石嘴山等10座大型矿区。另外还有磷灰岩、石英砂岩、灰岩、粘土岩等矿产,其中小滚钟口生产的粘板岩质地细润,清雅莹柔,用它雕成的贺兰石砚是宁夏“五宝”之一。
贺兰山是温带荒漠与温带荒漠草原的分界线,又是西北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水岭。高耸的地形及良好植被对保护富庶的银川平原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贺兰山山间有数个东西向山谷,著名者有贺兰口、苏峪口、三关口、拜寺口,自古以来就是东西交通要道。山前地带西夏名胜古迹丰富多彩,有西夏陵园、滚钟口、拜寺口双塔等名胜古迹和独特的沙湖风景区。贺兰山东南端为青铜峡,峡谷在蓝天和黄河映衬下呈现出青铜色。相传大禹治水时,劈开贺兰山,引黄河水北流。现建有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贺兰山西侧有内蒙重镇巴彦浩特,蒙古语为“富饶的城”。
银川市境内贺兰山东麓,分布着极为丰富的岩画遗存。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贺兰山岩画被大量发现并公布于世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1991年和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国际岩画委员会在亚洲召开的两次年会,都选择在银川举行。1996年,贺兰山岩画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国际岩画委员会将贺兰山岩画列入非正式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见证
贺兰山明长城遗址。明朝时,来自贺兰山西侧、北侧的鞑靼在贺兰山地区开始了和明朝的较量,导致明朝政府在宁夏北部大规模修筑长城,并在宁夏建立了总镇、卫、千户所、屯堡等一套完整而严密的军事防御系统。贺兰山上的明长城见证了鞑靼和明朝军队持续180多年的军事纷争。摄影/田国斌
中国的各个大山中,没有一座像贺兰山那样几乎一直处于承领战争的状态中。
当中原地区进入信史时期后,贺兰山一带仍然是游牧民族的天堂,那些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族群,在水草丰茂的贺兰山地区,过着属于他们的生活。公元前272年,秦军彻底击溃了雄霸宁夏大地甚至西北大片土地的义渠戎后,一些战败的部落纷纷北逃,史学家蒙文通在他的《周秦少数民族研究》一书中认为这些人北上“以后为匈奴,居河套南北”。其中的一些人就逃到了贺兰山,从此,贺兰山就进入了一个由匈奴人占据的时期,这里一度成为匈奴与秦抗衡的基地。
公元前127年,汉朝著名战将卫青、李息率军北上抗击匈奴,第一次将中原汉族政权的军事力量延伸到贺兰山地区。21年后,汉武帝分全国为13刺史部,下辖郡县,其中在贺兰山东麓设立了属于北地郡管辖的廉县(今宁夏平罗县暖泉农场一带),这是汉族政权在贺兰山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县级行政建制,也标志着贺兰山开始走进汉朝政权的统治范围。唐朝时,统治贺兰山一带的少数民族先后是突厥、吐蕃和回纥。公元646年,唐太宗下令军队出击突厥颉利可汗下属的铁勒人薛延陀,占据河西走廊一带的回纥人乘机和唐朝军队联合进攻薛延陀,联军进驻到贺兰山一带,这是继汉朝后,中原政权的武装力量700多年后再次进入到贺兰山。
11世纪初到13世纪前半叶的200多年的时间里,发生在贺兰山的战役基本在党项人和契丹之间进行。西夏时期,贺兰山就是西夏王朝的一个大兵库。由党项人建立的西夏其实并不叫“西夏国”, 首领元昊建国以后,他们对外称为大夏国,对内叫“大白高国”。“大”是历代王朝自尊的专称,借以表示国家政权之神圣和至高无上之尊贵;“白高”,是因为党项族最早居住在黄河上游,黄河上游处水色并不黄,自古就有“白河”之称,党项人自古也有尚白的传统,为了表示他们对这个地区的留恋和崇拜,因此用国名来传颂。“大白高国”的意思,就是祖先居住在白河上游地区的民族建立的国家。在大白高国建立前两年的公元1036年,党项人就拥有50多万兵力,驻守在贺兰山一带的有5万人,将全国十分之一的兵力布置在这里,足见贺兰山的重要。
西夏后期,贺兰山成了大白高国抵御来自北方蒙古族铁骑的一个屏障,一支支隐藏在贺兰山深处的西夏骑兵,成了保卫帝国首都的精锐力量。公元1205年3月,成吉思汗第一次带领蒙古军队进攻西夏,攻破了西夏在贺兰山西边的军事防线,后来,成吉思汗先后5次发动对西夏的战争,其中有4次将攻略目标指向贺兰山,直接攻打驻防贺兰山的西夏军队,贺兰山成了蒙古、党项两个民族多次交锋的见证。1227年8月,蒙古军队彻底攻占了中兴府,从此,贺兰山进入了蒙古族的统治范围。
明朝建立后,国土边防线大大收缩,宁夏是明廷的九边重镇,贺兰山成了明朝政府在西北地区和蒙古残余势力中的瓦剌、鞑靼之间的界山。整个明朝,也是瓦剌、鞑靼常常突破贺兰山和明朝军队征战的时期,尤其是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亲自带兵征讨瓦剌,却被瓦剌人俘虏。1455年,瓦剌首领在贺兰山北边的属地被部下杀死,通过贺兰山骚扰明朝长达87年的瓦剌部落军事实力开始衰退;另一支来自贺兰山西侧、北侧的鞑靼开始了在贺兰山地区和明朝的较量。
清朝时,蒙古额鲁特、和硕特等部开始在贺兰山西边屯牧,也结束了这里长期的军事局面,直到解放。随着清朝疆域面积的扩大,贺兰山东边也不再有大的战事,一个相对宁静的贺兰山出现在了中国近现代史中。
煤山贺兰:“会燃烧的黑石头”
公元1272年,马可•波罗穿越西夏旧地,他发现贺兰山北部有一种黑色的“会燃烧的石头”,这就是贺兰山的煤。
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先后派出勘探队深入贺兰山地区普查找煤,发现贺兰山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田有9层煤,矿区面积40余平方公里,贮量约15亿吨。汝箕沟的“太西煤”(因位于我国“煤都”太原以西而得名),以其“低灰、低硫、低磷”和“高发热量、高比电阻、高机械强度、高精煤回收率、高块煤回收率、高化学活性”的“三低六高”特性而被誉为世界“煤中之王”。“一五”期间,国家把贺兰山北部列为全国新开发的10个煤炭矿区之一,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宁夏投资兴建的第一个煤炭工业基地。1965年,国家煤炭部在大武口成立了贺兰山煤炭工业公司,来自陕西、山西、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10多个省市的2万多名干部职工,离别了家乡,奔赴贺兰山参加煤炭工业基地建设。
贺兰山的煤炭保证国家建设需要的外运,还为当地的一些大型工业企业提供了动力,这些骨干企业改变了石嘴山乃至宁夏的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千百年来依靠农业成就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上,一场工业革命的风暴席卷而来,宁夏工业的发展路径图上,石嘴山“因煤设市”,成为宁夏工业的先驱和摇篮,曾一度引领宁夏工业的发展方向。
2007年12月20日,宁夏北部贺兰山区大峰矿羊齿采区传来一声沉闷的巨响,这次爆破使该矿区由井下开采改为露天开采,能多采1440万吨太西煤。贺兰山区煤炭蕴藏量大,内蒙古和宁夏均建有许多大中型煤矿。所产的太西煤以煤质优良、燃烧无烟而远销海外。
牧山贺兰:中国驼乡和滩羊之乡
或浓或淡的云雾变换着形状升腾起来,逐渐形成一大片云海,让本就独特秀丽的贺兰山更具魅力。
贺兰山的林草资源为许多动物提供了食物来源,成就了一座牧山,也成就了山两侧的“中国骆驼之乡”和“中国滩羊之乡”。
分布在贺兰山西边的阿拉善双峰骆驼,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理机能和抗逆性,在各个历史时期扮演着人类穿越沙漠的工具这一角色,同时,阿拉善骆驼的驼毛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曾被当年穿越阿拉善沙漠的马可•波罗称赞为世界上最好的驼毛。这种价值被西方人认识后,他们特意在黄河边的磴口、临河、石嘴山一带设立了洋行,专门收购驼毛。阿拉善驼毛被穿越贺兰山送到这些洋行,水运到包头,再采取陆路方式运到天津,然后出海运往西方,制成毛线、毛呢后,返销到中国。仅1941年前后的定远营在树贵的一个小分点,一年就收购驼毛5000公斤。抗日战争期间,蒋经国到西北地区考察后,在一次西北的宴席上称赞“西北之皮毛,实为西北之精华”。
2002年,阿拉善骆驼被国家农业部列入国家级78种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目前,阿拉善骆驼总数占全国骆驼总数的三分之二,阿拉善仍然保持着“中国驼乡”的荣誉。长期的生活和劳动实践中,阿拉善牧民不分男女老少,都练就了一套高超的夏骑马、冬乘骆驼的骑术。放牧中,牧民们三五成群,挑选自己强健的骆驼相互赛跑,以展示骆驼素质为乐趣;每逢婚宴、敖包盛会、寺庙经会等重要集会,散居大漠的牧民相逢驱驼疾驰,自发的赛驼成为深居大漠牧民群众的一大乐趣,形成了悠扬驼铃声中独特的骆驼文化。
贺兰山东麓的宁夏平原上,那些在青草间成长的羊群有着自己的名字:滩羊。宁夏五宝中的“白宝”就是指滩羊皮做成的坎肩、马褂、背心等。尤其是黄河东岸的盐池县滩羊,这些按当地人所说的“吃着甘草、喝着矿泉水”长大的滩羊,给盐池县赢得了“中国滩羊之乡”的美誉。《宁夏风物志》中记载,滩羊是蒙古羊的一个品种,后来迁移到贺兰山东麓的宁夏平原上,品种的优异,再加上有丰足的牧草和多种草药作为“主食”,使宁夏的滩羊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优良品种。古人有“肥马轻裘”之说,宁夏人经过长期的摸索,将1个月左右的滩羊羔皮制成二毛皮,薄如同厚纸,柔软的外观中带有坚韧的质地,再采用民间工艺将二毛皮制成男女冬装,一件皮衣只有2-3斤重,倒提起来,能看见洁白的毛穗顺次下垂,犹如梨花纷纷飘落。精制的皮衣如果养护得当,10年左右也毛不生絮、束不结毡。
陵山贺兰:亚洲腹地的“金字塔”群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摄影还远未形成气候、航空摄影更是凤毛麟角,一位叫乌尔夫•迪特•格拉夫•楚•卡斯特的德国飞行员,揣着刚刚问世不久的卷帘式莱卡小相机来到了中国。他的职业是驾驶飞机从包头经过银川飞往兰州。卡斯特以自己特有的热情、才华和胆识,背倚蓝天,俯瞰大地,给当时的中国留下一段可见的历史,做了一件中国人想做在当时却做不了的事,不仅为开拓中德两国人民的航空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还用相机和文字见证了中国航空历史。他就是利用跟随飞机飞行的机会,拍下了几幅他当时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照片,那是一连串高大的土筑建筑物,它们按照某种神秘的顺序排列着。照片后来被收进他1938年在德国出版的一本名叫《中国飞行》的书中。卡斯特当时从空中拍摄的照片,就是20世纪后期被人们逐渐认识并被称为“东方的金字塔”的西夏王陵。
从开国帝王元昊将自己的爷爷李继迁埋葬在贺兰山东麓开始,西夏大白高国的历代君王都非常看重贺兰山东麓背听松涛、俯瞰黄河的风水之地,将自己的陵墓修建在这里,经过190多年的持续修建,形成了贺兰山下壮观的帝王陵墓群。千百年来,世态变迁,那些收留昔日帝王身躯的西夏王陵,如今已成一堆堆土冢,坐落在贺兰山下,与北京的明十三陵、河南巩县的宋陵并称中国三大帝王古陵。那些看起来很普通的几十个土堆零零星星地散居在一片约50平方公里的开阔地上,置身于宏伟高大的贺兰山大背景前,看起来那么瘦弱和寂然,它们仿佛在静静聆听古老帝国的脉动,也聆听着贺兰山这片曾经的古战场上的鼓角声和震撼人心的悲壮呐喊声。
位于贺兰山腹地的藏传佛教寺庙南寺号称是阿拉善第一大寺。1716至1746年,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在贺兰山弘法,1756年仓央嘉措的心传弟子阿旺多尔济遵师傅遗愿,修建了南寺,寺中供奉着六世达赖的灵塔。摄影/聂全声
贺兰山是宁夏滩羊的重要产区,所产滩羊二毛皮古称“千金裘”,毛色细润,卷曲如云。在贺兰山东部,隔河的盐池县,遍地滩羊以及千年间形成的对滩羊的开发体系与文化传承,使这里有着“中国滩羊之乡”的美称。
盐山贺兰:咸的味道,白的颜色
自动装卸机在吉兰泰盐场堆积如山的存盐区作业。贺兰山西边的盐场是我国著名的池盐生产区,自汉代开始开发,清代时,这里已经成为全国13个大盐场之一。吉兰泰盐场是目前中国湖盐行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生产能力最大的企业。摄影/聂全声
贺兰山西侧就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池盐生产区,汉代开始开发,西夏时,那里的盐成为西夏王朝和宋、辽交换帝国所需的铜铁、丝绸、粮食的重要战略物资。清代,这里已经成为清朝13个大盐场之一,所产的盐一度曾远销到陕、甘、晋、宁等地。
大小58个盐湖分布在贺兰山西边的沙漠中,储藏量为11400万吨的吉兰泰盐场是这些盐湖中面积最大的。由于盐湖处于贺兰山北端的乌兰布和沙漠、西边的腾格里沙漠和西北边的巴丹吉林沙漠三面包围中,距离蒙语意为“红色的公牛”的乌兰布和沙漠最近,所以有着“红色公牛背上的白色骑士”之称。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每年就需要800万吨以上的食盐,加上工业用盐,中国年产盐量必须达到2000万吨以上才能保证整个国家的用盐需求,而这800万吨的1/10和2000万吨的1/25就来自贺兰山西侧的吉兰泰盐场。
吉兰泰盐场和贺兰山西侧的察汗布鲁克盐池、雅布赖盐池、和屯盐池等8处盐池一起合称为阿拉善盐场。这些分布在贺兰山下的盐场中,吉兰泰盐场、通湖盐池的盐如雪一般洁白,被称为“白盐”;察汗布鲁克盐池颜色微青,所产的盐为“青盐”;和屯盐池和昭化盐池的盐色青微红,叫“红盐”;梧桐海盐池因为所产的盐颜色发黑而被称为“黑盐”这些色泽不同的盐,构成了中国盐池中独具自己特色的“盐色博物馆”。
遥想当年,每逢运盐季节,成千上万峰骆驼从蒙古草原上云集而来,人喊驼叫,一片繁忙,装载启程的骆驼一链接一链,横越过贺兰山,那该是怎样的一幅画面?水运没被禁止前,吉兰泰盐场的盐大多运往包头、陕西北部和山西大部分地区,改成陆路运输后,大多运往宁夏、甘肃陇东地区、山西中部和河南地区;察汗布鲁克盐池的销售区域和吉兰泰盐场的改陆路后的方向大致相当,有时将销售区域延伸到湖北省一带;和屯盐池的销售区域则主要集中在宁夏境内,也有不少远销到陕西和河南一带;雅布赖盐池的盐大致销往甘肃的河西走廊一带、兰州、陕西汉中和甘肃陇东地区。这样,在贺兰山西侧就形成了中国盐业中唯一的一条大规模运盐驼道。运输驼队大多是每年的10月开始起场,从阿拉善的各个角落集聚到贺兰山下的各个盐场,组成七八峰到十几峰数量不等的驼队,一个驼工管理一链骆驼,三四个驼工就组成了一个驼运组,每个骆驼都挂着驼铃,叮咚作响的驼铃就这样响在了贺兰山两侧。一直响到第二年2月左右的收场时,整个寒冷孤寂的贺兰山就这样丰富了自己的冬天,漫天的雪花飞扬起时,白皑皑的贺兰山两侧,黄色的驼群缓缓走过贺兰山的视野,也走过了中国西北地区盐业的记忆。
1965年3月,中国轻工业部部长和盐务局局长分别收到了来自吉兰泰盐场的扩建报告,内容是将吉兰泰盐场扩建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大型湖盐场,很快,这两份报告被汇总上报到国务院,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了这个报告。于是,轻工业部和盐业局遵照国务院的指示,分别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四大海盐区和其他产盐区调集盐工和技术人员,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机械化盐场建设。贺兰山下开始了10年之久的艰苦创业,这是中国工业在“史无前例”时代中排除干扰进行现代工业建设的一个特例,1975年11月1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轻工业局、计委、轻工部第一设计院等有关部门联合组成的验收小组一致通过:设计能力年产70万吨成品盐的中国第一家机械化湖盐场竣工。1979年7月1日,吉兰泰盐场由宁夏移交给内蒙古自治区,从此,这个和宁夏有着历史渊源的大型盐场,逐渐淡出了宁夏的视野,如今吉兰泰盐场机械化的水平一直跃居国内最高水平,吉兰泰盐化集团是目前中国湖盐行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生产能力最大的企业。 |
|
贺兰山岩画贺兰山岩画分布在宁夏贺兰山东麓三市九县(区),共27个地点。其中银川市境内的贺兰山东麓共有12个岩画点,从北到南计有大西峰沟、小西峰沟、白虎沟、插旗口、贺兰口、苏峪口、回回沟、拜寺口、水吉口、滚钟口、红旗沟、柳渠口。
贺兰山岩画一般分布在沟口内外山体上和沟口外洪积扇荒漠草原上。银川境内贺兰山岩画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地貌特征。在苏峪口以北至大西峰沟,岩画多分布在沟口内外的山体上,山前洪积扇荒漠草原上也有大量岩画分布。而苏峪口以南至柳渠口,山体岩画数量很少,荒漠草原上几乎没有岩画分布。
在沟口内外山体上的岩画,多集中在距离沟谷山根以上约10米的范围内,并呈片状分布。最高处的岩画不超过50米,其上则很少有岩画发现;沟口内的岩画,纵深分布在500米的范围内,数量以沟口为多,越深入沟谷,两侧山体上的岩画越稀少。在山前洪积扇荒漠草原上的岩画,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多磨刻在可以移动的独石和出露地表的立石上。从沟口到洪积扇,岩画的空间布局明显地呈现出由密集到疏稀的扇状分布特征。
在岳飞的《满江红》中,就有"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词句。 |
|
贺兰山贺兰山(本名:贺戈箫)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讲师,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客座教师。1975年9月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祖籍山东峄县。199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后任职于镇江市中国画院。2003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周京新教授,获美术学硕士学位。
1997年 江苏省第四届体育美术作品展银奖,全国第四届体育美术作品展
1997年 当代中国工笔画大展“优秀作品奖”
1998年 南京艺术学院98届毕业生创作优秀奖,南京艺术学院收藏
1998年 江苏省首届美术节中国画大展铜奖
2001年 “新江苏画派 七彩世纪中国画大展”铜奖
2001年 黄宾虹奖 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画新秀作品展“黄宾虹 金华奖”
2001年 “学院前后—八人中国画作品展” 南京
2001年、2002年 陈之佛奖学金
2002年 “5.23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江苏展区铜奖
2002年 2002年全国中国画展
2003年 王嘉廉奖学金
2003年 “国际孔子文化杯书画大赛”金奖
2004年 “现代 都市水墨画展”铜奖
2004年 全国“圣地杯”书画大赛优秀奖
2004年 全国艺术院校青年教师优秀国画作品大展提名奖 浙江
2004年 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海展、江苏展
2005年 “自然风 江浙沪新锐画家邀请展” 上海
2005年 “翰墨精神 青年国画家邀请展” 上海
2005年 “视觉惊艳——2005上海青年美术大展”沈柔坚艺术基金奖 上海
2005年 “学院前后(贰回展)—优秀青年国画家作品展” 南京
2005年 江苏省美术馆个展
2005年 第六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 南京
2005年 黎昌第三届青年国画年展铜奖 北京
2006年 “新锐上海2006—优秀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2006年“文人主义——实力派青年国画家提名展” 上海太阳虹画廊
2006年 第四届全国法制宣传中国画大展二等奖
2007年 “殊途——70水墨优秀艺术家邀请展” 扬州
2007年 首届中国美术教师艺术作品年度奖入围奖 沈阳
2007年 “聚焦70后——水墨状态展” 上海99创意中心
2007年 “两京之间——中国水墨大展” 南京爱涛艺术中心
2007年 “2007 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金奖(合作)
2007年 “水墨精神—学院派画家水墨邀请展” 南京
2007年 “2007相约长白山 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吉林省长春远东艺术馆
2007年 第一回“中国书道” “中国水墨”中国画学术提名展
2008年 获2007年度“上海市优秀文艺人才奖”(政府奖)
2008年4月 “数风流人物——2170中国画展” 江苏省美术馆
2008年5月 “学院 在线—中国‘生于70年代’水墨画家2008’提名展”
2008年9月 被评为“中国画坛70后20杰”
2008年9月 获“江苏省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美术作品展”创作奖(最高奖)
2008年10月 “意象江南——当代新锐艺术家水墨作品展” 杭州个人画集及专集
2003年 《贺兰山画集》 四川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年 《艺术阵线》专集 北京中国书道杂志社
2007年 《21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贺兰山》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07年 《中国书道——水墨平台》专集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7年 《共和之光——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晚十一时》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
|
Helan Shan
贺兰山
Helan Shan
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界山,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界线。西北阿拉善高原,东为银川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山脊是中国温带荒漠与温带荒漠草原及内外流域的分界线,又为宁夏引黄灌区的天然屏障,对保护银川平原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作用。
贺兰山呈北北东走向,延伸200余公里,东西宽约20~60公里,形成于1亿多年前的燕山运动时期,喜马拉雅运动时继续升高,为土层很薄的石质山地。中段为山脉主体,山势巍峨雄伟,峰峦重叠、崖谷险峻,山脊海拔多在2000~3000米,主峰敖包圪□3556米。据海拔2901米高山气象站资料,年均温-0.9℃,比平原低7.7℃,年降水量430毫米,比平原多217毫米。宁夏境内的贺兰山地有林木1.9万公顷,其中乔木林1.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1%,木材蓄积量143万立方米,主要分布于山脉中段。贺兰山植被垂直带变化明显,其东坡垂直分带为:①海拔约3000米以上阳坡和3100米以上阴坡为高山灌丛草甸,主要树种为高山柳、箭叶锦鸡儿等。②2400~3000米阳坡是以山杨、青海云杉等为主的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及中生灌丛带。③2400~3100米阴坡为青海云杉纯林带,郁闭度大,更新良好,是贺兰山最重要的林带。④2200~2400米阴坡为油松、云杉混交林带。⑤2000~2200米阴坡为油松林带;以上林带还杂有杜松、白桦等树种。⑥1800~2000米阴坡和2000~2400米阳坡为灰榆疏林带,并有蒙古扁桃等灌木。⑦1500~1800米阴坡和1500~2000米阳坡为山地草原及旱生灌丛带。⑧1500米以下为山麓荒漠草原。主要土壤类型为山地草甸土、山地灰褐土、山地灰钙土等。山中有高等植物665种,野生动物180余种,包括马鹿、獐、盘羊、金钱豹、兔狲、黑鹳、青羊、石貂、蓝马鸡等珍贵动物。贺兰山自然保护区1988年已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境面积6.1万公顷。贺兰山在中石炭世一早二叠世及侏罗世前期,海陆不断交替,形成大量煤层,有炼焦用煤、优质无烟煤等,已建成石嘴山等10座现代化矿井(见石嘴山市)。此外,有磷灰岩、石英砂岩、灰岩、粘土等矿藏。东麓小滚钟口一带所产的粘板岩,质地细密,清雅莹润,用它雕刻的贺兰石砚为宁夏名产。
贺兰山林区
(汪一鸣 蓝慧珠) |
|
- n.: the Helan Mountains
|
|
旅游 | 人文景观 | 自然景观 | 景点 | 银川市 | 西夏 | 中国历史 | 地形地貌 | 地理 | 景区 | 宁夏 | 自然 | 自然保护区 | 甘肃 | 隆冬 | 气温变换结果 | 风景区 | 避暑 | 胜地 | 考古 | 岩画 | 黑石峁 | |
|
|
贺兰山脉 | 贺兰山房 | 贺兰山缺 | 贺兰山岩群 | 贺兰山岩画 | 贺兰山岩鹨 | 贺兰山丁香 | 贺兰山南芥 | 贺兰山隧道 | 贺兰山北寺 | 贺兰山之战 | 磁县贺兰山 | 贺兰山棘豆 | 贺兰山南寺 | 贺兰山社区 | 贺兰山玄参 | 贺兰山蒿草 | 贺兰山女蒿 | 贺兰山繁缕 | 贺兰山广宗寺 | 贺兰山风景区 | 贺兰山红尾鸲 | 贺兰山滚钟口 | 贺兰山紫蘑菇 | 贺兰山农牧场 | 贺兰山岩黄耆 | 贺兰山延胡索 | 贺兰山蝇子草 | 贺兰山孩儿参 | 贺兰山兰色石砚 | 贺兰山西路街道 | 贺兰山原始森林 | 宁夏贺兰山宾馆 | 贺兰山上几株松 | 贺兰山下阵如云 | 仰秣如上贺兰山 |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 | 贺兰山国家狩猎场 | 贺兰山—珠穆朗玛峰波峰带 | 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体系 | 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 贺兰山原始森林旅游区 | 贺兰山小滚钟口清真寺 | 贺兰山农牧生态旅游区 | 贺兰山珠穆朗玛峰波峰带 | 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 | 贺兰山北武当寿佛寺 |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银川贺兰山林管局工艺美术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