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诗人: 陈师道 Chen Shidao
物微趣下世不数,随力捕生得称虎。 匿形注目摇雨股,卒然一击势莫御。 十中失一八九取,吻间流血腹如鼓。 郤行奋臂吾甚武,明日淮南作端午。 |
|
诗人: 卫宗武 Wei Zongwu
状有类蛛蝥,见物常勇投。 奋身如虎猛,所得亦蝇头。 |
|
蜘蛛的一种。体小脚短,色白或灰,不结网。常在墙壁上捕食苍蝇和其他小虫。俗称苍蝇老虎。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蝇虎……形似蜘蛛而色灰白,善捕蝇。”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得雋蝇虎健,相残雀豹趟。” 宋 梅尧臣 《宿州河亭书事》诗:“林中鵶舅狞,席上蝇虎攫。”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小儿取壁间蝇虎十餘枚,寘甖中,缄其口,乃捕蝇数十,下投之,令争噉。” |
|
蜘蛛的一种,体小,长约1厘米,白色或灰色,全身披绒毛,背面有黑色或灰黄色的斑纹。头端有细小的口;单眼4对,位于头胸部背侧的前端,以2、2、4排成3列,第1列的2个单眼最大。头胸部呈四角形,下有附肢6对,第1对呈螯状,内有毒腺;第2对为脚须,如触角,雄性末节膨大成交配器。其他4对为步足,粗短,跗节末端有爪2枚。腹部较狭,前腹有生殖孔及生殖板,尾端有疣状突起的纺锤突,内通纺绩腺,脚短能分泌粘液而抽丝。单独生活。虽能抽丝,但不结网,白天活动,常见于窗户、墙壁等处。善跳跃,以猎捕苍蝇为食。
蝇虎长着两只圆滚滚的大眼睛,是蜘蛛中视力非常敏锐的一种,能看到10-20厘米以外的猎物。它们经常睁大眼睛警惕地看着,一发现猎物,便悄悄地向前靠近,趁着猎物还没有发觉时,瞄准目标猛然一扑,跳到猎物的身上,用锐利的蜇股刺进去,然后便可以开始享受一顿美餐了。蝇虎的体型不大,身长不到2厘米,一般以苍蝇和蝗虫一类的昆虫为食,它们白天活动,喜欢呆在有阳光的地方,到了晚上就钻进树皮下或石头下面的巢里。蝇虎虽然不会结网,但是也会吐丝,尾部有一条拉丝,是它们的生命线。碰到危险时,可以利用这条拉丝,从容地滑入草丛中,避开敌人的追击。 |
|
蝇虎
(《纲目拾遗》)
【异名】蝇狐、蝇蝗、蝇豹(崔豹《古今注》)。
【来源】为跳蛛科动物短螯蝇虎的全虫。
【动物形态】短螯蝇虎
体小,长约1厘米,全身被绒毛,背面有黑色或灰黄色的斑纹。头端有细小的口;单眼4对,位于头胸部背侧的前端,以2、2、4排成3列,第1列的2个单眼最大。头胸部呈四角形,下有附肢6对,第1对呈螯状,内有毒腺;第2对为脚须,如触角,雄性末节膨大成交配器。其他4对为步足,粗短,跗节末端有爪2枚。腹部较狭,前腹有生殖孔及生殖板,尾端有疣状突起的纺锤突,内通纺绩腺,能分泌粘掖而抽丝。
营单独生活。虽能抽丝,但不结网,白天活动,常见于窗户、墙壁等处。善跳跃,以猎捕苍蝇为食。
【功用主治】《纲目拾遗》:"《徐顺之验方》云,调血脉,治跌打损伤;取蝇虎数个,研烂,好酒下。" |
蝇虎·中药材 Tiger flies medicines |
【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Yínɡ Hǔ
【别名】蝇狐、蝇蝗、蝇豹(崔豹《古今注》)。
【来源】为跳蛛科动物短螯蝇虎的全虫。
【原形态】
体小,长约1厘米,全身被绒毛,背面有黑色或灰黄色的斑纹。头端有细小的口;单眼4对,位于头胸部背侧的前端,以2、2、4排成3列,第1列的2个单眼最大。头胸部呈四角形,下有附肢6对,第1对呈螯状,内有毒腺;第2对为脚须,如触角,雄性末节膨大成交配器。其他4对为步足,粗短,跗节末端有爪2枚。腹部较狭,前腹有生殖孔及生殖板,尾端有疣状突起的纺锤突,内通纺绩腺,能分泌粘掖而抽丝。
营单独生活。虽能抽丝,但不结网,白天活动,常见于窗户、墙壁等处。善跳跃,以猎捕苍蝇为食。
【功能主治】《纲目拾遗》:《徐顺之验方》云,调血脉,治跌打损伤;取蝇虎数个,研烂,好酒下。 |
|
- n.: flycatch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