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 农业 : 建筑 > 葡萄根瘤蚜
目录
No. 1
  葡萄根瘤蚜 拉丁文名: viteus vitifoliae
  鉴别特征:有根瘤型和叶瘿型。根瘤型无翅成蚜:长卵形,体长1.2~1.5mm,黄色或黄褐色,体背有许多黑色瘤状突起,上生1~2根刚毛。叶瘿型无翅成蚜:近圆形,长0.9~1.0mm,黄色,体背高度隆起,无小瘤,表面有细小颗粒状突起。有翅蚜:长椭圆形,长约0.9mm,橙黄色,翅无色透明。性蚜:雌成蚜长0.38mm,雄成蚜长0.31mm,无口器和翅,黄褐色。
  生物学特性:在烟台1年可发生8代。7~8月份平均产卵60多粒,多可达150粒。其卵和若蚜耐寒力强,到-13℃左右才被冻死。在夏季比较干旱时容易猖獗。
  原产地:美国落基山东部。
  中国分布现状:辽宁、山东、陕西、甘肃、云南、台湾等地有记录。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已经传至各大洲。1892年张裕葡萄酒厂在烟台东山建葡萄园,1895年从法国引入葡萄苗时被引入。经长期控制,90年代仅在烟台西葡萄山上有零星发生。在有完整生活史的地区,枝条往往附着越冬卵,如用此种枝条做插条就可传播。也可以随装葡萄的箱和耕作工具传播。对葡萄属植物有较大危害。
  控制方法:严禁从疫区引种苗木,对苗木进行严格检疫及消毒。如发现蚜病,可将苗木、插条先放入热水杀蚜。病株根要全部剖出烧毁,根穴施药。清理疫区可能携带病源的物品和设备。提倡使用砂质土壤种植葡萄。采用化学防治时,可对土壤用1.5%乐果粉或50%辛硫酸处理消毒,也可用50%抗蚜威灌根。
No. 2
  葡萄根瘤蚜
  拉丁文名: Viteus vitifoliae
  英文名: grape phylloxera
  同翅目(Homoptera)的一种黄绿色小昆虫,学名为Phylloxera vitifoliae。严重危害欧洲和美国西部的葡萄,吮吸葡萄的汁液,在叶上形成虫瘿,在根上形成小瘤,最终植株腐烂。根瘤蚜的一生分为无翅阶段和有翅阶段,前者行孤雌生殖;後者产雌、雄蚜,交配後雌蚜产卵,以卵越冬。葡萄根瘤蚜於19世纪中期从美国东部传到欧洲,在25年内几乎摧毁了法、义、德的葡萄和酿酒业。只有把欧洲葡萄嫁接在美国土生抗蚜品种上才免遭毁灭。也可用杂交法和熏蒸剂来防治。
  鉴别特征:有根瘤型和叶瘿型。根瘤型无翅成蚜:长卵形,体长1.2~1.5mm,黄色或黄褐色,体背有许多黑色瘤状突起,上生1~2根刚毛。叶瘿型无翅成蚜:近圆形,长0.9~1.0mm,黄色,体背高度隆起,无小瘤,表面有细小颗粒状突起。有翅蚜:长椭圆形,长约0.9mm,橙黄色,翅无色透明。性蚜:雌成蚜长0.38mm,雄成蚜长0.31mm,无口器和翅,黄褐色。
  生物学特性:在烟台1年可发生8代。7~8月份平均产卵60多粒,多可达150粒。其卵和若蚜耐寒力强,到-13℃左右才被冻死。在夏季比较干旱时容易猖獗。
  原产地:美国落基山东部。
  中国分布现状:辽宁、山东、陕西、甘肃、云南、台湾等地有记录。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已经传至各大洲。1892年张裕葡萄酒厂在烟台东山建葡萄园,1895年从法国引入葡萄苗时被引入。经长期控制,90年代仅在烟台西葡萄山上有零星发生。在有完整生活史的地区,枝条往往附着越冬卵,如用此种枝条做插条就可传播。也可以随装葡萄的箱和耕作工具传播。对葡萄属植物有较大危害。
  控制方法:严禁从疫区引种苗木,对苗木进行严格检疫及消毒。如发现蚜病,可将苗木、插条先放入热水杀蚜。病株根要全部剖出烧毁,根穴施药。清理疫区可能携带病源的物品和设备。提倡使用砂质土壤种植葡萄。采用化学防治时,可对土壤用1.5%乐果粉或50%辛硫酸处理消毒,也可用50%抗蚜威灌根。
百科大全
  putao genliuya
  葡萄根瘤蚜
  Phylloxera vitifolia
    昆虫纲同翅目(Homoptera)根瘤蚜科 (Phylloxeri-dae)。葡萄害虫,为害葡萄根部和叶片。原产北美东部,世界性分布。19世纪末由法国传入中国山东烟台,其后在辽宁、陕西及台湾局部发生。是国际重要检疫对象。
    葡萄根瘤蚜食性单一,仅以葡萄属为寄主。被害根部变褐腐烂,植株发育不良,产量显著降低。成虫依寄生部位不同分为根瘤型和叶瘿型两种类型。根瘤型成虫体长1.2~1.5毫米,淡黄褐色,长卵形,体背有许多瘤状突起。叶瘿型成虫体长约1毫米,黄色,近圆形,体背无瘤状突起。发生于欧洲系品种葡萄上的生活周期不完整,有根瘤型而没有或很少有叶瘿型。发生在美洲系品种上的则兼有根瘤型和叶瘿型,具有完整的生活周期。根瘤蚜受精卵在枝上越冬,翌年□化为干母,为害叶部并在叶背形成囊状虫瘿,在其中产卵。□化的幼蚜一部分到其他叶上形成二次虫瘿,另一部分入土在根上形成节状根瘤或瘤状突起,如此一年循环发生5~10代,最后入土成根瘤型。根瘤型幼蚜有的变为有翅若蚜,在秋季成为有翅型迁移蚜或性母,钻出土面,以单性生殖产大小两种未受精卵;大卵□化为雌蚜,小卵为雄蚜。雌雄交尾后又在枝上产一粒卵越冬;翌春又□化为干母,再为害叶部形成虫瘿。中国山东烟台发生的根瘤型,一年发生8代,主要以1龄若蚜在10毫米深处根上越冬,翌年4月以后越冬若蚜以单性生殖产卵,□化的若蚜为害根形成根瘤。5月中旬至6月底以及 9月上旬至9月底蚜量较多,7~8月雨季期间虫口密度下降。7~11月上旬发生有翅蚜,钻出土面,绝大部分不转变为有翅产性蚜,最后以根瘤型越冬,有翅成虫钻出土面者极少。葡萄根瘤蚜卵和若蚜耐寒力强,有团粒结构的土壤适于发育繁殖。
    防治措施包括厉行检疫,严禁从疫区调运繁殖材料;对栽植用苗木、插条和接穗用50~52℃温汤杀卵,或用二硫化碳、溴甲烷熏蒸(花芽萌发和果实采收期禁用)进行杀虫处理,选用抗病品种等。
     (张之光)
    
英文解释
  1. n.:  phyllox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