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显示地图 |
|
|
艾提尕尔清真寺联系方式 地址:喀什市中心解放路。
邮编:844000 艾提尕尔清真寺投诉电话 喀什市旅游投诉电话:0998-2830551
新疆旅游投诉电话:0991—8831902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艾提尕尔清真寺门票价格 15元 艾提尕尔清真寺节庆活动 古尔邦节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宰牲”或“血祭”。维吾尔民族的古尔邦节同汉族的春节一样,节日气氛特别浓郁。
关于古尔邦节的起源,民间流行着一则古老的宗教传说:先知易卜拉欣要按真主安拉的“启示”牺牲自己的儿子伊斯玛仪作祭礼,当他正要举刀宰杀时,安拉派遣的特使牵着一只公羊从天而降,示意以宰羊代替杀子,这一天正是阿拉伯太阴历12月10日。伊斯兰教创立后,穆罕默德将太阴历12月10日定为伊斯兰教的节日之一,这个日子恰恰是麦加朝觐活动的最后一天。这样,古尔邦节逐渐成了从11世纪初开始改信伊斯兰教的维吾尔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古尔邦节前,人们要做各种准备,特别是作为“献牲”的牲畜要预先买好。节日的早晨进行沐浴全身的“大净”,然后盛装到清真寺参加聚礼;再后,人们直接上麻扎尔(墓地)为亡故的先人祈祷。最后还要“换哈达”,即拔去坟头上的枯木,栽根新枝,浇些水再回家。
按传统,节日聚礼之后早晨是献牲祭祀,取悦安拉的最佳时机。通常,人们把血祭的牲畜宰好入锅之后,男子们开始互相拜节,妇女们则留在家里炖肉,摆节日食品,烧茶等,准备迎接客人。节日的第一天,首先给在近期内发生过丧葬等家难的左邻右舍或乡亲拜节,表示慰问;其次是给夫妻双方的长辈拜节;再次,就是给近邻和长者拜。其它的拜节活动往往是三五成群,男女分别进行(在维吾尔民间礼俗中,一般是不允许男女混杂的)。
拜节之后,才是同辈的亲朋好友之间的拜节。大家除了互相道贺,彼此问候之外,还共餐痛饮,吹拉弹唱,一起娱乐。 艾提尕尔清真寺最佳旅游时间 喀什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夏长冬短;夏不甚热,冬无酷寒。 艾提尕尔清真寺特别提醒 喀什旅游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喀什市区以外的地方住宿不是很方便,自助旅的背包族一定要带好野外露营帐篷。参观清真寺女士未经过同意不得入内,周五礼拜女性一概不得入内。
艾提尕尔寺小贴士:妇女在未经过同意,不得进入清真寺;游客进寺时要脱鞋。如果想拍摄穆斯林礼拜的场面,一定要事先征得寺内阿訇(主持)的同意,而且不能站在朝拜人群的前方和侧面拍摄;最好在清晨七点之前赶到艾提尕尔广场,到广场右侧的商场楼顶上去选点拍摄。 艾提尕尔清真寺美食 喀什的风味小吃,是中国食苑中一簇带有浓郁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的奇葩。喀什的风味小吃做工精细,古朴无华,主副兼备,营养丰富,经济实惠,食用方便。特别是独具一格的烤全羊、烤羊肉串、馕坑烤肉、烤包子、抓饭、拉面、油塔子、馕、馓子、曲曲、 烤鱼、灌面肺和灌米肠等,声誉斐然,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和赞赏。羊肚、羊心、羊肝、羊头、羊蹄等,喷香可口。这些都是维吾尔饮食文化中的佳品。
喀什最有名的的清真餐厅是人民西路的茶园大酒店,晚上有民族歌舞表演。解放南路一带有汉餐馆,其中伍氏罐罐香很有特色。
小吃
灌面肺和灌米肠 烤包子 烤全羊 烤羊肉串 烤鱼 拉面 馕 馕坑烤肉 曲曲 馓子 油塔子 抓饭 艾提尕尔清真寺住宿 喀什市区的宾馆业发达,有涉外星级宾馆,凡是发达地区宾馆拥有的现代服务设施此地应有尽有,并且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喀什色满宾馆历史悠久,环境幽雅;以巴基斯坦风味菜肴为特色的中巴友谊楼;离著名的艾提尕尔清真寺很近的其尼瓦克宾馆、喀什华侨宾馆等交通便利,并提供特色浓郁的地方舞蹈。
喀什市区以外的地方住宿不是很方便,自助旅的背包族要注意,有些地方没有宾馆或招待所,甚至没有居民,一定要带好野外露营帐篷。 艾提尕尔清真寺购物 喀什的民族工艺品种类繁多,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这里因此被中外学者盛赞为“小民间艺术中心”。这些工艺品主要有:地毯、英吉沙小刀、艾德莱斯绸、花帽、木模彩色印花布、土陶、首饰、民族乐器等。即然到了有“水果之乡”美称的喀什,石榴、巴旦杏、无花果、葡萄、甜瓜等水果也是旅游购物单上不可缺少的部分,特别是石榴,又甜又酸,其他地方是买不到这样的好石榴,花上五六块钱就能买到一公斤。
行知提示:买东西的时候可以还价,但如果价格谈不拢的话,可以把右手放在心口行个礼说声“不要了,谢谢”,这样就行了,千万不要对少数民族同胞失礼。 艾提尕尔清真寺交通 从市区乘77路、13路公交车可到,此外还可以搭乘中巴车。
艾提尕尔清真寺玩法 参观、学习、旅游、
艾提尕尔寺位于市中心广场,是中国最大的一座清真寺。据说此处原是一片公墓,1442年,喀什噶尔的统治者沙克色孜·米扎尔后裔在此建起一座小寺,用以祭祷亲友亡灵。1538年,其后人乌布力阿尔伯克将寺扩建,成为聚礼用的大寺。之后,又经几番修建和扩展,形成现有的规模和恢宏气势。
艾提尕尔寺地位的显要还不在其规模,而是它是全疆穆斯林“聚礼”之地。每天到这里礼拜的人已达2-3千人,星期五“居玛日”下午,远近的男穆斯林都要到此作一周之内最庄重的礼拜,这时人数约有6-7千人。到了一年一度的“古尔邦”节,全疆各地都有穆斯林前来,加上本地的,大礼拜人数可达2-3万人。大礼拜之后,大寺内外游乐的人摩肩接踵,欢快的鼓乐奏鸣。穆斯林合着节拍,跳起了“萨满舞”(女性不能参加),狂欢至通宵达旦。
艾提尕尔寺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不仅是喀什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还是一个重要旅游观光点。
这座规模宏大的伊斯兰教建筑物始建于1442年,后另经重修扩建,始具今貌。艾提尕尔,意为节日礼拜场所。大寺规制严整雄伟,砖砌方形拱寿门的大门楼高达12米,边廓环以15个穹形壁窿形楼。大寺南北长140米,东西宽120米。大寺正门楼以浅绿色为主色,布满精细刻花。
进门后即为宽大的内广场,与内广场相连的为宏大的礼拜寺和教经堂,极富伊斯兰特色。艾提尕尔清真寺既是宗教活动的中心,又是古尔邦节和肉孜节群众游乐歌的场所;每逢礼拜日和节日,成千上万的伊斯兰教徒集结在礼拜寺及大门内外的广场上,身着节日盛装的维吾尔族男青年会跳起“萨满”舞,场面十分热闹。
全寺总面积16800平方米,由礼拜堂、教经堂、门楼和其他一些附属建筑物组成。寺门用黄砖砌成,石膏勾缝,门高4.7米,宽4.3米,门楼高约17米。门楼的两旁不对称地各坚一个18米高的宣礼塔,塔顶均立有一弯新月。每日黎明,寺中阿匐要5次登上塔高声呼唤穆斯林前来礼拜。门楼后面是一个大拱北孜,顶端也托着一个尖塔。进入大门后,是一个巨大的庭院,院内有花木及水池。南北墙边各有一排共36间教经堂,供主教阿匐讲经之用;礼拜堂在寺院西部的一个高台上,分内殿和外殿;寺顶由158根浅蓝色的立柱托着,呈方格状。顶棚上和木柱的四角,都是精美的木雕和彩绘的藻井图案。主殿内正中墙上有一壁龛,内置轿式宝座,每逢做礼拜时,大毛拉站在龛内诵读经文;若逢节日,大毛拉则在此宣教。穆斯林进人廊檐必须脱鞋,不分贵贱,依次进人。 |
|
艾提尕尔清真寺坐落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的艾提尕尔广场西侧,占地25.22亩,它不仅是新疆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这是一个有着浓郁民族风格和宗教色彩的伊斯兰教古建筑群,坐西朝东。
艾提尕尔清真寺,又译为“艾提尕”“艾提卡尔”。
南北长140米,东西宽120米,占地总面积为1.68万平方米,分为“正殿”、“外殿”、“教经堂”、“院落”、“拱拜孜”、“宣礼塔”、“大门”等七部分。 |
|
清真寺大门用黄砖砌筑,白石膏勾缝,看上去线条清晰,非常醒目。正门高12.6米,两侧的塔高近18米,大门高4.7米,宽4.3米。
门前有一个扇形13级台阶,走上台阶便是门厅,铜包的两扇木门,高大雄伟。
寺门上方的墙顶是一条长8米、距地面10.5米的巨大平台。每逢盛大节日,平台上就会传来通宵达旦响彻云霄的羊皮鼓和锁呐乐声,为云集于艾提尕广场的数万穆斯林制造节日的欢乐气氛,大规模的“撒满”群舞盛况空前,为全疆各地所罕有。这里既是宗教圣地,又是节日喜庆的场所,“艾提尕”——“节日礼拜与集会之所”,因此得名。作为大清真寺入口的寺门塔楼,在造型艺术上位列整个建筑之首,堪称维吾尔族古建筑艺术的典范,早已成为喀什噶尔古城的地方象征而名扬中外。
进了大门就是巨大的圆顶拱拜孜,拱拜孜下面是多边形过庭,两边有两条通道通向庭院,两条通道之间夹着一个雕花窗户。拱拜孜高16米,直径10米。从过庭北侧的通道走出,是一条宽4.38米,长近80米的小路,水磨石路面。路两侧种有树木,路的北侧有一大一小两个水池。大水池东西长42米,南北宽17米,呈不规则长方形,小水池在大水池西侧,中间隔有一条水磨石小路,东西长17米,南北宽16米,近正方形。水池四周也种有树木,大水池四周用水泥做岸,还有护栏。
院子南北两侧是教经堂,共有房屋24间,其中南部11间,北部13间。在教经堂房屋之间,还有南北两个侧门,也是平时供人们出入之用的。院落的后面有一排木栅栏,栅栏东侧,东西走向人行道的南北两侧,有两个宣礼塔。塔高6.5米,塔底为长3米,宽2.2米。栅栏全长115米,共有5个木门通向正殿,木栅栏高2.9米,立柱(砖砌)高3.1米,中门高4.1米,两侧立柱高5.2米。从栅栏的五个门进入礼拜殿,有五个台阶可以上到礼拜殿,礼拜殿分为正殿和外殿,长140米,宽16米,加上向西突出的前廊部分,礼拜殿共2600平米,从中间的八级台阶可直上正殿的前廊。正殿长36.5米,宽10.5米,高8.1米。寺内平时有二、三千人做礼拜,“居玛日”(星期五)有六七千人;逢节日时在寺内外跪拜的穆斯林可达二三万人之多。
正殿东墙两侧各有一个双扇大门,供人们出入,正中有一个宽1.8米,高近4米的米合拉普(墙壁上圆拱形图案),其中两侧各有两扇窗户。正殿西墙也有一个米合拉普,高4.3米,宽3.1米。在这里放有大毛拉讲经的坐台.米合拉普北侧有五个壁龛,南侧有四个。
正殿的南墙和北墙各有两扇门和一扇窗户,正殿内共有18根支柱,正殿的南北两侧是外殿,北侧外殿西墙有壁龛14个,北墙四个。南侧外殿西墙有壁龛11个,南墙有四个,在7和8的中间,有一扇双开门是清真寺的后门,门内是小院,院内西墙还有一个门,通向外面,后门一般是用来运送尸体的,而且只在周五“居玛日”时才使用。北侧外殿有彩色藻井五个。长3.6米,宽3.2米,南侧有四个。正殿前廊藻井有一个,长6.6米,宽5.5米。外殿有立柱122根。柱底、柱身刻画。柱底尺寸基本上是35至40厘米。正殿前廊柱高5.4米左右,两侧柱高基本是5.1米左右。 |
|
艾提尕尔清真寺始建于1442年。
明正统(1436~1449)年间喀什噶尔统治者沙克色孜,米尔扎后葬于此,其后裔建造了一座小清真寺,即艾提尕尔清真寺之前身。
16世纪上半叶,叶尔羌汗国的喀什噶尔统治当局,将该寺扩建为可礼主麻拜的大清真寺。
1787年今疏勒县罕南力克乡女地主祖鲁裴叶海尼姆再度扩建该寺,并在喀什城南郊的帕合太克里村购置上千亩土地捐给寺院作“瓦合甫”地产。
1798年,英吉莎维吾尔族女穆斯林古丽热娜在前往巴基斯坦途中病故于喀什噶尔,人们以其所遗旅费扩建该寺,并取名艾提尕尔。后经一位名叫卓丽皮亚汗的维吾尔族女布维(依禅派女信徒的通称)捐资扩建,并购置了约600亩地作寺产。
1809年,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官吏名)伊斯坎达尔对该寺进行扩建,增盖了拱北式寺门,并在院内开掘了人工湖和水渠。
清道光年间(1821~1850)喀什噶尔城扩建时,一直处于城外的艾提尕尔清真寺被划入城内,同时得到全面修葺和扩建,种植了各种树木,美化了环境。
1872年,浩罕入侵者阿古柏下令对该寺进行大规模扩建。除增建了寺院用房、暖室、澡堂、宣礼塔、人工湖之外,还改建了寺门、礼拜殿,重新规划了全寺布局,方形成今之规模。
2001年06月25日,艾提尕尔清真寺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
| 艾提尕尔清真寺不仅是新疆地区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在古代还是传播伊斯兰文化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学府,天山南北以致中亚地区许多教阶较高的伊斯兰教神职人员和学者都从这里毕业,其他还有更多的有影响的诗人、文学家、史学家和翻译家早年也在此受过严格的学业培训。建国后,寺内一些德高望重的爱国守法宗教人士,还被各界人士推举为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同时又埋头著书立说,为新疆的历史与宗教研究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