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江苏 >苏州 >苏州市区 > 胥门
显示地图
目录
《胥门 Xu Men》
诗人: 陈植 Chen Zhi

  长堤柳线弄春柔,姑苏台下马如流。
  春波溶漾绿泼油,官船挝鼓百花洲。
  旌旗{黑炎}黪城上楼,烟中雉堞高山邱,
  呜呜清角行人愁。
《胥门 Xu Men》
诗人: 周弼 Zhou Bi

  芦苇萧萧生晚潮,伍员何地更吹箫。
  夕阳自逐寒鸦去,万片宫花共寂寥。
复姓
  复姓。春秋吴有大夫胥门巢。见《左传.哀公十一年》。
城门名 Gate name
  城门名。即今 江苏省 苏州市 城西门。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 胥门 外有九曲路, 闔庐 造以游 姑胥之臺 。” 宋 朱长文 《吴郡图经续记》卷上:“ 胥门 者, 子胥 居其旁,民以称焉。”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显圣》:“今闻我兵战败, 越 将入 吴 ,我且坐据 胥门 ,待其兵到。”
No. 5
  胥门投诉电话苏州市旅游投诉电话:0512-65223377
  江苏省旅游投诉电话:025-8341818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感谢网友摄郎旅游小猩猩为发现新景点做出的贡献,特此奖励30同程币.
  以下节选自摄郎旅游小猩猩博客<<苏州胥门风光>>
  苏州民谚:“金阊门,银胥门”,由此可见胥门在苏州据有数一数二的位置。
  胥门作为苏州城一颗灿璀的明珠,首先体现在风光上。苏城四方,胥门独秀。城之郊,东、南、北三隅,或平畴无垠、或湖荡粼粼,物产固丰,惜风光平常。唯其西邻,林壑优美,山色诱人,胜迹比比,发人遐想。登胥门城上,但见远近山丘参差罗列。内圈是:虎阜、狮子,偏北蹲踞;横山屏展在前;楞伽(上方)逶迤于南。外围则:阳山、金山、天平、天池、灵岩、穹窿、玄墓、七子……诸山无不尽收眼底。姑苏七塔,城外者三,亦皆于此;点饰岚光,益增其秀。其景也:晨雾迷蒙,晚霞绚烂,各具佳妙;往游也:早春梅红,深秋枫丹,四时咸绝。顺治初,胥门城楼上顾嗣立所书之匾额曰:“姑胥拥翠”,是为切中一方地理景观、独揽山色的精辟题铭。远在东周,阖闾、夫差眼光独具,即营西郊诸山:筑姑苏台、建馆娃宫,是为其荦荦大者,介胄随护,嫔娥簇拥,发于胥门,经“九曲路”,幸临忘返。迨至宋元,为延接、礼待国外专使、往来显宦,共览秀色,就近构姑苏馆于百花洲头,峙姑苏台于胥门之上。飞阁重楼,雕梁画栋,“雄冠三吴”;碧眼黄须,红袍玉带,流连忘返。及乎盛清之世,康、乾南巡,近水远山更有精装细饰。近傍“民不能忘坊”与“万寿亭碑”隔城河相映;远处“御道”铺砌整齐,“行宫”藻饰辉煌。清末民初,民生凋敝之际,苏城马车、灯船犹集于胥门之外以待游客。而今太平盛世,绿化大地,西郊诸山又属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之区,更加郁郁葱葱。真是这边风景独好!认为胥门因姑胥山而得名,又有一说是伍子胥死后悬头于城看越兵进城处。目前保留的老胥门结构完整,其年代可能是张士诚所修筑。两边城墙现存40米,高4.65米,整个拱圈长7.6米,内宽3.3米,东西向,中间有闸门。城楼高7.2米,城门正面向东,上有细砖砌壁,壁面刻灵芝、如意、方胜、八卦、太平线,比较古朴,胥门的水门在宋代被封闭,称之为姑苏台,宋平江图上有注录。现存的古胥门,是苏州市除水陆盘门之外仅存的古城门。城高7.2米,胥门门洞由三道砖砌拱券组成,洞高4.14米,最宽处3.25米,深11.45米。门洞两翼残存的城墙约65米,门砖面刻有灵芝、如意、八卦组成的花边,甚为古朴。1982年10月,古胥门及两侧城墙被核定为第二批苏州市38处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001年,接官厅和百花洲地段全部拆迁,辟为临江的百花洲公园。今年苏州规划展示馆、伍子胥纪念园的动工,加上城河边兴建的清水码头,以古胥门为中心的又一条水上旅游古城风貌带已呼之欲出。苏州国旅筹划的水上巴士线和大型观光船已建成使用,现辟古胥门站点。
  古万年桥始建于唐代,古桥身宽约10米,长约100米,全由紫石砌就,桥身光滑平整,桥面两侧的石栏杆上雕凿着100余只石狮子,小狮子虽有百只之多,却形神各异、栩栩如生,见过的人无不疑为天工神斧之作。
  
  
  万年桥美,美在诗词点缀,美在它透着宁静,带着岁月之痕。车轮在桥上飞驰,轻舟在桥下犁浪,登临万年桥,身下,桥洞幽邃,河水款款,水波荡漾间桥影欲飞;身后,临河而建的黛瓦粉墙鳞次栉比,散发着“绿水悠悠绕人家”的清雅韵味。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我们不时能发现万年桥的踪影,远的如《浮生六记》,“相挽登舟,返棹至万年桥下”,古人以优美的文笔为我们描述了“阳乌犹未落山”时,万年桥“霞映桥红,烟笼柳暗,银瞻欲上,渔火满江”的迷人景色。看过梁羽生先生《萍踪侠影》的人也大都记得,张丹枫去西洞庭山主峰缥缈峰觅宝可也是“在苏州万年桥下放舟入湖”的。大运河与胥门城墙之间,过去是棚户区,现在是接官厅公园。
  环古城绿化带就是一条硕大的翡翠项链,接官厅公园是项链上一颗碧绿的明珠。
  接官厅适宜下午来,下午的阳光尽情地在这里流洒,流洒在一种悠远的意境里。背景是古城墙,墙体上有长长的条石,有短短的石砖,有的干脆就是乱石混砌贩,时而层次分明,时而杂乱无章,时而枯藤遍挂,时而裸露无遗,就像有时条理清晰、有时混沌不清的历史。
  对面是运河。此时的运河大约不如数百年前在此迎接钦差大臣那么热闹,但也总有突突机声隐隐传来,船却见不到几只。一条小船摇橹而去,摇橹人似乎很好奇,忽而东瞧,忽而西望,寻章摘句似的,十分悠闲自在。
No. 6
  胥门位于苏州城西万年桥南。胥门作东西向,为春秋吴国建造都城时所辟古门之一,以遥对姑胥山(即姑苏山)得名。胥门《苏州府志》云:“胥门,西门也,在阊门南,一曰姑胥门。”现存城门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重建,明清重修。苏州古城门皆水陆并列,惟胥门为防太湖洪水进城,宋元以后就无水门。陆门原有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增建的瓮城,已于民国时期拆去。现存门洞由三道砖砌拱券组成,第二道与第一、三道垂直相交砌筑,结构与盘门陆门内门相同。伍子胥塑像拱门高4.65米,宽3.3米,纵深11.45米。东向(城内)尚存横额,“胥门”二字已毁。门洞左、右残存垣长约65米,残高7.2米,砖石尚较完整。西向(城外)砖石保存甚少。胥门与盘门同为苏州幸存的古代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