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 名人 > 翦伯赞
目录
人物介绍 Who's Who
  翦伯赞(1898年4月14日-1968年12月18日)湖南桃源人,维吾尔族。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52年至1968年)、历史系主任。曾参与北伐战争。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翦伯赞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副校长,以及中央民族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职。
  1916年,翦伯赞考入北京政法专门学校,后转入武昌商业专门学校。1924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留学。1926年回国后,南下广东参加国民革命军。大革命失败后,在历史学家吕振羽等人影响下,开始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潜心研究中国社会和历史问题。先后发表了《中国农村社会之本质及其历史的发展阶段之划分》《前封建时期之中国农村社会》等论文,与吕振羽合著了《最近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一书,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和侵略我国的滔天罪行。
  1937年5月,翦伯赞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在党的领导下,长期从事统一战线、理论宣传和史学研究工作,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撰写的《历史哲学教程》,宣传历史唯物主义,阐明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中国史纲》则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剖析了商、西周、春秋时期的社会性质,以及我国自战国至秦汉社会性质的转变,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史书。
  从50年代初开始,翦伯赞即致力于史学建设。首先发起编纂了两千多万字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并亲自主编了其中的《戊戌变法》和《义和团》两个专题。还与范文澜、胡华等人合著出版《中国历史概要》一书。从1961年春开始,他兼任全国高等学校历史教材编审组组长,主编通用教材《中国史纲要》和《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资料》。同时,他还先后发表《对处理若干历史问题的初步意见》和《目前史学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等论文,批评史学界从5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的极左思潮。
  翦伯赞治学严谨,著作宏富,至今仍为史学界所推崇和颂扬。他是马列主义新史学“五名家”(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侯外庐)之一,运用马列理论研究中国的社会和历史问题,功献卓著。特别是在中国古史分期的研究上,主张的西周封建论,独树一旗。虽然已受到黄现璠,张广志等学者的有力挑战,完全否定。但其影响力不可抹杀。
  文化大革命前,历史学界历史主义派的主帅,研究了古代的许多历史事件。因其所持的历史观点与毛泽东观点相左,以及反对姚文元对吴晗的《海瑞罢官》的批判,1960年代后期即被批判。文化大革命初,被当作“反动学术权威”,被扣上“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帽子,备受肉体摧残,人格凌辱。毛泽东曾于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发出“最高指示”特别提到“对北京大学的翦伯赞、冯友兰要给出路”。但江青的手下依然通过秘密成立的“翦伯赞专案组”,对其进行逼供,要求他证明1935年刘少奇与国民政府谈判时有变节行为。翦于1968年12月18日夜,夫妻双双吃下大量安眠药自杀身亡。死时口袋内有两张纸条,一张说实在没有什么可交待的;一张三呼毛主席万岁。
年表 Chronological table
  1898年4月14日出生。
  1916年,翦伯赞考入北京政法专门学校,后转入武昌商业专门学校。
  1924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留学。
  1926年回国后,南下广东参加国民革命军。
  1937年5月,翦伯赞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翦伯赞被划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惨遭迫害。
  1968年12月18日夜,与夫人同时在北京大学含冤去世。
  1978年8月,中共领导人邓小平亲自批示:“我认为应予昭雪”,为他彻底平反昭雪。
  1978年9月1日,中共北京大学党委为他平反昭雪。
  1979年举办的他的追悼会。
主要著作 Major works
  主编:《中国史纲要》《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资料》《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著作:《中国历史哲学教程》《对处理若干历史问题的初步意见》《目前史学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中国史论集》《中国史纲》《历史问题论丛》《先秦史》《秦汉史》等。
  合著:《中国历史概要》
百科大全 Wikipedia Encyclopedia
  Jian Bozan
  经伯赞
    国历史学家。原名象时。湖南桃源人,维吾尔族。1898年 4月14日(清光绪二十四年三月二十四)生于桃源。1916年夏考入武昌商业专门学校。1924年夏去美国,入加利福尼亚大学专攻经济学。1926年1月回到北京。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在北平(今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历史。从1930年开始,积极参加有关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问题论战。1934年5~12月,赴欧美考察司法,游历了亚、非、欧、美近二十个国家。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曾任南迁的北平民国大学教授,出版名著《历史哲学教程》一书。1940年 2月,至重庆,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从事秘密工作。发表六十余篇历史论文,批判右派思想文化,宣传爱国、抗战,揭露黑暗政治,批判妥协投降。还著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内容翔实的《中国史纲》一、二两卷。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于1946年5月到上海,与张志让、周谷城等组织并领导“上海大学教授联谊会”,主编《大学》月刊,兼任大夏大学教授。1947年10月,到香港,任达德学院教授、香港《文汇报》“史地”副刊主编。1948年11月,他与郭沫若、侯外庐等离开香港,次年2月1日到达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并被选为第一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和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历史研究》编委、《北京大学学报》和《光明日报》“史学”副刊主编、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民族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历史研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从50年代初开始,翦伯赞即致力于史学建设。首先发起编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共十一个专题,约两千多万字。他亲自主编其中《戊戌政变》和《义和团》两个专题。从1961年春开始,兼任全国高等学校历史教材编审组组长,主编通用教材《中国史纲要》和《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资料》。他先后发表了《对处理若干历史问题的初步意见》和《目前史学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等论文,批评史学界从5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的极左思潮。因之从1963年夏开始,不断有“批翦”的文章发表。1965年批判逐渐普及到全国各种史学刊物和报纸, 并由学术批判逐步升级为政治批判。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他被划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1968年12月18日夜,与夫人同时在北京大学含冤弃世。1978年9月1日,中共北京大学党委为翦伯赞平反昭雪。
    翦伯赞著述宏富,发表论文三百余篇,出版专著七八部,共约有四百余万字。重要论文集有《中国史论集》第一、二辑、《历史问题论丛》(增订本)、《翦伯赞历史论文选集》、《史料与史学》;专著有《最近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下)、《历史哲学教程》、《中国史纲》第一、二卷(校订本改名《先秦史》、《秦汉史》),主编有《中国史纲要》、《中外历史年表》,合编有《中国历史概要》等。此外,还主编资料《戊戌变法》、《义和团》、《历代各族传记汇编》,与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等。
     (张传玺)
    
包含词
翦伯赞传新史学家翦伯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