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拼音: zuì dà è jí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解释: 罪恶大到了极点。
资料来源: 宋·欧阳修《纵囚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矧如(秦)桧者,密奉虏谋,胁君误国,罪大恶极 ,岂可赦乎。”
例子: 倘不如命地帮忙”,当然,~了。先将忘恩负义之罪,布告于天下。★鲁迅《而已集·新时代的放债法》
| | 罪孽深重,恶贯满盈 | 罪恶大到极点 Great extreme evil | 罪恶大到极点。 宋 欧阳修 《纵囚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查抄和坤住宅花园清单》:“十八日奉上諭: 和坤 悖逆专擅,罪大恶极,姑免肆市,赐令自尽。” 鲁迅 《而已集·新时代的放债法》:“倘不如命地‘帮忙’,当然,罪大恶极了。” 周恩来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这就是说,对罪大恶极的、坚决与人民为敌的、死不悔改的分子给以严厉的镇压。” | | 【读音】 zuì dà è jí
【释义】 罪恶大到了极点。
【词源】 宋·欧阳修《纵囚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矧如(秦)桧者,密奉虏谋,胁君误国,罪大恶极 ,岂可赦乎。”
【例句】倘不如命地“帮忙”,当然,~了。先将忘恩负义之罪,布告于天下。(鲁迅《而已集·新时代的放债法》 )
【语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指人的罪大。
【近义词】 罪贯满盈、罪恶昭著、十恶不赦
【反义词】 功德无量、功盖天地、功勋卓著、功昭日月 | | 成语名称 罪大恶极 汉语拼音 zuì dà è jí 成语释义 罪恶大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 宋·欧阳修《纵囚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矧如(秦)桧者,密奉虏谋,胁君误国,罪大恶极 ,岂可赦乎。” 使用例句 倘不如命地“帮忙”,当然,罪大恶极了。先将忘恩负义之罪,布告于天下。
★鲁迅《而已集·新时代的放债法》 | | - n.: flagrance, worse than a crime, a grievous crime, be guilty of the most atrocious crimes
| | 东风吹马耳, 当耳边风, 淡而不厌, 犯上作乱, 罪孽深重, 罪恶滔天, 隔岸观火, 铁石心肠, 罪该万死, 素昧平生, 素不相识, 十恶不赦, 见义不为, 心如铁石, 罪不容诛, 罪贯满盈, 罪恶昭著, 坐观成败, 戛然而止, 东风射马耳, 突然中止 | | 功名盖世, 功德无量, 功盖天地, 功标青史, 劫富济贫, 劳苦功高, 却之不恭, 受之有愧, 大发慈悲, 大慈大悲, 奉为圭臬, 奉为楷模, 奉若神明, 不世之功, 不赏之功, 丰功伟绩, 三跪九叩, 一腔热血, 乐善好施, 人亡物在, 人琴两亡, 人琴俱亡, 人琴俱逝, 令人起敬, 仗义执言, 忍俊不住, 忍俊不禁, 心事重重, 心惊胆颤, 必恭必敬, 哑然失笑, 公垂竹帛, 光耀门庭, 睹物思人, 热肠古道, 盖世之功, 盛情难却, 顶礼膜拜, 行善积德, 解衣衣人, 谦厚有礼, 轻声的笑, 近朱者赤, 肃然生敬, 肃然起敬, 锄强扶弱, 自然而然, 耳习目染, 耳熏目染, 耳闻目染, 耳染目濡, 耳濡目及, 耳濡目击, 耳濡目染, 抑强扶弱, 恩德如山, 恩重丘山, 毕恭毕敬, 汗马功劳, 油然而生, 涕泗横流, 涕泗滂沱, 满腔热枕, 潜移默化, 潜移暗化, 惹火烧身, 情不自禁, 悲天悯人, 愁肠寸断, 愁肠九转, 愁肠百结, 救苦救难, 打抱不平, 招灾惹祸, 怦然心动, 普度众生, 普度羣生, 普渡众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