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炳辉将军事迹展览馆投诉电话滁州市旅游投诉电话:0550-3021964
安徽省旅游投诉电话:0551-2821763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1989年11月,中央军委确定的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33位军事家,罗炳辉将军就是其中之一。清朝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罗炳辉出生在云南省彝良县大河区阿都乡偏坡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罗炳辉有着大山一样倔强的性格,12岁就敢与当地的一个恶霸地主对簿公堂。1915年冬,17岁的罗炳辉离开家乡,到省城昆明参加了滇军。他参加过讨袁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罗炳辉在国民党军队中遭到排挤,并于1928年冬被编遣。经朋友介绍,他到江西吉安县任靖卫大队长。中共江西省委了解到罗是一个嫉恶如仇、刚直不阿的军官后,特派中共党员、云南宾川人赵醒吾做他的工作。1929年7月,罗炳辉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他率领吉安、吉水、泰和等8县靖卫队1000余人举行了著名的吉安起义。这次起义是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从强大的敌人营垒中冲杀出来的,因此显得十分可贵。
起义后,部队编入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罗炳辉历任红军独立第五团团长、红六军第二旅旅长、红六军二纵队司令员、红十二军军长、红九军团军团长。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5次反“围剿”斗争中,他率部屡建奇功,曾在一天之中连夺两座县城,朱德总司令称他是“两脚骑兵”。后来,美国著名记者尼姆·韦尔斯(斯诺夫人)在延安听到他的传奇故事后,称他是“神行太保”,并感叹地写道:“罗炳辉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中国历史上任何时期的中国人对他都会感到亲切。他是中国人所爱好的关帝型的英雄,是一个‘智勇兼全的人物’……。”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罗炳辉率红九军团在左翼,负责打开通路,抢占要点,和红一、三、五、八军团一道,掩护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渡过湘江,突破了蒋介石精心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1935年1月,红九军团在贵州的湄潭,挡住追击的敌人,保卫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之后,红九军团担任了牵制引诱敌人的任务,罗炳辉使出在中央苏区反“围剿”’中“善牵牛鼻子”的本领,虚张声势,声东击西,搞得敌人晕头转向,从而掩护了中央、中央军委及红军主力南渡乌江。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党中央安排罗炳辉到抗日军政大学和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1月,罗炳辉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开展统战工作。在武汉短短的10个月中,罗炳辉以云南同乡的身份,对到武汉抗战的滇军六十军官兵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这些工作为日后云南上层人物的率部起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39年1月,罗炳辉调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5月,任第五支队司令员,率部挺进皖中,开创了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他在抗击日、伪、顽的斗争中英勇善战,成为华中敌后家喻户晓的抗日名将和传奇英雄。
在多年的戎马生涯中,罗炳辉积劳成疾。抗战胜利后,在组织的关怀和督促下,1946年初,罗炳辉到临沂新四军军部医院治疗。在他养病期间,毛泽东、朱德曾分别从延安给他复信,嘱他养好身体,“留得青山,是很要紧的”(毛泽东信中语)。可惜由于局势紧张,待信于7月带到时,罗炳辉已经病逝,甚为遗憾。
1946年4月,中央军委任命罗炳辉为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由于蒋介石撕毁停战协议,国民党军一再进攻解放区,前线形势紧张,罗炳辉不顾自己的病尚未痊愈,便赶赴前线,与陈毅军长共同研究对敌策略,在前线指挥部和各部队之间奔波,亲自指挥部队拔除了伪军和国民党军在枣庄的据点。由于过度疲劳,罗炳辉在前线几次昏倒。l946年6月21日,他在由降县返回临沂途中,突患脑溢血,在兰陵逝世,时年49岁。
罗炳辉生前曾多次讲过:“人生最快慰的是真正勇敢地牺牲个人一切利益,最热忱努力地为民族独立、自由解放而斗争,尤其是要为劳动大众的解放和利益,以真理、正义、公道为人类的幸福而斗争。”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罗炳辉逝世后,中共中央给华东局、新四军兼山东军区以及罗的家属专门打来唁电。6月22日,在战况紧急的情况下,陈毅军长在临沂为其主持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当天晚上,陈毅军长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了《悼罗炳辉将军》的长诗,记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罗炳辉的卓越功勋。
1950年,临沂修建了烈士陵园,罗炳辉的遗体迁葬于陵园内,陵园内修建了石墓和遗像亭,陵墓周围的石壁上刻有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陈毅等中央领导的题词。
从17岁走出家乡的大山后,罗炳辉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但他的心中无时不牵挂着自己的家乡,他生前多次对妻子和孩子们说:“如果我活不到全国解放那一天,你们一定要回云南老家去,替我为你们的祖父母扫墓。你们要告诉乡亲们,我罗炳辉心里最爱父母,最爱家乡。”
家乡人民也深深怀念着他,并为自己的优秀儿子感到骄傲,彝良县修建了罗炳辉纪念馆。罗炳辉将军诞辰100周年时,家乡人民为他塑了一座铜像,永远纪念这位卓越的革命家和军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