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扇
目录
《纨扇 flat,round fan with framed gauze》
诗人: 连文凤 Lian Wenfeng

  露冷飘零半幅纨,伤心不见女乘鸾。
  歌残春院桃花暖,愁杀秋庭木叶寒。
  满地飞尘何处避,旧时明月向谁看。
  应思曾在君怀裹,一点恩情欲忘难。
wán shàn wán shàn
  用细绢制成的团扇
细绢制成的团扇 The fan made of fine silk
  细绢制成的团扇。《西京杂记》卷二:“ 朱买臣 为 会稽 太守,怀章綬还至舍亭,而国人未知也。所知 钱勃 见其暴露,乃劳之曰:‘得无罢乎?’遗与紈扇。”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班婕妤<咏扇>》:“紈扇如团月,出自机中素。” 唐 刘禹锡 《和牛相公雨后寓怀见示》:“晓看紈扇恩情薄,夜觉纱灯刻数长。”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八窗尽落,清风徐来,紈扇罗衫,剖瓜解暑。”
No. 4
  古扇名。细绢削成的团扇。亦称“团扇”、“宫扇”。因形似圆月,且宫中多用之,故称。
  边框及柄以竹制,扇面用洁白的丝娟,上画山水楼台、草虫花鸟等。早期多为圆形,后乃有长圆、扁圆、梅花、葵花、海棠等样式。精巧雅致具有很高的美学欣赏价值。自汉代至北宋是纨扇,扇的盛行时期。四川及苏、杭的纨扇,制作最精、历史也最悠久。
  绢宫扇又叫纨扇、团扇、罗扇,它出现于羽扇之后、摺扇以前。西汉成帝的妃嫔班婕妤写过一首有名的《团扇歌》:“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借咏团扇表露受赵飞燕嫉妒排挤恐受君王冷落的复杂心理。此纨扇之始。《西京杂记》,天子夏设羽扇,冬设缯扇。《晋书》义熙元年,禁绢扇。张泳为御史中丞,以所著进上阅,时盛暑,上颐黄门,取常执红绡金龙扇,赐泳江淹诗,绫扇如圆月。《寿阳记》有罗扇,古纱、绫、罗、绢皆可为扇,今惟以罗以绢,近则罗亦废,而多用绢制。从历代散见的泳扇的诗赋散文来看,团扇盛行于西汉至宋代的一千多年间,宋代以后又与摺扇并驾齐驱,深受妃嫔仕女、文人雅士的喜爱。
  古代的绢宫扇大多制作精细,装饰华美:“团扇:近世士民通用,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或瓷青湖色,亦有月圆、腰圆、六角之形(图五),皆倩名人书画其上,名曰‘团扇’。柄用梅烙、湘妃、棕竹居多,亦有洋漆、象牙之类。” 就绢宫扇的造型而言,以圆似明月的居多(图六),但其它形状的也不少,如六角形、八角形、瓜楞形、蕉叶形、梧桐叶形等等,其中海棠形、马蹄形、梅花形,是除圆形之外较常见的。
  绢宫扇的扇面上常绣有花鸟、鱼虫、山水,也有绣人物、佛像的。我国的刺绣,在宋代已非常精妙。
  古代诗词中常以“冰纨”称之。汉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晋王献之妾桃叶《团扇歌》:“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与郎却喧暑,相忆莫相忘。”南朝梁江淹《和班婕妤咏扇诗》:“纨扇如团月,出自机中素。画作秦王女,乘鸾向烟雾。”
  唐刘禹锡《团扇歌》:“团扇复团扇,奉君清暑殿。秋风入庭树,从此相见。上有乘鸾女,苍苍虫网遍。明年入怀袖,别是机中练。”明谢肇制《五杂俎.物部四》:“蜀扇每岁进御,馈遗不下百余万,以上宫中用,每柄率值黄金一两。”清孔尚任《桃花扇.眠香》:“小生带有一宫扇一柄,就题赠香君,永为订盟之物吧。”
  (图片:东篱小菊制作)
英文解释
  1. n.:  flat,round fan with framed gauze
相关词
工艺美术扇子